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病由心生
8617300000002

第2章 伤“心”会伤“身”——病由心生(1)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76%的生理疾病都是情绪性疾病,这也就说明这么一个事实,绝大多数的生理疾病都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另外,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那么,哪些心理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呢?一般来说,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性格、意志等方面。当一个人情绪不佳,性格不良,意志不够坚定,心态不够平和时,各种心身疾病往往会趁虚而入,从心理和身体等方面摧垮一个人的健康。

“病由心生”这是一个事实,我们要敢于正确面对。人生的旅途中,困难、挫折、失败和痛苦等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面对这些不幸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保持有健康的心理,增加自身的“心理免疫力”,这样才能在拥有健康心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做到真正的健康。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生理上的某种变化,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复杂的,一般来说,积极、良好、乐观的心理因素能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消极、不良、悲观的心理因素则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的心理就决定着我们的健康。

一、心理决定健康

可以说,“健康”两个字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一种境界。昼暖夜寒,夏热冬冷,我们会适时地增减衣物;身体不适,头疼脑热,我们会主动求医吃药;久病不愈,我们会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积极的治疗训练;很多时候,为了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我们不惜“闻鸡起舞”,公园里,操场上到处留有我们锻炼的身影;另外,一听到我们身体里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我们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来买各种营养品和保健品……但是,不管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人的心理活动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事实,即心理活动的产生是基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另外一个事实,即心理上的每一点变化,都能引起我们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如肌肉、心律、血压、呼吸、新陈代谢等。

所以,当我们的情绪变化时,生理状况也就随之变化,如悲伤时,我们往往吃的很少,那是因为肠胃蠕动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我们的食欲降低;当我们情绪愉快时,胃粘膜分泌与血管充盈均增加,胃壁运动也明显增强,所以人的食欲就比较旺盛;愤怒时,我们往往会感觉呼吸变得急促,心跳也随之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另外,极端的担忧、恐惧和焦虑可使人的头发在很短时间内变白……可以看出,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生理上的某种变化,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复杂的,一般来说,积极、健康、良好、乐观的心理因素能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消极、不良、悲观的心理因素则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的心理就决定着我们的健康。

五十多岁的李先生在一家政府部门工作,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碌,饮食没有规律。再加上身处清水衙门,没有一点“油水”可捞,回到家里,老婆整天埋怨他没本事,活了大半辈子没房没车的。这让李先生心理特别郁闷,又没有排解发泄的场所和方式,这种郁闷的情绪一直伴随着他。

2000年之前,他偶尔会感到肝区疼痛,但并没有及时就医进行治疗。2000年7月的一天,他晕倒在办公室,同事把他送到医院,经检查,已经是肝癌晚期。医生决定给他做手术,打开腹腔才发现,肿块已经有拳头般大小。而且病灶位置非常特殊,夹在肝脏的中间,根本没有办法切除。看到这种情况,医生告之家属:“病人最多有半年的时间。”

他的妻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决定在他剩余不多的日子里,好好照顾他,于是对他呵护备至,再没有以前的牢骚和埋怨。而李先生也牢记癌友告诉他的抗癌“真经”乐观平和的心态比任何药物都更为有效。以前他的生活都是在忙碌中度过,没有时间享受人生,出院后,他每天坚持逛公园,练太极,与病友交流,向医生请教等。结果,在他的身上出现了奇迹,他如今还生活得好好的,而且经医生检查发现,肿块已经看不到了。

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身体病了,而是我们的心理病了,而心理正是通过种种的生理迹象表现了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患者去医院就医,结果却没有检查出任何器质性病变的原因。这也就给我们一些启示,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要仔细思考一下生病的原因,以正确的心态来认识它、对待它,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样一来,有一些病就可能会不治而愈。

现代健康的概念早已超越了我们传统观念,它不再仅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在这两个方面当中,心理健康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为只有拥有了心理上的健康,你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为生理健康打造良好的基础。

另外,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人们更加注重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而心理因素又是生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反映,因此,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自身心理状态的平衡,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塑造良好的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对健康进行了这么一种描述:“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所以,现在的我们不能再把身体强壮不生病误以为是真正的健康,要从心理方面着手,做到真正的健康。

二、是什么出卖了我们的健康

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一个有1600名居民的社区中,曾经患有溃疡病的居民占总人数的7%,患高血压者占8.6%,患消化不良症状者占8%,患神经性胃病者占6%,患支气管哮喘者占3%。但是这项调查并不包括冠心病和经前期紧张症等其他较为常见的心身疾病。

另外,据一家综合性医院统计:在前来就医的人群中,有76%的人患有情绪性疾病;在性别比例上,一般的心身疾病女性占有的比例偏高,但个别病种,如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病等疾病男性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从年龄上来说,在就医的大量人数中,因心理因素患病的人主要集中在15-65岁之间,青年期略高,更年期则为患病高峰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4万人患有焦虑症;在所有的女性当中,约有高达三分之一的人经常有抑郁和焦虑等症状;而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我国的一项对高血压的研究显示:1959年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2002年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8%,并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40年间中国高血压人口数量从50年代的3000万增加到2002年的1亿6000万。另外一项调查也显示:我国的糖尿病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实在忍不住会问自己,我们的健康这是怎么了?是谁出卖了我们的健康呢?

