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8547500000044

第44章 隋代令长辑存附考(下)(2)

隋开皇十六年,于梗阳故城置清源县,属并州,因县西清源水为名。大业二年省,又为晋阳县地,武0元年重置。” (368) 《寰宇记》卷40《河东道一》并州: “清源县,西南三十九里。旧十七乡,今十乡。本汉榆次县地。《地理志》曰: ‘榆次有梗阳乡,魏戊邑。’按梗阳在今县南百二十4梗阳故城是也,自汉至晋皆为榆次县地。后魏省榆次县,地属晋阳。隋开皇十六年于梗阳故城置清源县,属并州,因县西清源水为名。

大业二年省,又为晋阳县。唐武0元年重置。”(852-853)

(8)高斌廉,开皇中。

《旧书》卷57《裴寂传》(2286):“(太宗)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又见《新书》卷88《裴寂传》(3737):“(秦王)乃出私钱数百万饷龙山令高斌廉,俾与寂博,阳不胜。”

附考:《隋书地理志考证》卷5:“晋阳今太原县治。本汉县地。后齐置,曰龙山,《元和志》:高齐河清四年,移晋阳县于汾水东,今太原县理是也。武平六年于今晋阳县理置龙山县,因县西龙山为名也。带太原郡。开皇初郡废,十年改县曰晋阳。《元和志》:开皇三年罢郡置并州,十年废龙山县,移晋阳县理之。《通鉴》:隋义宁元年,李世民出私钱数百万,使龙山令高赋廉与裴寂博。注:盖开皇中赋廉当为龙山令也。”

(134)按“赋廉”即斌廉之误。《通鉴地理注词典》龙山条云: “按《隋志》,后齐置龙山县,带太原郡,开皇十年改曰晋阳。”(105)

太原县 旧曰晋阳,带郡。开皇十年分置阳真县,大业初省入焉。有晋阳宫。有晋水。

(1)温大有,大业末。

《旧书》卷61《温大有传》(2362): “义旗初举,高祖引为太原令。” 又见《新书》卷91《温大有传》(3783)。

(2)罗穆

《补遗》麟德元年《罗端墓志》(二辑194):“父穆,隋并州太原县令。”

(3)奇续

《补遗》咸亨二年《奇玄表墓志》(五辑156):“祖续,隋任并州太原县令。”

(4)程政

《补遗》天授二年《程府君故夫人张氏墓志》(七辑321): “祖政,隋任并州太原县令。”

(5)刘质

《补遗》延载元年《刘俭墓志》(五辑215):“父质,隋并州太原县令。”

(6)刘雅

《补遗》久视元年《刘公绰墓志》(五辑258):“祖雅,隋并州太原县令。”

汾阳(阳直)县 旧曰阳曲。开皇六年改为阳直,十六年又改名焉,复分置盂县,大业初废。有摩笄山。

杨积

《补遗》乾封元年《杨缄墓志》(千唐卷24): “父积,隋殿内直长、并州阳直令。”

附考:《旧书》卷39《地理二》北京太原府属县: “阳曲隋阳直县。武德三年,分置汾阳县。七年,省阳直县,改汾阳为阳曲县,仍移治阳直废县。”(1482)

祁县 后齐废,开皇中复。

(1)郭湛

《新书》卷191《张道源传》(5503): “张道源,并州祁人,名河,以字显。年十四,居父丧,士人贤其孝,县令郭湛署所居曰复礼乡至孝里……隋末政乱,辞监察御史,归闾里。”《旧书》卷187上《张道源传》(4869)略同。

(2)王怀文

《补遗》贞观十八年《王怀文与夫人能氏合5墓志》(三辑329): “起家为周□王记室。俄而迁属,在隋为晋王府参军兼扬州司兵,转并州祁县令,迁东□丞。”

(3)柏季纂

《补遗》大和六年《柏元封墓志》(四辑132): “曾高祖季纂,在隋为祁令,入唐为工部尚书。”

寿阳县 开皇十年改州南受阳县为文水;分州东故寿阳,置寿阳。有燕岩。

刘某

《补遗》载初元年《刘寿墓志》(四辑394):“祖,隋任并州寿阳县令。”

榆次县 后齐曰中都,开皇中改焉。

陶崇

《补遗》开元八年《陶德志铭》(五辑328):“祖崇,隋并州榆次县令。”

太谷县 旧曰阳邑,开皇十八年改焉。

殷开山

《旧书》卷58《殷峤传》(2311): “殷峤,字开山……仕隋太谷长。” 《新书》卷90《殷开山传》(3766):“(殷开山)为隋大谷长。”

附考:“太”、“大”通。

石艾县 有蒙山。

殷开山,大业十三年。

《旧书》卷1《高祖本纪》(3):“(大业十三年六月癸巳)石艾县长殷开山为掾。”

《新书》卷1《高祖本纪》(4):“(大业十三年)六月己卯……石艾县长殷开山为掾。”

