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8537100000029

第29章 自省界限(3)

首先,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要失态。例如在一次商务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揭了你这一方的老底,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等。被贸易伙伴这样揭露,是很伤面子的。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些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体面的说法。

所以,请你蒙上言行遮羞的外衣,这既能治好伤情,又能不使其丢丑,这正是通权达变的境界。

78.自己的缺陷自己解决

即使最完美的人也有缺陷。缺陷为什么与人形影不离呢?才智有其缺陷。智力非凡的人,缺陷最多,或最引人注目。不是他本人没有察觉到这些缺陷,而是因为他喜欢它们。这是两种恶会合在一起:对缺陷怀有非理智的情感。它们是完美者脸上的黑斑。它们令别人厌恶,但我们自己却将其看作美人痣。这是战胜自我的一种勇敢的方式。人们都善于看见他人的缺点。他们不会钦佩你的才华,只会注意你的缺陷,并利用它使你其他的资质黯然失色。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智慧语录

好的会招致好的,坏的会传染坏的,善的会感染善的,恶的会刺激恶的,世上万事万物皆是此理。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粘痰吐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的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所以,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像圣人一样是完全舍己为人的,不要这样希望!我们这样承认,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惟有这样承认了之后,我们才可以对人间多存几分原谅,少受一点失望的打击。

假如你为人间的冷酷无情而难过万分,那么你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由你自己发出光和热,使人间减少一分冷酷,增加一分温暖。假如人人都停止抱怨别人,而由自己本身去发光生热,这人间就温暖得多了!不要希望人们一点也不虚伪,更不能希望人人都没有缺陷。你只能希望人们在虚伪之中仍不忘善意,在缺陷中去发扬优点,并且希望人们能在该诚恳的时候诚恳,这就够了。

不要对人类自己失望,它有好处,也有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能承认这些,我们才可以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

比如,街头的十字路口有红绿灯,红绿灯下还有警察,通常还不是一两个警察,而是四五个警察。这些警察都是要拿工资的,而这些工资来自税收,本来那是企业的利润,可以成为生产的动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如果没有行人闯红灯,那还要警察干什么呢?

美国的红绿灯下就没有警察,人们仍然能遵守交通规则。人们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竟然可以文明到这种地步:明明没有车辆,一个人在人行横道的路口也会等待变灯。有许多人深受启发,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马路对面等待变灯,于是他也就不好意思横穿空空荡荡的马路,一直等到红灯变绿。在外国,这当然是一种效仿效应和良好人格在发挥着作用。而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这当然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对待闯不闯红灯这件事情上,缺点远比美国人要多且严重。

但是,在我们每天非常熟悉的城市街头,红绿灯下的许多警察是绝对有必要存在的。如果没有警察,只有红绿灯,我们都能想像得到,这个路口就如同没有红绿灯一样,必定会拥挤得一塌糊涂。道德的约束本来就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有几个人不理睬红绿灯硬闯,这条路就要堵塞,我们这些打算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就不能遵守,也没有必要遵守了。

欧美的红绿灯无须警察压阵,这已经显出了人家的公德水平和克服缺点的勇气。德国的地铁竟然不用验票,因为人人都能做到自觉买票,这更显出了人家的高超。而有一些中国人在国外干什么呢?在日本打投币电话,竟然在这些中国人中流传着一种诀窍:用线拴住硬币,用完了再将其吊出来,这真是极其鲜明的对比。

于是,种种人格缺陷让我们遭到了报应,变成一个只讲利害关系,一有机会就坑蒙拐骗的人群。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公德水平比我们高呢?为什么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就不肯遵守明明对自己有利,谁都知道是非常必要的交通规则呢?按说,交通规则并不是什么复杂问题,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理性和信仰支撑。

惟一能解释通的,就是他们太欠缺良好的公德心。众所周知,公德心是一种对自我与公共事务关系的判断和肯定。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就对此熟视无睹。

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现有的缺点,并有意改之,就会愿意遵守交通规则,至少不想首先破坏交通规则,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看成一个好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我们不会认为那是警察的事情,诚如,缺点只与自身有关,永远与别人无关。国家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民族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事情,人类的事情还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是真把自己当成主人的,秩序是我的秩序,交通是我的交通。

