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高,就是会好好说话
86859600000003

第3章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说话是一个技术活,学校不教,却又人生必修。说话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出来。我们从小接受“听话”教育,很少被教导要“会说话”。具备基础的说话能力,轻松应对人生。

1.让听者耳朵受孕:音调、音色、音量的秘密

说话是个技术活!

有的人,只说一句话,便引得双方针锋相对,争执不休;有的人,只说一句话,便足以让人心悦诚服,由衷钦佩。

我们常常想成为后者,却往往做前者。

你或许在大都市拼搏了很久,却依旧难改乡音;你可能遇到过心仪的姑娘,却害怕自己的公鸭嗓吓到人家,而不敢搭讪;也可能你能力出众,但却因为音量小,气场虚而止步于大帷幕后。国外有一名学者——Albert Mehrabian,她专门研究人们说话。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她发现:与人交谈时,人们对于一句话的理解,只有7%源自言语,而38%取决于说话者的声音。从这一点来看,声音是说话的第一步,是说话的基础,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声音比言语本身还要重要。

声音是言语的载体,它由音调、音色和音量三个要素组成。

音调的高低,音色的不同,音量的大小,不同的声音反映着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状态。生活中的我们,大多都是平凡的,没有高挑的身材,没有出众的外貌,也没有让人艳羡的身价,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获得别人的好感与认同,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我们不妨从说话、从语言技巧开始,或者说,不妨从最基础的声音开始。

音调的魅力

音调是指声音频率的高低,是可控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声音中、高、低频成分的比重,来满足听者的爱好、渲染某种气氛、达到某种效果。

某科学趣味网站曾做过实验:同样的情境下,音调低沉的男性更容易获得异性的好感。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女性更倾向于寻找一个身体健康强壮,基因指数良好的男性作为伴侣。声音低沉的男性其体内的睾丸素指数更高,这是一种可以体现男人生理水平的激素指标,水果果糖成分越高,口感更甜就是这个道理。成熟的社会阅历可以改变和提高一个人的表达方式和水平,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大都具有低沉的声线特征,他们相信:低音调的表达可以增强肯定程度和可信度。

当然,音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听者的感官和情绪,需要具体场景具体对待。如果始终用同一音调说话,彼此的交谈便会枯燥、单调而难以进行,一直采用高音说话,会让听者觉得尖锐刺耳,所以我们应该在说话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音调的高低和层次,让自己的说话声更加悦耳,更富有活力,帮助自己更好地阐述观点。

有一位意大利演员曾经用悲怆的语调朗诵阿拉伯数字,听到的人居然被感动得潸然泪下。马丁·路德·金在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时,听众的情绪是随着他抑扬顿挫的音调的变化而变化的,若是他如同机器一般只是将一个一个的文字说出来,还能在听者的脑海中营造出白人与黑人共同生活的美好场景吗?还能打动无数民众吗?

让音色如黄莺般悦耳

黄莺的歌声悦耳,百灵的鸣叫婉转,夏蝉却嗡鸣躁动,乌鸦的呀呀之嗓更是让人厌恶……我们光学会控制音调还不行,淬炼自己的音色也非常重要。

俗话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音色是指不同的声音的频率表现在波形方面的与众不同的特性。以人声举例,女高音嘹亮柔美,男高音挺拔高亢,女中音浑厚温暖,男中音则庄重厚实。

每个人的音色虽然都是天生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让自己的声音悦耳动听,增加更多魅力。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广受欢迎,在这个综艺节目里,观众们可以领略到声音所带来的不同魅力。在第十期的声音盛宴里,韩雪一人分饰八角,她分别用稚嫩的音色来诠释小宝宝,用缓慢、无力、低频的音色来诠释忧忧,用浓厚、快速、激昂的音色来诠释愤怒的怒怒,让人直呼过瘾。不需要多专业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法来塑造自己的音色:

1.对着镜子练习说话,并录下自己的声音,仔细辨别自己声音的特点,以及发声时口腔、气息的变化,寻找自己听上去最舒服的声音,反复练习。

2.尝试控制自己的气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吸气时,胸部放松,腹部略微鼓起,呼气时,小腹向内收缩,将气息由肺部挤出,完成发声。这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声音训练的原则。

3.收集喜欢的声音,反复听,并尝试模仿,将模仿的声音录下来,与原声进行比较,找出区别后进行调整,不断地练习、比较,直至掌握。

与修养紧密相关的音量

达·芬奇有句名言“真懂的人不需要大声叫”,一个有修养有实力的人,不会不分场合、不分时宜地高声大叫。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颇受欢迎的休闲餐厅,推开餐厅大门,食物的香味扑面而来,墙上颇有艺术特色的壁画和装饰让你心旷神怡,你走到座位上,看着各色诱人的菜品,准备享受一顿美好的午餐,突然,你的身后传来了吵闹嬉笑声——邻桌的客人正在大声喧哗,毫无素质可言,边大声叫嚷边发出碗碟碰撞的声音,你所有的好心情都将瞬间破灭。

项美丽在《宋氏三姐妹》一书中回忆称“孙夫人说起话来细声慢气”,而大革命时期有记者这样记录与宋庆龄的会面:“她一开口,声音几乎让我跳了起来:它竟如此柔和、舒缓,如此出人意料的甜蜜。”宋庆龄在公共场合说话从来不见歇斯底里、高声喧哗,一言一行都十分得体,显示出极高的个人修养,极受民众欢迎。

但是人一味轻声细语地说话,又会给人一种软弱可欺的感觉,尤其在演讲、辩论这样的大场合下,轻声细语代表的只有胆小和怯懦。有人认为,宋庆龄说话一贯温柔,所以在大场合讲话肯定畏畏缩缩,语焉不详。这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宋庆龄的高情商恰恰体现在她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音量讲话,她在公众面前的发言从来都是铿锵有力的,在公开发表演说时,她总能让声音与词语展现强劲的力量,振奋人们的意志。

