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将军”之后的沈文荣曾经有过一段时期失落感:人家真正的“钢铁正规军”是炼钢坯的,其供应、销售的钢材是做桥梁和铁轨甚至制造发射飞船的大钢塔,而非像沈文荣他们那种“串村走巷”推销钢窗材的“游击队”。“草包司令”,有人以此嘲讽长江边上的“钢铁将军”沈文荣。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当“钢铁元帅”·沈文荣是喝长江水长大的,性格跟秦振华类似,张家港人都有这样的性格——有别于传统的苏州人,豪气、胆大、敢干!
沈“将军”开始梦想做“元帅”了。这是1987年左右的事。
那时农民出身的“将军”也可以穿起西装、系着领带出国了。沈文荣瞄准了工业革命的老牌帝国——英国。他发现英国和欧洲的钢铁业正在进行行业转型,钢铁企业受配额限制。一家英国比兹顿钢厂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但它只有10万吨的配额,所以年年亏损,老板的日子没法过了,欲寻找买家。沈文荣听说后蠢蠢欲动,并通过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顾秀莲,请人把这笔“国际买卖”弄到了自己手中。
“疯了!你一个土农民要引进那么大的洋设备,谁懂它的技术呀·”
“我们厂的日子已经蛮好过了,你神经病啊·”
好心人都来劝沈文荣。全套引进“75吨超高功率电炉、连铸、连轧”一体化短流程生产线,属国内首家。80年代中国的钢铁行业基本仍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引进如此先进设备是那些“大块头”的国字号钢铁厂都不敢轻易下手的事,长江边的一个小县的非专业钢铁企业想独吞“巨无霸”,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嘛!
怎么办·
1988年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的夜晚,厂部五楼会议室灯火辉煌。为了统一全厂干部职工的思想,沈文荣主持召开了有140多名中层干部参加的讨论会,主题只有一个:集体决策引进还是不引进英国比兹顿钢厂的那套设备。
“我看应该引进。*说得对,科学是生产力。我们要想把工厂生产上个台阶,引进先进技术势在必行。”
“这么大的设备假如引进来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或者出些啥毛病动不了啦,那我们厂就惨了,非关门不可。”
“所以我们要慎重,要不等两年再说。”
“等行吗·钢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等就变成黄花菜了!”
“是啊,不能等。还是听沈厂长的吧。”有人见讨论众说纷纭,便站起来冲着沈文荣高声道,“沈厂长,还是你给大家说说道理吧!”
“对,听听厂长怎么说的……”
此时的时针已指向晚间十点多了。沈文荣站了起来,只见他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扫了一眼整个会场,然后断言道:“关于这个75吨超高功率电炉项目,我们班子的决心是不变了,理由有五:一、没有这条生产线,我们沙钢就形成不了适度规模,就永远摘不掉技术装备落后的帽子,只能当钢铁行业的‘游击队’而非正规军。二、既然要上新设备,就得高起点、高档次的,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才有市场的竞争能力。三、我们沙钢的实力眼下还是差些,但我们有香港方面的合资支持,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就变得强大了。四、从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状况看,收回投资有把握。最后一条是,钢铁行业想搞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就得有十年的超前期考虑,否则竞争优势无法长期。归总这五条,我们的结论是:要创业,就要有抢、拼、掐的劲头。机会稍纵即逝,等是最大的失误。现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引进和如何建好一个新型的钢铁厂,而非引不引进、建不建的问题。你们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