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8670100000027

第27章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故(1)

世故之人多圆滑,世故之人多精明能干,世故之人常常左右逢源,世故之人往往能办成他人办不成的事。

事故不是小人之为,世故不是虚伪的欺骗。子曰:“得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世故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法宝,世故是精于盘算,使自己与他人双赢的利器。

1.保全自身的“墙头草”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皮厚嘴尖腹中空。”这是来形容有些人的浅薄和见风使舵。墙上的草,迎风无力,任意东西,左右摇摆不定,风吹向哪边,便倒向哪边。所以人人都喜欢那种迎风挺立的傲松,认为没有“骨头”的草不好,因为中国人宣扬做人要有傲骨。骂人时也常有,“软骨头”一说,但孔子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墙头之草固然是左右摇摆,但这也并不失为一种求存之道。试想几尺高墙之上生有一草已属不易,寸土之上,瓦砾之间,独出新芽,婀娜于天地之间,岂非奇事?墙头草自知身单力薄,生性柔弱,便避免与这强风劲吹分庭抗礼。

墙头草随风倒正是为了求存。试想,如果连自身都保不住,还要谈什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创什么大业。

汉武帝时有个叫东方朔的大臣,他性格诙谐幽默,善于审时度势,相机而动。一个三伏天,武帝给朝臣赏赐肉食。大家等了半天,负责分肉的官员却一直没来。东方朔等得不耐烦了,对同僚说:“按照我朝先例,三伏天上朝可以早退,所以不好意思,我先领自己的那份肉去了。”说罢,他便拔出佩剑,切了一大块肉,扬长而去。负责分肉的官员知道后,觉得东方朔太目中无人,立刻向皇上告了东方朔一状。

次日早朝,武帝果然厉声斥责,东方朔慌忙摘下帽子,俯伏在地,听候处置。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武帝瞧他此时的窘相,一时竟童心大起,想捉弄他一番,于是说道:“你要是真心悔改,就当着大家骂自己一顿,嗓门放大点!”

东方朔恭敬地拜谢完毕,一本正经地站了起来,扯开嗓子大喊了起来:“东方朔呀东方朔,没等陛下分赏,就擅自拿走赐品,真是无礼之极!拔出佩剑,大块切肉,简直壮烈之至!那么多肉,只取小小一块,堪称寡欲的楷模!一口没吃,全部带给老婆,更是疼爱妻子的表率!”

话未说完,武帝已经捂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大臣们也笑倒了一大片:“真有你的!本想让你丢一回脸,没想到却看了场好戏!”笑够了,武帝不但没有加罪于东方朔,还特地赐了一石酒和一百斤肉给东方朔。

试想,东方朔如若在此时一本正经地搬出祖制来为自己开罪,武帝的脸面被扫,还能赐他香肉美酒么?

有一个国王与临近的一个国家打仗,他亲率大部队来到两国相隔的大河边,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舟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离河水封冻尚早。国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国王心急,便派一人前去观看河水是否封冻,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国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

国王听罢,大怒,一挥手:“拉下去,杀了!”

国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涌,依旧奔腾不息,浪花翻卷,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国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之迹象。”

谁知国王听罢又是大怒,拍案大喝:“推出去,杀!”

第二人又被斩头。

国王又派第三个人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并不比前两个人多看到什么,但他回来后,却说:“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钢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

国王大喜,说:“传令三军,今晚渡河。”

第三人非但活命,而且得了重赏。当晚国王率兵踏水而过,顺利渡河。

为什么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如实回答,遭到的却是灭顶之灾。第三个人信口胡言,却领了重赏。国王的目的在于稳定军心,而绝非河水本身。所以河水必须是冰冻的。前两个人,思想僵守,不懂应变,杀身之祸在劫难逃。第三人善于思变,巧妙回答,点中了国王的心事,得到了国王的赏赐。

做人不要太死板,许多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善意的谎言不是地地道道的欺骗,而是以使别人快乐为目的。任何“善意的谎言”都有润滑作用,使用的人用它来保护自己或避免伤害别人。

