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病由心生
8617300000011

第11章 伤“心”会伤“身”——病由心生(10)

三、强迫症——执拗下的完美

也许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记得已经把煤气关掉,锁上房门了,但内心充满疑惑,总是不由自主地再跑回去确认一下,而且有时候不止一次。曾看过莎士比亚的着名剧本《麦克白》的人应该知道其中的这么一个细节:麦克白夫人因为杀害了国王邓肯而感到恐惧,其实她的手非常干净,可是她却一直觉得自己的手上沾满了国王的鲜血,所以她把并不存在的鲜血擦了又擦,有一次甚至擦了整整一刻钟的时间。其实这样的现象就属于强迫现象,而所谓强迫症是指患者在心理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无可奈何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上的存在,很想摆脱,但是却无能为力。

典型案例

小严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因此免不了要上一些实验课。

记得第一次上解剖课的时候,她闻到了刺鼻的甲醛气味,便有一种想吐的感觉。后来练习解剖时她的衣袖碰到了尸体,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下课回到宿舍,立即进行全身清洗,并重新更换了衣服,才感到舒适了一些。从此以后,她便形成了习惯,每到解剖课结束必定要更换全身的衣服,彻底清洗,而她的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她宿舍里的其他人。以她的专业知识,小严自己肯定是换了强迫症。

案例分析

案例中小严的判断是正确的,她的确是患了强迫症。很多时候,有这么一些人往往用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凡事想要做到十全十美,因此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往往非常谨慎,过于重视细节,甚至达到了一种非常偏执的地步,这种人就极易发展成为强迫症。一般来讲,造成强迫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格因素:强迫症和特定的人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确定感。具有强迫性人格的人常常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做事小心谨慎、没有信心、急躁任性、缺乏创新意识、生活习惯一成不变、喜欢胡思乱想等。

精神紧张和心理创伤: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创伤容易形成强迫症。比如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作压力太大,或者过于忧虑,常常担心自己会发生意外,或者家庭出现矛盾,性生活不和谐,或者亲人突然去世,没有预料的灾难突然发生等。这些事件常常对患者造成巨大的打击和伤害,使他变得胆小怕事、过于谨慎、简单的事情也要反复思考,整日忧心忡忡,最终引起强迫症。

完美主义:完美不是错,但是过分追求完美则是一种错,因为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又可以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而完美主义者总是对自己感到不满,从而强迫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进而导致强迫症的形成。

心理指导

强迫症,只要你勇敢地承认它,理智地对待它,再配上合适的治疗方法,它就很容易得到治愈。相信下面的几种心理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放弃对完美的追求:完美是导致强迫症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疗强迫症就必须放弃完美主义。医生应该帮助病人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残缺也是一种美。要让患者减轻和放松自己的精神压力,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就不要再反复去想它还存在什么缺陷,久而久之,强迫症自然就得到了消除。

强迫法:对那些意志力很强的人,强迫法就是治疗强迫症的最佳方法。强迫法就是强迫患者面对和接受那些他们最害怕、最担心的事物。比如,强迫症患者总是不停地洗手,那么就让他用意志力强迫自己不能洗手,这样过一段时间,强迫症自然就慢慢消失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强迫症患者的问题在于他们总是强迫自己朝一个方向想问题,不懂得变通,固执己见。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变换一下思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顺其自然:患有强迫症的人往往是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纠正其人格障碍的主要方式是减轻和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凡事顺其自然,做过之后就不要再去考虑后果如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努力,症状一定会有所减轻。

当然,这些心理疗法的成败,关键在于患者的信心和毅力,如果没有恒心,不能够坚持下去,知难而退,那么一定不会取得你想要的效果。只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胜利。

四、疑病症——庸人自扰之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可以遇到这样一些人,明明身体很健康,没有任何疾病,但是他们却无端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将要不久于人世,于是整天愁云密布,疑心重重。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患有某种疾病,但不是他们所认为的生理疾病,而是患了一种叫做“疑病症”的心理疾病。

