书城文学我与贫困生
8693700000048

第48章

敬爱的张世贤书记:

9月2日上午,在翟店公路对面,承蒙赠书,至感荣幸和欣慰,时因天雨打扰,未能邀请您来家作客,非常遗憾!回忆您在稷山任县委书记时,曾两次光临寒舍,特别是第一次是来向我通报县委常委会落实我所反映广播喇叭下乡和群众上访难的事。县委书记对一个普通群众反映问题如此重视,连夜开会研究,作出处理决定,又亲自到反映人家里告知。这样好的县委书记,恐怕在当今中国是很难找到的,真可谓是绝无仅有。

张书记,我年长您4岁,稷山解放后的20多任县委书记,我几乎全见过,大多数都接触过,比较最熟悉的是从1978年后的周庚、李俊卿、李东喜、相从智、您、刘合心、尚平安、黄金狮、雷郭堂、王琦到现在的李润山,都跟我同桌吃饭,并能直呼我名。中国有句古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常听稷山一批退休下来的老同志、基层干部、普通群众议论说:周庚、张世贤、刘合心三位书记最廉洁,最能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是个爱民的好官。您们3位好书记在稷山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至今人们仍常常提及和惦念您们,这些都是实话实说。

我已在山西农民报、稷山报上报道了您资助两名特困生上大学的事,现将稷山报和山西农民报复印件寄去,请批评指正。

望张书记在发挥余热时,一定要保重身体。

饮食增加,健康长寿!顺致崇高的敬礼!

黄平选

2004.10.24

张平同志:

你的大作《基层干部》,我一连读了两遍,很受启发和教育。在这之前,我还读了你著的《国家干部》、《天网》、《法撼汾西》、《孤儿泪》、《抉择》、《十里埋伏》等作品,从中受益匪浅。每读你的书,我都摘录了许多警句,使我在写作上得到了提高,我太感谢你这个老乡了。

1990年10月到1993年10月,我在临汾地委任纪委书记时,刘郁瑞同志拍了部电视剧,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未能上演。他在拍片过程中,借用了汾西县一地方煤矿48万元,在离任时未能归还。当时的地纪委立案查处,我到任时,刘郁瑞的案子一直还挂着,他找到了我,我就阅卷。当时,地委分工我包汾西,利用工作之便,我在汾西作了大量调查,对刘郁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感觉是刘郁瑞同志一心为民,又很廉洁,是我学习的榜样。再说,拍电视剧他自己出不了钱,社会上拍电视剧的,哪一个不是拉赞助的。只是由于在位时,地委主负责人对他有看法,把这样一个受人民爱戴的清官给免了,刘郁瑞同志实在是太冤了。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就主持纪委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对他的案子做了认真研究。会上,我听了各位书记的意见后说:刘郁瑞同志拍电视剧拉赞助不妥,但他又没有把钱装在自己的腰包,如果地委省委不免他的职,我看就不会有告发他的事。应给刘以批评,让他吸取教训,不给其它处分。随后,我又主持召开了纪委委员会议研究,一致通过,并报地委委员会议通过。但刘的工作地委又迟迟不给安排,我先找到地委书记,当面陈述纪委的意见,又在地委会上力争,于是,地委就安排了刘任地区行署商业局长。我认为,刘是个人才,是反腐倡廉的楷模,不是个安排的事,而是应提拔重用的。可是当今社会,光凭廉洁奉公、开拓创新是不行的,不跑门子,不送大礼,不找后台,要升官就是难于上青天。我作为地委班子一个成员,上面又没后台,对刘的工作安排,只能做到这一步。我在临汾任职三年,常找刘谈心,还到他家看望,只能是同情,为他宽心。没想到,他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在我返回运城地委工作时,他却离开了人世。

