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创新
8502700000006

第6章 心灯不灭 (1)

是谁打翻了那盏照亮前途的灯?黑暗中,似乎没有路,几多困惑,几多茫然!摸索中,蓦然发现,前面居然还有微弱的光亮。只要心中那盏灯永不熄灭,即使身处黑暗,那又如何呢?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联系,但读了《看鸽子的梅兰芳》,就算你没有天赋,也不会气馁了。让我们一切从头再来,创造力主要还得靠后天的培养。

从头再来

1914年12月,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意外的大火中化为灰烬。这次大火的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但事前却只投了23.8万美金的保险。

那个晚上,爱迪生多少日子的心血在熊熊大火中付之一炬。

大火烧得最猛烈的时候,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摇曳的火光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着。

“我真为他难过,”查里斯后来写道,“他都67岁了,可眼下,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但在他脸上却看不到悲伤。他看到我就说:‘查里斯,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换位思考:

像爱迪生这样勇于“从头再来”的人,才具备做大事业的胸襟和气魄啊!

成长感悟:

人的一生中,将会经历很多次的“失去”。我们往往只懂得为“失去”而惋惜,却忽略了在“失去”的同时,我们也将有新的未来。

因错而得的成功

1876年,一位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只身来到芝加哥,他既没有学历,又没有特长,为了生存,只好帮商店卖起了肥皂。随后,他发现发酵粉利润高,立即投入所有的积蓄购进了一批发酵粉。结果,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当地做发酵粉生意的远比卖肥皂的多,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眼见着发酵粉若不及时处理,损失巨大,年轻人一咬牙,决定将错就错,索性将口香糖当促销赠品,买一包发酵粉即可获赠两包口香糖。很快,他手中的发酵粉处理一空。

年轻人后来又发现,口香糖的发展前景比发酵粉好。他就又集结起所有家当,把宝押在口香糖上了。在营销过程中,他积极听取顾客的意见,配合厂家改良口香糖的包装和口味,后来他感觉这种配合局限性很大,索性倾其所有,自己办起了口香糖厂。

1883年,他的“箭牌”口香糖面世。但当时,市场上的口香糖已有十多个品种,人们对新品牌接受的速度非常慢,他又陷入了困境。这时,他想出了一个更冒险的招数:搜集全美各地的电话簿,然后按照上面的地址,给每人寄去4块口香糖和一份意见表。

这样做几乎耗光了年轻人的全部家当,同时,也几乎在一夜之间,“箭牌”口香糖迅速风靡全国。1920年,“箭牌”口香糖年销售量已达到90亿块!

这位善于“错中求胜”的年轻人,就是“箭牌”口香糖的创始人威廉·瑞格理。今天,“箭牌”口香糖公司已成为年销售额逾5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

换位思考:

威廉·瑞格理的错误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然我们怎么能到处买到“箭牌”口香糖呢?

成长感悟:

“大胆犯错”也不失为成功的奥秘,要知道,机遇有可能在犯错的过程中被发现。

马克·吐温与电话

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时热衷于发明创造。他一生中在各种新产品、新发明上的投资多达50多万美元。但那些项目没一个成功,他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后来,马克·吐温心灰意冷,发誓永远不在“新奇玩意儿”上浪费金钱了。

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这位大文豪。来访者的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需要资金来推销和大批量生产这种装置。马克·吐温说自己有过无数次投资失败的教训,再不打算冒任何风险了。

“我并不指望巨额投资,”年轻人说,“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拥有一大笔股份。”想起自己的誓言,马克·吐温还是摇了摇头。失望的年轻人只好起身告辞。看着他的背影,大作家不由心头一动。“嘿!”马克·吐温在客人身后叫了一声,话一出口,他立刻为自己的不坚定感到羞愧。为了掩饰,他马上改口说:“……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贝尔,”年轻人回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再见,贝尔!祝你好运!”马克·吐温关上了房门,心想:“谢天谢地,我总算坚持住了,没向贝尔投资。”

