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全书
8542200000075

第75章 保持良好积极的状态(3)

有人认为:只要有时间,谁还不会休息?然而高效与低效的休息效果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通常,休息几分钟、闭目养神或睡眠视为“消极休息”;通过适当的活动来消除疲劳称为“积极休息”。

心理学家试验表明:连续5天减少l/3的睡眠,人的智力测试成绩降低15%左右,硬撑往往会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不少疾病。

生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让50%的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教室里伏案小憩,而另一半学生则到操场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15分钟后,后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前者。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人体静止休息的时候,末梢毛细血管每平方毫米只开放80条左右,而适度活动,毛细血管则开放1000条以上,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供给肌肉组织的营养,又加快排除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疲劳就能较快消除。

由此可见,积极休息对消除疲劳的确是很有效的。

积极休息的方法很多,比如活动一下身体、练习练习书法、欣赏欣赏音乐等。积极休息还能提高休息的质量,比如睡觉前散散步、听听音乐,可以使人睡得更香,从而更快地恢复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随着双休日不断成为习惯,每逢长假到来,许多人高度放松,乃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最后倒头猛睡,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失去的睡眠补上就能恢复体力。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这种休息就是最典型的“消极休息”,这种休息是一种被动的休息,对缓解疲劳作用不大。只有“积极休息”才算得上合理休息,才能发挥迅速恢复体力的作用。如果休息不当,“消极休息”过多,不仅要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律,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积极休息就是用另一种活动来促使疲劳部位的体力恢复。如,跑步引起两腿疲劳,可用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两臂运动缓解腿部疲劳感。这种积极休息的方式已经获得了较好的运用,值得大力提倡。这种恰当的休息,不仅能够有效地恢复疲劳,还可以放松神经,提高效率。

假如你是体力劳动者,“疲劳”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如果采取有效的休息方式——“静”的状态,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比如躺下睡觉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泄出去。如果不是非常累,可以在床上躺躺,闭目静息,让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再起来活动活动,效果也是很好的。如果脑力劳动者,比如科研人员,由于脑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常常处于低兴奋状态,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做工间操、倒背双手散步、深呼吸等,或听昕音乐、戏曲、品茶谈天等,都能达到放松神经、活动肌肉、恢复大脑创造力的目的。假如你很闲,体内的机能代谢明显缓慢,“闲”出病来,也会很疲劳,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锻炼或参加劳动。

男性一般比女性紧张,紧张的男性更要注意积极休息。

男性脑力劳动者最好的休息原则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对那些只顾在下班后吸烟、喝酒以消磨时光的男性来说,积极乐观是至关重要的。积极乐观能够保持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使机理保持平衡状态。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纷至沓来,难免出现紧张情绪。积极乐观,对缓解紧张情绪相当有益。

下面是几个要点:

1.活泼而充满情趣的积极休息

休息并不是松散,也不是无味地放纵,休息应该是活.而生动的。男性的休息不仅是单纯的休息,而应该从休息中获得体力、欢乐和生机,获得家庭、社会的和谐。那种整日与烟酒或赌博为友的人,是不可能积极休息的。

2.放松放松再放松

男性一般喜欢逞能,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或对工作的责任,玩命的大有人在。不能一味蛮干,必须张弛有度。人必须按照各自生物钟的节律工作,只有按照这种节奏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工作的成效不是按照工作多长时间来计算,而是按照取得多少效果来计算的。因此,善于工作要拼效率,而不是“头悬梁锥刺股”,该放松就必须放松。

3.适度变换休息的方式

一天的工作,必须考虑坐势、站势、走势的配合;假日活动,要注意野外与室内的交替;一周的娱乐,文艺与体育要相互交错……经常变换休息的方式,人才会觉得充满情趣,即使工作很重,压力很大,经过这种巧妙的搭配,工作状态就能达到最佳水平。

2、保持本色

倒在地上也要站起来

面对艰难困苦,面对不断失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迎难而上,这是积极心态;知难而退,这是消极心态。

成功与失败,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即使被打倒了,你也必须马上站起来,因为你惟一的出路只有站起来,而不是继续躺着。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意思是战胜困难是比较容易的,要战胜自己就比较困难了。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有一所位于偏远地区的小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每到冬季都要利用老式的烧煤锅炉取暖。有个小男孩每天都提早来到学校,把锅炉打开,好让老师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气。

但有一天,老师和同学们到达学校时,发现火苗从教室里窜出来。老师和同学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不顾一切地冲进教室,把小男孩救出来。但他的下半身已严重灼伤,完全失去知觉,只剩一口气了。

送到医院急救后,小男孩稍微恢复了知觉……

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听到医生对妈妈说:“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烧得太厉害了,活下去的机会实在太渺茫了。”

但这勇敢的小男孩不愿这样被死神带走,下定决心要活下去。后来,出乎医生的意料,他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关……

但危险期过后,他又听到医生跟妈妈窃窃私语:“其实保住性命对这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严重伤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辈子也注定是个残废。

这时小男孩心中又暗暗发誓:我不要做个残废,我一定要站起来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毫无行动能力。两条细弱的腿垂在那里,没有任何知觉。

出院之后,他妈妈每天为他按摩双脚,从不间断,但仍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虽然如此,他要走路的决心不曾动摇过。

他不得不以轮椅代步。一天,天气十分晴朗,他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他望着灿烂阳光照耀的草地,心中突然涌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待他妈妈走开后,他奋力将身体移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脚在草地上爬行。

一步一步,他终于爬到篱笆墙边;接着他费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扶着篱笆站了起来。抱着坚定的决心,他每天都扶着篱笆练习走路,篱笆墙边因此出现了一条小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努力锻炼双脚。

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以及每日持续的按摩,他终于站起来,可以走路了!