所谓疑病症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调,而影响到皮层下部位的一种神经症性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整天考虑自己的健康状况,病态地害怕自己患上严重的疾病。患有此种疾病的人,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十分警觉,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都足以让他担忧半天,并因此而感到惶惶不安,确认自己患有某种疾病。但是各种检查结果证明患者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尽管医生再三说服,仍无济于事,患者依旧坚持自己有病的观点,并对此深信不疑。

典型案例

这个案例或许大家都听说过:一个病人对医生说:“大夫,我的胃里长了一只青蛙。”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他的胃很正常,根本没什么青蛙,纯粹是病人的心理因素在作怪。为了让病人安心,医生就假装做了一个手术,当病人苏醒过来之后,医生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青蛙拿给病人,说:“手术很成功,你不需要再担心了。”病人却说:“这不是我胃里的那只青蛙,我胃里的是一只公青蛙,可是这是一只母青蛙啊!”这个案例虽然非常好笑,可是却让我们看到这个病人的疑心是多么地严重和可笑。毫无疑问,他是患了疑病症。

案例分析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和案例中的那个病人相类似,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过度关心和关注,而且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他们常常是无病呻吟,庸人自扰。那么,造成疑病症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性格因素:疑病症患者的性格特征通常表现为敏感多疑、主观想象、固执己见、自我中心、孤僻自恋等。这种性格促使他们常常进行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比如看见朋友死于心脏病,患者就特别关注自己的心脏,心跳稍微加快一点就怀疑自己患上心脏病,或者到饭店吃饭,总是疑心饭菜不干净等。

误解:有时患者没有正确理解医生所说的话,或是对医学知识进行了错误的解释,或是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从而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分担心。常常怀疑自己得了重病,比如总担心自己患有癌症、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微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骨骼隆起、模糊的检查资料当作自己患病的证据。

虽然多次检查结果都说明他很正常,并且医生也一再向他解释他并没有任何病症,可是患者依然不能相信自己没有患病,整天疑心自己得了重病。

医源性影响:医源性指错误的诊断,反复检查和长时间未能确诊,错误的治疗,医生不恰当的语言、表情、行为举止等,这些往往会对患者造成消极暗示,让他们怀疑自己患有重病。比如医生对病情做出了不恰当的解释,反复做身体检查,不断地换药等,这些都可能加重病人的怀疑,让他们感觉自己的病情很严重,不容易医治。

总的来说,造成疑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病人的心理不够健康,不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客观的总体的评价,疑神疑鬼、忧心忡忡,导致疑病症的产生。

心理指导

我们知道,疑病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所以对于疑病症的治疗,最主要的是采用心理疗法:

让事实说话:如果患者怀疑自己有病,那么家人或者朋友就应该劝他进行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用检查结果来说明他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身体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的状态,让他消除疑虑,用正常的心理来看待自己的身体状况。

完善自己的个性:我们知道,疑病症患者多具有敏感多疑、过于谨慎小心等性格特点。他们往往只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对自己没有自信,凡事总往坏处想。所以,疑病症患者一定要学会完善自己的性格特点,让心胸变得宽阔,并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生活的信心,多和朋友进行交流,培养幽默感,克服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这样慢慢地就会消除疑病症。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耐心倾听患者对自己疾病的陈述之后,要仔细地给他做检查,用事实来说明他怀疑的毫无道理。此后还应该给患者介绍一些和疾病有关的知识,鼓励患者走出怀疑的误区,增强他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勇气,切忌潦草检查和简单解释,总之要从心理上给患者提供最大的支持。如果能够配合其他治疗,疗效就会更好。对那些暗示性较好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催眠暗示,效果就会更好。

转移注意:对于一些疑病症患者来说,一定要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例如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工作和一些业余爱好上。人的精力是一定的,当其他事情分享了一定的精力,那么对于身体状况的关注,定会减少。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没有过不去的山。”对疑病症患者来说也是如此,只要努力,那么定能使疑病症离你远去。

五、恐惧症——对自己说“我能行”