据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发现,特别是20世纪耶鲁大学门诊部的一篇论文中显示: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76%的人是患有情绪性疾病。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大多数疾病是由不良的情绪造成的,也就是说是不良的情绪出卖了我们的健康。另外,不良的性格和心态也是影响我们健康的罪魁祸首。

1.情绪与健康

情绪是人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在情感方面的外在表现,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通常来说,情绪的产生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当这两种需求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欢快、舒畅、和悦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不悦的情绪,如焦虑、紧张、急躁、愤怒、忧虑、悲哀等。但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论是肯定的、积极的、高昂的情绪,还是否定的、消极的、低沉的情绪,都会不同程度地引发人体的生理变化。

一般来讲,情绪与健康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愉快而平静的情绪,可以使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各个系统保持有良好的活动状态,在生活中表现为精力充沛、食欲旺盛、心情舒畅、睡眠香甜、身体健康,同时这种状态又进一步使人产生愉悦、满意的情绪。

英国着名化学家法拉第曾经由于工作紧张,导致神经失调,常常感觉头痛、失眠多梦、身体虚弱。于是他让医生给他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后来医生详细了解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送给了他一句话:“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刚开始的时候,法拉第百思不得其解,又经过数天的琢磨,方才悟出其中的道理,豁然开朗。于是他便常常抽空去看一些滑稽戏、马戏、喜剧等表演,并偶尔到野外和海边去度假,并尽可能保持身心放松,心情愉快,身体也很快得到了恢复。

另外,当消极、否定、悲观的情绪超过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则常常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消极影响。美国生物学家弗雷曾经说过:“男人常见的胃溃疡可能是因为经常压抑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眼泪造成的。”而如果强行抑制愤怒的情绪,则往往会使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恶化。

俄国着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指出:“所有顽固的忧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同样,我国医学界人士也认为,人的七情如若不和或者偏胜,能直接损伤内脏,引起脏腑不调以及气血紊乱,进而会出现各种疾病。《内经》中就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另外,人的疾病状态也可引起情绪的变化,《内经》中也曾指出:“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而有的时候,不良情绪有可能会导致生命的丧失,英国着名生理学家约翰·亨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约翰·亨特是英国着名的生理学家,他曾成功地掌握了睾丸移植术,不仅进行过自体移植,而且还作过异体移植,把雄鸡的睾丸移到母鸡身体中去,获取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卓有成就的人却有着极为暴躁的情绪,而且他的冠状动脉不太好。他曾经预言,第一个让他发疯的人会杀死他,事实真的如他所料。在一次重要的医学会议上,有个人激怒了亨特,导致他心机梗塞,当场死亡。他真的应验了自己的预言。

为什么情绪对健康甚至对生命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原来,人在愤怒时会导致血压快速升高,而血压升高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血管破裂;如果大脑血管破裂,严重者将会死亡;如果心脏血管破裂或者堵塞,则可能导致猝死或心肌梗塞死亡。

可见,良好的情绪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促进作用,而不良情绪则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所以,我们要学会适时地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让好情绪伴我们一生。

2.性格与健康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性格也影响着人的健康。性格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而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的结合。一般来讲,性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完整性的特点。

我们知道,性格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明朝末年的名医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指出:“人之禀赋不同,而发病亦异。”就是肯定了个体禀赋素质、精神情志和疾病之间的某种关联,而人的禀性就突出反映在人的性格上。

研究表明:患者的性格特征常比诱发该病的病原性质更能决定疾病的症状。因为患者总是带着自己所特有的性格特征来体验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并对致病因素以及已经形成的疾病做出与自己性格特征相对应的反应。很多时候,同样的疾病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特征带给疾病的影响和作用,常常会比躯体器质性病变更加持久和严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了解什么性格的人得了什么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要重要得多。”

而且,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格的人,容易患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疾病,而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则易患不同的疾病。当前,国际上普遍把性格分为五种类型,其依据是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态度和自身的个性品质。这五种类型依此为A、B、C、D、E五种类型,其表现分别为:

A型:争强好胜,雄心勃勃,进取心比较强,但是脾气急躁,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差,而且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B型:不善交际,能力一般,但遇到事情往往能够想得开,放得下,社会适应性比较好,不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C型:感情内向,情绪比较稳定,孤僻,反应相对较慢,喜欢幻想,常常处于被动状态;D型:感情外向,情绪较稳定,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人际关系也较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E型:情绪消极,常常逃避现实,不喜欢与人进行交际。

例如,研究发现:A型性格的人的性格特征对冠心病存在着巨大的威胁。以心脏病为例,此类患者大多有较强的好胜心与竞争意识,急躁、冲动、易发火,人际关系紧张。而癌症患者,大多孤僻抑郁,好生闷气,朋友少,虽然尽其所能地取悦于周围的人,但总是事与愿违,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精神濒于崩溃,癌症便降临其身。

张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平时总是各种业务缠身,而他又是一个从来不喜欢认输的人,具有较为紧迫的时间观念,争强好胜。但是紧张的工作常常使他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他从不懂得怎样照顾自己,经常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于是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直到最后形成了冠心病。

的确如此,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其内部神经系统就极易发生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血小板聚集,而血液的粘滞性和凝固性也逐渐增大,最后将导致血脂增高,甚至威胁生命。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性格对人体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慢慢地克服性格中的不良因素,为我们的健康打造坚实的基础。

3.心态与健康

有人说:“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一半。”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所谓的心态是人的心理态度的简称,是指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修养和能力。它与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健康长寿是人类追求的生活目标。而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也积累了很多的养生之道。然而,我们却不能忽略这么一个问题,也就是心态对于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