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8549900000012

第12章 一决公母 (1)

一、无知真无知

公孙无知凭一时之气杀了襄公,夺了公司大权。本来据他估计,齐国公司上下都会兴高采烈地欢迎他这位新董事长。因为在他看来,他除掉的董事长襄公,性格暴躁,对下属很不关心,而且还有致命的把柄——跟妹妹乱搞一气。

无知心想:这么一位无才无德的董事长,是不该也万万不能长期领导公司的。可是,无知忘了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襄公坐了董事长的位子仅仅八年就收购了八代世仇纪国公司,为齐国公司报了大仇,为日后齐国称霸打开了天窗,这是相当牛的业绩了。第二件,无知没有深刻领会公司的司情和民情。当时的员工和股民都天经地义地认为子承父业、弟承兄业才是正统。无知既不是襄公的亲儿子,也不是襄公的亲弟弟,不过是堂弟而已。弑兄篡位,是大逆不道的,不管在你看来自己的理由多么正当。

总结一下,无知有三点原因不能坐董事长的位子:一来,名不正,言不顺;二来,无知肚子里那点货,自己都管不好,怎能管理上百万人的大公司?知人谓聪,自知谓明。无知不自知也不知人,所以他很不聪明;三者,就算襄公该死,死了之后没有儿子继位,但是有襄公的两个弟弟小白和纠,按法律继承顺位,也轮不到无知。更何况,公子纠和小白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是独当一面的好手,哪里轮得到无知继位?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勉为其难,为难的一定是自己。无知上任后,董事会监事兼公司常务副总国子和高子两人明显地不作为。这两人(确切地说是这两人代表的家族)是什么来头?那是相当有背景的,是证监会派往齐国的董事会监事,相当于监察御史、组织部特派专员。齐国公司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两家有特别知情权和直通证监会的特权。因为这个身份,国、高两个家族在齐国一直身世显赫、地位稳固。齐国公司当然不傻,一直用高官厚禄伺候着他们。两家族在齐国世传十几代,都兴旺不衰。

当然,国、高家族的兴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自己的大脑。在那个时代,别说泛泛之辈,就算你脑袋比别人稍微长小一点,都会成为案板上的鱼。他们明白,只靠证监会给的特权是靠不住的,要扎根于公司,跟公司融为一体,才是万全之策。这个政策一直被贯彻得很好,而这个政策的重要性,在西周之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证监会逐渐罩不住啦。

齐国公司的老大们也是这么想的,国、高这两只证监会的眼,如何收服?给什么都不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关系稳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都是最牢不可破的关系。既然双方都有这个需求,就都半推半就地缠在了一起。

事实证明,这样的合作关系,对齐国公司和国、高两家来说,是双赢的。国、高两家,在齐国,在此时,已经不是站在证监会一边了。他们在公司的身份正成为乱世之定海针,治世之锦上花。

这两人一撂挑子,公司内部管理立时陷入混乱,账务往来混乱不清,公司股票应声大跌。当日从开盘一路狂泻,阴线跳水下探,至收盘时已经接近跌停。连续多个阴线后,无知坐不住了。这不是国子和高子要故意看无知的笑话,无知没这么可笑,他们也没闲情逸致去围观无知。国、高现在想到的,是怎么保全自己家族。这两家明白,齐国公司长治久安持续发展,自己家族才能永享太平。

认识到这点,我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帮助齐国发展壮大了。所以,当他们看到一个并不符合他们审美观的董事长上台后,他们看到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危机。如果跟在无知这个家伙屁股后面,早晚得玩完儿。

当初证监会派来的两个监事,到后来成了齐国公司两名干将。在后人看来,又是两位雷锋。当然,我们明白,他们当雷锋是有报酬的,报酬就是大河有水的时候小河必须满。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无知公子。用两句话解释一下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时。自从齐僖公去世,他就一直被襄公打压。好不容易灭了襄公,自己说了算了,可屁股还没捂热,就挂了,这是后话。他最可怜之处就在于没脑子,可恨之处是明知道自己没脑子还不服。结果,脑子和脑袋都没了。

小三观遍上下,但凡成功的董事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或者至少具备其中一条:一、董事长自身有大能,拥有超强的管理水平和先进的前瞻理念,凭自己的强势、自信,带领、影响公司。姜太公、齐威王属于此类;二、自身能力一般,但知人善任,有超强的人格魅力和磁场引力,这类人往往能吸引到人才,身边有强人拥护。齐桓公、晋文公、勾践属此类。大汉集团的刘邦、三国的刘备,莫不属于此类。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秦王嬴政算一个。

那么,按这个条件,无知属于哪类呢?他当然哪一类都不属于,是典型的头大无脑型。

一个月后,公司业绩严重下挫,股指跌停,内部人心混乱。此时的无知,老母猪钻栅栏——进退两难,忙召了连称和管至父,问他俩对策。无计可施的时候,居然问计这两个呆瓜,他能当好这董事长,就奇了怪、纳了闷了。

当时齐国公司,常务副总有国子、高子,哪个不是一等一的管理高手、德高望重、世代荣威?即便问不动国、高这两位,那么下面的城父是公司市场部经理、弦子是行政部经理、隰朋是外事公关部经理、曹孙宿和商荣是海外事业部经理,这些人是公司的中坚,哪个不比那两个半吊子强?

