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研究】含多糖,水解后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尚含刺楸皂苷A、B等。
茉莉花见《本草纲目》。为木樨科常绿灌木茉莉Jasminum sam bac(L.)Ait.的花。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湖南、广东等地。
【异名】木梨花、白末利、末利花。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化湿行气:用于湿浊中阻,脘腹胀满,腹痛,泄泻,可与青茶、石菖蒲共煎服。或与厚朴、木香等同用。明目止痛:用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可与菊花、金银花、千里光等同用,水煎内服并熏洗;用于头晕头痛,可与鲢鱼头1个炖服。
现代常用于胃肠炎、急性结膜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泡茶饮。外用:适量,煎水洗目,或茶油浸滴耳。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乙酸苄酯、d-芳樟醇等。
苦丁见《四川中药志》。为菊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台湾莴苣Lactuca taizmniana Maxim.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异名】龙渣口、高脚蒲公英、丁萝卜、乳浆草、小山萝卜、叉头草、蛾子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乳痈,单用鲜根,或少加轻粉捣敷患处,或取全草与连翘、野菊花、金银花共煎服;用于痔疮,单用全草煮汤洗拭;用于毒蛇咬伤,取鲜根捣烂,加少量雄黄搅和敷伤口周围,另取根或全草水煎服。活血疗伤:单用全草,与瘦猪肉煮汤服。
现代常用于疖痈、乳腺炎、扁桃体炎、痔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苦瓜见《滇南本草》。为葫芦科1年生攀援草本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的果实。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湖南、福建等地。
【异名】锦荔枝、癞葡萄、红姑娘、菩达、凉瓜、红羊、癞瓜。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经。
【功效应用】清暑除烦:用于烦渴引饮,中暑发热,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或单用绞汁调蜜服;用于湿热痢疾,捣烂绞汁,开水冲服。解毒消肿:用于毒热蕴结之痈肿,丹毒,恶疮,煎服并捣烂外敷。清肝明目:用于火热上炎之赤眼疼痛,流泪,羞明,煅研为末,以灯心草煎汤送服。
现代常用于中暑、菌痢、糖尿病、胃炎、结膜炎、皮肤溃疡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煅存性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食之,可致吐泻腹痛,故忌服。
【现代研究】含苦瓜苷,尚含5-羟基色胺和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丙氨酸、β-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α-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及果胶等。苦瓜浆汁对家兔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水提物对皮下注射脑垂体前叶浸膏引起高血糖的大鼠亦有降低血糖作用。
苦芙见《本草经集注》。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蓟Cirsium chinense Gardn.et Champ.的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广西、湖南等地。
【异名】钩芙、苦板、轮蓟、狭叶蓟、牛刺犁。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肺、肾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暑:用于暑热心烦,胸闷,口渴,可配伍香薷、银花、连翘、厚朴、鲜扁豆花等。清热解毒:用于毒热蕴结之疔疮肿痛,丹毒,捣烂外敷;用于痔疮,金疮,烧灰撒敷;用于漆疮,煎水洗。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带下等,单味煎服,或配伍白茅根、茜草根、侧柏叶等。
现代常用于中暑、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泌尿系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跌伤吐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捣敷。
苦参见《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agJescens Ait.的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
【异名】苦骨、地骨、川参、凤凰爪、牛参。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常与木香、甘草同用,即香参丸(《沈氏尊生书》),或与黄连、黄柏等配伍;用于湿热黄疸,常配伍茵陈、栀子、车前子等;用于湿热带下,可配伍黄柏、龙胆、白鲜皮等。杀虫止痒:用于疥癣,湿疹,皮肤瘙痒,常与枯矾、硫黄、黄柏、白鲜皮、蛇床子等同用。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腹水,单用煎服,或与茯苓、白术等配伍。此外,若与桔梗同用,又治痰饮咳嗽。
现代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滴虫性阴道炎、血吸虫病腹水、脂溢性皮炎、阴部湿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3~12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
【现代研究】含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参碱、右旋槐花醇、左旋槐角碱等。多种动物实验证明,苦参对心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对氯仿一肾上腺素、乌头碱、毒毛花苷等所致之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苦参碱在体外对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分枝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有抗滴虫作用。苦参煎剂临床试验以及苦参煎剂、苦参注射液和苦参碱对兔灌服,皮下、静脉、腹腔或肌内注射,均有利尿作用。
苦菜见《神农本草经》。为菊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荼草、野苦马、青菜、紫苦菜、堇菜、苦苣、天香菜、老鸦苦菜、滇苦菜。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黄疸,可配伍茵陈、车前仁、满天星等;用于湿热痢疾,可与黄连、马齿苋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毒热蕴结之对口恶疮,疔疮肿毒,妇人乳房肿痛,捣汁,以酒和服,渣敷患处。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血淋,尿血,痔瘘出血,可与白茅根、茜草根、血余炭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黄疸型肝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肝硬化、乳腺炎、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打汁或研末服。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不可与蜜同食。
