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8550200000138

第137章 荞麦园

如果说陕西人性格保守,那是吃出来的,他们之所以不能四海为家,因为离不得陕西的饭菜。现在的西安城,似乎成了一张大的饭桌,各县的吃喝都往上摆,人嘴就馋了,也吃刁了。

城南有家饭店,叫荞麦园,专卖荞面和陕北土饭。文化界的朋友聚餐,一打电话,问到哪儿?差不多都说:荞麦园呀!

陕北原本是苦焦地方。越是苦焦的地方,饭菜做得越细法。虽然都是一些荞麦、糜子、南瓜和土豆,这样的饭菜过去养育了革命,现在更符合饮食时尚。

吃饭有各种吃法,有要显派的,有要办事的,也有要应酬的。这种饭不到荞麦园去。是给自己吃,和亲近的朋友一块吃,要能吃出头上的水,我就到荞麦园去。去年冬天有一次在那里吃高兴了,写了一张条幅:鼓腹而歌。

荞麦园的老板是个陕北女子,人很白净,性格也活泛。办饭店当然要挣钱,但她坚持“财上平如水”,几年下来,没有钻到钱眼去,反倒多了贵气。文化圈的人都知道她,她名字叫莹巧,大家却都叫她:荞荞。

非典期间,差不多的饭店生意都清淡了,荞麦园依然客满。几个画家竟端着蹴在店门口吃,故意招揽。

荞麦园里有一石墙,专门为顾客签名的,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如果仔细看,西安城里所有的文化人名字都能找见。

人活在世上虽然不能说是为了吃喝来的,这如同买了一部车不是纯纯为加油,但车要加油,且必须加好油。荞麦园里饭吃得久了,容易上瘾。我几次碰见一对年轻男女去那里,男的曾经对女的说:请相信我,我对你的爱如胃一样专一。

胃是讲感情的,荞麦园培养了一大批忠诚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