79.占领自由的屋顶

用你的自尊使你免受庸俗、转瞬即逝的印象之左右。没有一种胜利比战胜自己及自己的冲动情绪更伟大:因为这是一种意志的胜利。即使当激情影响你的时候,也不要让它影响你的地位,特别是当你的地位对你很重要时。这是避免麻烦的明智之途,也是获得他人尊重的捷径。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智慧语录

自由,是一座需要围墙的绿屋顶,它圈住了更有实质的内容。有人说,人世间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感觉不到的,这就是深刻的格言,感觉不到的就是“无”,就是无为。我们能感觉到的是不自由。当我们说自由时,说自在时,是因为我们还感觉到不自由、不自在。或者起码是我们曾感觉到过不自由、不自在。感觉到自由了,自在了,那是因为还残存着些微的不自由,不自在,至少还有着不自由、不自在的记忆。其实,即使我们只是记着过去曾有的不自由、不自在,那么,它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真正的自由就是彻底的“无”,就是连过去的不自由,也毫无印象。

正如同另一种前进的方式是后退,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自由的另一种方式是自制,一个不会自制的人,便不会真正占有自由。它是一座无边而阴爽的屋顶,有人用意志这双绿色的手臂构筑围墙和藩篱,思想的脚步在这里走路或飞翔……为了自己的爱好,终于丢弃或者说是失去了稳定的职业收入。一方面,是宣告从此他将脱离往日那一种庸散从容的物质安宁;另一方面,是终于获得了一座如我所期待的那样一个硕大的绿“屋顶”——自由。

单独地占有如上述所说的这一种姗姗来迟的大“屋顶”,也许是过于奢侈,所以当人们终于享有它的时候,上天要求他同时也必须伴随清贫。这如同当你推开自由这一扇大门的时候,你必须握住清贫这个把手一样自然而然。

物质的清贫与紧迫,使人的思想敏锐而深邃;远离团体公众后的势单力薄,使个人的内心增长力量。同时,一个自由的个体工作者所面临的弊端,也许正是一个不太自由的公职人员所渴求向往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究其一番之后,便安宁下来。但是,当自由真的降临于你,你是否能够撑起这一份松散的、气流般轻飘的重压呢?

自由这个东西,也许只能给予拥有足够意志力和思想能力的人。对于一个生活的弱者,是不能让他承受自由的。因为这种无边无际丧失任何制约力量的东西,会把他完全地消融、直至吞没。闲得发疯的痛苦,使得这个绿色的大“屋顶”不仅不能给予他阴凉的庇护,反而那“屋顶”会把他压垮、毁灭。

实际上,个体意义上的自由存在着三个层次:首先,个人行为的自由这是较为初级的一种自由。可怜的是,大多数人以为,获得了此一种自由,就是获得了全部要义的个人自由。克尔凯廓尔曾说到一类人:“几乎从未运用自己拥有的自由,比如思想自由;相反,倒去要求什么言论自由。”我们应该把克尔凯廓尔的意思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倒是更为奥妙——有些人根本不会思想,也就用不着去要思想的自由。

其次,个人内心的自由比较上面的一种,它位于较高的一个层次上。但是,只有少数人拥有这个愿望和要求,因为更多的人已被充满欲望的外部生活全部吞没。他与外部的距离越近,留给自己内部的空间就越少,很多人甚至少得没留下一足之地,一线之隙,因而也就丧失了这个愿望和要求。但此类人也易流于终日沉溺在一泻千里的冥想中,思想得越多,结果行为就越缓慢,以至于最后“深沉”得丧失了外部的行为能力。

再次,最高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自由,应该属于那种懂得动用其内部的自由来驾驭或控制其行为的人。这也就是上面所比喻的那一种有围墙的绿屋顶。一个人仅仅冲破某种公众观念的围栏,搭起一个四周没有任何原则遮挡的绿屋顶,还是不够的。捣毁围墙之后,再一次地动用自己的理性之手围拢起栅栏的人,才真正能够拥有那大屋顶投射的绿意。

关于更大范畴的国家和政治一类的自由,那则是另外的问题了。我们更应该关注于个体这一狭小的范畴,因为它是超越时间和地域之上的属于人类的东西,因而它是更庞大、深邃的,不能说它在身体之内,也不能说它在身体的外部,它是一团气,浑然地紧紧地环绕着每个人。

