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个医生的故事
8560600000061

第61章 狂风恶浪(11)

“对,我们都太天真了,我们都是在广州来的,都有同一样的遭遇。”另一名男知青加入了讨论会。看病的临时医疗站,变成了知青讨论会。

这班人都是十八、九至二十三、四之间的年青人。

“那你们是怎样天真地到来呢?”锦容插咀问,显然她也开始感到兴趣了。

“就在我们快毕业那一年,有一个下乡的知青回广州作了一个“现身说法”的报告会。这个报告会其实是动员应届毕业生上山下乡的动员大会。他说在乡下如何如何好,又说国营农场使用机械化耕作,不需很大的劳动力,就能获得丰收,每天一早,拖拉机来到你的门前,拖你到田间开工。晚上,收工时,也是用拖拉机把你拖回家。大家坐在拖拉机上沿路唱着丰收歌,就像苏联老大哥的电影一样,那些集体农庄的农民那样生活写意--金黄的麦粒、成群鸡、鸭、牛、羊,拉着手风琴,唱着情歌……那样愉快、美满。我们当时真是天真啊!

也富有幻想,容易轻信,于是被他所说的美丽图景完完全全吸引住了,信以为真。结果纷纷报名上山下乡,要当一名现代化、有知识的农民,来改变我们伟大的祖国。你想想看,我们的抱负是多么大,我们的幻想又是多么的天真,我们的轻信变成愚蠢。到这里之后,你见啦,我们天天揸7,修理地球(揸7意思是拿锄头,锄头是一个7字形;修理地球是用锄头锄地。是当时一些流行的术语之一),所得的是四分钱的工分一日。放工之后,回到草棚,还得自已煮饭,连买盐、买大头菜的钱,也要向老豆(父亲)伸手要,才能有钱买。我们天真啊!”知青们有些眼红红了,有些女孩子偷偷落泪。

何医生也曾有过像他们这样的年纪,也曾看过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中,所描写的是一幅集体农庄中美丽图景。他当时也曾为苏联农民这种幸福生活所吸引,也曾为此而产生过幻想。年轻人是充满幻想的年龄,谁都经历过这个幻想的阶段。可是他们年幼、无知、轻信,于是将这个幻想,以为就是现实,以为一旦接触它,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知到很多幻想都必需付出代价,也必需要不少人花不少牺牲才能换取、才能获得。将现实与幻想等同来看,结果现实使他们失望了。幻想也破灭了。本身也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委实太大,足可以影响他们每一个人今后的一生。

何医生不能再这样同他们谈下去了,他们的情绪是这样不稳定,越讲越勾起他们更加伤心,他只有尽量安慰他们:

“要知到国家今天仍是很困难,国家没有骗你们。我们中国地大,但国家确实并不富有。国营农场是走集体化、机械化道路的先锋,但不可能一下子就样样都机械化。生活的准则也只能是一步步来,而不可能一下子改善,你们现在是走在中国农业改革的先行者的路,是勇敢的一群,不应在困难面前埋怨自已是受骗上当。如果这样,你会很难受,你应该面对现实,更勇敢地去挑战未来,这样,你的精神面貌会改变,人也不会这样痛苦无助。中国革命先行者,没有一个不是从最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过来的。想不劳而获,想坐享其成,样样讲自在、生活要舒适、富有,就不是革命者。从艰苦中走出来的人,才是最有义意的人生。”

“你是医生,你的生活好,每个月定期有工资,不用愁穿、愁吃,于是你会唱高调,讲理论,谈大道理!可是我们呢?谁会理会到我们?谁会关心我们?”

一位知青反驳何医生的话。他所说的话不无道理,不同两种阶层的人,不可能只讲大道理,现实对于他们是非常困难无助的一群。

“你可以这样讲,但你们知不知到我的经历,比你们也好不了多少?”何医生打开了话箧子,干脆说开了:“一解放,我就离开了家,全家都跑到国外去了,留下我一个。那时,我比你们现在似乎还年轻些,我没有了家,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依人篱下。我的生活也只有靠每个月12元助学金,其中10元给了别人搭住搭食。偏偏天老爷唔开眼,自已患了急性胸膜炎,那有钱去医!?幸好,我命大,就这样,捱过去、顶过去。甚至我不能够告诉任何人:“我有病”,否则别人怕我,我会失去居所、失去助学金!

