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分管人七分做人
8683100000013

第13章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做人应讲原则(5)

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杨经理勇于做“坏人”,替公司解决了这个部门效率低下的弊端,让自己的上司得到了好处。显然,他首先完成了上司交待的任务,体现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在公司的价值,这是最重要的,也是中层经理的立身之本。其次,尽管某些员工抵触他,但由于部门改革提升了大家的工作效率,最终还是会给员工带来实惠。这种“坏人”的印象,显然是暂时的!如果中层经理只是顾及员工起初的情绪,不敢扮黑脸,则既得罪上司,又耽误了自己员工的前程!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两边都不讨好!

公司就像家一样,需要有人来唱红脸,有人扮黑脸。上司总是会戴着好人的面具出现,作为下属的中层经理,自然只能拉下脸来,以“恶人”的身份出现,身体力行地去解决一些问题。虽然会伤害某些人的利益,但是从公司的利益和上司的立场出发,又不得不做。

表面上,当坏人有让自己被“千夫所指”的风险,但背后却蕴藏着难得的机会。你执行的是高层的决策和命令,敢于面对人际冲突,会因此受到公司高层的欣赏。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因为学会做坏人,本身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管理思维!所以,需要你当“坏人”的时候,勇敢的站出来吧!

卓越领导的智慧:中层经理别怕做坏人,要敢于做坏人,只要秉持一个原则:做人靠真实,做事靠沟通,那么,无所谓得罪人,员工即使嘴上有抱怨,内心也会理解。

无须事必躬亲,却要明察秋毫管理的能力体现在对细节的管理,中层管理者要在细节中为下属作出榜样,成为他们效仿和学习的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说:“嘿,你要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把每件事都挑到肩上,让我们跟着后面照着葫芦画瓢!”以现代管理学来看,诸葛亮绝不是真正的管理大师,因为他事必躬亲,扼杀了别人的发展空间,以至于他累死之后,蜀国无人可用,终酿成灭国悲剧!

布鲁诺蒂茨说:“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如何才是热爱细节?一言蔽之:明察秋毫,重视细节,并重用那些与自己一样具备解决细节问题能力的人,从而引发连锁反应,让公司或你的部门产生质变。

日本电器大王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的一位管理高手,他不仅自己重视细节,而且放手提拔那些具备同样品质的人才,让他们代替自己管理公司,使松下公司对细节的重视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每个人都务实求真,努力工作,像蚂蚁一样细心地丈量公司的每一个计划,精确地沿着公司的战略规划飞速前进。

在这样的理念下,松下公司不仅研究出了开放型的三相诱导型电动机,而且还挤垮了日本最大的电动机生产厂家——百川电机,几乎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电器品牌。

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只靠一个人的智慧指挥一切,即使一时取得惊人的进展,也肯定会有行不通的一天。”这句话告诉中层经理,在细节中作出榜样,不让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而是明察秋毫,让每个人都重视细节。

现在许多中层管理却走入这样的误区:人们称赞那些勤勉的事无巨细的管理者,冠以溢美之辞,认为事必躬亲才是管理者的美德,并以此为准则去培训下属,让其成为中层管理的基本原理。但是孰不知,正是这种事事操心的管理作风,让公司变成了“人治”的乐园,一旦你这个“专制者”离开,公司或部门将立刻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部门负责人手把手地教员工应该如何处理一件工作,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甚至于不厌其烦地将一件事情分解为诸多细节,逐一告诉下属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最好的应对策略。

有时,他们还会开列一张清单,上面不仅写着要做的事宜,还详细写着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下属按图索骥。这种管理方法被认为最节省时间,出错最少,而且最容易控制过程。然而,这绝不是优秀的细节管理!

的确,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清单做,大多数时候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但是管理者要知道,事情的发展方向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工作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意外:这时你让下属怎么办?即使没有意外,每天发生的事情也是千差万别,碰到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事情,下属应该如何面对新的细节?

当下属惶恐地向你询问时,有的管理者还会生气地大叫:“难道你不会自己动脑子吗,每次都要我亲自去做,那我要你有什么用?明天不用来上班了!”其实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恰恰是管理者事必躬亲的作为,让下属养成了事事依赖的坏习惯!