所以,我们在各种人际交往中,要控制好自己说话的音量,让声音恰如其分地体现我们内在的修养,给自己加分,赢得他人的尊重以及好感。

以声音识人心

当我们掌握了音色、音调、音量的秘密后,我们会发现,说话高手不仅仅擅长塑造自己的声音,同时也擅长通过声音来洞察人心。

古语云:“心动为性,性发成声。”翻译过来就是,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产生,但却与人的内在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说话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停顿的不同都取决于当事人的心理状态,这便是闻声辨人的基础。

《春秋》记载,郑国的丞相子产外出视察,突闻不远处传来妇女的哭泣声。走近后才知,原来妇女正在为亡夫哭丧。随从们都将目光投向子产,等候他下达救助的命令。出乎意料的是,子产却下令拘捕了那位正在痛哭的妇女。随从们不敢违抗命令,遵令而行,但却十分不解,随从询问子产原因,子产说道:“那名女子在丈夫的新坟前哭泣,哭声本应哀痛,但她的哭声中反而充满了恐惧,只怕其中有不为人道的隐情。”审问的结果果然证实了子产的判断——这位妇女与人通奸,谋害了亲夫。

闻声辨人是高手的技巧,更是人际交往的利器,想要攀其高峰,需从低谷爬起。从现在开始,好好说话,掌握音调、音色、音量的秘密,为言语注入情感与灵魂,让说话成为自己的一件利器。

2.勇气:敢于开口就已成功一半

语言被发明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传递有效信息,或者传达欢愉。而这项伟大发明的前提就在于表达,也就是开口说话。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现代人都很会打扮自己,漂亮的衣服,时尚的箱包,还有精致的化妆品,但有一种化妆品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甚至可以说,是极为高级的——“说话”,这种化妆品随时随地都起着作用——动听的音色,柔和的音调以及适中的音量无时无刻不在给说话者加分。但是,往往有很多人连说话的第一步都迈不出去——他们羞于启齿。

一个人拥有再好的声音条件,如果不敢开口说话,那一切都是白费,而即便他声音条件并不出众,但是他敢于开口,敢于迈出和人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相比那些畏缩羞怯于开口讲话的人,便已成功了一半。

别害羞,开口搏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社会动物。即,人渴望走进人群,与人交流。但羞怯往往让我们难以开口。《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指出:“西方国家大约有13%的人终身为害羞所困,80%的人说他们一生中至少有一段时间是害羞的。”所以,我们不必过分担忧自己的羞涩,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大家都会经历的阶段,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战胜自己的羞涩,开口说话,你就可以在当下领先于80%的人。

著名导演张艺谋于1999年上映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让女主角大红,她凭借自己朴实、真诚的表演让影片大受欢迎。然而女主角却并非科班出身,她只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女孩。当年,张艺谋前往农村,挑选合适的演员,正好看到一群十四五岁的女孩在玩游戏,便笑着问道:“你们哪个想当演员,想拍电影?”十几岁的小女孩,面对陌生人都是害怕的,纷纷后退几步。于是,张艺谋简单地解释了他的身份和来意,但女孩们还是扭扭捏捏,不敢向前。而这时,一个女孩大大方方地走到了张艺谋面前,羞涩却勇敢地说:“我来,可以吗?”张艺谋点头,让她先唱一首歌,女孩一边唱一边舞动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张艺谋回忆道:“她的歌唱得其实不算太好,后面还忘词了,但是她虽然害羞却又勇敢上前,身上透着山里女孩的倔强与淳朴,这正是我要的。”正是这样的一次开口让女孩魏敏芝成功当选电影女主角,并凭借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出色演出走上了艺术之路。

敢于克服自己的羞怯,大胆走出来,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但也正是这股勇气,让我们可以战胜自己的羞怯,勇敢说话,主动选择自己的命运。谁不曾脸红羞怯,人生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拿出勇气,敢于开口,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别害怕,没有人是天生的演说家

1.没有人天生就舌灿莲花。

美国罗斯福总统曾讲过历史上一些著名演讲家的趣事:“每一个新手,都有一种心慌病,但要相信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过度精神刺激导致的。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时脸色发白;美国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同样会抖个不停;而印度前总理莫·甘地在首次演讲时,甚至不敢看听众。”可是这并未阻挡他们的不凡之路。

2.从口吃到销售传奇。

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销售大王乔诺·吉拉德,凭借其口才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在12年的销售生涯中总共销售了13000辆车,但就是这样的销售大王,年轻时却有过轻微的口吃,他的父亲始终认为他不可能成才,但是他的母亲对他说:“乔,你应当自信,你应当向你的父亲,向所有人证明,你是个了不起的人。要相信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母亲的这份鼓励让乔诺信心倍增,他勇敢开口,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不足,最终成为销售界的传奇人物。

3.勇敢与陌生人说话。

现代社会,有人常常利用人心的弱点,诱骗他人。所以我们从小就被耳提面命: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长此以往,我们逐渐失去了和陌生人交流的能力。在陌生人面前,我们变得拘谨、胆小,甚至是冷漠。但事实上,和陌生人沟通是一种基本的社交能力,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我们都需要具备这种能力,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同陌生人说话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注意尺度和分寸。

20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便因为每天从不间断的一句“早上好”的问候,而在纳粹执政期间获得了生还的机会。

而不久前,也曾有过一个公益项目——“用您的微笑换我手中的棒棒糖好吗?”在这个活动中,一位小女孩穿着一件印有笑脸的T恤,拿着棒棒糖,走向陌生人,T恤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叔叔,阿姨,可以给我一个笑脸吗?我送你一颗棒棒糖”。这是一场唤起人与人之间信任与温暖的公益,多一些交流与沟通,我们会收获更多的朋友,会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认识。

所以,面对陌生人,当你不知道怎么开口时,不如从一句简单的问好,一个会心的微笑开始。

哈佛大学著名语言学家罗曼·杰克布森认为:口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但良好的谈吐和沟通能力则需要后天的练习。如果你还是迷茫,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心理肯定,正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在心里鼓励自己,不断暗示自己“我可以”,让自己克服胆怯,开口说话。

2.加强练习。可以通过朗诵,和自己对话,和相熟的朋友交流来不断建立自己的自信,锻炼自己说话的能力。

3.腹有诗书气自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快速,我们有更多的途径去了解世界,汲取知识。多听多看,更广的知识面能让你在人际交往中不再怯于开口。

