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中的博弈
8654500000035

第35章 品三国演义 学处世哲理(1)

《三国演义》之所以一直保存着它旺盛的生命力与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故事中所渗透出来的博弈论策略。无论是“草船借箭”、“华容道”还是“苦肉计”、“借东风”,无处不显示出博弈论在交际、战争与治国中的重大作用。所以,在看三国的同时,你不妨去体会其中的博弈,汲取其中的博弈精髓。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支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做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履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这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过程。结义以后,三兄弟出生入死,肝胆相照,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从此结义也被后人借鉴,成为达成共同目标而结盟的重要方法。

每个人或每个团体,在起步的时候都不会有较强的实力。相对于一些成功者或者实力很强的竞争对手来说,他们可能不堪一击,那么他们该怎样去与社会上的强者竞争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若干较弱势力组合成为较强的势力,联合起来去抗衡对手,这样会大大增加胜算。

人人都在博弈中为自己寻求最大的利益,合作是一种可以创造更大利益的博弈方法。人类神经系统的发达,使得人类可以辨别出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也可以辨别出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从而使人们不容易在合作中上当受骗。合作者往往会经过认真的考察与分析,才做出最后的决定。他们会竭力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整体质量较高的合作团体中,因为这样会让自己的实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让新生的势力得以生存与发展。

刘备看到袁绍根本不是成大器的人,便借口联络刘表趁机离开,跑到南方投靠了刘表。不管投靠刘表的结果如何,这一决定都是一种选择最优合作伙伴的体现。

当合作者看不到与一方的合作前途时,他们常常会选择寻求更优秀的合作伙伴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桃园三结义”中隐藏的合作策略是后人都应该借鉴的。但需要明白:需要借鉴的并不是结义与拉帮结派的表面形式,而是暗含其中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本质。

刘备驻军在新野的时候,徐庶去拜见刘备,并对刘备说:“隆中有个孔明先生,号称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那您把他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让他委屈地到您这儿来,您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刘备听了后答应去拜访诸葛亮。直到第三次,才见到。刘备叫下人避开,说:“汉朝天下即将崩溃,奸臣窃权,皇帝已亡。我不自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替天下伸张大义。但自己智谋浅薄,屡遭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愿还在,您说我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诸葛亮回答:“董卓篡权后,各地豪杰举兵。占据州郡的多如牛毛。曹操与袁绍比,名声虽小,兵力又少,但曹操能战败袁绍,由弱变强。不只是时机好,更重要的是谋划得当。现在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都被他重用了。对于孙权这方面,可以用他作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控汉、沔二水,直到南海,东连吴郡、会稽,西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刘表守不住,这地方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不想接受吗?益州是个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了帝王事业。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北据汉中,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投靠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然是汉朝皇帝后代,威信和义气又闻名于天下,应广泛地搜罗英雄。占据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羌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一发生变化,将军就派一名上将率荆州之兵向南阳、洛阳进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能这样做,那么汉朝政权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刘备听过诸葛亮的分析非常激动,连连致谢,并请求诸葛亮的帮助,从此两人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隆中对》是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对时局的分析以及对刘备以后行动方案的策划。实际上,诸葛亮的隐居并不是完全与世隔绝,而是站在局外的立场冷静地分析天下,制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

从博弈的角度上看,《隆中对》实际上反映的是对信息的掌握。当人们遇到难题,需要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往往会先了解相关的信息,然后通过对信息的客观分析,结合现实环境与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法。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位博弈者,当人们从博弈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参与博弈的人必须是理性的人。也就是说,在参与博弈之前,你必须要学会了解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从而正确地判断与预测事情的结果。

信息的掌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对博弈对手基本上没有了解,就好像对方是一只昏暗的箱子,我们无法看清里面的东西,所以,我们称对对手毫无了解的情况为“黑箱”;第二种是自己对博弈对手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我们称之为“灰箱”;第三种就是人们常说的“白箱”,也就是自己基本上掌握了对手的所有或者是几乎所有的信息。

可以说,诸葛亮已经掌握了天下几乎所有的信息,他对天下局势的分析与预测几乎毫无差错,但这并不能说摆在他面前的全是“白箱”信息,因为聪明的博弈者可以把“灰箱”甚至“黑箱”信息转化为“白箱”。推理与判断是处理信息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善于推理的人会根据已有的信息,并联系概率、利害关系等博弈知识,对信息与局势做出正确的预测。诸葛亮并不是可以预知未来与呼风唤雨的神,他只是一名善于通过推理来获得正确信息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总的来说,信息的正确掌握与合理利用是成功预测局势与顺利获得胜利的前提。如果不能冷静地分析局势、正确地掌握信息,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可以说“三国鼎立”局面的产生不能没有孙、刘合作。没有合作,孙、刘两股势力很快就会溃败与灭亡。

