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在雨地里穿行
8530400000028

第28章 虎头山上的森林公园

去大寨,我是奔那儿的历史景观去的。不料到了虎头山,我一下子被山上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住了。正值春意浓浓的四月,山坡上桃花盛开。人还未到山上,远远地就望见漫山的桃花云蒸霞蔚般映红了天际,使人不由得加快了上山的脚步。通往山上的路,是一条洁净的柏油路。一路两旁栽的是垂柳。垂柳刚刚发芽,一半是嫩绿,一半是鹅黄。垂柳柔软的枝条长长的,万千条柳枝被春风吹得拂来拂去,给山上的景致增加了一种如烟般袅袅的动感。柳树后面是一丛丛的迎春花。这里的迎春花长得很茁壮,每根枝条都缀满一串金灿灿的花朵。上得山来,随便一拐,就置身桃花林里去了。左边一看花满树,右边一看满树花,让人想在这棵树前照张相,还要在那棵树前留下影。正在桃花的海洋里流连观赏,忽听得山的更高处传来阵阵啸声。这是什么声音?难道是“虎头”发出来的?我抬头往山上一望,不错,那阵阵起伏的啸声正是发自威武雄壮的虎头山。原来虎头山的山顶栽满了松树,松树林黑苍苍的,已成了阵势,并覆盖了整个虎头形的山峰。那类似虎啸的声响,是风吹过松林时的松涛之声。山上老虎是没有了,但那里办了一座养鹿场,几百只梅花鹿常年活跃在山顶。

难得的是,山上还有水。一高一低两个圆形的蓄水池里水波荡漾。其中一个蓄水池的池边,还建了一个半环形的长廊。长廊雕梁画栋,建得很精美。长廊映进水里,水中有了诗情,长廊添了画意。水是万物之源,有了水,山上的一切都活起来了。站在山上往下眺望,“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的层层梯田和大面积的“海绵田”尽收眼底。那些梯田里很少种庄稼,大多是退耕还林,种上了果树。从不同的花色来分辨,有杏树、桃树、苹果树,还有梨树。山上暖洋洋的,一切都很静谧。这里那里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莫不唤起人们一种呼之欲出的与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当然,山上的历史景观也很可观。山口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叶剑英题写的“虎头山”几个大字。半山腰建有周恩来纪念亭和纪念碑。据旁边的“说明”记载,周恩来曾三次陪同外国元首上虎头山,在现场向国际友人介绍大寨人艰苦奋斗的事迹和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情况。伟人的足迹踏遍了大寨的坡坡梁梁。大寨出名之后,先后有一百三十四个国家的两万五千多名外国友人到大寨参观访问。安葬陈永贵骨灰的陵墓建在虎头山上的松柏之间,背靠青山,面向大地。到陈永贵墓碑前,需拾阶而上,走过一百多级青石铺就的台阶。这些台阶分为三个阶段,一段是三十八阶,一段是七十二阶,一段是八阶,分别代表陈永贵的党龄、年龄和在中央工作的时间。台阶下面,高高矗立的是陈永贵的石雕头像。头像与陈永贵生前一样,还是系着人们所熟悉的白羊肚子手巾。和陈永贵石雕头像相对的一座建筑,是大寨展览馆。展览馆宽敞明亮,好几个展厅都布置得井井有条,实物、图片一应俱全。通过展览,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浓缩的大寨历史,还可以领略到那个特定时代的风云际会。

在虎头山上的森林公园,我还不期而遇地看到了一些独特的文化景观,比如郭沫若和孙谦的墓。郭沫若生前留下遗嘱,要把他的骨灰撒在大寨的虎头山上。大寨村党支部为纪念郭沫若对大寨的关怀和厚爱,特意在虎头山西边为郭沫若竖起一块横幅的汉白玉石碑。碑的背面镌刻着郭沫若1965年12月7日亲临大寨写下的诗作《颂大寨》。山西“人民作家”孙谦的墓与郭沫若的墓相距不远。1963年,大寨遭受特大洪灾后,孙谦抱病在大寨深入生活,写下了长篇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这篇作品第一次全景式描绘出大寨的人物画廊,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寨人在孙谦的墓碑上题写了四句诗:铁肩挑起民间义,妙手绘出农家情。生前笔下英雄谱,身后大寨安忠魂。

再就是我所看到的自己心灵的景观。不必隐瞒,一踏上大寨的土地,我心潮有些起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情激动。一开始我对自己不够理解,不就是看到了一个过去年代农业战线的典型嘛,有什么值得激动的呢?站在山上,看着山洼子里大寨的村庄,我稍稍想了一下,才明白是因为眼前的大寨勾起了我对大寨的诸多记忆。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报纸上每天都能看到大寨,在广播里每天都能听到大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宣传,使我们几乎对大寨的每一块土地和每一个村干部都熟悉起来,我们随口就能说出一串大寨人的名字。那时候没有什么明星,大寨和大寨的劳模似乎就成了全国最大最耀眼的明星。大寨遂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那时候的大寨,不是什么人想去就能去的,需要经过一级一级地审查和批准。记得我们村的生产队长被批准去大寨参观时,他兴奋得简直像是去朝圣。像我们这些刚从中学里毕业回乡的学生,去大寨连想都不敢想。我们只能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没日夜地在工地上挖河,顶风冒雪地在地里整“大寨田”。几十年之后,我终于有机会到大寨来看看。大寨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和喧闹,虎头山上显得出奇的平静。这天上山的只有我们三个人,我的一位记者朋友,还有一位司机。正是这种平静,让我心中很不平静。我似乎看到,山上山下,仍是红旗招展、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我似乎看到,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会议代表正在小小的山村云集,村庄的每个角落都人头攒动。我似乎看到,那个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也到大寨来了,在大寨装模作样。继而我想到,什么样的热闹都会过去的,在时间和历史面前,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真正让我感动的是大寨的土地。大寨的土地是黄色的,一如我们的皮肤。大寨的土地是厚重的,宽容的,也是沉默的。不管风云怎样变幻,不管人们怎样折腾它,它从来都不说话。它一直为人们奉献着,过去奉献粮食和故事,现在还奉献森林和花朵。黄土地,才是大寨永远的存在。我向大寨的土地深深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