2.恰到好处的赞美

莎士比亚说:“我们得到的赞美就是我们的工薪”。没有人不喜欢被恭维的,即使那些平常说讨厌被人恭维的人,其实内心也是喜欢被人恭维的。只不过,你的恭维话要说得妙,说得恰到好处,不谄媚,不低俗,这样,被恭维的人也就坦然受之,并对会说的人另眼相看了。

刘墉在清乾隆时期,身居中堂之位,以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出名。一天,乾隆去承德“避暑山庄”,刘墉陪同前往。乾隆同刘墉外出散步时,信步走进大佛寺,乾隆见那大肚子的弥勒佛冲他笑,便随口问道:“刘爱卿,弥勒佛为何冲朕笑?”

刘墉忙恭身答道:“启禀皇上,皇上您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的活佛,今天来此,故佛见佛笑!”

送顶高帽给乾隆,乾隆果然十分高兴。当刘墉走到弥勒佛面前时,乾隆突然转身问道:“那佛见卿也笑,这却是为何?”刘墉不料乾隆有此一回,愣了一下,但旋即有了更巧妙的回答:“佛见臣笑,乃是因为笑臣成不了佛。”

对乾隆的第一个问题,刘墉说是佛见了佛笑,对乾隆的后一个问题如果也照此回答,就体现不出乾隆爷至尊无上的皇家风范,势必要惹得乾隆发怒。因此,刘墉只能贬低自己,抬高乾隆,使乾隆充分感受到他至尊无上的权威。因此,一句“笑臣成不了佛”使乾隆又多了一顶高帽,当然这是相对于刘墉而言的。乾隆听了自然是乐开了怀,刘墉也从容摆脱了困境。

在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希望能在别人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且不说优秀的、杰出的人物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即使是普通人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优良品格值得我们去赞美。因此,在日常交往中,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恰到好处地赞扬别人,不仅能起到鼓舞他人的作用,而且也能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赞扬别人,既要有诚意,更要讲究口才与方法:

1.审时度势,因人制宜

赞扬别人的方法很多,可以面对面地直接赞扬,也可以在公众场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进行赞扬,还可以在背后赞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使赞扬的效果更好,这就需要赞扬者抓住时机,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赞扬不仅要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还要考虑不同的时间段。当你发现有值得赞美的事物和人的良好品格的苗头时,应当立即抓住这个时机,给予赞美对象以美好前景的鼓励。如人的优点和美好的事物已完全体现,那么,你就必须给予赞美对象以全面肯定和充分赞扬。不同的时间段使用不同的赞美语,不仅能克服人通常的毛病,而且能给人一种实在感和具体感。

2.实事求是,措辞适当

实事求是指赞扬应以事实为依据,这与“阿谀奉承”有着本质的区别。“阿谀奉承”是出自主观的愿望,是为了一己之私,有着明显的巴结逢迎的目的,即俗话所说的“拍马屁”。而真诚的赞扬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旨在使人快乐,与人进行感情的沟通。此外,真诚的赞扬,措辞也要适当。一是不要夸张,二是不要过分。

不要夸张,就是说赞扬话应该朴实、自然,不要有任何修饰的成分,不要夸大其词。

不要过分,指的是赞扬话要适度,如果一句赞扬话说过多次或者给某个人堆上许多溢美之词,那么对方会认为你是讽刺他,或者会怀疑你的动机。

3.热诚具体,深入细致

赞美语应尽可能做到热诚具体、深入细致。比如赞扬一个人穿的衣服漂亮,你不妨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合身,颜色鲜艳,人显得精神多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伦·克林纳德认为,正确的赞美方法是把赞美的内容具体化,其中需要明确三个基本因素:你喜欢的具体行为;这种行为对你的帮助;你对这种帮助的结果有良好感受。有了这三个基本因素,赞美语才不至于笼统空泛,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4.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如能注意观察,并对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优点、美德给予时的赞扬,往往比赞扬那些人所共知的优点效果更好。如一位著名科学家、著名演员或著名作家,或在某些方面有较突出成就的普通人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颇有建树,而对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绩的赞美声也就会不绝于耳。那么,我们不妨另辟蹊径,如赞扬他们和谐的家庭生活,他们漂亮的衣着打扮,他们亲切的微笑,以及优秀的品格等等,这样肯定会使他们有意外的惊喜。

