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8617200000023

第23章 为自己的心理把脉——给自己的心理开个良方(18)

(第三节)不要让迷信禁锢了自己的思想

60岁的耿叔叔有一个5岁的孙子大壮,在上幼儿园。去年在幼儿园和一个小朋友玩耍时,不小心把胳膊弄折了,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自从那次骨折之后,大壮的胳膊只要一用力就会自然脱臼,每次看着孙子痛苦的样子,耿叔叔就特别心疼,可又没有什么办法。这天,他突然发现邻居家的房子加高了一层,远远高于他家的。顿时,耿叔叔便气不打一处来,找到这家邻居理论。说是因为邻居家的房子高了,压住了自己家的风水,导致自己的孙子一再骨折。邻居说他老迷信,希望他好好冷静冷静,要相信科学。他不但没有说服邻居,还被邻居说是老迷信,更是气得火冒三丈,非得把邻居家高出的那一层拆掉,自己的要加高一层,一定要把好风水抢过来。老伴和家人都劝他不要如此迷信,但他根本不听,于是便为他请来了心理医生。

70岁的马爷爷有一个6岁的孙子大为,孩子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可就是总感冒,每次都要住院几天。每当看着孙子难受的样子,马爷爷就特别心疼,可又没有什么办法。这天,乡下老家来人了,马爷爷就和亲戚说起孙子经常生病的事。老家的亲戚就说:“是不是咱家大为是个‘童子’?”马爷爷一听觉得也是,于是在老家亲戚的帮助下,从老家找来一个所谓的通神明的“明眼”给孙子作法事。烧香拜佛不说,“明眼”还受了马爷爷2000块钱的香火钱。可是事后大为还是感冒。马爷爷坚持认为只要再找那个“明眼”作一次法事就好了,于是还要去找,家人和邻居说他老迷信,希望他好好冷静冷静,要相信科学。他不但不听,还和家人吵架。

家人没有办法就请来了心理医生。

迷信心理就是不相信科学,不按规律办事,愚昧盲目地迷信鬼怪神灵,不考虑周围人的感受,以异常的行为去实现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的。迷信心理就像鸦片一样腐蚀人的思想,甚至使人走火入魔,做出愚蠢至极的事来,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克服这种迷信心理呢?

1.相信神仙不如相信自己

世上没有救世主,更没有神仙,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你自己。所谓的鬼怪神灵都是编造出来的,根本就不存于世。一味地相信鬼怪神灵,就是自掘坟墓,不但不能自救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用科学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以武装自己的思想,千万不能让愚昧占据自己思想的领地。遇到问题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用愚昧无聊而又自欺欺人的方式来解决,否则只能是害人又害己。

3.要有明辨是非的眼睛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些因迷信而被骗的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其实这就反映了神灵鬼怪的本质。因此作为当代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让迷信误了自己的正事。

心理专家温馨提示:

老年朋友,您要相信科学,相信唯物主义,不要让迷信扰乱了自己的心志,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潭不能自拔。

(第四节)不要放火燃烧了自己

最近不知道怎么了,63岁的唐大妈总是满脸的怒容,情绪变得很不稳定,电视也不看了,晚上也不出去散步了,也不去找邻居阿姨聊天了。最为明显的是,她对上星期儿子从香港给她买回来的大衣再也不上心了,有人来串门也不拿出来炫耀了,也不天天拿出来看好几遍了,更让老伴觉得奇怪的是她居然说要把大衣给保姆小方。由于心情不好,唐大妈每天都是寝食难安,人好像一下子老了好几岁。老伴觉得肯定事出有因,于是便去邻居家打探。原来前几天她去邻居家串门,邻居张老太的女儿也给张老太买了一件貂皮大衣,一看那质地就比自己的要好几倍,唐大妈的情绪立刻一落千丈,再也看不上自己的大衣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老伴是位心理医生,一听就知道这是嫉妒心理,于是对老伴进行了开导。

孙阿姨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常和她最喜欢的猫怄气。63岁的孙阿姨总是满脸的怒容,情绪也变得很不稳定,电视也不看了,晚上也不出去散步了,也不去找邻居阿姨聊天了。最为明显的是,她对自己的猫再也不上心了,更让老伴觉得奇怪的是她居然说要把猫弄到市场上卖了。由于心情不好,孙阿姨每天都是寝食难安,人好像一下子老了好几岁。老伴觉得肯定事出有因,于是便去邻居家打探。原来前几天她去邻居家串门,邻居张老太的女儿送给张老太一只特别可爱又名贵的波斯猫,一看那猫孙阿姨的情绪立刻一落千丈,再也看不上自己的小猫了。心里特别的不是滋味。老伴一听就知道她这是嫉妒心理。于是找来了心理医生对老伴进行了开导。

