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8550200000077

第77章 天马

四月二十一日,谭宗林从安康带来魏晋画像砖拓片数幅和一色新茶。因茶思友,分出一半去寻马海舟。

马海舟是陕西画坛的怪杰,独立特行,平素不与人往来。他作画极认真,画成后却并不自珍,凭一时高兴,任人拿去。我曾为他的画作说过几句话,或许他认为搔到了痒处,或许都是矮人,反正我们是熟了。“你几时来家呀,我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他这么邀请着我,但他交待得太复杂,我不是狗,也不是司机,深为大海的都市里,我寻不着去他家的路。谭宗林领我过大街穿小巷,扑来扑去了半天,把一家门敲开了。

马海舟正在作画哩,大画家用小画案,我第一次见到。那么窄而短的桌子上,一半又层层叠叠堆放着古瓷和奇石异木,空出的一片毡布上,画的是一匹马,天马。马斜侧而立,四蹄有蹬踏状,但枯瘦如细狗,似有一纵即逝之架势。天上之马是不是这般模样,我不知道,马海舟是知道的,他使马鬃马尾,及四条腿上,都画成一团团丝麻,若云之浮动。我鼓掌说:好!谭宗林能煽情感人,立即说:你叫好,何不题款几句?!我便提笔写了:

天上有龙马,

孤独难合群?

何不去世间?

我岂驮官人!

那日马海舟脸色红润,粗而极短的十指搓着,说:你总知我。谭宗林顿生掠夺之意,从怀里掏出一张拓片来要送马海舟。拓片是一幅有着“飞天”的魏晋画像砖图案,明显看出马海舟是激动了,惊奇敦煌壁画里有“飞天”,而魏晋时竟也有“飞天”,中国美术史是要改写了。谭宗林自然就提出了交换的话来。我立即反对;此画不能送人的,拓片毕竟是拓片,既然宗林对马先生一向敬重,送一幅拓片还舍不得吗?谭宗林百般骂我,马海舟笑道:“你看了我的‘飞马’;我看了你的‘飞天’,过过眼福就是,但你的‘飞天’世人难见,我看过了,送你一个更古老的东西作补偿吧。”遂拿出一幅鹰图给了谭宗林。一张大纸,赫然站有一鹰,身如峻崖,头生双角,口微微张开似有嗷嗷之声发出,题为“八万年前有此君”。谭宗林大喜。我戏谑道:宗林带他那个拓片在城里呆三天,数十张画就从画家手里赚过来,宗林只是笑,马海舟却不理会,还在讲鹰与恐龙是同代之物,我便扭头去观赏古董架上那些秦砖汉瓦唐俑宋瓷了。他的收藏大多是民间工艺,但精妙绝伦,那奇奇怪怪的形状,以及古董上绘制的多种色彩图案,使我突然悟到了马海舟作品之所以古拙怪诞,他受古时的民间工艺影响太大了。

“这四幅画你俩多挑两幅吧!”马海舟送我了三件古玩后,突然说。

他从框子里又取出四幅画来,一一摊在床上。一幅梅,一幅兰,一幅菊,一幅竹。都是马海舟风格,笔法高古,简洁之极。如此厚意,令我和谭宗林大受感动,要哪一幅,哪一幅都好。谭宗林说:贾先生职称高,贾先生先挑。我说:茶是谭先生带来的,谭先生先挑。我看中菊与竹,而梅与家人姓名有关,又怕拿不到手,但我不说。

“抓纸阄儿吧,”马海舟说,“天意让拿什么就拿什么。”

他裁纸,写春夏秋冬四字,各揉成团儿,我抓一个,谭抓一个,我再抓一个,谭再抓一个。展开,我是梅与菊。梅与菊归我了,我就大加显排,说我的梅如何身孕春色,我的菊又如何淡在秋风。正想闹着,门被敲响,我们立即将画叠起藏在怀中,进来的是一位高个,拉马海舟到一旁叽叽咕咕说什么,马海舟开始还解释着,后来全然就生气了,嚷道:“不去,绝对不去!”那人苦笑着,终于说:“那你就在家画一幅吧。”马海舟垂下头去,直闷了一会,说:“现在画是不可能的,你瞧我有朋友在这儿。我让你给他带一幅去吧。”从柜子里取出一幅画来,小得只有一面报纸那么大。“就这么大?给你说了一年了,就这么大一张,怎么拿得出手呢?”那人叫苦着,似乎不接。“那我只有这么大个画桌呀!”马海舟又要把画装进柜子,那人忙把画拿去。

来人一走,马海舟嚷道喝茶喝茶,端起茶杯自己先一口喝干。谭宗林问怎么回事,原来是那人来说他已给一位大的官人讲好让马海舟去家中作画的,官人家已做好了准备。“他给当官的说好了,可他事先未给我说,我是随叫随到的吗?”谭宗林说:“你够傲的!”马海舟说:“我哪里傲了?我不是送了画吗?对待大人物,谄是可耻的,傲也非分,还是远距离些好。”他给我笑笑,我也给他笑笑。

告辞该走了,谭宗林把魏晋画像砖拓片要给马海舟,马海舟不收,却说:“下次来,你把你的那块铜镜送我就是了,那镜上镌有四匹马,你知道,我姓马,也屑马。”

199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