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8610700000045

第45章 八仙过海(6)

这是后话了。

但无论哪种形式,苏州市委、市政府在促进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所坚持的一个大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即想尽办法,帮助发展,让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让社会事业迅速强盛,让百姓共同享受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社会主义财富,这是苏州历届领导班子的一个共同特点,这一传统至今仍然保持着,并且与其他地区作比较的话,明显感觉苏州当年留下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理念对后人的影响是那么深刻。

有人常把苏、浙两省作比较,前者是靠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后者是靠民营经济发展成长的,两者各有所长。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一二十年里,苏州的优势毫无疑问,但到了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十来年间,浙江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苏州经济曾经一度出现困惑与徘徊。经过前二十年博弈及近十年来的转制和调整,补充民营经济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苏州与浙江重新拉开了距离。许多到浙江参观的人再到苏州走一走就会有明显的感触:苏州地区的公共事业比如道路、交通、城镇建设、农村设施包括基层文化设施等方面,要比浙江的多数地区好得多。这所谓的好,我知道是苏州在*十年代通过乡镇企业积累的财富用在了社会事业建设上,比如修桥铺路、建馆筑街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苏州一直走在全国各地区的前列,这是因为他们在发展乡镇企业时落脚点非常清晰,即要“走共同富裕道路”。

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全市人民的实际利益紧密结合,才创造了美丽而强大的苏州。这美丽而强大的苏州,就是富有历史文化与地域特性的文化姑苏和充满现代化风情的新苏州的和谐统一。

从积极鼓励各出奇招,小打小闹到“放水养鱼”、“全面开花”;从大力宣传“八仙过海”经验,到鼓励“做强做大”,苏州乡镇企业在进入80年代中后期时,已经呈现第二次“异军突起”之势。至1987年,全苏州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已达124万,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也达到了人均3400元的水平。这个时候的农民纯收入也从1978年的人均102元/年提高到395元/年。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民,除了添置“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电视、收音机、电扇等),各村各户比着造房盖楼,那正是“白天厂里忙,回家盖楼房”。

然而,这一阶段苏州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最耀眼之处,就是以“八仙”为表率的一大批拥有管理经验和经商经验的乡镇企业家得到了迅速成长。他们跟在“八仙”后面,鼓足干劲,瞅准机会,一跃而上,或后来居上,或紧追不舍,如万马奔腾,形成滚滚洪流,推动着全苏州的经济大发展。像张家港的华尔润、梁丰、澳洋,常熟的波司登、秋艳,吴江的鹰翔、永鼎、亨通等企业的领头人,都是在那个时候先后成长起来的优秀乡镇企业家。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优秀基层干部、共产党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有宝贵的奉献精神,又善于刻苦学习,同时又懂市场,且没有不良习性,故而能够带领农民兄弟们在“离土不离乡”的广阔田野上开创中国特色的一种全新经济形式,并为富饶美丽的苏州增添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及向更高更快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宝贵经验。

若干年后的2008年初,我到昆山采访,主人一定要我参观一下他们的“好孩子”。这是我早就听说过的一家著名企业,到那里才知道他们的老板原来也是一位乡镇企业家成长起来的“大亨”。

“好孩子”在1972年前是昆山陆家中学的校办五金厂,宋郑还接手之前连年亏损。老宋把它接过来后,发挥了当时乡镇企业善于与上海“攀亲”的优势,联手上海某企业做童车生意,结果一做就是20多年,一直做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童车“巨无霸”厂家,现在的年销售金额已接近百亿元,国内外员工20000多人,为国家上缴的税收共达数十亿元……

永鼎集团的老板顾云奎是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当年他以2万元起家,带领他的一帮农民兄弟将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注塑件乡镇小厂,发展成拥有55亿元资产的集团公司,他的“永鼎”是江苏省第一家在上海证券所上市的乡镇企业。

原吴县渭塘镇渭塘村党支部书记邹宝如是位复员军人,回乡后他接办了村里的一家小五金厂,不到20年,他就把这家小五金厂发展成拥有170家各类企业的村办集团企业。现在全村的村民100%成为集团企业的股东,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当了老板,村里有私人轿车近600辆,农民年人均收入近20000元,所有的设施都基本是现代化的,但身为集团企业董事长的邹宝如自己却一直不在集团企业里拿工资。

在苏州,像“好孩子”这样的企业,像顾云奎、邹宝如这样的企业家比比皆是,苏州的乡镇企业不成为“半壁江山”才怪!苏州不大发展才怪!苏州百姓不富裕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