【现代研究】全草含抗肿瘤成分。实验证明,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肿癌-37后第6日,皮下注射苦菜的酸提取物,6~4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观察,均可见到肿瘤已有明显出血、坏死等。
苦见《本草拾遗》。为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苦Physalis pubescens L.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尤多。
【异名】草、灯笼草、鬼灯笼、天泡草、灯笼泡草、响铃草。
【性味归经】苦、酸,寒。归肺、肝、胆、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之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鲜草捣烂绞汁服,或煎水含漱;用于天疱疮,疔疮肿毒以及痄腮,内服并捣敷,亦可焙干研末油调敷;用于肺热咳嗽,煎服,或制成糖浆内服。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痢疾,热淋,水肿,单味煎服,或配方使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煎水含漱。
【现代研究】含酸浆果红素。
苦丁茶见《本经逢原》。为冬青科常绿乔木枸骨Ilex cornuta Lindl.或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的嫩叶。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等地。
【异名】枸骨叶、角刺茶、苦灯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疏散风热:用于风热外感,头昏,头痛,目赤,齿痛,耳鸣,单用水煎当茶饮。除烦止渴:用于热病烦渴,可配伍天花粉、麦冬、黄芩等。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泻痢,口疮,水火烫伤,乳痈。治泻痢,可与黄连、黄柏、木香同用;治口疮,煎水含漱并内服;治烫伤和乳痈,研末油调外涂。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中耳炎、口腔炎、乳腺炎、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人丸剂。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油调外涂。
【现代研究】含咖啡因、皂苷、鞣质、苦味质等。枸骨对豚鼠离体心脏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苦瓜叶见《滇南本草》。为葫芦科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的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痈,疔疮,杨梅疮,犬咬伤,煎服,或研末酒送服,并捣汁抹患处;用于热毒痢疾,可配伍黄连、马齿苋等。行气止痛:用于胃痛,煎汤内服,或配伍陈皮、玄胡索等。
现代常用于皮肤溃疡、细菌性痢疾、胃炎、手癣、犬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鲜用),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现代研究】含苦瓜素等。
苦地丁见《中药志》。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丁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主产于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地。
【异名】地丁、地丁草、小鸡菜、紫花地丁。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单用捣敷,或与野菊花同煎服,亦可配伍蒲公英、连翘、野菊花、黄芩等;用于肠痈,可与金银花、丹皮、生地榆、赤芍同煎服。此外,煎服或外用,还可用治感冒,扁桃体炎,痄腮,目赤肿痛。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可与地榆同煎服;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蜂窝织炎、急性阑尾炎、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肠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多种生物碱等,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副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苦地胆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的全草。主产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
【异名】天芥菜、土柴胡、草鞋底、地胆头、土蒲公英、铁扫帚、毛刷子、地苦胆、一刺针、铁烛台。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肺、脾、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乳痈,蛇虫咬伤,煎水熏洗,或捣烂外敷,并煎水内服;用于咽喉肿痛,单味煎水当茶饮,或配伍板蓝根等;用于聤耳流脓,鲜草取汁滴耳。清利湿热:用于湿热内阻之淋证、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可与瘦猪肉共炖服,亦可配伍车前子、白茅根等;用于湿热黄疸,单用煮肉食,或配伍茵陈、栀子、虎杖等。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的衄血,肠风下血,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湿疹、疖肿、下肢溃疡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虚寒证患者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含地胆草内酯、去氧地胆草内酯、异去氧地胆草内酯等。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大鼠蛋白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醇制剂对小鼠白血病P388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胆草内酯、地胆草新内酯对大鼠瓦克肉瘤-256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人鼻咽癌-KB细胞半效抑制浓度为0.28~2.0μg/mL。去氧地胆草对大鼠瓦克肉瘤一256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苦杏仁见《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杏Prunus armeniaca L.或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等味苦的种子。主产于东北、华北各地。
【异名】杏仁核、杏核仁、杏子、杏梅仁。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止咳平喘:随配伍之不同,用于多种咳嗽气喘。风寒咳嗽,常配伍苏叶、半夏、陈皮、生姜等,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咳嗽,常配伍桑叶、菊花、桔梗、薄荷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辨》);燥热咳嗽,常配伍桑叶、贝母、沙参等,如桑杏汤(《温病条辨》);肺热咳喘,常配伍麻黄、石膏、甘草、即麻杏石甘汤(《伤寒论》)。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常与郁李仁、桃仁等同用,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此外,去皮捣研,人轻粉、麻油调搽患处,可治诸疮肿毒。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习惯性便秘,外阴瘙痒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