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中的博弈
8654500000037

第37章 品三国演义 学处世哲理(3)

总的来说,三国时期出现过很多次的合作与结盟,也有很多时候诸多力量处于“囚徒困境”之中。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合作是走出“囚徒困境”的最优策略,寻求合作可以让博弈双方都有利可图。

孙、刘联盟联手在赤壁让曹操惨遭失败后,诸葛亮料定曹操败逃后一定会从乌林方向逃回曹营,而乌林正处于刘备统治之下。因此,在赤壁大战的前夜,诸葛亮便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追堵曹军。可是,后来曹操虽然被关羽堵截于华容道,但关公念其旧思,最终还是将曹操放走了。

其实真正放走曹操的人是诸葛亮。虽然曹操在赤壁之战遭受了失败,被周瑜的火攻烧得焦头烂额,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即使受到重创也不比孙、刘实力差,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刘备要想一举擒住曹操其实是不容易的。于是,孔明只能派三路人马分别去在三个天险之处堵截曹操。经过三次袭扰,筋疲力尽的曹军极有可能在第三个天险之处被擒获。如果孔明安排第三轮堵截大军的大将是赵云或者张飞,则曹操必被擒住,但孔明最后偏偏安排了关羽去干这份差事。诸葛亮知道关羽过去与曹操的一段交情,并可以预见以关羽的为人,肯定会放走曹操,所以如此将关公留在最后,而先安排张飞和赵子龙去打头阵是孔明的“占优战略”。

诸葛亮为什么断言关羽会放走曹操呢?关羽过去被曹操困于曹军时,时常享用曹操的优待。两天一酒宴,三天一美女,与其说是阶下囚,还不如说是座上宾。所以,曹操对关羽实际上是恩莫大焉!而关羽为人忠义,有恩必报,他很可能会放走曹操,但是关羽在战前是主动请命去捉拿曹操的,这说明关羽开始并不想放走曹操,因为关羽在心里悄悄算了笔账。尽管曹操有恩于关羽,但关羽也曾经帮他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这也算是还清了曹操的人情。如果这次再遇到曹操,就不必要念旧情了,一定会将他一把擒来。然而,不善心计的关羽在算账时还是漏掉了一件事,那就是当年离开曹营单骑千里寻兄、闯五关斩六将。关羽一路大撒野,闯过五个关口,并诛杀了试图阻拦他的五员守将,待过了黄河,又劈了追赶来的蔡阳。这就是曹操的设计了。为了再给关羽送去一份情,曹操不仅故意阻止手下的一流猛将去追杀关羽,而且还没有通知各关口放走关羽,也没有给关羽发放一个通行证,其结果将是预料中的——关羽将诛杀诸将而闯过五关完成千里寻兄。在关羽创下闯五关斩六将之一世英名的同时,也欠下曹操一笔新债。

所以,关羽意欲出征去华容道捉拿曹操,却未能想到自己仍然还欠着曹公的一份人情呢。结果正如诸葛亮预想的那样,关羽在想起这些陈年旧事的时候,冒着自己被砍头的危险,给曹操让开一条路。

这说明关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实际上是信息不完全的,或者说是有限理性的。如果不能掌握完全的信息,在博弈中就无法正确地作出判断,更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策略。而掌握了完全信息的人,就会在博弈中显得游刃有余。曹操与诸葛亮的华容道博弈就是一个完全信息博弈。

曹军大败,夺路而逃。经过奋死拼杀,来到一处,士兵报:“前方有两条道路,请问丞相我们该走哪条路?”曹操问:“哪条路近?”士兵说:“大路平坦,却远五十余里。小路通向华容道,却可以少走五十多里路。”曹操令人上山观望,探望的士兵回来通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狼烟,大路却很安静。”曹操下令走华容道。诸将问:“有狼烟处必有敌兵,为何反走这条路?”曹操说:“难道没听说过兵书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诸葛亮足智多谋,故意派人放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路走,他却埋伏兵马于大路等着。我已料定,偏不中他的计谋。”诸将皆曰:“丞相妙算,无人能及。”于是,曹兵走华容道。但关羽依着诸葛亮的妙计,率兵在华容道等着曹操。于是,关羽上演了一场“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的捉放曹操的重义之举。逃过华容道大难,曹操只剩27名士兵!