连那12元一个月的“养命费”也会失去。但我没有怨天尤人,路是自己选择的,怎样苦也得自己受。就这样靠自已挣扎,在挣扎中求生存,在挣扎中求发展。其后,我考取了学医,整个学医过程中,我不必花费一份钱,我也无钱去花,国家还得培养我。今天成为一个医生,可以作为你们的榜样,这正是我们青年一生中要走的道路,看看你们!这样悲观,这样失望,似乎全世界都欠了你们似的,这怎样成?怎样活下去?”

谁也没有再出声,这个别出心裁的看病方式,是今天无意中的首创,这些“病人”都在垂着头,他们在思考?在体会着这番说话的真意?

“就拿我做了医生以后而言,我都是在挑最艰难,最多人不原去做的事情去做。就比如下乡巡回医疗来讲,并不好受,可我却经常接受这样的任务,我去过最贫穷、最艰苦的地方去巡回医疗;亦去过最大传染性、最易死亡的疫区工作;也来到你们这里来面对你们的刁难。但是要知到:最艰难,最困苦,就是最能锻炼人的意志。我希望你们记住一句中国成语: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必须苦其心志而劳其筋骨。我不排除你们之中,今后会出现若干个科学家、名人、伟人、领袖。希望你们振作起来。”何金水在他初解放时面对的困难,也曾有过自怨自艾,也曾有过悲观失望,但时间不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从困难中吸取经验,善于从困难中自已解救自已。今天这班年青人,是他自已过去的写照,他同情他们,了解他们。

讲完之后,继续看他的病人,这些没有甚么大了不起的病人。那一天,从早到晚,他一共看了140个病人,中午只在分场的食堂草草地吃了些饭,又再继续他的工作,而锦容也整整一天站着执药,直至日已西斜才骑着单车,反回总场医院去。

第二天,步行到离总场不远的一个分场去,这个分场也是以学生居多。学生居多的分场,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们的情绪不稳定,就像昨天那个一样。这些学生农场,需要一个特别有政治思想觉悟高的干部来当政治指导员,以便同这些学生们一起,启发他们的政治觉悟,部分学生产生效果,但并不是都有效;第二个特点,就是“督卒”的多;甚么叫督卒?中国橡棋凡是卒仔,只能往前,不能后退,当出了第一步之后,就是楚河汉界,再往前走,就要过河,无任何的选择。这个平泥农场地处国防边界,面临南中国海,落海游过对岸就是澳门,一些不能忍受艰苦的学生哥,不少就是这样“督卒”过河,偷渡到澳门去,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农场的人,谁都知道,也谁都清楚。

“学生们如何能这样方便督卒呢?”何医生问一个带他们下分场的响导,此人也是一名学生,现在是分场的一名干部。

“这还不容易吗!,整个农场附近,都是边防,落海就可以游过去,对于一些善于游水的人,那是最简单不过的。”

“那边防军不管吗?”

“管,怎么不管。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学生们居住在边防军的岗哨侧边,他们甚么时候换班,甚么时候巡视岗哨,甚么时候巡到那里,都摸得准准确确,这么长的边防界,这几个边防军,能整天都巡得严严密密吗?不可能,百密都有一疏。学生们看准了机会,就在他们巡查间隙,从从容容地下水去了。”

“真的是这么容易吗?”

“还有,这些当兵的大哥,是青年人;学生哥嘛,也是青年人。当这些学生们参了军,穿上军装,也是军人,大家都是同一个鼻孔出气的。因此,要偷渡的学生,想方设发接近这些兵大哥,以套取他们的巡查线,简直易过借火。”

“上级不知这些情况吗?”

“知,为甚么不知呢!连我都知,上级当然比我更清楚。于是这里的边防军也不知他们是否有明文规定,凡调来的军队,驻扎期限不能超过三年,就要调防。

这些调防的军队,都是外省人,他们初来时都很严格。但时间一长了,就会变,就会不那么严格,就会松下来。因此,这些偷渡客也有规律:凡是将近调防前,偷渡的人会多些,新来调防,总有一年半载宁静一下,又再渐渐增多,这样一起一伏,阻止不了。”

“那怎么办?”

“只眼开,郁眼闭,就这么一个办法。因为凡是偷渡的,捉回来,顶多也只能是教育教育,就得释放。”

“教育多久?”

“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不等,如果某一个人倒霉,捉了三几次,那也只能是给他一两个月的教育,反正是要释放的。人民内部矛盾,加上这些人是学生,奈他们不了何!因此,这些边防军有时也捉到心灰了,捉回来之后,不久就放了,放了,又再捉,边防军要捉人,是他们的职责。学生要偷渡,是他的意原,谁也管不了谁,就这样。!”

