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8547500000010

第10章 读唐代墓志札记三则(1)

程 义

关中地区是唐代京畿所在,周边墓群众多,墓志时有出土。这些墓志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绝好材料,以下是笔者研读这些资料的几点心得,现整理出来,以供同道探讨,并请批评指正为盼。

一、三阶教教众墓地———螰梓谷

隋唐时期是个开放和包容的时代,各种宗教流派在长安均有相当的发展。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至此已彻底完成了自身中国化的进程,进而开始有了各个宗派。

三阶教就是其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教派。三阶教又称三阶宗、三阶佛法等,创始人为隋代僧人信行禅师。三阶教把全部佛教依时、处、人分为三类,再把每类分为三阶,由此而得名“三阶教”。最初,信行于开皇三年至七年间,在相州光严寺发愿、修行,创建三阶教的基本教规,此后传入长安地区。

由于《尸陀林经》、《佛说要行舍身经》等经典的流行,有许多三阶教僧人实行林葬。又由于三阶教僧俗不分,对男女信徒也一视同仁,更有追陪祖师的风气,因此终南山、宝山等三阶教的圣地,就出现了僧俗墓群。代宗大历二年始在终南山螰梓谷建信行塔院,因该地僧俗墓塔成群,而被称为“百塔寺”。这个名称从八世纪沿用至十世纪,至宋初方改名为兴教院。从六世纪末至十世纪为止的四百年间,在信行禅师墓塔周围实际形成了一处三阶教教众的特殊墓地。

螰梓谷也叫鸱鸣阜、天子谷、石砭峪,进而讹为石鳖峪,是樊川以西、子午谷以东的一个峡谷。信行禅师塔院位于今王庄乡石砭峪谷口西坡。据《长安志》记载:“兴教院在县南六十里螰梓谷口,本百塔信行禅师塔院,唐大历六年建,皇朝(宋) 太平兴国三年改。”在终南山螰梓谷信行禅师塔院附近,围绕着一些俗人的墓塔,他们几乎都是三阶教徒,在其塔铭或墓志中充分显示出三阶教的信仰。这些墓志明清以来就受到重视,并被收集、记录。

已经发现的墓志铭和塔铭包括如下几例:

建于显庆三年(658)的《大唐王居士砖塔之铭》 云:以显庆元年十一月廿九日疾终于京第,春秋七十有三,即以三年十月十二日,收骸起灵塔于终南山螰梓谷。

建于武则天长安三年(703) 的《大周故居士芦州巢县令息君之铭》,直称是舍身林葬:以调露元年八月十九日逝于县修德之里。即以其月廿五日,迁柩于终南山云居……今于禅师林所起砖坟焉。

于开元十年(722)过世的《优婆夷张常求塔铭》 云: “开元十年构疾,至其年二月廿五日,逝化于怀德之私第焉,春秋七十八。迁柩于禅师林北起坟,礼也。”

建于玄宗天宝十二载(752) 的《故优婆夷段常省塔铭并序》,也明白地说她:春秋七十有六,以天宝八载九月十日卒于私第,舍报归林,以天宝十二载建塔于兹。

值得注意的是,终南山的俗人墓塔中,有不少家族和夫妇的塔葬和墓地,如城阳管氏家族、雍州蓝田梁氏和安定乌氏人梁氏家族。城阳管氏家族中,管均、管真、管俊分别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乾封元年(666) 去世,而后在高宗“调露元年(679)十月十四日,(由管均出家的儿子)息弘福寺僧嗣泰收骨起塔于终南山鸱鸣阜禅师林左”。

另外,雍州蓝田梁氏数代坟塔,也都在终南山鸱鸣穈。朝议郎、行泽王府主簿、上柱国梁寺和其夫人唐氏夫妇“合葬于终南山螰梓谷口隋信行禅师林侧,陪大父录事参军之旧莹”。志文称其葬于信行禅师林侧,是“陪大父录事参军之旧茔,申夙志也”,表明其父辈即为三阶教教众,并葬于百塔寺。这也是家族皆为三阶教信徒、其墓塔皆在终南山螰梓谷信行塔侧的例子。

在终南山螰梓谷信行禅师塔院之东,还有安定乌氏的梁氏家族墓塔。《大周故珍州荣德县丞梁君墓志铭并序》云:“以万岁通天元年七月二日,终于益州蜀县,春秋卅有七。鸣呼哀哉!即以万岁通天二年三月六日,葬于雍州城南终南山至相寺螰梓谷信行禅师塔院之东,陪先茔也。” 梁氏死在益州蜀县,经长途跋涉后,归葬于终南山信行禅师塔院之东“陪先茔也”。由此可见,梁氏家族应该都是忠实的三阶教信徒,故其家族墓地在三阶教教徒葬地之内。

除此之外,河东望族裴氏和三阶教关系十分密切。裴氏家族的两名女性就陪葬在信行塔侧。她们分别是礼部尚书裴行俭(?—682)妻库狄氏,太常协律郎裴公妻贺兰氏。据宋代张礼《游城南记》云: “百塔,在螰梓谷,唐信行禅师塔院,今谓之兴教院。唐裴行俭妻库狄氏尝读信行集录,及殁,迁窆于终南山鸱号堆信行塔之后。” 由此可知,裴行俭之妻库狄氏是三阶教徒。开元四年(716)去世的太常协律郎裴公之妻贺兰氏也是三阶教徒。据《大唐太常协律郎裴公故妻贺兰氏墓志铭并序》 云:“奄臻其凶,春秋?有四,即开元四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九日,迁殡于鸱鸣阜,实陪信行禅师之塔,礼也。”可知她也陪葬在信行塔侧。

除了上述的家族墓塔之外,卒于显庆四年(659) 的信女程氏和其夫婿皆塔葬于终南山,他们也应是三阶教的信徒。除此之外,如功曹参军梁君夫人也是葬在螰梓谷之阿。据《大唐功曹参军梁君故夫人成氏墓志》云:春秋廿有二,以麟德元年十二月二日,卒于隆政里第。鸣呼哀哉!即以其月十一日,殡于终南山螰梓谷之阿。据志文“殡于终南山螰梓谷之阿”,可知此人也葬于信行塔侧,但没有采用三阶教常见的塔葬方式,而是普通的土葬。

由前引金石资料可以看出,除了三阶教僧尼塔葬于此外,尚有大量教众,先暴露尸体于野外实行林葬,等到肌肉被鸟兽食尽后,再收骨起塔于螰梓谷。这些教众有的来自长安和周边地区,有的来自四川地区,还有的来自城阳(河南府南部) 等地区。

这些教众,往往是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集体归葬于此。因此,这是当时一个规模很大的墓葬区。在这个墓葬区里,除了常见的塔葬外,应当还存在着一般的土葬墓。

二、有关长安周围外国人墓地的分布

唐代统一全国后,即致力于对西域的经营。至太宗贞观十四年,平高昌,设西州,并逐步向天山南北发展,最终成为东亚霸主。各周边国家无不称臣纳贡,表示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