富兰克林说过:“伟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15%的知识和技术,而剩下的85%则取决于口才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好好运用这大有可为的85%,成功在向你挥手。

3.加分:叫出别人的名字是最大的礼貌

上学时,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要做一件事情——自我介绍,而大家的开场白往往都是:“我是×××。”可见,名字是我们最简单最直接的人际交往通行证。我们渴望被人记住名字,当被叫错名字时会感觉到尴尬,甚至会感觉到气愤。推己及人,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名字,这是尊严的象征。

严小姐是一家小公司的行政,公司同事都很喜欢与她亲近,她也是公司的交际达人,公司团建、私人聚会,她都是组织者之一,同事们对她信任并且依赖。小吴是8月新进的员工,初入新的环境,他感觉有些紧张,第一天上班在楼道里,遇见了严小姐,严小姐热情地对他打招呼:“小吴,早上好啊,我是行政办公室的小严,欢迎你的加入!”小吴心里很诧异,这位严小姐怎么知道他的名字?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声称呼,消除了小吴心里的陌生感,在严小姐的感染下,小吴很快就和同事熟悉起来,高效地开展起了工作。

善于记住别人的姓名是一种礼貌,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感情投资。见面时如果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在人际交往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名字,拉近人心的法宝

西方人在说话时,常说:“来杯咖啡好吗?乔治。”“乔治,这件作品您还满意吗?”这种频频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的做法,往往会使对方感受到一种亲密感,宛如彼此相交多年。这样称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对他的认可与尊重。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时尚主编“女魔头”在参加晚宴之前,让她的两个助理整理每一位与会嘉宾的名字、喜好等一系列的文件。在晚宴现场每碰到一个人,助理都需要提醒主编,将要碰上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大概喜欢的东西,可以聊什么样的话题。因此,“女魔头”总是准确而完美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并与他们展开愉悦的交谈。这也是“女魔头”明明在业内有着苛刻、刻薄的名声,地位却依然不可动摇的原因。

伏董是一个典型的湖南人,风风火火,重情重义。在上海打拼了十多年,陆续开办了5家公司,而他自己又很喜欢外出求学培训,因此他到每家公司的频率差不多是几个月一次。他每次来到公司,总会发现几个新面孔,而他总是喜欢走到新员工面前,笑着询问他的名字和职位,如果时间充足,他还很喜欢拉上新员工聊聊他们的星座属相,就是这样,一个不常坐镇公司的董事长,却和每一个公司的员工都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你见他的第一面,他就表现出渴望记住你的名字。正是这样的一种魅力,让公司的同事像是家人一样,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过分计较功利,而是冲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爱默生说:“礼貌,是由小小的牺牲换来的。”花费一些工夫记住别人的名字,从效果来说,是很值得的。所以,情商高的人都懂得记住别人名字并叫出来的重要性,你要相信这将是别人听到的最美妙的语言。小小的细节,可以获得大大的成效,从现在开始,请提醒自己,记住并叫出对方的名字。

好好说话,正确地称呼对方小时候和妈妈逛街,妈妈总是很讨厌别人说她像我的姐姐一样,她觉得这称呼就是种虚伪的营销手段,令人作呕;我长大后,有段时间,最怕听到别人叫我阿姨,总有一种“我明明还小,你就不能叫声姐姐”的无力感。

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对称呼的期待往往是不同的。比如,别人对你连名带姓地称呼,那么你们的关系应当是陌生的、疏离的;若你的名字是三个字,而对方只叫你的名,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认识的,或者熟识但不亲密的;在职场里,我们常常在年纪较大或者资历较老的人的姓氏前加一个“老”字,比如,老张,老李,这是对他资历的一种认可和尊重,也是一种表示亲切的称呼;而对于同辈年纪相差不大的人,我们通常称呼“哥”“姐”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年轻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喜欢给彼此取一些小昵称,表示亲密和与众不同。

再如,在欧美企业里,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一般都是互相叫英文名字,即便是对上司甚至老板也是如此。而在中国的职场交往中,我们一般都会用职称来相互称呼,比如张总、周董之类,以显示对方的成功和身份的尊贵。而在一些企业文化比较正规严肃的公司,大家会根据习惯,称呼彼此为“某某老师”,这样的称呼通常能表现出对他人学识和能力上的认可和尊重。

总而言之,记住他人的名字,尊重他人,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正确的称呼,对方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从而乐于与你接触,主动和你沟通。

高情商的人这样叫出别人的名字

凡是历史上有所建树的人,都知道尊重他人的积极意义。试想一下,一个打过几次交道,却始终想不起你名字的人,和一个只见过一次甚至未曾谋面却能准确叫出你名字、知道你事迹的人,在莫名的难堪和兴奋的惊喜当中,你更愿意选择谁?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记住对方的名字,来赢得这场人际考试的加分呢?

1.心理建设。与人会晤前,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准备和心理准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先对要会面的人进行简单了解,然后进行心理建设,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赢得对方好感。如果在见面前就失去信心,便会失去交流的积极性,会让自己变得迟钝。

2.仔细观察。见面时,一定要直视对方,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特征、穿着打扮、语言习惯,从中粗略地了解对方的喜好、习惯,从而找到双方的共同点进行交流。另外,通过观察,有利于将名字与人进行联想匹配,从而更好地记住对方的名字。

3.认真听。在初次会面时,你应当打起十二分精神听清对方的名字。接过名片时,应认真阅读名片的内容,甚至可以小声读出对方的名字和职称,一方面,可以确认自己读音的准确;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出你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4.追根求源的癖好。有一个朋友,很喜欢研究姓氏的来源和背景,每次碰到新朋友总是喜欢侃侃而谈。后来我才知道,最开始他是为了更好地记住对方的名字,所以在得知对方的名字后,以讨教的名义向对方了解名字的来源和意义。巧合的是,大多数人不仅了解自己姓氏的来历,而且还很喜欢研究。久而久之,这位朋友就有了这个癖好,而这个癖好也帮助他打开了与人交谈的话匣子。

5.温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不断温习,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心理温习:同新结识的人分手后,设法在脑海里一一闪现那些人的姓名、相貌。照片温习:假如有对方的照片或者与对方的合影,可参照回忆。备忘录:类似档案之类的形式,把你会见的人的时间、地点、日期、内容和面貌特征等记录下来,便于温习。