在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华容道博弈中,曹操的策略是在走华容道还是走大路之间选择;而诸葛亮派关羽埋伏时,要在埋伏在大路还是埋伏在通往华容道的小路之间选择。

这个博弈如同掷硬币的游戏一样,双方均无法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而只能进行猜测。曹操要选择走诸葛亮没有设伏的路,这是他的最优的结果。而诸葛亮的最优结果是埋伏在曹操要走的路上。

诸葛亮制造埋伏在大路的假象,其实则派关羽埋伏在小路。这里关键是谁能真正猜到对方的策略,谁就是赢家。诸葛亮胜曹操一筹。这个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点,博弈结果是:曹操选择了走华容道,结果被抓;关羽在华容道守候,抓住了曹操。

《三国演义》是一部记载着许多博弈案例的着作,回回都会有高明的“计策”出现。每一计都是一种博弈,每一个博弈都蕴涵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着名的“空城计博弈”。

诸葛亮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15万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只有一班文官,5000军士,已分一半先行押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军士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

孔明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收城铺。打开城门,每一门用20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自马上远远望去,见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司马懿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即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孔明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兵只有2500,若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

这就是后人广为传颂的“空城计”,其实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在“空城计博弈”中,司马懿并不知道自己和对方在不同行动策略下的支付,而诸葛亮却是知道的。他们对博弈结构的了解是不对称的,诸葛亮拥有比司马懿更多的信息,而司马懿看到的却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信息,他一点都不知道。这就需要博弈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预测,而谨慎的司马懿选择了后退,他以为这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完全是诸葛亮“制造出来的”,正是这一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一种假象,让司马懿不敢冒失地进攻,最后保住了整座城的安全。

我们可以看一下双方的预期盈利状况。

孔明可以选择的策略是“弃城”和“守城”。无论是“弃”还是“守”,只要司马懿明确知道他自己的支付,那么孔明均将被擒。孔明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司马懿知道他自己的策略结果。他的空城计是降低司马懿进攻的可能收益,使得司马懿认为,后退比进攻要好。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博弈参与者不是使自己的支付或效用最大,而是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效用)”最大。比如:如果让你在“有60%的可能获得80元”与“有20%的可能获得150元”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你当然选前者,因为前者的“期望所得”为60%×80=48元,而后者为20%×150元=30元。理性的人是选择前者的。

在孔明与司马懿的博弈中,孔明了解了双方的局势,制造空城假象的目的就是让司马懿感到进攻有较大失败的可能。如果我们从博弈论中的概率角度来说,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马懿对进攻失败的主观概率。此时,在司马懿看来,进攻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而退兵的期望效用大于进攻的期望效用。即司马懿认为进攻的期望效用低于退兵的效用。诸葛亮唯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让司马懿退兵。

司马懿想,诸葛亮一生谨慎,不做险事,只有设定埋伏才可能如此镇定自若,焚香操琴。此时,司马懿觉得“退”比“进攻”更合理,或者说期望效用更大。

于是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后退而去,结果是诸葛亮得以脱险。

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若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瑜曰:“试请一诵。”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操贼。”孔明曰:“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瑜曰:“来日入见主公,便议起兵。”孔明与鲁肃辞出,相别而去。

实际上,诸葛亮传递给周瑜的信息是虚假的,曹植这首赋其实大都是写景与抒情。赋中的“二乔”其实是“二桥”因为在那个时代“乔”与“桥”是相通的,“二桥”其实就是铜雀台东南部的两座桥,并不是乔国公的两个女儿。诸葛亮正是利用曹植赋中的这种歧义对周瑜进行了语言激将。

语言激将法是通过贬低他人以增强其求胜欲望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对方的逆反心理,给他负面的责备与刺激,从而使对方在强烈的刺激下激发出强大的力量,最终把事情完成。

当诸葛亮建议周瑜把自己的老婆献给曹操当小妾时,正好击中了周瑜的痛处,有谁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婆钻进别人的怀中?于是周瑜就中了诸葛亮语言激将的计策。可以说,诸葛亮先后多次对孙权与周瑜使用了语言激将法,非常有效地完成了说服东吴抗击曹操的任务。

欺骗性语言的运用也是一种博弈。

有一次,曹操为刘备设酒宴,酒席上曹操对刘备说:“而今天下英雄当数你刘备和我曹操了。袁绍等人根本算不了什么。”刘备听到曹操把称自己为英雄,吓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

场面在尴尬的时候,天上忽然响起雷声,刘备借机明释筷子掉在地上的原因,便说:“圣人曾说:‘疾雷风狂必定带来灾异。’果真不是虚传。雷声的威力,真是大呀!”

后来,刘备投靠了曹操,曹操表面上对刘备非常友善,以礼相待,但实际上却对刘备心存戒备,并派手下秘密监视刘备的举动,甚至有哪位将领接近刘备,曹操就会把那位将领杀掉。为了保住性命,刘备便装作胸无大志,带领士兵在地里种菜,并故意用谎言来蒙蔽曹操派来的探子,终于找机会逃出曹营。

刘备正是运用了欺骗性的语言来掩饰自己心中的恐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其实就是刘备与曹操两个人在酒宴上的博弈,曹操希望自己通过言语来试探刘备的心理,而刘备为了掩饰自己,就采用了语言的欺骗策略,让曹操看不到自己的紧张,更让曹操看不到自己的内心。

总之,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博弈中,合理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可以让你创造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