后来,他不但能走路上学,还能和同学们一起享受跑步的乐趣,到了大学时,他还被选入田径队。

一个被火烧伤下半身的孩子,原本逃不过死神的召唤,原本一辈子都无法走路,但凭着他坚强的意志,他居然能够跑步。

你我,都没有遭遇到这样的大不幸,即使遭遇了,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有什么沟跨不过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资深的小学女教师,参加了全市教职员工在职训练。这个训练主要是借一些表达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增加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的生命。

训练结束后,这位老师就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自己的班级进行试验。

她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一些自己认为不能做到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乖乖地坐在位子上,绞尽脑汁在纸上写着。

学生们不能做到的事情真是五花八门:“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黛比喜欢我”,“我没法做lO次引体向上”、“我发球无法超过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等。

后来老师也坐下来,自己也极认真地在纸上填写着。例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管教亚伦”等。

学生已经写了好长时间了,大部分人都写满了一整张纸,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写下一页了。

她告诉学生,如果把一页纸写满了,就可以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来到老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放进一个空鞋盒内。

当所有学生都把纸放进鞋盒以后,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放进去,然后把盒子盖上,拿起这只鞋盒,自己首先走出教室,并且让同学们也跟着出来,沿着走廊向前走……

当走到守卫室门口时,老师停下来,走进守卫室,拿出铁铲、铁锹。然后带着大家来到运动场的一个角落里,动手挖了起来。

原来,她打算让孩子们埋葬这些写在纸上的“我不能……”。孩子们轮流挖了10分钟,当地上的坑大约有1米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在里面,马上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在这个“墓地”里,埋葬着“我不能”先生,也就是31个十多岁的小孩“力不能胜”的事情。

这时老师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

学生们很快地牵手围坐在墓地旁边,形成一个圆圈,低着头等待。老师念出一段“悼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不仅参与我们的生活,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他的名字,几乎天天挂在我们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并且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来得有名、有影响力。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人站起来,向前迈进。

阿门!

听完这段“悼词”之后,孩子们神情都很严肃,这一特殊的葬礼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这个活动特别具有象征性,意义深远。这个特别的正面鼓励将深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上。

写上“我不能”,埋葬它、聆听悼词,但事情还没结束。这位老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的心结。老师则用纸剪下墓碑形状,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在底端写上日期。

老师把这个纸墓碑挂在教室里,当有学生说出“我不能……”时,老师只要指一指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积极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的老师可能没有这样教过你,但看了这个故事后,你再说“我不能……”时,脑海中也应该立刻浮现出那个葬礼的情景,和小朋友们一样,你就会记起“我不能”已经死了。后来,这些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每当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去,便能鼓起勇气,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后来这些孩子都成了优秀人物。这就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杰克·坎菲尔是美国著名演说家。

一年秋天,他和妻子乔琪亚应邀到香港,在一项研讨自我肯定的会议上发表演说。由于首次造访远东地区,他们决定加长行程,到泰国一游。

抵达曼谷后,他们决定先参观市区内一些颇负盛名的庙宇,在翻译人员和司机的陪同下,他们看遍了大大小小的庙宇,脑中充满了金碧辉煌的印象。但不久之后,这些庙宇就从记忆中淡去,只有一座叫金佛寺的庙宇,给杰克·坎菲尔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

后来在一次课上,杰克·坎菲尔讲述了金佛寺的故事。

金佛寺占地不大,面积大约30平米。我们一进入庙内,眼前便赫然出现一座10尺多高、由黄金打造的实心佛像,重达2.5吨左右,价值约在1.96亿美元。当我抬头望着这尊慈祥中带着庄严的黄金佛像时,心中不禁有种莫名的震撼。

当其他游客忙着拍照,或是望着佛像啧啧称奇时,我在旁边的玻璃展示柜中看到一片8寸厚、20寸宽的土块,这让我感到很奇怪,仔细一看旁边的文字说明,才知道这片土块的历史。

1957年,由于泰国政府决定在曼谷市内兴建高速公路,位于路段上的某座寺庙不得不迁移他处,寺内的土造佛像也必须迁移。但这座佛像体积庞大,重量惊人,所以在搬运过程中现出了裂缝,更糟的是,搬运时又下起滂沱大雨,寺内的老和尚为了不让神圣的佛像受到更严重的损害,便决定先将佛像放回原地,然后用大型帆布覆盖,以免被雨水侵袭。

那天傍晚,老和尚拿着手电筒,掀开帆布检查,看看佛像有没有被雨水淋湿,灯光照到裂缝处时,他发现那里反射回一道奇怪的光芒。老和尚趋前仔细检查,怀疑这层土块下面藏有别的东西。他回到庙中取来了凿子和斧子,小心翼翼地敲打佛像表面。当敲掉第一片土块时,他惊异地发现金光闪闪的物体。老和尚加快了动作,费了好几个小时的苦功,才让这座纯金打造的佛像重见天日。

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几百年前,缅甸军队曾出兵攻打当时称为暹罗的泰国,当时的暹罗和尚知道敌军即将进攻,便在珍贵的黄金佛像表面覆盖泥土,以免宝物被缅甸军队掠走,据说这些和尚后来全被入侵者杀害,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座价值连城的佛像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直到1957年才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