附考:《新书》校勘记[三]云:“‘石艾县长’,《新书》卷90《殷开山传》、《旧书》卷58《殷峤传》及《通鉴》卷184均作‘太谷长’。”(21)

盂县 开皇十六年置,曰原仇,大业初改焉。有白鹿山。

崔登

《补遗》贞观二十二年《崔登墓志》(千唐卷6):“(崔登) 以大业之初,俯牵人爵,任吏部给事郎,转并州于县令。”

附考:于县当即盂县。

襄国郡 开皇十六年置邢州。统县七,户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三。

南和县 旧置北广平郡,后齐省入广平郡,后周分置南和郡。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任县,大业初废入。

薛毅,开皇初。

《补遗》长寿二年《薛君绣墓志》(五辑214):“父毅,隋南和令、绛洪二州长史。

平陈之后,代晋王知洪南总管。”

附考:以平陈在开皇九年推之,薛毅任南和令当在开皇初。

平乡县

刘旷,开皇初。

《隋书》卷73《刘旷传》(1685): “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 又见《北史》卷86《刘旷传》(2887)。

沙河县 开皇十六年置。有罄山。

(1)张遵

《补遗》龙朔元年《张奖墓志》(二辑174):“父遵,隋沙河令。”

(2)孙迁

《补遗》乾封二年《孙恭墓志》(二辑218):“祖迁,隋邢州沙河县令。”

(3)掌买

《补遗》垂拱三年《掌彻墓志》(三辑468):“祖买,隋邢州沙河县令。”

钜鹿县 后齐废,开皇六年置南栾县,后废入焉。

杨德,大业元年。

《汇考》大业四年《杨德志》(三册337): “大隋敕使巡幸,蒙诏板授赵州钜霷县令。”

附考:板授之虚职。《元和》卷15《河东道四》: “钜鹿县,上。西至州一百十九里。本汉南县地,隋开皇六年于此置钜鹿县,属赵州,取汉钜鹿县之名也。” (428)

以“大隋敕使巡幸蒙诏板授” 且杨德终官为巨鹿令推之,板授时间当在大业元年。

“鹿”“ ”通。

武安郡 后周置?州。统县八,户十一万八千五百九十五。

永年县 旧曰广平,置广平郡,后齐废北广平郡及曲梁、广平二县入。开皇初郡废,复置广平,后改曰鸡泽。仁寿元年改广平为永年。大业初置武安郡,又并鸡泽县入。

史义隆

《隋书》卷63《史祥传》(1496):“有子义隆,永年令。”又见《北史》卷61《史祥传》(2190)。

肥乡县 东魏省,开皇十年复。

(1)萧翘,大业中。

《汇考》大业十一年《萧翘志》(五册270): “陈亡入朝,除介州司功、邵州亳城令、汾州昌宁令、武安郡肥乡令。”

附考:以萧翘大业十年卒终官肥乡令推之,其任肥乡令当在大业中。

(2)杜绪

《补遗》乾封二年《杜庆墓志》(三辑408):“祖绪,隋肥乡令。”

清漳县 开皇十六年置。

张兴

《补遗》乾封二年《张皀墓志》(七辑277):“祖兴,隋任?州清漳县令。”

平恩县

(1)清江公,开皇元年。

《汇考》大业十二年《唐直志》(五册372):“(唐直)大象之初,治行军元帅府兵曹,又任相府记室,俄迁?州平恩县令。开皇元年以勋授都督,又本县令清江公版召为县主簿。”

(2)李文正

《补遗》大中三年《李琐墓志》(六辑162): “六代祖文正,仕隋为?州平恩县令。”

?水县 旧曰斥漳,后齐省入平恩。开皇六年分置曲周,大业初废入焉。

张超

《补遗》咸亨五年《张贞墓志》(三辑430):“祖超,隋?水县令。”

邯郸县 东魏废。开皇十六年复置陟乡,大业初省入焉。

(1)岑之象,大业末。

《旧书》卷70《岑文本传》(2535): “父之象,隋末为邯郸令。” 《新书》卷102

《岑文本传》(3965):“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补遗》大足元年《刘广宗夫人岑平等墓志》(六辑354):“祖之象,隋虞部员外侍郎、邯郸令。”

附考:检《太平广记》卷297引《冥报记》“睦仁茜” 条:“时大业初,江陵岑之象为邯郸令。”(2365)任职时间与《旧书》略有出入。

(2)蔡某

《汇考》大业二年《蔡君故妻张贵男志》(三册205) 志题曰“隋邯郸县令蔡府君故妻张夫人墓志铭并序”。

附考:志文未见蔡府君名字。

临?县 旧曰易阳。后齐废入襄国县,置襄国郡。后周改为易阳县,别置襄国县。

开皇六年改易阳为邯郸,十年改邯郸为临?。开皇初郡废。有紫山、狗山、塔山。

张药子

《补遗》永徽元年《张药墓志》(四辑318):“父药子,隋任?州临?县令。”