对你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不妨多说几句赞美的话,给对方戴顶“高帽子”,留下一些友善的小火花。

请学会赞美他人,一个不会赞美他人的人,也必将得不到他人的赞美和友爱。

3.学会委婉地说“不”

很多时候,我们都愿意说“是”,因为“是”不仅可以使他人愉悦,而且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改善双方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但有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说“不”,因为要维护尊严,讲求原则,保存自己的实力。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因为拒绝不当就容易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惹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掌握一点说“不”的艺术是很有必要的。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下不来台。

1.委婉含蓄拒绝法

这种拒绝法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他,间接委婉地加以拒绝。

清代的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长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知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吗?”

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

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卿”字同音同义的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天官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2.先退后进拒绝法

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相反,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3.强调客观拒绝法

这是一种强调。说明主观上我是愿意尽力帮忙的,但是客观上却有许多障碍,确实爱莫能助,以客观的诸多原因来加以拒绝的方法。

4.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拒绝法

如果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运用这种诱使对方自我否定的拒绝方法,必须反应灵敏、机智,方能不露破绽地将对方引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5.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拒绝法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虽然人力物力上不能尽其能,却仍在智力上尽力地帮助他,这样就缓解了他因遭受拒绝而感到的不快。

生活中,不可能不拒绝别人,但如果每次生硬的拒绝都带来不快,带来仇视敌意,那就得不偿失了。因为日后也就无人能对你说“是”了。所以,拒绝他人一定要巧妙,这样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游刃有余。

4.学会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

物有好坏之分,人也有“好”“恶”之分。喜欢美好的事物,厌恶丑陋的事物。并非“丑陋”的事物真的就丑陋,只是“喜好”和“性格”包括种种复杂的原因,决定了你不喜欢某种事物。如果是那些邪恶的坏蛋当然群起而攻之,如果单是做事方式等涉及不到品质的事就要细细思量一下。因为不喜欢不代表讨厌,而你不喜欢的人对你也有帮助,所以你必须学会与他交往。

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合作,是成大事之人处世的“圆滑”之道。人的本能趋势就是与自己喜欢、欣赏的人靠近,同样远远地躲开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愿意打交道的人。然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随心所欲,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经常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是与自己的敌人打交道,这就需要用到一些技巧,与这些人“和平”共处。

哈蒙曾被誉为全世界最伟大的矿产工程师,他从著名的耶鲁大学毕业后,又在德国佛来堡攻读了3年。毕业回国后他去找美国西部矿业主哈斯托。哈斯托是个脾气执拗、注重实践的人,他不太信任那些文质彬彬的专讲理论的矿务工程技术人员。

当哈蒙向哈斯托求职时,哈斯托说:“我不喜欢你的理由就是因为你在佛来堡做过研究,我想你的脑子里一定装满了一大堆傻子一样的理论。因此,我不打算聘用你。”

于是,哈蒙假装胆怯,对哈斯托说道:“如果你不告诉我的父亲,我将告诉你一句实话。”哈斯托表示他可以守约。哈蒙便说道:“其实在佛来堡时,我一点学问也没有学回来,我尽顾着实地工作,多挣点钱,多积累点实际经验了。”

哈斯托立即哈哈大笑,连忙说:“好!这很好!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那么,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在遇到与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人时,他人所持有的不同论点,对我们来讲反而不那么重要。比如,哈蒙从哈斯托口中得来的偏见,这时,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去斤斤计较,而是尊重他的意见,维护他的“权威”而已。

聪明人在对付反对意见时常常尽量使自己作些“小让步”。当一个争执发生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心里盘算着:关于这一点能否作一些让步而不损害大局呢?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应付别人反对的惟一的好方法,就是在小的地方让步,以保证大的方面取胜。另外,在有些特殊场合,应该将你的意见暂时完全收回一下。

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办公桌前,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暴客恣意谩骂他达10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用和善的神气注视着这一位攻击者,那人越暴躁,他便显得越和善!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不知所措,他渐渐的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做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做争斗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将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语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不知如何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