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8578000000003

第3章 打铁先要自身硬——锻炼自我素质(3)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在这篇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仔细观察这篇案例,开场白中,韩老师一句“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这种幽默语言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沐浴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后来的自我介绍,精深的专业知识的表现,是支撑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

其实,我们知道,“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精湛渊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威信。第一节课是好的教学开始,教师在第一节课上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会对你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为你将来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观摩中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名师”或者资深教师总是能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作为新教师或者普通教师,应该多向他们请教,多向他们学习。其中,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自我的方式。

课堂教学观摩,即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让受训者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受训者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也是校本培训中的一种常见的培训方式。

我们先看一个教学案例:

××小学“认识图形”教学观摩活动简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图形的形状和物体。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流程一、设景与激趣

1.设景师:(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生:想!(学生很好奇地观察礼物)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

生:喜欢!

2.激趣师:这么多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二、活动与交流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请大家分一分。(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师: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忙,把这些礼物按相同的形状分一分。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生1:把球放在一起,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

生2:把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在一起。

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形状很相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相同。

师:说得真好。小叮当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的和他一样吗?

2.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师:请你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看你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牙膏盒长长的方方的。

生2: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

生3:我摸到了尖尖。

师:有什么感觉?

生:手摸在上面痒痒的。

生4:我看到魔方是正正方方的。

生5:魔方也有6个面,而且6个面一样大,摸起来也是平平的。

生6:魔方也有尖尖。

生7:我看到茶叶筒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

生8:茶叶筒上下两个面看起来圆圆的。

生9:茶叶筒上下两个面积一样大。

生10:茶叶筒的面是平平的。

生11:球是圆溜溜的。

生12:球摸起来光光的。

3.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师:把桌子上的学具像搭积木一样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动。

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也容易滚动。

生3:我发现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师:说得不错。所以我们建筑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预制块。

4揭示概念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1:我知道牙膏盒,鞋盒……叫长方体,因为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生2:茶叶筒、易拉罐叫圆柱。

生3:魔方是正正方方的,叫正方体。

生4:篮球、足球、垒球、乒乓球都叫球。

板书四类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形成表象师:通过看、摸、搭我们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

6.游戏:看谁摸得准师:每组3名同学蒙住眼睛,另外两名同学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当裁判(看摸得对不对)。师示范游戏的做法, 学生兴致高昂地分组做游戏。

三、解释与应用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课题)。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实,像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形状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分别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

生1: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的。

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的。

生3:我家的电冰箱是长方体的。

生4:牙膏盒、鞋盒、酒盒、烟盒都是长方体。

生5:魔方是正方体的。

生6:我的玩具是正方体的。

生7:旗杆的形状是圆柱。

生8:铅笔的形状是圆柱。

生9:易拉罐是圆柱。

生10:我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

生11:篮球、足球、垒球、乒乓球都是球。

……四、点评本节课的教学有三个特点:

1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中,学生并不觉得“难”,就是因为整个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为图形概念的建立作了坚实的铺垫。

2学生的活动充分好动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活而有序,活而有趣,活而不乱。

3学生探索的空气很浓整节课,学生都处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当然,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探索只能是浅显的、表面的。实物—图形—实物,再到建立较清晰的图形概念,就是不断探索的结果。同时,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也为学生探索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指导性,即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课堂生动有趣,是一堂好课,通过这次观摩,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

确实,这堂课对我们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是一个有益的启示,那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

1课例要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学观摩课一定要让受训者观摩后,有一种境界大开、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之感。为达此目的: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培训目的,就是说要从受训者的需求出发,确定观摩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是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是实践方面的问题,而且问题要集中,重点要突出。②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好课型。如语文是阅读课,还是习作课,或是口语交际课;数学课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或者是解决问题课等。③找准问题和课例实施的结合点,认真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力求达到培训要求。

2执教者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要体现示范作用,关键因素是执教者。一般情况下,执教者从学校教师中推荐产生,特殊情况可向校外聘请专家、教师担任,学校必须把观摩课或研讨课的意图、要求向执教者说清楚,并参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活动。执教者在明确意图、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对受训者的需求和学生的学情做调查,把教材、学生、受训者、培训者、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加以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必要时,请相关人员提出意见。

3条件保障学校要在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声像、场地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教学观摩的顺利进行。

4提前做好准备要提前同受训者讲明此次教学观摩的目的、要求,使之做必要的资料准备,心中有数,这样,观摩的效果会更好。

5课堂观摩要注重形式课堂观摩应以现场的形式展开,尽可能避免录像式观摩。因为录像观摩虽然也是教学实况,但受训者一般没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生成性成分少,施受双方不便面对面交流,培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培育细节精神

细节决定成败。要让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就要学会关注细节,培育自己的细节精神。

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细小的环节。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教师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诗歌。教师在雕琢、挖掘、处理教学细节中也能更好地发展。细节造就专业,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师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途径之一。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37+5的场景。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黑板上37+5=42,你写成4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这位教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教师的口令,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

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赞叹,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这种表扬是不是一种“扼杀”呢?如果换一种评价: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细节,真不简单!或者是:你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真佩服你的勇气!效果又如何呢?因此,教师应关注教学细节。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

一、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学生的倾听如一位教师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有位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漫天卷地涌来”读成“漫天卷的涌来”,由于教师当时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朗读,因此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及时作出价值判断,“漫天卷地”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这个教学细节也许会很精彩。注重细节首先表现为对学生思考的尊重,对学生发言的观察。学生深入、独立思考后创新的火花,是我们教育所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精彩的细节,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产生。当然,学生意外的发言也许会打乱原先的教学设计。这里就有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这个价值判断反映了教师自身基本的教育观和价值观,是值得我们所有听课教师关注的。

二、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内容的探究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对学生、环境的深入把握与文本内容的深入探究,才会生成精彩的细节。一位教师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备课时根据文后的思考题预设了两个知识点——认识引号的用法:①贝加尔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正被沿河工厂排放的废水“吞噬”着;②歌中唱到“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学生自己体会到前者时表示“不是真的”,后者表示“引用原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学生提到——文中“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太湖”中间的引号表示什么?“指什么地方?”“太湖——哦——表示特定的称谓”。想不到一个关于引号的知识点在本课中得到落实。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请说出三个分别表示这样三种不同用法的句子。”顿时学生兴趣盎然,沉浸在运用知识的创造之中,从而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构建!

三、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情感的体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触动,自己体验获得。以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感知后,需要对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挖掘,让学生自主发现,寻找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谈谈想法和体会,教师适时进行引发和启示。一位教师在上教研课《黄河的主人》时,一开始让学生看一段黄河汹涌的录像,用语言描述情景——有的说“波浪滚滚”,有的说“汹涌澎湃”,有的说“黄河滚滚,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一段:①体会气势大;②站在黄河上会说什么?(或说“心里害怕”,或说“黄河雄伟”……)③用感情朗读课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恰到好处地抓住“黄河滚滚”这个词语的细节,精彩生成,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要注入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适应教师角色的调整

要想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尽快适应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很难想像,一个在传统“角色”支配下,只管自己“如何教”,而不管学生“如何学”的教师,能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扮演学生成长的对话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新课程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知识、人格诸方面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知识与人生对话,对其在学习、生活上进行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