诸葛亮是这次合作最大的功臣。他不负刘备厚望,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驳倒了投降派的言论,并连用激将法,激发起孙权与周瑜的战斗热情,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首先,合作的前提是双方的相互信任,没有信任不可能实现“重复博弈”。

当时,刘备已经被曹操打败,在孙权集团看来已经溃不成军,不足以联合对抗曹操;而在刘备对同孙权的合作,心里也没有底,担心孙权集团不会与自己合作。

如果孙、刘双方继续相互猜疑、互不信任,那么联盟永远都无法结成。但诸葛亮作为一个“常驻代表”既能顷刻间借得十万只箭,又能借东风抵挡十万敌军,简直就比得上千军万马。这一点优势弥补了刘备刚刚溃败、损失惨重的缺陷;而孙权集团的刮目相看也让刘备心中的疑虑顿消。于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合作开始了。

其次,合作是孙、刘两集团对抗曹操的最优策略。

根据当时的势力划分情况,我们可以假设刘备的实力为1,孙权的实力为2,曹操的实力为3。当孙、刘两集团实现合作以后,他们的整体实力成为1+2=3,此时,孙、刘联军可以同曹操抗衡;如果孙、刘不合作,那么,他们一个实力为1,一个实力为2,无论是谁都无法同曹操的大军对抗;如果孙、刘两集团发生了争斗,那么刘备战后的实力为1-2=-1,而孙权的战后实力则为2-1=1,可见他们之间的战争,只会让曹操“渔翁得利”。可见,合作是很必要的。

第三,合作使孙、刘两集团各有所得。

孙、刘取得合作以后,双方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通过战争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带给二者的收益。

对于孙权来说,孙权集团取得了荆州沿江一带的土地,内部更加团结,并进一步向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

对于刘备来说,刘备集团获得了荆州的半个地盘,终于结束了自己没有根据地的漂流生活,并以荆州为基础,进一步向四川发展,夺得了益州等地。

而对于曹操来说,孙、刘的合作使曹操集团所面对敌人的实力大大增强,使他统一南方的梦想落空,无奈地退回北方。由于他的总的实力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失,在退回北方之后他致力于安定内部的协调工作,进一步恢复经济,开始向西北方向发展自己的势力。

可以说孙、刘的合作间接地均衡了三国的实力,造就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对于孙、刘两个集团来说,在战争过后,他们都取得了一定的利益,可见在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对双方都大大有益的共赢,当博弈双方可以实现双赢的时候,他们的合作往往一拍即合。

诸葛亮草船借箭之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提出了火攻曹营的计策。正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被曹操派到周瑜军中诈降。心知肚明的周瑜又装作不知,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深夜,周瑜坐于帐内思索,黄盖偷偷进来拜见周瑜,随后也提出火攻曹军的计策。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风报信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中计,必须有人要受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恩和成就江东的事业,甘愿受重刑,以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于大帐召集诸将,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做好破曹准备。黄盖故意打断周瑜的话茬,抢白道:“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本月内能打败曹操,再好不过;但一月之内不能击败曹军,倒不如依张子布的主意,投降算了。”周瑜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甘示弱,凭着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不把周瑜放在眼里。这更激怒了周瑜,他命令立斩不赦。周、黄矛盾的激化使诸位将领感到惶恐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是东吴的老功臣为由,替黄盖求情,结果被周瑜轰打出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必死无疑,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下令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觉得杖罚依旧过重,仍苦求周瑜高抬贵手。周瑜这次丝毫不让步,他推翻桌案,斥退众官,喝令立即执行。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按倒在地,扒光衣服,重重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向周瑜求情,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唯独一人看得明白,他一言不发,只是在一边旁观,这就是诸葛亮。

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一连几次昏死过去。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只字不提,只是唉声叹气,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在探视中对此事表示怀疑时,黄盖才道出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送诈降书信给曹操。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半信半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不但有胆识,而且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深信不疑。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送来周瑜怒打黄盖的消息,这更打消了曹操对此事的疑虑。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派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写明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志。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通报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认为黄盖“投降”一事是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