谈着谈着,他们也来到了八顷分场。这里比较好,分场内还有一个小小的房间,作为卫生室,何医生就在这个卫生室内开展他一天的工作。

“何医生,我想看一下病,可以吗?”一个少女来到何医生面前,低低地问;“当然可以,我来是送医送药上门的。你看甚么病?”

“我的月经不准。”

“最后一次是甚么时候来过?”

“上月十八,离现在已经个半月了。”

“以前经期准不准?”

“准,最多迟早不超过两三天。”

“结婚未?”

“未。”

“有无男朋友?”

“不知到,也不知算不算。”

何医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听到这里已猜到十有八九是怎么一回事,一个少女怎会如此糊苏到连有无男朋友都不清楚,算不算男朋友都不知到,讲不过去。

“你是不是同男朋友发生过关系?”

起初她并不立即回答,面略微红,随即很爽快地说:“是的,我曾同过一个男同学发生过关系,但我不知道是否爱他。”

“发生了关系还说不知是否爱他,那样随便吗?”

“不是随便,而是太闷,在这里太闷,放工回到草棚,甚么愉乐都无,只有男男女女聚在一起打打闹闹,甚么事情做不出啊!像我这样年纪的男男女女,有时偷下情,算不了甚么。”她似乎在说一件很通常的事,值不得有任何奇怪,或有何不妥的事。这倒使何医生感到惊奇。他看过不少少女未婚怀孕,这些少女大多会含羞答答,没有一个像这位十八岁姑娘那样,说出一套为自已辩护的一大堆理论根椐。

“是的,你确实已经怀孕,不过,不是个半月,最低限度已有两个月了。”何医生为她检查后,告诉她。

“你打算结婚吗?要结,就得赶快,否则,肚子突起来才结婚,不太好看。”

何医生告诉少女。

“结婚?”她表现出很惊讶:“我连想都未想过要同他结婚。”

“为甚么?”

“我根本不爱他。”

“那你又同他发生关系?”

“我不是说过,那只不过是青年男女在烦闷时的一种消遣,不是终生的爱,他不是我想像中的男朋友,他只是一个同所有男人一样的普通朋友,我不需要同他结婚,也不想连累他,我们的关系只是很一般。今天我来找你,是想你同我解决这问题,我不想要!”她很坚决,也很冷静。

“你们的农场工友,知不知到你已经怀了孕?”何医生小心翼翼地问她。

“最低限度,我们草棚的女孩子们,十有八九都知到这件事。”

“为甚么会这样呢?你不怕害羞吗?”

“在我们草棚中,这种事,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她们比我年纪大的,比我来先的,大都经历过这种事情,她们是我的“老师”,我有甚么不懂,请教她们,她们会指导我如何办。就拿今天我来这里找你,也是她们教我的。她们有些做过一次人工流产,有些做过两次人工流产,无办法,今天来请求你,就是希望你为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为甚么你们要“解闷”之前,不作避孕措施而要事后人流呢?”

“讲极你都唔明,男男女女,打打闹闹,谁会带定避孕东西啊?你会吗?”她反问何医生:“少男少女,兴之所至,谁都不是预先有预谋,谁会去考虑后果!如果那么有头脑,考虑甘多后果,就不会报名上山下乡,就不会来到这里,谁会在当初报名自原来农场时,考虑一下后果,要不,就不会有今天。”她说时声音温柔淡定,不像一个十八岁姑娘那种成熟的腔稠。确实,生活的磨练使她成熟了,她开始懂得没有考虑后果所带给她的沉重代价。

在解放初期,毛主席提倡鼓励“英雄母亲”,使不少“多产”的妇女成了英雄。其后,中国人口膨胀,于是开始提倡“计划生育”,提倡避孕,因此,那些未婚怀孕的少女,得以从这里获得解决她们的烦恼。何医生清楚了解到,不给这些少女们解决这问题,会导致更大的社会问题。单凭“教育”解决不了全部遭遇,就拿农场所发生的事,不能用“教育”两个字可以杜绝的。

何医生答应了她的要求,这一天,光是女青年未婚怀孕来诊治,求解决的,就有十个以上,是这个内科而不是妇科医生历年来诊病中,一天之内,在同一个地方要求人流(人工流产)的最多数,而这些青年,都是十八至廿二岁之间的未婚少女。

下午五点钟,何医生在结束诊病之时,给分场的女职工简单讲解了一次避孕常识,并给她们每人派发了一些避孕套,以防突发事情时应用。这些嘻嘻哈哈的女孩子,从未见过有一个如此开通的男医生,为了她们今后作好预先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