换个角度,你从下属的立场考虑一下,如果上司或老板总是这样对待你,每件事都以固定的思路让你遵奉照做,尽管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你又会作何感想呢?是不是感觉到自己的创造力被剥夺了?这种对细节的重视,只会扼杀公司的活力,让公司成为一个人的天下,而不是集体智慧的平台!

事必躬亲:自己累死,下属闲死,公司坏死。

明察秋毫:制订规则,并做好授权工作,建立高素质的团队去集体解决细节问题。

换句话说,管理者只须做最好的决策,成为细节的榜样。你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得力的骨干,不断地给他们布置任务,并定期检查。至于如何做、做的过程,你应该充分放权,不去干涉。你对细节的重视,应该体现在最后的验收工作上,通过适当的奖与罚:提高下属对细节的重视。

检验一个领导者是否优秀的标准非常简单:如果你是企业经理人的话,你是习惯培养100个像你这样优秀的人才,还是习惯整件事就靠你一个人搞定?想必你已经知道最佳答案!

卓越领导的智慧:管理者只须做最好的决策,成为细节的榜样。你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得力的骨干,不断地给他们布置任务,并定期检查。至于如何做、做的过程,你应该充分放权,不去干涉。

不要轻易帮下属做事

对于拓展业务、制定章程、做好目标规划、培训和管理下属等,你应该是要勤奋的;而对于委派给下属的任务,你应该是“懒惰”的。交给下属做的事情就让他们去做,不要事必躬亲,更不能干涉和剥夺他们的权力,把完成任务的责任交给他们,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作相应的指导就好了,绝对不能轻易帮着下属做事。轻易帮下属做事,会减少他们的工作内容,长期下来,他们就会变得比较懒惰。

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你在帮员工做事上花费大量时间的话,不仅会使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不了,而且也使下属们失去了应有的锻炼机会,让他们没有什么工作上的压力,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是做不出高质量的工作的。

一个企业把你培训、提拔到领导者的位置,不是让你去做员工做的事情,而是要让你做更重要的事情。聪明的管理者应该是发动起下属和自己一起忙,而不是只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在非常时期,还应该让下属们帮你分担一下你的工作,这样既减轻了你的压力,也让下属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你忙不过来,并不代表你不优秀,你要在你忙的同时给员工们制造紧张感,否则,只有你在忙,有些事情往往就会被忽略了。

贝尔传播有限公司新成立了一个重要的项目,负责这个项目的主管是一名比大多数的员工都年轻的小伙子。这名主管一上任就给员工们开会传达了这个项目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员工们在接到任务时就开始抱怨了:“天呐!这是我做过的最复杂的项目了,一定会有很多事情要做的,这下要忙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员工们在拼命地赶工,而那位新主管除了出来向员工们传达下一个阶段的任务之外,基本就是在办公室埋头工作。有的员工私底下说:“真是年轻气盛啊,看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员工拼死拼活地工作,他也不出来帮一下,不知道他心里好不好受!”有一天,这名主管把一名员工叫到办公室,让他帮忙做一些事情,这名员工从中了解到主管还在负责另外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虽然小一点,但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做,他做的事情比每一位员工的都要多。

假如这名主管因为员工的抱怨而去帮他们做事的话:他自己负责的项目要谁去做呢?

有的经理希望通过帮助下属们做事达到改善关系、增加感情、与他们融洽相处的目的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领导者,你必须要树立起你应有的威信,指挥下属们做事要成为你的习惯,下属们也会慢慢地习惯,不会觉得你高高在上,到时你和他们照样可以融洽地相处。

一名成功的经理要明白哪些事是需要自己处理的,哪些事是完全可以交给下属完成,自己只需要跟踪监督,不需要去刻意地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本职工作,不至于因帮助下属做事而耽误其他工作,使你的部门甚至是整个公司陷入瘫痪的状态。

总之,要记住“不要轻易帮下属做事”,你能帮下属们做的只可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整个工作不会因为你多做的那部分而变得更加完美。重要的是,因为人的惰性,你勤员工们就会懒,很有可能会使工作完成的时间拖后。

