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8549900000016

第16章 管鲍之交 (2)

这三个人当时在齐国公司号称辅佐少掌柜的“三驾马车”。连召忽都直言不讳地承认:吾三人者之于齐国,譬之犹鼎之有足。可见这三人在齐国还是有相当分量的。

刚开始的时候,僖公安排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老鲍同志心里还有些想法,跟管仲和召忽说: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董事长让我辅佐小白,是不是他看我和小白都是废材啊?

前面不是说老鲍胸怀大义、心胸宽广的吗?为什么要给管老师和召忽使绊儿呢?各位想啊,谁也不愿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道是死路一条,还要走到黑,这不是忠,是傻。老鲍不傻,他心里有想法是人之常情。

当时,小白上面有太子哥哥、法定继承人公子诸儿,还有纠哥哥,小白不过是第三顺位继承人。从公司法上看,小白已经没有出头之日了。何况当时的小白,并没有表现出出类拔萃的经营管理天分,所以老鲍觉得前途黯淡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回轮到管仲回头劝老鲍了,管仲说:“哥,我倒是觉得小白前途未可限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你分析一下,诸儿长而贱,我看不大像块好料;公子纠呢,个人没什么毛病,不过他母亲是鲁人,这点他就吃亏了。你知道,齐鲁这几年抢市场闹得关系很僵,公司上下都不喜欢鲁国公司的人,所以公子纠也跟着姥姥家受了连累。”老鲍心说,是有点道理。

管仲继续分析道:“小白就不一样了,母亲是卫国人,去世得早,着实叫人可怜,小白占了感情上的优势。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小白公子没有杂七杂八的小事,他的心思都是大心思,这是成大器的先决条件。这点,哥你一定要看清楚。”老鲍这才气顺了。

既然小白在管仲看来这么有前途,而管仲又是很注重结果的一个人,为什么他不主动跟老鲍换换啊?一个原因是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管仲提出跟老鲍换岗位,意图也太明显了,显得自己太不地道了,再说董事长定了的事,不是他们私下想换就能换的。另一个原因是,管仲和老鲍有君子约定,将来无论是公子纠,还是小白接任董事长,事后都要互相推荐。(《韩非子·说林下》:人事一人,先达者相受。)也就是说,公子纠也好,小白也好,都逃不出这两人的股掌。他们的前途相当于上了双保险。就这样,管仲和召忽去辅佐公子纠,老鲍去了小白那里。

僖公并不是偏心,他同时还派了隰朋和宾须无,伙同老鲍同志一起,辅佐小白。我们后面会知道,隰朋和宾须无当然不是泛泛之辈。管仲任齐国CEO后,钦点公司五虎将,隰朋和宾须无赫然在列。

四、管鲍之交(二)

公元前697年,僖公执掌齐国公司三十三年后去世,大儿子诸儿顺位继承董事长的位子,他就是齐襄公。

按照管仲的评价,这位诸儿董事长,“长而贱”。他日后的表现,也确实印证了管仲的判断,言语行事,缺乏长者之风。用现在的看法,诸儿是一个很自我的人,很感性的人,因一己之恨罢黜无知的待遇;因一己之爱,私通妹妹文姜;因一己之乱,拉杀鲁国公司董事长;因一己之怨,带头破坏公司法,食言于属下连称和管至父,招致杀身之祸。

除此之外,诸儿还不善于笼络人心。当时公司的常务副总国子和高子,是公司倚仗的高层管理人员,可是他并没有跟这两位搞好关系。他们之间,只是董事长和下属的关系,泛泛得很。

诸儿即位后,公子纠和小白都预感到这次权力的交替,不会像以前那么平稳,公司内部必将有一次大地震。三位师傅给公子出的主意是什么呢?申请外派,躲避内乱。所以公子纠和小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离开公司总部,远离漩涡中心。两公子的同时出走,也侧面证实了管仲、老鲍和召忽是从一个鼻孔出气,什么事情都是商量好了的。

小白离开总部去莒国的想法,是得到了常务副总高子的支持的。相比诸儿,小白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水准。他跟高子深厚的私交,说明他不但认识到公司需要仰仗的人是谁,而且也有人格魅力获得这个人的信赖和拥护。如果说在后来的权利争夺中,小白有特殊优势的话,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获得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拥戴。

诸儿当上董事长之后四年,齐国发生的事证明了三位老师劝两公子出奔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一年,诸儿为了一己之奸情,派弟弟彭生拉杀鲁桓公。齐、鲁交恶,“乱伦门”为齐国集团后来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此时,公子纠和小白,在三位师傅的辅佐下,心定气闲,韬光养晦,坐等时机。这一等,就是八年。