张平同志,我出生在万荣县荣河镇斜口村,就是后土祠那个村。我弟兄五个,小时候家中贫穷,但能刻苦读书,在学校一直是“三好”学生,并任过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等职。参加工作后,一直在组织部门工作,31岁就是副处级,33岁就是正处级,35岁任地委组织部副部长,36岁任闻喜县委书记。在闻喜任职期间,通过调查研究,在1978年,就在全县搞起包产到户,几经周折,包产到户终于在全县大面积推开。说实在的,我在闻喜搞“包产到户”比安徽凤阳县还早哩,只是当时省委主要负责人不支持,后来的地委主要负责人对我有看法,所以当我41岁时,就是一个人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不经地委委员会研究,省委常委会也未集体研究,就在霍士廉同志调离之际,不明不白地把我免了,回到行署任农委副主任。对此,我心知肚明,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服从组织的决定。当时回到行署,既不分配具体工作,又没有办公室和宿舍,安排我住在地区招待所,无事可干。我就冷板凳热坐,自己找事儿,整天坐上公共汽车到各县市调研,先后写出13篇调查报告和文章,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其中“民兵训练要改革”和“棉花粮引起的风波”,在内部刊物上刊载后,受到中央军委和省政府的重视。大中专学校军训,就是采纳了我的建议。1984年,地委又让我到科委任副主任,也没多少事可干,我一边下乡搞研,一边学习科普知识,两年读了三十三本有关科技的书,学到不少科技知识。1985年后半年,耀光同志任地委书记,在1986元月份,省委任命我为稷山县县委书记。在稷山县工作五年半,我主要抓了扶贫、农建、乡镇企业、科技等方面的工作。在1988年8月份抗洪中,我坚持五天五夜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在8月16日凌晨4点钟,县城东边河堤坝决口,我带头跳入齐腰的洪水中,带领200余名干部和群众,奋战四个小时,终于堵住了决口,保住了县城30多个企业机关的生命和财产和三万余亩良田。但由于劳累过度,患了重感冒,就住进了医院治疗,后来组织上又送我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初诊为食道下段癌。在动手术之前,我都写好了遗书,安排了后事,但老天有眼,手术后切片化验,是食道下段增生,住了三个月的医院,回来后又上了班。1990年5月份,省委又任命我为原运城市委书记,在运城市我只待了半年零八天,主要抓了换届选举,集资办校,清房和治理王家营三千亩污水滩。1990年10月份,省委又任命我为临汾地委委员、纪委书记,在临汾,我工作了三年,主要是端正纪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即清除腐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查了一批案子,也保护了一批好同志。1990年党的七十周年大庆,我被评为“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并代表山西省的六位同志出席了中组部召开的座谈会,受到江泽民、李鹏、宋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1993年,由于家中有一个七十五岁的老母和一个残疾的五弟,省委又同意我的请求,回到运城地委任地委行员、政法委书记,在政法委工作七年,抓了“严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执法队伍建设等项工作,保了一方平安。到了2001年,运城撤地改市,又结合体制改革,我在58岁时就退居二线。我这人没有什么爱好,就像运城有些人说的:吃没胃口,喝没酒量,赌没本钱,嫖没子弹(我于1979年在闻喜县任县委书记时,带头作男扎,为了不让人送礼和看望,我一个人到位于山区的石门公社卫生院作手术,失败了,37岁就失去了性功能)。我这人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写文章,退下来四年,写了五本书,现在送你一本《足迹》,请指正。并能给我这本书写个书评。以前两本已没了,还有两本,一本是小说《三莲追星》,随后给你寄去,一本是《河东故事集》,正在审阅,还未出版。另外,退下来后,我还为万荣县后土祠组织捐款30余万元,为我们村学校集资40万元,并从书稿费中捐资特困生10多万元。

我有个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都是晚9时入睡,凌晨4时左右起床,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退下来后,每年都读上百部小说。现在是凌晨4点,给你写完信后,我就读你最近出版的《国家权力》。

读了你著的《基层干部》,我有一点小建议,不是那个孟春秋,在仁义乡任党书记才三个月,就提拔为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如果再版,我建议你改动一下,请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