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箸名学者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给疾病的致病原因阐明了一条“病理反射”学说:即致病原作为一种“条件”,刺激了机体,引起了反射弧的传入,于是大脑起反应(局部的、或全身的反应,视乎致病原而定),做成病理性损害。这是一种简单的病理反射弧公式即:感受→传入→大脑中枢→传出→病理刺激反应的神经反射,这种反射必需有健全神经反射弧才能发生疾病的应答反应,才能产生疾病。当然,实际疾病的形成固然不是这样简单,这只是一个模式样的理论概括。说明了疾病的产生,并不单纯由病原体-即微生物的存在,就可以。还要依靠人体本身的机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所建立的反射弧健全,免疫机能的状况等等因素。而在冬眠下动物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所建立的健全反射弧也受到抑制,于是对外界不起反应,这个病理反射弧就不能成立,疾病的成因受到阻断。这就是利用人工冬眠来切断了产生疾病的恶性循环而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好了,先不谈这样多,先处理病人。”何医生说完,即吩咐进行工作。
三个病儿全部开始静脉滴注冬眠药物。用药份量何医生与王医生商量决定,因王医生是儿科专家,何医生尊重他的意见。当患者进入深度熟睡之后,即进行全身冰敷,此时病人对于寒冷全无反应,亦停止了抽搐。当肛探体温降至摄氏28度时,何医生吩咐全部撤除冰敷,只留头及额部放置冰袋。
“你们将全部病人执行情况,以及目前的任何变化,做详细的病情纪录,我所强调的是“详细”。”何医生在任何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都是极之详细,他有两个理由,一是作为研究的资料,不能马虎,任何一点些微变化,都是研究的珍贵素材,绝对不能忽视;二是法律资料,作为医生,也时刻不要忘记,你的资料会在甚么时候可能与法律上扯上关系,而当时的记录,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他每一个病人,每一点变化,都详细地记录在案,就算实习进修生记录完之后,他都再加以记录,以便对照。
“十二时十分,病人体温28度C,呼吸转为平顺,20次/分,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瞳孔较细,对光反应良好,心率20次/分,有力,无杂音,两肺呼吸音清,颈肌仍硬,指及趾端无紫绀”进修医生陈得志在他的病情记录上写上这一段。
“甚么时候撤去冰敷?”何医生看完病情记录之后,问陈医生;“就在十二时十分。”陈医生答;
“那么你应该补充注明“十二时十分撤除冰敷”,同时要记录当时病儿的血压、脉膊、及病人的出入量(包括静脉滴注水分、鼻饲食物,及大小便的排泄、汗液)等都要记录及填写表格。还有,皮肤检查要注意褥疮,以及有无过敏性皮疹。少部分病人可能对药物有敏感,不应忽视。”何医生对三位下属吩咐。
三个医生所管辖的病人,都向好的方面发展。
下午,吃完中饭,何医生再召集他的下属讨论。这是他的习惯:将他自已的想法,他的计划,告知每一个执行他计划的所有人,这样才能使他的计划能顺利进行。也由于这些人是来学习的,他们能不能学到应学的东西,除了他们自己努力之外,还要靠老师具体指导。他是一个尽责的老师。
“看起来病人有好转的迹象,是否意味着他们就此就会好起来呢?”何医生问;
“不一定。”陈红红答。
“讲一下你的道理。”
“目前病人的稳定,是我们的希望,但不能就此说明他就一定一帆风顺。原因很简单:他们退了热,新陈代谢低了,一切得到了暂时的症状缓解,但主要的大脑病变未改善。”陈红红很有把握地说。
“何以见得?”