4.随机应变:见什么人就得说什么话

对话是一门艺术,高情商的人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们懂得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人,变化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语气。

中国儒学宗师孔子就是一位说话高手。

孔子有一名学生叫颜回。有一次颜回外出,遇到一位买布人在买布,布长八尺,一尺三钱,可买布人硬说三八二十三,只肯支付二十三钱买布。颜回便上前理论,谁知买布人竟与他打赌说,错了愿输一脑袋。于是,颜回找来孔子评理,孔子问明情况后,便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你输了,将你的帽子给人家吧。买布人听到后得意地走了。买布人走后,颜回请教孔子,孔子说:“你输了,损失的不过一顶帽子,可如果买布人输了,却要输掉一个脑袋!人命、帽子,孰轻孰重?”生活中像颜回这样的人其实很多,一件事情发生后,总是喜欢与人争论个高低,而往往让自己得不偿失。

每个人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各有不同,所以对于语言接收的需求也各不一样,这便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要懂得随机应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情商高的人,懂得“看人下菜碟”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若说在过去是个贬义词,但到了如今却是一门不得不研究的学问。就好比,你不能不假思索就对年事已高的奶奶说潮话,比如“我最讨厌‘大猪蹄子’了”,不看《延禧攻略》的奶奶可不会知道,你只是在评价角色,万一,她以为你讨厌猪蹄,那你岂不是错失了品尝美味的机会?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交际圈子越来越大,所面对的交往对象的性格迥然不同,因此我们要学会揣摩每个人的心理,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才能“言”到成功。

那么,随机应变有哪些准则呢?

1.与人对话,因性格而异。简单来说,和开朗好动的人说话,要学会倾听;和内向的人说话,应当适时引导和鼓励;和成熟稳重的人说话,要逻辑清晰,老成持重;和固执的人说话,要以退为进;可以通过激将法来刺激自尊心强的人;而对于自负的人,不妨暂且忍让,等日后用事实说话。

2.与人对话,因年龄而异。当我们遇到老人,可以去谈他的小孙子、小孙女,因为在老人的心目中,孙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与年长的人交流,我们的语气应尽量是商讨式的,谦逊诚恳;与同龄人交流时,语气可以平常一些,亲热一些;与小朋友交流则需要多一些耐心,可以试着用小朋友的语气与他们交流。

3.与人对话,因地位而异。与领导说话,态度要尊敬,全神贯注地听,不随意插话,回答问题要简练适当,说话自然,尊重自己,不做“应声虫”;与同事说话,要耐心倾听,不夸大自己,凡事留有余地,多听少说,不做无谓的争论,主动承认错误,和谐相处;与下属说话,下达指令要清晰,要给予真诚的赞扬、有效的批评,语气要庄重自然,不能高高在上,说话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让人心悦诚服。

4.与人说话,因性别而异。一般说来,男人和女人所喜欢的说话方式不同。例如,在接受表扬时,女人一般喜欢直接的方式;而男性更喜欢间接的方式。女人更重视感性的浪漫,而男人更重视理性的内涵。因此,在说话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性别的细微差别。

5.与人说话,因情景而异。小周和小张是同一家公司的一对好朋友,这天,小周刚被领导批评完,就碰上了项目刚刚顺利完成的小张,小张还沉浸在项目成功的喜悦里,便把自己得意的事情讲给小周听。谁知,小周突然大发脾气,说小张故意炫耀,不安慰自己反而还气自己。小张则觉得:我把你当朋友,才和你分享我的成功,你怎么还能生我气,莫不是嫉妒我?便因着这样一件事,两人愣是冷战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要在失意的人面前说得意的话,也不要对高兴的人说扫兴的话。

情商高的人,不与傻瓜论短长

电视剧《欢乐颂》中,安迪对曲筱绡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意思是,当你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的时候,你们彼此交流分享,也许会有很多不同观点,但是即便是在争执中,也能够带给你很多启发。可是如果和一个傻瓜交流,就真的话不投机半句多,斤斤计较,往往得不偿失。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穿绿衣的人求教子贡,问他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当然是四季,绿衣人硬说是三季。孔子闻声出来,把绿衣人打量一眼后,对子贡说:“你错了,一年确实只有三季。”绿衣人欣然走后,孔子笑了说:“那通身绿衣的人分明是蚱蜢所化,蚱蜢春生秋死,又怎会见过冬天,一年当然就只有三季,你何苦与他较真?”“三季人”的固执,虽无恶意,但跟他较真有益吗?生活中,类似于“三季人”这样的人,可以说全世界都有,我们是没有精力和能力把他们纠正过来的。所以,当遇到不讲道理的人时,小心防范、敬而远之方为上策。

随机应变,也可以不变应万变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不同的人对言语的接受需求和理解程度不同,但有些说话艺术,却是可以一通百通的,掌握这些基本的礼仪和技巧,我们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用积极的语言促进交流。所谓积极的语言,就是真诚地说话,一份真挚的情感远胜千万句华丽的辞藻。其次,不直言对方不爱听的话,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对于别人的忌讳应当回避而不是揭穿。

2.伸手不打笑脸人。露出笑脸,用笑容感染对方,不管谈什么,对方都会愿意听。很多时候,我们争执不休,不一定有关事件本身,而是大家都在对立的情绪里,谁也不肯退一步。

3.言简意赅。池塘的青蛙整日叫唤,只让人觉得烦躁难忍,而公鸡啼鸣,却只是天亮时叫两三声,却受人青睐。所以话不在多,有用就行。

4.少说“我”多提“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注视,所以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多让他人讲述故事,发表意见,自己要适当谦逊,让别人感受到重视,自然而然地将交谈深入下去。

人生在世,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把人看准,把话说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你的人生减少诸多麻烦,走得顺顺当当。