成功领导者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不会轻易帮下属“做事”,但是并不是什么事情也不帮员工去做,在不影响你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有些事情还是该帮就得帮。

在公司有紧急任务员工们不能按时完成的时候,你就可以为这份工作出一份力量,加入到员工的工作中去,和他们一起跟时间赛跑,抓质量,赢效益。在那样和员工共同进退的环境中,他们会感激你这位领导,感到你存在的重要性。

在员工们不具备某种技能做某事,而你又正好具备这种技能的时候,你就不能袖手旁观了,你不但要帮他们把事情做好,还要在实践中教会他们这种技能。这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也让你在员工中树立了更高的威信。

当一些员工请假或生病,而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时候,你在把任务分给其他员工的同时,也应该主动地去分担一下他们的工作。如果你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样子,在员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你却坐在办公室中悠闲地品茶,那么,你只会失去威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们也会拒绝接受你交代的无法按时完成的任务。

卓越领导的智慧:作为领导者,你必须要树立起你应有的威信,指挥下属们做事要成为你的习惯,下属们也会慢慢地习惯,不会觉得你高高在上,到时你和他们照样可以融洽地相处。

领导诞生于反省

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总结就是成功之父。

一个中学毕业的年轻人很喜欢酒店的工作,他的理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酒店。于是他就到一家酒店应聘,做了一名服务员。他的服务态度特别好,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以后,一个曾受他服务过的人在一家非常有名的酒店中遇见了这个年轻人,不过现在他已经不再是服务员,而是这家酒店的一名中层经理。老客户忍不住上前和他打招呼,并问他是如何一步步坐上今天的位置的。

“能有今天主要得益于我的善于总结,”他说,“从最基础的做起,让我总结到三点,一是,想要实现理想就要从最基层做起,积累经验,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二是起点低了不要紧,境界一定不能低,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理想;三是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做好,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发展得更快。”他还说,相信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酒店。

那位年轻人从服务员做到中层经理的秘诀是不断地总结,总结出的每一条经验与教训,都给他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一件工作无论是你成功地做成了,还是没有做成,都需要你对它做一个总结。总结慢慢地就会成为你将来做事情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而成功的经验会使你在将来的工作中不必做很多的尝试,节省不少精力、人力、物力等。

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是不会一次性就取得成功的,也许这就是很多公司或部门都会不定时地开会总结的原因。大部分公司都会在每个星期或每个月的开始作一个总结报告,而几乎所有的公司在年终的时候都会开一个总结大会,总结一年以来的成败得失。中层管理者作为公司的成员也会在这些时候做出对自己、对工作的总结,但是仅仅在这些时候做出总结是远远不够的。

在日常工作中并不会一帆风顺,计划失败、决策失误是经常有的事情,当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你除了要解决它们之外,还要在此之后,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不止要对做的工作总结,还应该要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态度等进行总结。这种总结并不是多余的、浪费时间的,而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仅仅会增强你的责任心,重要的是可以让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的严谨度,让我们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做总结的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开会讨论是一种可取的办法,在会议上,大部分员工都在场,作为工作的参与者会很清楚地知道问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出现,又是如何解决的。在集体的讨论下,会更快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总结出以后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你只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比较片面: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

当然,这种会议不能经常开,如果过于频繁的话,就会使员工们产生厌烦的情绪,在会议上说不出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影响了员工们的工作。在一些小的失误上你完全可以自己进行总结。

另外还可以在公司设立一个专门总结经验的笔记本,挂在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和员工,不要在相同的地方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在网络上设立一个内部员工的信箱,让他们把自己的工作总结写在上面,一方面可以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也提醒你和其他员工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在总结自己经验教训的时候,还要善于总结别人的失败经验。作为一个旁观者,你可能会更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错误在那里。在现在信息传播比较迅速的时代,你会很容易就知道其他公司,特别是一些知名公司工作出现失败的信息。这时候,不要幸灾乐祸,也不要漠不关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这家公司在什么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最后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然后,对他们进行分析和总结,也许你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到一些对你的工作有益的经验。这种“不劳而获”的方法,也会让你的工作降低失败的几率,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