嫉妒,通常是弱者所具有的一种心理。嫉妒有两种,一种是将自己与周围的人在名利、地位、才干等方面进行错误比较,使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带来心理障碍。

另一种是病理的信念,对某种不真实的思想内容坚信不疑。如坚信爱人对自己不忠,与异性有不正常的交往,因而跟踪或监视。这是一种妄想型嫉妒,属精神疾病范畴。

由于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有些老人也容易产生各种嫉妒的心理,只是各人抑制的程度与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如有些老年人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日益衰老,会感到自己从此不能再与青壮年相比。一种夕阳西下、“处处不如人”的惶恐不安的心理便油然而生,这样容易使他们或者对青壮年的“年龄尚轻”发生嫉妒;或者对同龄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在“智力”“体力”方面超过自己有所嫉妒;或者对同性别的老年人和青壮年人在“仪表美”方面的优越天赋有所嫉妒;或者对儿子与媳妇、女儿与女婿之间所流露出的过分“亲昵”有所嫉妒;或者对其他家庭在政治、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子女成才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产生嫉妒。

同时,由于嫉妒是一种人对人在态度方面的消极因素,持有这种嫉妒心理的老年人,往往也不肯服老、不让幼贤、论资排辈、技术保守,不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愿别人胜过自己。

这种异常的心理,既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团结,也无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老、病、衰这一人生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别人,也正确地估计自己,还要注意防止嫉妒心理的发生以及演变为病态的嫉妒妄想。周围的人则应该体谅他们,除了以真诚的态度来帮助这些老年人克服前述消极心理外,最好不要当着老年人的面显示自己的某些优势以及对配偶或自己的子女表示出过分的亲热和关心。

心理专家给您出招:产生嫉妒心理的人该怎么办

第一,从大道理上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真正了解自己。在评价自己时,既要看到优势,也要看到不足,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样才能摆正位置。

第二,好嫉妒的人的特性是“自大,自私”,往往是从害别人开始,以害自己告终。对此,老年人应提高认识、学会超脱,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改善自身的品性,做到谦虚谨慎;遇事时进行“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第三,多和亲友交流,谈工作、谈学习、谈家常,多参加文体活动,开阔视野,调节好生活。如果嫉妒心萌发,应立即转移环境,投身于自己最喜爱的活动中去。

第四,有强烈嫉妒心理的人,可能使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导致身心健康被伤害。遇到这类个案,可适当选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

(第五节)给老友过完生日以后

孤独有时会成为老年生活的代名词。老人如果退休了,不参加任何工作,加上性格内向,将自己与外界人为的分开,自然会感到孤独。另外,有的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后,与自己分开居住,老人空守家中而感到孤独;有的老年人因老伴辞世而感到忧郁苦闷,精神孤独。这在老人的世界不是罕见的事,因此老年人要设法跳出孤独圈,走向幸福的金色晚年。老年人走出孤独的最好办法就是要积极地适应新变化。自信有能力建立新的生活;要适应退休后的角色变化,适应疾病和衰老的变化,有的老年人还要适应丧偶的心理打击,积极地、勇敢地、自信地克服心理障碍走向生活。要多与外界接触、联系,参加适合老年人的聚会,到公园里打拳、下棋、交同龄的退休朋友,丰富自我日常生活,这样老年人就会慢慢地从孤独圈里走出来。

老人要客观地了解和对待事物发展的规律。特别在社会体制改变,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老年人的经济及社会地位发生的变化,使一些老人产生心理不平衡,滋生苦恼、不安和抑郁情绪,从而影响健康。所以老年人要面对现实、迎接现实、研究现实,采取积极的行动去适应新的变化。

心理专家给您出招:跳出孤独的怪圈

第一,打倒孤独这只“纸老虎”。孤独是人的一生中难免要面对的,老年人不要把孤独当成自己的专利。自古圣贤皆寂寞,凡是能成大事者都要过孤独这一关。

孤独是检验一个人的意志与品质的试金石,战胜了孤独也就获得了成功。就如一位哲人所说,孤独是一只纸老虎,你越是怕它,他就越是欺负你,所以,你要打倒孤独这只纸老虎。

第二,发挥余热,奉献社会。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老年价值观,就如叶剑英元帅的《八十抒怀》诗所写:“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长寿的老人大多是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离退休以后,奉献余热的天地是很广阔的,完全不必有被社会遗弃的孤独感。