“他的颈肌仍很硬,瞳孔仍细,巴彬斯基氏征仍是阳性,这些说明他们的脑部病变未改善。”
“对,现在我们所见病人的改善,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但这说明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要加强这种好的改变,使它继续好下去,这样我们就会胜利。但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愿望,能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我想你们大家要弄清一点,就是人工冬眠在理论上究竟有无根椐?刚才是谈了一些,但还是未够。因为刚才所讲的,只是一种假说,由假说变成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还有一大段距离,要有一大批实验去做,去证实它的可靠性,我们才能在实际的病人中去应用,而不能单凭空想来拿病人作实验,这是不容许的。
”何医生再一次声明,作为一个医生,一个医学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以你们所知,人工冬眠有那些理论根椐呢?”何医生的提问,久久没有答复,他们手拿笔记本,就是说不出道理。
“苏联学者维金斯基曾研究,他发现新鲜动物标本上的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中,刺激量越大,其兴奋性亦越高。但是,如果刺激的强度,超过了组织活动范围,则其结果是向反方向,使兴奋移行于抑制。他的研究,给我们在解释疾病的发生上有一个新的启示。就在研究兴奋与抑制中,发现这种抑制状态分为两种:
一是可恢复的称之为《活动暂停状态》,亦有人称为《间生态》或《传导阻断》。
这是一种可逆性的改变,当过强的刺激减弱或消除时,这种抑制就会解除;另一种是不可恢复的《活动停止状态》--死亡。能引起活动暂停的刺激叫劣性刺激,传导阻断时的组织反应称为劣性反应。这个实验的理论原则,同样可以应用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刺激或创伤。当劣性刺激所引起的劣性反应造成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低下时,可以产生全身机能反应同样地处于低下状态。
包括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等的全身反应。”何医生一边讲,一边划图表表示,说明重症疾病全身病理生理改变。
何医生边说边划图:“首先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当病原体侵入之后,形成刺激病灶。这些刺激灶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全身的。如果其强度超过一定限度,身体就会做成超限抑制。不少病原刺激,早期即可以刺激脑下垂体,因而产生促肾上腺素及促甲状腺素的分泌,前者可以使肾上腺皮质机能增加及肾上腺素产生,促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跳加快,新陈代谢增加,而当这些内分泌腺体兴奋至顶点时,即可产生超限抑制,结果开始衰竭:心跳变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低及血中氮质滞留,酸中毒等等连串发生。而酸中毒过程则导至组织氧化不全,全身组织缺氧;而后者当促甲状腺机能旺盛,则会导至新陈代谢率增高,旦白、脂肪、糖的分解增加,组织需氧增加,加速了缺氧程度。另外,高级中枢机能紊乱,亦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加速了上述的改变。”
人工冬眠的应用,刚好是对抗了上述的劣性刺激,因而对重症患者发挥了极良好的治疗作用。”何医生继续说。
“冬眠药物能使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并能阻止内环境的刺激传入中枢,亦即是对劣性刺激有阻断作用,因而直接保护了大脑皮层,不致于被不断传入的劣性刺激加剧了大脑中枢的损害。大脑得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保护,并且有了修复的机会,使其下级中枢得以喘息及改善。上述所谈的因素对于因各种恶性刺激而破坏了的机能,得以恢复,内分泌器官亦得到保护。这就是人工冬眠为甚么获得治疗机会的最重要原因。”
又要到时去视察病人了,他的小课也可暂告一段落。
“何医生,有乙脑新入院。”护长关美霞告知何医生。何医生同王医生一起前往。
第一天的中午、下午及晚上,共新入院五个乙型脑炎病人,按编号,三个属冬眠研究组,两个作对照组。
何医生及王医生两人已经打算不回宿舍睡觉,也确实没有空余时间给他两人睡觉,六个患儿,轮流高热、抽搐。他们奔忙于这些病人的处理。谁人倦了,就在医生办公室内打一个瞌睡,深夜时分,他们两人就在儿科对上一层的四楼天台打个地铺,可是,那一个晚上,也只能睡上一个小时左右。
华南的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天气,何况这一年的天气有点反常,炎热来得早,六月底到七月初,在中午时分已超过32度,晚上虽然下降了些,也在27-30度之间,加上蚊多。这是一种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元凶,必需下蚊帐预防,他们在天台只铺张草席,外加一个蚊帐,就像露营一样,简单的设备不但不能阻碍何金水与王瑞喜的睡意,整天奔波疲劳的身躯,只要一有时间,一有地方,他们就可以倒头便睡。
每天早上,全院“抢救小组”成员听取何金水及王瑞喜两人关于病情的24小时报告。
儿科叶主任每天巡视病儿最少三次,特殊转变必定再请他来指示。
张院长亦照例一天三次巡视,一次是早上大会诊之后,同叶主任和何、王两医生,其他两次多在中午及晚上。
潘副院长虽然是行政院长,但他也是解放前光华医学院的学生。所以对于极重病人也会去看一下,提示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他也会在大会诊之后,随同巡视病人。
第一个死亡的病例,出现在冬眠之后的第三天凌晨,任由多方设法,都不能挽救他的生命。第二朝在抢救小组会报之后,提出了尸体解剖。也是由何、王两位医生执行。解剖结果,病儿死于脑炎,严重脑部受损,不能逆转。
连续一个星期过去了。不断有新病人入院,共计35个病人,尽管何医生在这七天之内睡眠时间总共加起不足十个小时,平均每天只有一个小时多一些的时间。
连食饭也在办公室内草草了事,以便努力地去治疗这些病者,仍有十个不治死亡。
“我提出不再继续下去。”他向叶主任、张院长、李书记提出同样的问提;“为甚么?”他们都提出相同的反问;
“不成功,就要立即收手。”
“你要明白一点,病人有死亡,不等于完全无效。十例死亡病儿中,也包括对照组的病例,其死亡原因是一样,怎能说是人工冬眠无效呢?”