曾几何时,恐惧开始困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缺乏自信,因此也往往遭遇失败。我们总是不甘心如此下去,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所谓的恐惧,可是当下一次可能成功的机会来敲门,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让它溜走。你后悔、你懊恼、你内疚,你对苍天说:“如果还有一次机会的话,我一定好好珍惜!”可是,当下一个机会不期而遇地来到你面前,你却又开始犹豫、胆怯、手颤、心慌。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地徘徊犹豫中丧失,而恐惧变得愈来愈严重,并进而演变为恐惧症。

所谓恐惧症,是指以恐惧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所害怕恐惧的对象通常是一些特殊的环境、人物或者事物。例如有很多人对社交充满了恐惧,也有很多人对恋爱或者婚姻充满了恐惧,更有甚者,光亮、黑暗、一定的高度、奇怪的动物等都能够引发某些人的恐惧心理。并因此使他们紧张不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典型案例

李琦20岁,是一名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她在中学时代从未住过校,每天就如同老师一样准时,在上课铃声敲响之前走进教室,而老师喊出“下课”之后她立马就踏上回家的路途。父母向来对她要求严厉,小学的时候,因为一次放学后没有立即回家,回家的时间比往常晚了一会儿,父母便轮流对她加以指责。但是到了离家几千里地的大学,不得不选择住校,她几乎从未参与过集体生活,因此对大学生活很不适应。她不会与宿舍的其他同学交流,不能够在容纳上百人的大教室里上课,不敢坐在教室的前排,否则会突发气闷,感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四肢发抖。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生活,但是她不知道怎么才能够消除这种恐惧感。

案例分析

不可否认,案例中的李琦是患有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她虽然知道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但是却仍然无法克制自己的恐惧心理,不能够消除恐惧带来的消极作用和影响。而一般来讲,恐惧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恐惧症,也是所有恐惧症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它大约占恐惧症患者的一半左右。症状表现为害怕人群,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在很多人面前的时候,常常会显得手足无措、脸红心跳、全身发抖、出汗、行为笨拙等。案例中的李琦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空间恐惧症:空间恐惧是指在碰到空旷、封闭、拥挤、让其感觉无法逃脱或回避的空间时,患者感觉进入或停留在这个地方,对自己不安全感,甚至有生命危险,可能出现昏厥或失去控制认为自己无法逃脱。

单纯性恐惧症:除了对人和环境的恐惧外,其他恐惧都可以归为单纯性恐惧症。其中对动物、疾病、血液等的恐惧都属于单纯性恐惧症。

那么,产生恐惧症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遗传因素:有调查显示,恐惧情绪的产生与先天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遗传对恐惧症的产生影响极大,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是恐惧症患者的父母或同胞也大都是恐惧症患者。

性格因素:恐惧症患者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比如非常内向、胆小怕事、做事过于谨慎、容易害羞、有强烈的依赖心理等。

自卑意识:恐惧症的根源在于患者内心深处的自卑意识,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他们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言行举止不得体而受到别人嘲笑,更不敢与他人交往,最终形成了社交恐惧症。治疗恐惧症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

精神刺激:现实生活中,一些强烈的精神刺激往往容易诱发恐惧症,比如父母离异、意外灾难、亲人突然去世、遭遇匪徒抢劫等。另外,早年的创伤经历也可能导致恐惧症的发生。

心理指导

恐惧症,让许多人对一些根本没有任何威胁的事物望而生畏,然而最严重的是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扰乱其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看着别人生活得快快乐乐,自己却在忍受着恐惧症的困扰,个中滋味,对患者来说,实在是一言难尽。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恐惧症,并施以一定的心理治疗,恐惧症是可以克服的。通常来讲,想要治疗恐惧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这种方法最主要的是要求医生和家人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和心理疏导,使他明白,恐惧完全来源于他自己的主观想象,是在自己吓唬自己,那些人、物或情景本身并不值得害怕。因此,想要消除他们的恐惧症,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勇敢地面对那些让他们感到恐惧的对象,并努力调节缓和自己的恐惧情绪。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主要是使用系统脱敏法,它是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原则就是交互抑制,就是每当引起恐惧的对象出现的时候,就让患者做出抑制恐惧的反应,这样慢慢地恐惧感就会削弱,最终就能够使恐惧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