5.语气词+口头禅别被小毛病摧毁你的形象

言为心声,言语是心灵世界的表达。而口头禅、语气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几句,不经思考,脱口而出。殊不知,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牢牢地与你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语气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它通常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口气,而且可以表现出情绪的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话里总是带有“嗯、啊、这个、那个”的人,词汇量一般较少或者思维较慢,他们需要通过这些语气词的穿插和停顿为自己组织语言预留足够的时间。为了不说错话,他们采用此类口头语进行间歇性思考。但这类语气词却会使你显得十分拖沓、拘谨、含糊,知识储备不够。这时候,不如放慢语速,多用停顿,提高自己的控制感。别人会感到,你对自己说的话是有自信的,是肯定确凿的。

口头禅和语气词有很大的共性,最大的特点就是二者都是习惯使然。

有的口头禅能直接代表一个人。

比如:“我想死你们了”会让我们想起著名小品演员冯巩;“我一口盐汽水喷死你”会让我们想起《爱情公寓》中的陈美嘉。当然,这些口头禅都是为了营造影视效果而特意添加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口头禅是人潜意识的条件反射,是人不经意间透露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性格。而这个下意识的行为,会被交谈对象记住,从而影响接下来的交往。

那么有哪些口头禅是我们应当尽量去规避的呢?

脏话口头禅,一定要避之又避

几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口头禅,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动作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构成你个人形象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你拥有某种气质的口头禅,你也就容易被人视为属于某种气质的人。脏话口头禅,不仅会让人觉得刺耳、反感,而且会让人质疑你的教养和素质。这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寸步难行,所以,改掉自己所有的脏话口头禅,不要让不经大脑的几个字毁了你的形象。

“我没有时间”“我很忙”——直接推脱性的口头禅常常说出“我没有时间”“我很忙”的人,往往并不是真的很忙,更多的是在心理上逃避和推脱责任,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心理学家瑞金·弗朗克说过:“在工作、家庭和道德方面承担责任,肯定会让人感到紧张。”当我们要承担一件事情的责任的时候,大脑中发出指令和管理恐惧情绪的部分就会变得过于活跃,而造成不安情绪,为了避免这种不安,我们下意识地会去拒绝面对这样的场景。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但这样的人,往往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同事的信任,甚至是朋友的认同。一味拒绝与逃避会让人感受到忽视和疏离,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再有人来“麻烦”你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要想好就听我的”——命令式的口头禅与人交往中,当你用“为你好”三个字来企图让对方相信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对方很可能会认为你不尊重他,认为你把他当成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学生,他的内心就容易产生疑惑,继而排斥,从而无法真正接受你的劝导。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这个社会问卷调查,有2271条回答。有人因为父母对子女“出人头地”的过高期待,但无论怎样努力,“失望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有人因为父母表面上说“成绩不好无所谓,努力就好”,却一直唉声叹气,以至于他愧疚到无法入眠;有人在父母“恐惧让人成长”的打击教育下,成长为自己怨恨的人。而所有的伤害,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看似名正言顺的外衣——“我都是为了你好”。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时代因素和对事物的需求和看法都不同,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过往的经验去劝导他人,甚至是半逼迫式地要求他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是不负责的情感暴力。面对暴力,人们采取的方法就是拒绝交流、远离暴力。所以,别因一句口头禅将你爱的人越推越远。

“完了,完了”“我做不到”——消极暗示的口头禅当听到这一类型的口头禅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动不动就说“完了,完了”的人,人际就真的“完了”。人渴望光明,恐惧黑暗,人际交往也一样,一个总是给大家带来欢笑的开心果和一个总是悲伤消极的可怜虫,大家都会希望和开心果做朋友。

消极绝望是一种恐怖的心理。1934年,马丁·加德纳用真人进行了一次“绝望自杀”的试验。他选择了一名即将被处决的死刑犯,将这位犯人捆在床上,将他的手臂伸出床位固定好,拿出一把手术刀,告诉犯人:“等会儿,我会用这把刀切开你的动脉血管。”说完,便蒙上了犯人的眼睛,随后,他在犯人的手臂上轻轻一划,由于受伤很轻,少许鲜血流出后,伤口就自动凝固了,但马丁在屋内放置了一个金属盆,并用滴漏将水一滴一滴地滴在盆里,滴水声非常清晰。犯人看不到,只能听见“自己的血”正在慢慢地滴进一个容器里,实验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滴答滴答的声音和试验助手通报的声音:“血已经流出300毫升……600毫升……1升……”随着时间的推移,犯人的脸色逐渐苍白,就如同真的失血过多一样,最终,犯人面色苍白地死去。

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消极的口头禅让人绝望,而积极向上的口头禅总是给人带来活力,口乃心之门户,口头禅来源于潜意识,又干扰了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决定了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塑造了性格,性格决定了你的情商,情商又改变着命运。

所以,好好说话,别让这些小毛病毁了你的形象。

6.话语界的黑色礼服:永不犯错的场面话

西方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爵士喜欢宴请宾客。这一天,他对他的管家说:“我今天宴请的客人非常重要,也非常尊贵,一定要拿最好的食材招待!”管家笑着应下。开宴后,客人纷纷打开了面前的餐盘,发现食物居然是牛舌。爵士疑惑地让管家解释,管家笑着说道:“各位尊敬的客人,这世间最伟大的演讲家、律师,诗人都有一条能说出曼妙话语的舌头,舌头难道不是最好的食材吗?”又有一天,爵士对管家说:“今天要拿出最差的食物,知道吗?”管家也笑着应了,等到开席,爵士发现今天的菜单居然又是牛舌,爵士有点恼怒,为何又拿舌头出来招待?管家淡然地向爵士说道:“我敬爱的主人,能说出最恶毒的话语、谩骂、诋毁的不正是舌头吗?一条舌头,既能说出令人欢喜的赞美,也能说出令人崩溃的侮辱,它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差的呀。”言语是一场文字的游戏,也是一次智力的比拼。这就需要你掌握说场面话的技巧。所谓“场面话”,它不等于空话、虚伪、应付和敷衍,而是能放到“场面”上说的话。正如我们参加宴会穿着的礼服,无论是什么场合,“黑色”都不算错,它使人感觉庄重、体面。因此交际中的“场面话”如同此理,它是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手段,也是说话办事的必备技巧。