“我同意这些病人的死亡原因不是因冬眠至死,但冬眠对于抢救他们的生命效果不大。因为在最严重的病例,冬眠不能改变他们大脑病理变化。从死亡解剖肉眼上以及在尸体解剖组织学都可以看出:脑膜及脑组织均明显充血,水肿,并有散在性出血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脑实质小血管内膜细胞肿胀坏死,有比较多量小动脉血栓形成及纤维旦白沉着;神经细胞广泛变性、肿胀及坏死,出现部分脑组织软化灶,也有部分脑组织出现空洞,而且,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增生。这些病灶弥散分布于中枢神经的各个部分,包括大脑、中脑、基底核,脑干及小脑,甚至脊髓亦被波及。致死原因有些是因脑疝,有些是呼吸衰竭。全部病例都得到病因学证实。”何医生因每一例都是他同王医生、麦医生三人一起作的尸体解剖所得的结果,因此他是非常清楚病人的情况及致死因素,这些死因是他目前的情况下所不能克服的。加上,每一例死亡,他都听到一些来自儿科医生刘易尧及高云长两医生所散布的对他极不利的传闻。他渐渐觉得他不应该、也不能再在这里呆下去了,因此,他坚决提出结束人工冬眠。
…………
职工饭堂贴满了大字报,何金水就像钻在这个大字报的大海汪洋中,被波涛汹所淹没。他,一个医生,在这间医院持续工作了十二年,一向受人崇敬,一向被领导赏识,被病人热爱,自已也感到满意。可现在都变成了十恶不赦的魔鬼了。“难道这个人就是“我”吗?”他自已问自已“怎么,大字报所写的我,连我自已也不认识的?就在一年多前的评功摆好中,全科最多“功”和“好”,这些“功”,这些“好”为甚么全一下子都变成了“罪”?同样的事,同样的例,同样一个人,以前都是被表扬,被歌功颂德,今天一下子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状!”他想着想着,泪水流下了,他即刻将流下的泪水偷偷地抹去,再偷偷地看一看自已身旁是否有人,他不原意别人看到他流泪。
就在去年底的评功摆好中,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内科医生。顶多也是一个被主任重视的内科秘书,没有真正的实权,没有任何“势力”去影响任何人来评他的功、摆他的好。可是他的“功”和“好”,却盖过了主任以及当时唯一的党员大琴姐。这是他的工作委实得到全科人的拥护、尝识,而不是靠权力所获取的。难道这是一种“功高盖主”所得的报应?何金水在中学时很喜欢中国历史,也知道“功高盖主”的人会招至杀身之祸。但,不对,今天连主任也被“下放”,这个“主”都被“放”走了。他开始明白了,这是一种明显的排挤。
当年提他最多“好”的、“功”的是甘涌、是欧润华医生,这次大量大字报的内容及笔迹,均出自他们的主意或他们之手。他们组成不同的“战斗队”及“兵团”。渐渐他开始有些明白了,越看下去,越清楚。这两位当年他的下级医生,在那时他们分别犯有严重医疗事故时,是他,何金水!及时发现,及时揭发,但也及时解救,更在事后挽救了他们,使他们在医疗的纪律上得到最轻的处分。然而,这些既往事情,他们表面上虽然口头上诸多感激,可是却掩藏在自己内心深处,并且一直怀恨着他对事故的发现及揭发。这次利用“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好给他们一个绝好的报复良机。
他不知甚么时候回到自已的家。也不知回到家之后做些甚么好,一向有主见,有决断的何金水,此时甚么都做不了,甚么都想不了,只是在问:“为甚么?”反复地问自已,可是,找不到任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