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格障碍会有多大的影响呢?通常来讲,人格障碍是会导致患者自身的痛苦,或者造成患者某一个方面的社会功能的损伤。比如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如果得不到赞美,他们会难过、愤怒,非常痛苦。再来设想一下,如果你身边出现了一个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你是否愿意和他真诚的交往,并且长期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呢?你会犹豫一下,然后回答不会,是吗?现实中就是这样,根据对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了解和他们自己的陈述,他们通常并没有知心的好朋友,因为周围人觉得他们过于夸张和虚假。既然是这样,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的人际关系可想而知。仅从这个层面来讲,他们已经丧失,至少是损伤了一部分的社会功能了。也就是说,即使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是没有威胁的,但他们依旧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同时,因为人格是一个人一种一贯性的表现,人格包含了他惯有的思维模式,那么患有人格障碍的人的一些不适应会扩散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患有人格障碍的人也有很大的几率同时患有其他心理障碍。
有些时候,人格障碍即使不会让患者自己感觉到痛苦和不适应,也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就是这一类的典型。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介绍,以及这种人格障碍和犯罪心理学的联系,我们会单独来介绍。
在关于人格障碍的这一部分的介绍中,我们会谈到几种人格障碍,但是涉及到这些人格障碍的治疗方面会介绍的比较简略。是因为人格障碍的复杂性和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的长期存在性,也因为人格障碍很容易和其他变态心理同时出现。通常来说,人格障碍在一个人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会一直伴随,到青年和中年时由于外界事件的引发,会变得严重,有些会一直延续至老年。这使得人格障碍的治疗变得更加棘手。临床上对于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乐观。
“见人就回避”——容易受伤的心灵
下面的时间,让我们先放下比较“人来疯”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话题,来看一种在表现形式上与其完全相反的异常心理——回避型人格障碍。如果说表演型人格障碍是“见人就表演”的话,那么,回避型人格障碍就是“见人就回避”。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不仅刻意回避陌生人,有时候他们对于十分熟悉和亲近的人也会回避。并且他们的回避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进行社交活动、不希望获得友谊或者亲情,他们是因为怕才会回避。怕什么呢?怕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出丑,更怕在这个过程中失败。被别人批评或是被别人拒绝对他们来讲是件十分严重的事情,足以让他们再不和这个人接触。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于他人负面评价的敏感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有些这个类型的患者甚至因为在校园中见到同学没有跟他说“你好”,而认为这个同学在心里讨厌自己。而与此同时,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虽然在生活中回避大多数人,但他们对于他们自己所信赖的极少数的几个人却是极端依赖。
虽然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外在表现和表演型人格障碍截然相反,但是,能够诱发这两种人格障碍的因素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看了下面这个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你会比较方便理解。
A是个二十四岁的男生,大学刚刚毕业。与别人呼朋唤友或是风花雪月的大学生活不同,在他整整四年的大学时光中,他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兄弟级别的朋友,甚至说,他根本就没有朋友。看到同学们在一起谈天说地,他也很想加入,但是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害怕自己说出的话受到别人的嘲笑,这样一想,他又不想说话了。时间久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加入社交活动了。他经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自己很孤独。他的回忆中最难过的事情是他记得小时候常常被父母藏到大衣柜里,因为他是超生的,怕被查出来后罚款。也是这件事,让他从小觉得自己是不被欢迎的,经常觉得很自卑。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是的,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类似,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也和其家庭、早期的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也不能抱有过高的期望。根据现在的研究和治疗经验来看,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进行社交技巧的指导和对他们焦虑情绪的缓解,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生活就是一团乱麻——边缘型人格障碍
下面我们将接触另外一种人格障碍。
先来想一下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他或她沉迷于酒精或者药物;非常喜欢冒险,总是做一些充满危险和刺激的事情,因为只要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人生没有虚度;他可能会同时有几个女朋友;他对待别人的态度总是忽冷忽热的。就先描述这么多吧。不管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一位朋友,上面的描述让你有什么感觉呢?混乱,是吗?我在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人格障碍的案例的时候,也觉得,这类人的生活分明是一团糟,许多负面的心理和行为都在这类人的身上有一些体现,他们肯定有一种异常心理,但是,直观上却说不好究竟是哪一种心理障碍。对于这种心理障碍也确实存在着一个单独的分类,叫作边缘型人格障碍。
L先生今年二十一岁,他的父母发现他最近一段时间时常精神恍惚,更可怕的是他的父母发现了他试图割腕自杀,于是马上带他来接受心理治疗。下面的一些情况是从L先生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得知的:
L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大学,于是父母把他送到了一所离家很远的职业技术学校。这曾经引起过L的强烈不满,因为他觉得这是父母在逃避抚养和教育他的责任,也不想为他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才打发他去离家远的地方,眼不见为净。到了技校后,老师傅们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因为所处地区没有他家所在的城市繁华,他时常觉得条件艰苦、生活难熬,想要发泄却又没有办法。他还用烟头烫伤自己,以试图表达这种不满。后来,他给父母写过信,诉说自己的境况。父母得知情况后来到技校看过他一次,并和校方沟通过,确认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的真实条件其实不错,并没有L所说的那样不堪,交代了一些之后就返回家,留下L继续在那里学习。从那之后L变得很懒散,不愿意和别人说话,常常独自一个人不开心,但非常容易被激怒,经常与老师和同学发生争吵,曾经还和同学在寝室里打了起来。他心里总感到害怕和紧张,但又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他觉得缓解这种莫名的恐惧的唯一方式就是喝酒,因此常常喝得烂醉如泥。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当年的高考只是失误,自己是很有能力的,如果有机会重考,一定可以去一个好的高校,前途一片光明;但更多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就是个酒鬼,一事无成。他有一个相处了四年的女朋友,但从他离开家去了技校后,和女朋友的关系就逐渐变得紧张,他就是在和女朋友大吵了一架之后,觉得绝望,才选择自杀的。
通过L的症状,你能猜测一下他存在着的心理问题吗?有点难,是吗?L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复杂,比如他的表现中,有抑郁症的成分,但他最根本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边缘型人格障碍。一般来讲,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处在一个极度不稳定的状态,这种不稳定集中地表现在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情绪上。他们在其他人眼中是绝对的怪咖,他们可能前一天还对一个人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而第二天就把那个人贬低得一文不值;他们有可能前一秒还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后一秒就变成了暴躁不安、不可理喻。同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会有自杀或者自伤的行为,有些人还表现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惧怕被抛弃。就像上面的L,他的症状是从离开家去技校以后才愈演愈烈的,这正是他觉得他被父母像包袱一样甩开之后所发生的事情。
在介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时候,特别想提起保护和关爱孩子的话题。
因为绝大多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都提到过他们被虐待的经历,并且这些恶性事件大多是发生在他们人生的早期阶段,但这些惨痛的经历给他们心理上留下的阴影却是长期挥之不去的。更可怕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像虐待这样的恶性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创伤能导致的心理障碍绝不止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一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惊恐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等诸多变态心理的产生都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有很密切的联系,每一种心理障碍都可能在一个人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关于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和治疗的研究,都是亡羊补牢的做法,都只是一种补救而已,那为什么不能努力从人生早期的经历这个根源上去降低日后罹患心理障碍的风险呢?想想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温馨的童年环境,才是父母们要重视并且一定要放在头等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