高情商的人都会说人情话

人情话,也可以说是客套话。

我们或许从未相识,却总喜欢在初次见面时说着“久仰久仰”;同样是问年龄,面对心仪的姑娘,我们会垂问“芳龄”,面对长者,我们恭敬地道一句“高寿”。日常生活中少不了人情话,要知道,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理所当然的索取。

我的朋友陈先生大学毕业后就在北京做了公务员,他的妻子是北京人,结婚时,他曾去妻子的叔叔家做客,相谈融洽。叔叔是一家国企的老板,与陈先生很聊得来,平时生活里,也就对陈先生诸多关照,一来二去,陈先生和妻子去叔叔婶婶家反倒比去岳父岳母家勤快了。可是近来,叔叔婶婶总是推脱不让陈先生他们去看望,夫妻二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岳母看不下去就提醒他们。叔叔家经济条件不错,人情往来也比较多,前段时间还帮陈先生调到一个很有前途的部门,但是陈先生夫妻呢,却觉得理所当然而没有特意表示过感谢,这让叔叔婶婶有些寒心了。夫妻俩知道后,赶忙去和叔叔道了歉,两家关系又和好如初了。

会说人情话是多么重要,亲人之间尚且需要如此,何况是外人呢?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培养多说人情话的习惯。

赞美:场面话中的撒手锏

赞美,其实也是个技术活。

你:美女,你真好看,留个微信呗。美女:怎么个好看法?

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女:俗不可耐,毫无新意你:……换个说法,或许更能讨女神欢心:你:美女,你真好看,留个微信呗。美女:怎么个好看法?

你: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嫣然一笑,倾我心房!

美女:用心的赞美,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信服,深谙此法的谈话高手,无不善用赞美。

马克·吐温曾说:“一句精彩的赞词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但是赞美不能信口开河、天花乱坠,得遵从一些基本原则:

1.真诚的赞美敌过一切技巧。虚伪的应付远远比不上真诚的付出,人是智慧的,能感觉到人心的善意与恶意,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要真诚待人,乐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特长。

2.赞美要恰如其分,抓住时机。恰当的时机和措辞才能使赞美更具效力。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当你听到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也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对方亦然。我们可以夸赞年轻人有冲劲,敢拼搏;夸赞老人身体康健,慈祥仁爱;面对官员,赞美他廉洁奉公,步步高升;面对商人则恭维对方谋略超群,财源广进。但是赞美要恰当,太轻显得虚假,太重显得做作。赞美的时机也很重要,锦上添花易,但是锦上添花的赞美已经失去了意义,在听者最需要赞美的时候给予赞美,他会牢记在心。

3.赞美要有新意。陈词滥调只会让人生厌,新奇的赞美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近期格外流行的土味情话便是如此,听似风马牛不相及,说出来便让人甜到了心里。比如,女友打碎了家中花瓶,吓得哇哇大哭。你会怎么做?聪明的人只用一句话便软化了女孩的心:打碎东西的错暂时不和你算,你把我心爱的女人弄哭了该怎么赔?

明明是责怪的话,实际却是满满的宠爱。多发挥语言的多变性,让赞美更有新意,更有魅力。

白色谎言:另类的赞美

白色谎言,简单来说就是善意的谎言。梭罗曾说:“我们离不开谎言,因为,那是我们通往老实的捷径。”撇开道德标准,谎言本质是一种智慧。诚然,撒谎是不好的行为,但有的时候,一句善意的谎言却能换来圆满的结尾,比死脑筋的实话实说更加有效。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讲述的就是白色谎言的故事:在一家医院里,住着一名身患重病的女病人,窗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便一片一片掉落。窗外凄风苦雨,落叶片片,女孩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她喃喃自语:大概叶子落完,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吧。她的话传到了一位正在住院的老画家那里,老画家不想这年轻的女孩被悲戚所包围,于是,趁着她不注意,老画家在树上画了一片树叶。最后,正是这样的一片假树叶,激励了女孩,使她坚强地活了下来。

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我从没有说谎的兴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说些谎话,以便使自己从不同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有时为了维持交谈,我迟钝的思维、干枯的话题迫使我虚构一些事情以便有话可说。”林语堂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中国人的教养?我一直苦苦思索,于是发现了以下几点:一、说谎……二、具有像绅士那样说谎的能力。”在各种场面中行走,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信口开河的人,你适当的谎言,可以帮助保留对方的颜面;遇到沮丧悲观的人,你适当的谎言可以帮他重新振作……古往今来,无论君子小人,无不爱听好话。若你的衣柜已经有了一件得体的黑色礼服,何妨再为你的言语也穿上一套。

7.感染力:热情开朗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建立稳固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如何让人放下戒备,让关系从陌生到熟悉?

感染力很重要!

事实证明,情感充沛,热情开朗,富有感染力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

美国有一个女孩,小时候,她的眼睛意外受了重伤,她只能从左眼角缝里看东西,即使看书,也要把书拿近,并提紧眼睛的肌肉,使眼球尽量靠近左边才能看清,睫毛因此常常碰到书本。小时候,她喜欢和附近的孩子玩跳房子,但是却看不见记号,于是她努力记住自己游玩的每一个角落……正是凭着这股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执着,她成为奥加斯达·卡雷基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她的自传体小说《我想看》轰动一时,成为畅销名著。她就是过了50年“盲人”日子的波基尔多·连尔教授。

积极乐观,充满激情,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基本的要求,但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仍旧有无数人无精打采、缺乏动力。这对身处社会中的人来说,是致命的。金克拉曾说:“销售是一种激情的传递。”说得更直白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实际上就是一种激情传递。内心充满激情究竟能为一个人的事业带来多大比重的成功,并没有确切的数据来衡量,但我确信,热情开朗,富有激情可以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提高数倍!