连称和管至父又是什么货色?这两个老兄,既非大善大能,也非大奸大恶,属于高度近视,目光短浅,能见度大概不超过三十公分。不过连、管两人虽是庸才,但还不糊涂。他两人跟无知说:“董事长,您刚上任,如果能得到常务副总高子和国子的支持,度过磨合期,公司业绩必定企稳向好。”

无知叹了口气:“我倒很希望他俩能帮我。可这两个老家伙,根本不甩我。”

公司上下都看得明白,国子和高子心里就没装下这位新任董事长。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把无知当董事长看,他们此时在家盘算的是怎么把襄公的弟弟小白接回来。尤其是高子,跟小白关系密切,深交多年。

连、管两人把这事记心里了,毕竟无知董事长的位子是他们一起帮忙扶上去的,一旦坐不稳,拔出萝卜带出泥,他两人也没什么好下场。

还别说,机会真就来了。

二、请君入瓮

别人都在暗中运作,想着法子怎么把无知弄下台,还没有好办法的时候,公司企划部的雍廪坐不住了。心想,这么下去不行啊,公司自从收购了纪国,形势一片大好,大家伙儿正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无知一杠子插了进来。

如果雍廪这么想毫无私心,那就是一个合格的以公司为家的好中层了。可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纯真理,一点水分都不掺的真理。雍廪要灭无知,显然有为自己考虑的成分。在权衡利弊后,他觉得还是灭了无知为好:一则,“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雍廪先前曾被无知欺负过,也就是说无知是看不上雍廪的。现在,无知当了公司老大,自己前途堪忧;二则,经过他观察,公司中高层干部,包括两位副总,对这位新任老大并不感冒,很有抵触情绪。如果这时,我出头遂了大家的心愿,灭了无知,那么在新一届的领导班子里,我就是有功之人,首功!想到这里,雍廪恐怕就下了决心了。

想法是有了,可是这件事自己一个人做不来,得找个拍档。这个拍档,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有能力协助他完成这件事。(废话,这是必须的。)二、事成后,不能跟自己抢功。(这个,好像有些难。)

公司里,符合第一个条件的人很多,像国子、高子、隰朋、城父、弦子都可以。但是符合第二个条件的,就很少了。他想来想去,锁定了一个人——高子。高子是不会跟他抢功的,一来,他不会把刺杀上司的事往自己头上揽的,即便这或将是大功一件;二来,事成之后,无论小白还是纠继任,高子跟这两人都是多年深交,心意相通,不必要跟下面人争抢。

想明白了这些,雍廪开始自己的计划了。这天,他借口汇报业务,找到了高子,把自己的想法跟高子一说。高子听了,表了两个态:一、同意这个主意;二,刺杀无知的事,我不能出头,但我会协助你搞定无知的亲信。高子的意思不出雍廪所料,他果然是自己要找的人。

当天,高子在自家摆上了鸿门宴(那时还没有这个词哦),然后给连称和管至父打电话,说联络一下感情。连称和管至父正愁没机会跟高子挂上关系,谁想机会这么快就来了。而且还是高子主动下帖子,而且还是家宴!

靠,多么高的规格!两人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也没多想,当下屁颠屁颠地准时到了高子家。

另一头呢,雍廪下了班也没着急走。看看表,四点五十五分了,他磨蹭着敲开了董事长无知的门。无知一看是企划部雍廪,从上任来办公室少有人敲门,虽说自己看不上他,但是这时候来个人就是对自己的鼓励啊。于是,无知很热情地把雍廪让进了办公室。

雍廪先是寒暄了一会,眼瞅着公司员工陆续下班回家了,才进了正题,大谈公司以后的发展。无知听得高兴,心想,总算有个站出来支持我的了,而且这个人我以前还欺负过他,哎!阿雍,我对不起你。

无知心里感激,两人距离就拉近了不少。眼看着无知就进入自己的攻击半径了,雍廪说来也不含糊,趁无知一个不注意,在致命处就是一下。所以说,权力这玩意儿,是好东西,有了它,任凭你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要不怎么就那么多人红了眼、不要命地往上扑呢。可是权力也是一把刀,杀人于无形,权力杀的人跟好人坏人无关,权力杀贪婪的人,杀无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