第三,广交朋友,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写字作画,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于忘却孤独寂寞。种花养鸟,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去置备相关物品,还有钻研种花养鸟的技术、方法。花香宜人,鸟鸣解闷,可以帮助您摆脱烦恼,驱除孤寂。其他如参加集体文娱活动、跳舞、打太极拳、下棋、打球等,都能使您在群体内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独感。

当然,对于单身老人,如果情况允许的话,不妨给自己找个老伴,双方都有个依靠,也会消除寂寞。

(第六节)老伴突然去世之后

陈奶奶今年78岁,老伴半年前去世,这使她陷入了孤独或痛苦之中。每当她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起与老伴共同经历过的很多往事。对于人去屋空,物是人非的现实,陈奶奶总是不能和不愿意接受。她常常情不自禁地向别人唠叨老伴去也得太突然和他们共同经历的岁月。每当子女回家,她总是跟他们提及过去的事,回忆一下那些久远但却很美丽的往事。当她独自坐在电视机前,或者独自一人在厨房做饭时,也会莫名其妙地想起很多往事,回忆起跟老伴在一起的种种情景。很多小时候的事情,现在居然一件件地都浮现在脑海中,而且是那么清晰,那么生动。陈奶奶每天痴迷和沉醉于这样的怀旧,她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

像陈奶奶这样无休止地沉溺于往事,津津乐道于旧时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对于这种心理状态,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一种典型的过度怀旧——即过分怀念过去发生的事情。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过分怀旧的心态,但怀旧在老人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是一种老年人的正常心理现象。怀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老年人心情愉快,想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由此而豪情满怀,虽人已老但心不老,不由得也会壮志凌云,心态和身体顿时感觉良好,恨不得再为家庭和社会干点什么。这样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式的怀旧有益于身心,值得老年朋友效仿。而经常把自己浸泡在生活往事的苦水中,怨天尤人,一唱三叹,便会影响老年朋友的平静生活和身体健康。

如何避免陷入过度怀旧的心态呢?

1.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

心理学家们对事业有成的知名专家进行的调查表明,多数人在65岁以后仍有创造性的成果问世。他们还指出,健康老人进入老年期后,智力在某些重要领域并不衰退,而且能延续到80岁以上。其大脑与青年人一样具有活力和效率,在某些特定领域,如果老人能坚持的话,智力不但不会衰退,还会继续增长。苏东坡45岁时就感叹“人生如梦”,但他终究有悟而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哲学家罗素80高龄还写小说,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要保持一颗童心,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乐趣

一些人之所以一味缅怀过去,就是因为不能体会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值得老年朋友去追求。比如每天读读报、听听广播、看看电视、打打拳、练练剑、种种花、养养鱼、下盘棋、打场球、与老友聊聊天、给小朋友讲讲故事,都会给生活增加很多乐趣。那些沉浸于美好的昨天的老年朋友一定要牢记:“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3.要学会宣泄

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比,老年朋友更容易遇到伤感的事,朋友或邻居去世的消息会不时传来,子女让自己生气的事也会时有发生,再加上老年朋友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更容易生气、伤感。因此,如果遇到这些事,最好找个知心朋友或亲人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而不要憋在心里。如果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宣泄出来,效果会更好,即所谓的“移情”。把情绪转移到做一些别的事情上去。廖静文女士在丈夫去世后,曾一度悲痛欲绝,身体迅速衰弱。后来她忍痛撰写《徐悲鸿的一生》,不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美丽的浪花,而且情感得到宣泄,她的情绪日渐改善,健康也随之恢复。

愿每个老年朋友都能珍惜眼前的时光,为自己描绘出一幅灿烂的图画——“夕阳无限好,还要竟朝晖”。

还有就是老年人要明白忘却有时也是一种幸福。

当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突然降临到寂寞的心头时,它就像一条蛇似的缠绕着您的记忆,想摆脱却摆脱不掉,这时您不觉得忘却也是一种幸福吗?可能是过去肩负过太重的艰辛,有过太多的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偏偏在您感到孤独和寂寞时,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用奇怪的眼睛望着您。这时您的躯体和灵魂,就像一座不结实的小屋被抽去了一块基石,开始摇晃起来。为求得一时的安定,这时就会羡慕那些记忆不好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有记忆多好啊,那不是健康的标志吗?是的,有记忆固然不错,只是要看记着的是什么事情,倘若记忆的往事,曾经让您痛不欲生,难道您还想重新领略吗?人都是愿意为快乐而生存,绝不会想在痛苦中度日子。如果人们前半生过得实在不顺,在年事已高时,总想用快乐织一张柔软的、安全的网,躲进网中安度晚年。谁知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却像一只蜘蛛在网上四处爬行,弄得您虽算不上不痛苦,却也心里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