赵郡 开皇十六年置栾州,大业三年改为赵州。统县十一,户十四万八千一百五十六。

平棘县 旧置赵郡,开皇初省。有宋子县,后齐废。大业初置赵郡,废宋子县入焉。

(1)温绰,开皇中。

《补遗》咸亨元年《温绰墓志》(八辑278):“(温绰)年十有八,射策甲科……

释褐登朝,任赵州平棘县令。寻除潞州上党县令。”

附考:以温绰贞观七年卒春秋四十九推之,年十八为开皇四年,其任平棘县令则当在开皇中。

(2)王璇

《补遗》永徽二年《王顺孙墓志》(二辑107): “父璇,隋豫州司功参军、赵州平棘越州会稽二县令。”

(3)曹俊

《补遗》咸亨四年《曹澄墓志》(三辑428):“祖俊,隋□州平棘县令。”

大陆(象城) 县 旧曰广阿,置殷州及南钜鹿郡。后改为南赵郡,改州为赵州。

开皇十六年分置栾州,仁寿元年改为象城。大业初州废,县改为大陆。又开皇十六年所置大陆县,亦废入焉。

刘昶,仁寿元年。

《补遗》神龙二年《刘仁睿墓志》(五辑285):“祖昶,隋任赵州象城县令。”

附考:《旧书》卷39《地理二》:“昭庆汉广阿县,属钜鹿郡。后魏置殷州,北齐改为赵州。隋改广阿为大陆。武德四年,改为象城。”(1501)

房子县 旧县,后齐省,开皇六年复。有赞皇山。有彭水。

常亮,大业中。

《补遗》长安三年《常师墓志》(六辑361): “父亮,隋任博陵郡司公书佐、赵州房子县令。”

附考: “司公书佐” 为“司功书佐” 之讹。炀帝改司功参军为司功书佐,故常亮任房子县令当在大业中。

!城县 后齐废下曲阳入焉,改为高城县,置钜鹿郡。开皇初郡废。十年置廉州,十八年改为6城县,大业初州废。又开皇十六年置柏乡县,亦废入焉。

韩元寿

《补遗》总章三年《韩净识墓志》(八辑277):“父元寿,隋任恒州槁城县令。”

附考:“槁”“6”通。《元和》卷17《河北道二》:“7城县,紧。十三。西北至州五十八里。本汉旧县,元鼎四年置,属真定国,后汉改属巨鹿郡,晋省。后魏重置,高齐改为高城县。隋开皇十八年,复为7城县。武0初属廉州,贞观二年改属恒州。”

(478)

鼓城县 旧曰曲阳,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分置昔阳县,十八年改为鼓城。十六年又置廉平县,大业初并入。

郑弘干

《河洛》天宝十三年《郑兢墓志》(408):“曾祖弘干,随定州鼓城县令。”

附考: 《旧书》卷39《地理二》镇州属县: “鼓城汉临平、下曲阳两县之地,属钜鹿郡。隋分7城于下曲阳故城东五里置昔阳县,寻改为鼓城。武0四年,属廉州。

州废,属定州。大历三年,割属恒州。”(1503)墓志径用唐代州名。

恒山郡 后周置恒州。统县八,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十一。

真定(常山)县 旧置常山郡,开皇初郡废。十六年分置常山县。大业初置恒山郡,省常山入焉。

(1)韩仓

《补遗》调露元年《韩洪贵墓志》(千唐卷45):“祖仓,隋博陵常山县令。”

附考:常山县在博陵郡与恒山郡临界处,属郡关系易于混淆。墓志撰于唐,而作“博陵”者盖误。

(2)周法明

《全唐文》卷755杜牧撰《赠司徒周公墓志》(7828):“炅生法明,年十二,一命为巴州刺史,陈灭臣隋,为赵之真定令。”附考: 《登科记考补正》上册卷19周墀条云: 《旧书》本传: “墀字德升,汝南人。祖鈈,父霈。墀长庆二年擢进士第。” 孟按:原卷二十七《附考·进士科》列有“周□”,徐氏考云: “杜牧《故东川节度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赠司徒周公墓志》:‘公少孤,举进士第。’” 赵校: “岑仲勉云,此即卷一九长庆二年下之周墀。见《订补》。”按岑补云: “余按此即周墀也。同书一九,长庆二年下已据《旧书》著录,此应删却。” (789)是知“周公”者即“周墀”,周法明乃周墀六代租。

行唐县

段龙

《补遗》永徽元年《隋燕王府录事(竺让) 段夫人之志铭》(二辑104): “父龙,隋行唐令。”

石邑县 旧县,后齐改曰井陉,开皇六年改焉。十六年析置鹿泉县,大业初并入。

有封龙山、抱犊山。

乐殊

《补遗》景龙三年《乐鉴虚墓志》(八辑339): “祖殊,随岐州普涧县丞、汾州灵石县令、朝散大夫、行恒州石邑县令。”

九门县 后齐废,开皇六年复。大业初,又并新市县入焉。有许春垒。

(1)张万

《补遗》开元二十七年《杨公夫人张氏墓志》(二辑521): “曾祖万,隋九门、汾西县令。”

(2)张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