八年后发生的事,我们前面交代了。当时,公子小白在高子的支持下,在老鲍的辅佐下,在躲箭得手的侥幸下,在鲁庄公延宕公子纠的如意算盘下,捷足先登,先公子纠一步,夺得了董事长的位子。

本来按照小白的想法,以公子纠为首的夺权三人组,纠、管仲、召忽,都要为这次赌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老鲍忠实地履行了当初的承诺,先达者相受。不但如此,他还展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符的豁达胸怀。

老鲍明白小白的心思,第一时间找到小白。小白见老师来了,急忙接进来。那时小白刚刚继任,对管理公司还没有底气,所以他一门心思想要老鲍接任公司CEO的位子,然后再依靠高子、国子等公司元老,先稳住内部形势,喘口气再说。

小白问老鲍,“我刚刚坐上董事长的位子,对公司发展,鲍老师有什么建议?”

老鲍一听这个,心说,我得把你绕进去,救了管夷吾再说,于是就回答说:“公司亟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这也是实情。

小白心想,老师你果然急着想坐CEO的位子呢,于是干脆明说了,给老师颗定心丸儿:“我想请老师接任公司CEO的位子,帮我一起发展公司。”

老鲍摇摇头,“董事长,我跟着您这么多年,凭我的能力,您让我接手几十万人的公司CEO,我干不来。”

小白想,我干脆麻利了,你倒卖起关子了,说:“老师谦虚!”

老鲍当然明白小白误会自己了,他赶紧说:“不是我谦虚,若论起职业经理人的才能,被羁押在鲁国的管夷吾在我之上。非要细细地列举,我大概有五个方面,比不了他:一、对公司员工实施怀柔政策,体恤员工,我不如他;二、对公司整体上的掌控力,我不如他;三、凭诚信赢得市场信赖,我不如他;四、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建设公司文化,我不如他;五、鼓舞人心,提振员工精神面貌,我不如他。”小白心想,你对这个管仲了解得比对自己还透。管仲这么厉害,我以前怎么不知道呢。

小白说:“他是不是像你说的这么厉害,我不晓得。但是我知道要不是我躲得快,今天坐在这里说话的就不是我小白了。好悬,我差点被他一箭射死。”

老鲍听小白的语气,心放下了一半,赶紧趁热打铁:“董事长,您想啊,做领导的哪个不希望下属对自己忠心不二?如果当时您派我去射公子纠,我当然会瞄准就射。管仲之所以射您,完全是忠君之举。现在管仲效忠的上司不存在了,这正是您招他过来的大好机会。如果晚了,恐怕就被鲁国留用了。如果他不答应鲁国的要求,恐怕鲁国不会放虎归山,做损己利人的买卖,如此一来,管仲性命难保!”

小白一寻思,靠,差点误了大事。急忙问:“他现在在鲁国手上,怎么才能让管仲活着来齐国?”

老鲍说:“赶紧给鲁庄公拍个电报,就说你恨死了管仲和召忽,恨不能亲自抽筋扒皮。让鲁国务必行个便利,把这两个人活着给你送回来。”

前面说过,小白这个人,耳朵是很好使的。他当即派人八百里加急,赶往鲁国要人。老鲍不放心,自己随后从齐国总部出发,亲自到鲁国接人。

这个时候,鲁庄公和施伯正在讨论怎么处置管仲和召忽。正待打定主意的当口,秘书处说齐国的特使到了。鲁庄公一看,是小白的老师鲍叔牙亲自来了。老鲍到了鲁国公司总部,向鲁庄公说明了小白的意思。鲁庄公后悔自己没早早听施伯的话,结果了管仲。一时没了主意,想要不听吧,齐国现在强过自己,如果执意结果了管仲,就会惹恼了齐国。最后鲁庄公无奈做了个顺水人情,答应了齐国的要求。

老鲍也很能演,见了管仲在囚车里,当着鲁国人的面,大哭三声。然后,催促上路。

一行人进了齐国地盘,鲍叔牙这才放下心来。亲自把管仲从囚车里放出来,“老弟,可惊出我一身的冷汗,你知道吗,我再晚去一会,你就回不来了。”

管仲此时,如获重生,说了一句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回到临淄,老鲍安排管仲先休息几天,养好精神,才去公司总部拜见新任董事长小白。小白亲自去公司大门外迎接管仲,给足了管仲面子。这就是传说中的管鲍之交。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和司马迁的两句话,给了老鲍同志至高无上的评价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