感染力的核心:真情实感

哈佛大学沟通专家在授课中向听众指出,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要使对方感受到情感的真实,说话要有真情实感。

什么是真情实感?不是“啊,多么伟大的壮举”的附和,不是“为赋新词强作愁”的牵强,而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自我感悟。言语想要感染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六小龄童曾说,为扮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首先要相信自己就是孙悟空,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所以他说话狂妄自信——“俺老孙来也”,他做事率性而为。正因如此,人们认可,并始终认为再也没有能超越六小龄童的孙悟空,这是一个演员一生的成就,这也是真情实感所带来的魅力。

就好比,我们会听着“小苹果”手舞足蹈,会听着“时间都去哪儿了”潸然落泪,会因为歌词里的一句话而难以释怀……每一首歌都在诉说一个故事,都在表达作者的一种心情,那样的真实,就仿若茫茫人海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却有着相似的经历、同样的感悟,这是多么奇妙的缘分。

叶琼,一家销售型企业的销售总监,她一个人基本承包了公司一半的销售业绩,同公司的销售都很纳闷,一个女孩子怎么总能接下大单子。这一切当然不是运气,她喜欢把客户变成“朋友”,朋友之间自然应当竭尽全力,她在做每一次的产品推介前都要先进行市场调研,真实的数据才能匹配切中客户痛点的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她不先追究责任,而是认真而耐心地解决问题。真挚的关心,耐心的售后,用心地做事,这便是她常胜的秘诀。

人的情感,细小而敏锐,是敷衍了事的来往,还是满怀热情的交际,我们总能感受到,由此可知,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对方。

不要小看微笑的力量

微笑是一种由内心生出的真诚的笑。

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人事经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拥有纯真微笑的小学毕业生,比一个脸孔冷漠的哲学博士更有用,因为微笑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司最有效的商标,比任何广告都有力,只有它能深入人心。”演艺圈有很多“冻龄人”,他们始终保持着年轻的面容,如小虎队的苏有朋,湖南台的何炅,中央电视台的“鞠萍姐姐”“金龟子姐姐”。他们,无一不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拥护,他们不被时间打败的秘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点——善于发现并传播快乐。

笑,是一种魔力,当唇角微翘,哪怕魔鬼都能绽放温暖的光彩。当你愿意用一个会心的微笑来表达与他人交流的渴望时,人们往往会回以善意。此时此刻,你的微笑已经深深地感染到他了。

言语之间不妨加点小幽默

生活中,朋友不经意地抖包袱,你是否接得住?微信里,各种表情包,神回复,你是否插得上嘴?

在这个被段子手、键盘侠裹挟的时代,要想更好地进阶发展,不被淘汰和抛弃,就不妨培养一个幽默、百变而有趣的灵魂。

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具备这样的灵魂。作为一种能反映情绪与智慧高低的产物,幽默就像一块磁石,总能吸引他人。有人说,幽默是一种强大的东西,它能填平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而拥有幽默感的人,就好比在看世界的眼睛上加了一层快乐的滤镜。

当然,幽默绝不仅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刚需的言语技巧,无论是在日常交际、工作求职等生活化情景,还是当众讲演、形象表演等专业化情景中,恰当的幽默都无疑是一个加分项。更重要的是幽默是一种即插即用的技能,仅仅是灵光乍现的一秒便能收获万千掌声。

最简单的幽默就是自嘲。

一个采访者问一个脱口秀演员:“你为什么选择从事喜剧行业?”她说:“人们总是嘲笑我,所以我想,干脆收他们点钱!”这就是典型的自嘲幽默,没有长篇大论,却更容易让人记住。

中学时,班里男同学突然问语文老师:“老师,你和物理老师同龄,为啥你秃顶,而他没有呢?”语文老师说:“因为我比他聪明,所以聪明绝顶。”真正的高情商的说话高手,在对话沟通中,总是能不时地“幽一默”。

富有感染力的人多是开朗的,他们拥有乐观的心态,幽默的智慧,用最真诚的情感报人以微笑。而这样的感染力就像磁场,让更多的人自愿被吸引,并与之深交。从现在开始,保持微笑,懂点幽默,热情开朗地面对他人。

8.高情商说话必备:体态、风度及修养

语言是人类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载体。但人类学家雷·博威斯特发现,在人类面对面的交流中,话语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不到35%,剩下的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正所谓:“意在言外。”事实证明,非语言信息所表达的含义往往比语言本身更有深意,你的体态:包括表情、身姿、手势、眼神等都构成一种外在的肢体语言,而你的风度、修养则是从内而外地改变着你的气质,从而影响他人对你的看法。

情商高的人,不仅具备丰富成熟的言语技巧,而且更注重自我修养、人格风度的培养,他们会让自己的体态、风度以及修养开口说话,在与人交往中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充满讲究。

情商高的人,懂得用体态说话

前文,我们提到过艾伯特·梅拉比安的一个理论:与对方交谈时,对方对于一句话的理解,只有7%源自言语,38%取决于说话者的声音,而剩余的55%,则全部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

在《列宁在一九一八》中,马特维耶夫打入敌方阵营,凭借其巧妙的伪装顺利混入敌人内部。但有一次,当他突然听到有人要行刺列宁时,却忍不住站了起来,这违反常理的举动,引起了敌人的怀疑和追杀。这体现了体态语言的一个显著特性——心理表现力。事实上,由于体态语言具有“天生性”、潜意识性,因此比口语更能真实反映人的内心。

正因如此,高情商的人往往会很在意与人交往时的体态表现。

1.身体姿态

“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脚却会多嘴多舌。”例如,一个说谎的人,在面对质问时,往往会身体后缩,脚尖朝向门的位置,这是一种准备逃离的心理。又如,有的人嘴上对客人说“没关系,再多聊一会儿吧”,可是双手早已支在双膝上或椅子扶手上,随时准备起身送客!