80.谨慎者方能成大事

人前人后,须谨慎小心,而不要咄咄逼人。树誉建名的正道是美德。若既有才德,又能刻苦努力,则可迅速成名。单以正直本身不足成名,单靠勤奋也无济于事,因为在你的努力途中有可能被人泼一身脏水从而身败名裂。你要选择中庸之道:你必须具备美德,但也应懂得如何表现自己。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智慧语录

家长们常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骄傲自大,非坏事不可,一辈子也不会有大出息。人贵有自知之明,盲目自大自负,对己有害无益,对人对事有损无补。在我国古代,最崇尚谦虚,力戒骄傲。《尚书·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一个人之所以犯下错误,往往不是因为他什么都不懂,而是因为他自以为什么都懂。无数活生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3大暗礁。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一般而言,骄傲心理的集中表现就是“轻狂”,这几乎是每个青年人的毛病。因为他们的身上有朝气,有傲气,有冲劲,思维、感知成分里掺入了较多的血气。让人备感讽刺和无奈的事实是,一个人在最具正义感、使命感和道义责任的时候,恰恰是最缺乏经验的,言行举止上是最狂妄自大的。相反,随着人生经验的日益丰富,也就不再轻狂了,人的正义感、使命感和道义责任却也会随之减退,这是上帝的促狭之处。单就青年人而言,由于人的生理成熟总是早于心智成熟的缘故,遂使他们的正义感或使命感,被迫以一种可笑的态度展现出来。而且,他们还得继续在无视这份可笑的前提下击筑高歌——在一双因饱经沧桑而变得暮气沉沉的眼睛看来,这样的青年人,天然就是嘲笑的绝佳对象。

很多年轻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还是风光无限,一副舍我其谁的霸气,可这种好景只是昙花一现,转眼几年之间因其思想的不成熟和草率行事而被无情的现实淘汰出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郑州亚细亚商场被誉称为郑州的“商界航母”。1988年的秋天,空军退役政工干部、32岁的王遂舟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抉择:下海出任这家百货商场的总经理。风华正茂、心比天高的王遂舟仅领取了40万元开办费,便毅然上任。

从开业的第一天起,亚细亚就以一种崭新不凡的形象让人眼睛一亮。走进亚细亚,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明亮、豪华的星级宾馆,四处是鲜花绿草,一切都那么的井井有条,那么的清新宽敞。

开张前夕,王遂舟在郑州各报纸投放了数十万元的广告,这是当时郑州所有商场一年广告费的总和,足以看到他办事的高姿态,一句“星期天到哪里去——亚细亚”(日后,王遂舟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时又将之修改为“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传遍了大街小巷。

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亚细亚就获得了消费者极大的认同,成为商界名副其实的一匹黑马。此后3年,亚细亚的营业额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也是在这时候,一些当时还不为人所察觉的危机已经开始萌芽了。在1993年9月,王遂舟以郑州亚细亚商场为基础,扩股成立了“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由两家扩大到5家(后增加至6家),新入伙股东均为此前在海南发迹的金融商及房地产商。他们几乎是簇拥着王遂舟,走上了“连锁经营”的不归路。

在不长的4年时间里,亚细亚先后开出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其中,省内6家,均以“亚细亚”命名,省外9家均以“仟村百货”命名。这家自有资本总额不过4000万元的企业却进行着一场投资将近20亿元的超级大扩张。随着北京店、上海店、广州店的相继开张,从表面上看亚细亚帝国版图的疆域似乎在一天又一天地延伸着。

可是,没有一个人会料想到,王遂舟正在奔跑着的这条通往“中国零售连锁帝国”的康庄大道竟是一条失败之路。一个十分让人震惊的事实是,亚细亚所有的连锁分店,开业之日即亏损之时,惨状竟无一例外。

1996年末,暴风雨终于倾盆而至。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开业。当天的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以致购物广场不敢对外公布这个数字。王遂舟心情沉重地参加完“五彩”开业典礼后,离开郑州。当地传媒记载,他走的那天,天阴沉沉的,深秋的郑州,凄风苦雨,寒意袭人。

他曾经检讨说,我们当时年轻,做事轻率不计后果,没有考虑到那么多困难。

表面上看来,郑州“亚细亚”这艘“商界航母”的沉没,的确有些出人意料,也十分地令人同情和惋惜,可是经过深刻的剖析后便可得知,其实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所有的轻狂不谨慎者,都会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吞下难咽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