单拿手来说,手是人类身体最灵活的部位,手势语言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沟通工具。在与人说话交谈时,若想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认真倾听,并渴望进一步交谈,不妨尝试以下动作:

(1)手腕放松,不要握拳;

(2)手掌张开,放在桌上;

(3)拿开桌上的障碍物,让他人感觉你渴望靠近;

(4)用手托着下巴,表示你在倾听,并有思考。

通过以上的一些手势来向对方传达你的诚意,更好地将交谈深入下去。

2.笑容

笑容是最常见的体态语言之一。一位空姐不小心将果汁溅在了客人的身上,引得客人大声斥责,在随后的旅途中,空姐始终用微笑为这位客人服务,尽管客人始终皱着眉头,语气不善。在结束旅途时,空姐微笑着将留言簿交与这位客人,并微笑着真诚地表示了歉意。客人在留言簿上写下了文字便离开。空姐本来沮丧地以为会收到投诉,但这位旅客却说:“这一场旅途中,你用你12次真诚的微笑打动了我,让我将这封投诉信改成了赞扬信。感谢你这一路的微笑。”笑容,就如同魔法一般,在矛盾激发时,能消融愤怒,平息风波;更不用说在日常交流中,说话时脸上挂以微笑,可以给自己加分。

3.眼神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富有表情的眼睛是最美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丰富的内心世界无法用言语表达时,一个眼神恰恰能将情意展露无遗。

最迷人的眼神是放着热烈光芒的眼神,当一切欲望喷涌而来,只需要动一动眼神,便可赋予你魅惑众生的能力。

说到眼睛里的灵气,我会想到《山楂树之恋》里的周冬雨,她眼睛里不可复制的少女感,或许源自她的年纪,她眼神中对世事不解的纯真和无辜,将静秋演活了。

有神和无神往往是看状态的,成功人士在他们集中注意力,或是指点江山时,你总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锐利,而生活中,他们则会收敛这样的锋芒,谦和平静的目光,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感觉到舒适。因此,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眼神,也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功课。

用良好的风度增加说话的力量

风度,是进退得宜,张弛有度。风度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观念和精神世界交汇而成的结晶。它所折射的光辉更理性,也更有感染力。一个人的风度不仅仅在于潇洒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得体的穿着,更在于他内在的修养、处事的态度、责任感和怜悯心。

珍视风度,是因为它具有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塑造我们,就好比给满身泥垢的人洗去污垢,换上整洁的衣装。如果你赋予一个人高雅的谈吐和各种技巧,也就等于赋予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抓取财富、掌控大局的能力。他不必只知道埋头苦干,而可以凭借其风度的魅力让对方走进他的宫殿,帮助他完成伟业。

说到风度,不免提到英国,人们常说,英国出绅士,这并不是夸夸其谈,英国男士崇尚绅士风度,他们要求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而最简单的风度的体现往往在生活的细节里,比如在和他人过马路时,走在车子行来的一边,以便更好地关注是否有车辆而保护他人的安全,为人着想,是一种简单而温暖的风度。

风度不是故意显露给他人的表面功夫,而是深藏在骨子里的涵养。在欣赏他人风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着力培养自己的风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于不争处收获他人的好感和赞赏。

好修养是怎么来的?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从古至今,国人都很重视品德修养。

修养就是修身和养心,从内而外地寻求身心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具备修养呢?

1.自知。

能客观地、辩证地认识和评估自己,懂得扬长避短,既不因过低地评价自己而自卑于人前,也因不过高地评价自己,而狂妄自大。“人贵有自知之明。”先自我剖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养,从而将自己美好的一面表现于人前,讨人欢喜。

2.自爱。

贾谊曾说:“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一个人的修养不应当以他的财富定论,德行和责任心才应当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所以,人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现代社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更应当磨砺自身,时时警醒。

3.自尊。

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一种自我尊重,并渴望受到他人和社会认可的情感。周总理说:“正当的自尊心是任何一个正直的劳动者都应该有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告诫后人:“无论是别人在跟前还是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4.自修。

指自身修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段古训告诫我们,齐家治国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修养自身品德做起。

古今中外,名人志士,均刻意修养德行,保持风度,控制自己的体态语言,将最完美的一面展现于人前。故而,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完善自身修养,培育个人的风度,展现优美的体态,让它们用另一种语言为你“说话”。

9.拒绝平庸:给肚子和脑子来点干货

余秋雨认为,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苏轼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常读书,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表现在说话方面,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深度,说话的格局,说话的礼仪都是有千差万别的。

张璐,曾是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首席翻译。截至2017年3月,张璐已在总理记者会上担任了8年的翻译。无数人为她的从容淡然、优雅聪慧所折服。

她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从一名翻译室的普通翻译到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级翻译,差不多需要十来年的时间。这其中没有一夜成名的幸运,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努力。她常常加班到凌晨两点,每天坚持听BBC、VOA、CNN做笔记,不断看外文资料汲取知识。哪怕如今她已经可以在世界舞台谈笑风生,却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汲取知识,不断改进。

“如果你能随时随地在一分钟内让对方对你的谈话产生兴趣,那么你就是最佳交际人物。”这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因为任何人可以是年幼的女孩,可以是流浪的歌手,可以是身经百战的厨师,也可能是学富五车的教授。跟不同的人交流,就应该选用不同的材料。如果千篇一律,就会很难跟人打成一片。

对于我们来说,简单点,多读书,多看报。世界的最新动向,国家政策指引,社会中的好坏动荡,经济的改革变化,先进技术的发明,流行时尚,艺术作品这些内容我们都可以从报纸、杂志以及更快捷便利的互联网上得知。一切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你的谈资,你不需要对每一件事情做详细的调研,用心看过,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沉淀在你的脑子里,对于你感兴趣的,你可以花时间研究,与人谈起时,自然而然有话聊;而那些你不擅长的内容,可以作浅尝辄止的探讨,也不妨用谦逊的态度向对方请教。

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可以时刻保证自己知识的更新,紧跟大时代的知识潮流和知识迭代速度。以绝大多数人的勤奋程度来说,远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当我们的脑子和肚子装满了海洋,我们在任何场景下面对任何人,都可以凭借知识的广度从容说话和应对。

当然,光有持之以恒的勤奋来积累知识的广度还不行,说话不仅需要广度,更需要强劲的厚度和深度。当你成为话题的权威,你便成了话题的掌控者。

快节奏的生活让现在的人们往往更容易成为杂家,却很难成为专家。所以我们在和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谈时,就要提前做好功课,深入研究,成为那个领域的深度发烧友。

最好的结果是,我们自己不仅能真正地喜欢上那个领域,愿意在今后的时间里细心研磨,而且还可以积累各个专业领域人士的人脉,专业人士们相应地在各自的领域里拥有着重要的话语权,这对你以后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话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如何巧妙且高级地利用它,使之为己所用。从现在开始,从广度和深度上去汲取干货,丰富自己,包装自己,让自己成为说话权威。相应地,你将在人际交往中成为让对方信服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