今天我们知道,年轻的贝尔胳膊下夹着的“新奇玩意儿”就是电话,所有给这个新产品投资的人,日后都成了百万富翁。

换位思考:

因为不敢尝试,马克·吐温与机会失之交臂。

成长感悟:

有时候,“坚定”不总会有好结果,“一时冲动”也不总是坏事。

心灯不灭

在法国一个小城镇上,有一个小男孩家里非常贫穷,他13岁时被爸爸送到一个贵夫人家里做小杂工,赚取一点微薄的生活费。

一天深夜,熟睡的小男孩被贵夫人叫醒。贵夫人递给他一件礼服,叫他熨好了挂在衣橱里,说第二天早上急着要穿。这是一件高贵的礼服,贵夫人叮嘱他要小心,不要熨坏了。

可是,小男孩白天工作了一整天,他实在太困了,一不小心将油灯打翻了,灯里的煤油流了出来,洒到了礼服上。这下,礼服不仅有一股难闻的煤油味儿,还被煤油浸了一大团难看的污渍,他怎么洗也洗不干净。

贵夫人生气极了,对着小男孩大喊大叫,硬要小男孩赔偿自己心爱的礼服。小男孩哪有那么多的钱赔偿呢?无奈,他只好答应帮贵夫人白打一年工,这一年中,小男孩一分工钱都不要。

为了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小男孩把那件礼服挂在自己的床头作为警示。

一天,小男孩突然发现那件衣服上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干净了,而且原有的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他眼前一亮,他开始研究煤油里的成分,仔细分析是什么让衣服上的顽固污渍消失的。通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他又在煤油里添加了其他一些化学原料,最后他终于研制出一种干洗剂。

一年后,小男孩离开了贵夫人的家,自己开了一家干洗店。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成为世界干洗大王,他就是法国的乔利·贝朗。

换位思考:

小男孩虽然不小心把礼服熨坏了,却从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成长感悟:

对于那些从表面上看糟糕透了的事情,不要把它们想得那么一无是处,要善于从中吸取经验,说不定哪天,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

总统与书

在欧洲一个城市里,有一家书店的书销售不出去,尤其有三种书积压甚多,书店管理层也一筹莫展。没办法,书店的经理只好决定把这些书降价处理。但就算是降价,也不见得会销售得很好。就在书店的经理无奈地决定降价出售之时,有位员工想了一个办法,说可将此书送给总统一本。

他们真的想办法给总统送去了一本书。过了几天,书店便派人去问总统读书后的感受。总统因为忙于公务根本无暇看书,只得礼节性地说了一句“此书不错”。书店如获至宝,马上打出“总统最喜欢看的书”的广告。人们都非常好奇:连总统都喜欢看的书,那一定是好书了!很快,这些书便出售一空。

不久,这家书店又如法炮制,把第二本书送给了总统。总统得知上次被人利用了,有点生气,这次他便没好气地说:“此书糟透啦!”书店于是打出了“总统说此书糟糕透了”的广告。人们还是非常好奇,总统说糟糕透了的书到底是什么书呢?于是人们纷纷抢购,都要看一看“总统最讨厌的书”究竟是怎样的。

当书店将第三本滞销书拿到总统面前时,总统非常气恼,这次他一言不发了。书店又打出了“总统懒得看一眼的书”的标语。人们还是纷纷抢购,都要看一下总统不屑一顾的书究竟是怎样的。

至此,书店多年积压的书全部都变成了钞票。

换位思考:

一个巧妙的营销手段把积压的降价书变成畅销书。你会不会用小聪明帮自己摆脱困境呢?

成长感悟:

在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一步之遥甚至一纸之隔,只是这“一步”或“一纸”不一定在你的正前方,它可能在你的左边或右边,还有可能在你的身后,说不定转机就在你转念的那一刹那。

“奇才”李嘉诚

李嘉诚曾经在一家塑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李嘉诚把推销当成一项事业对待,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他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他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

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推销奇才李嘉诚,说他“后生可畏”。

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他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处。因而虽身为总经理,他却把自己当学工。他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干,极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每道工序他都要亲自尝试,兴趣盎然,一点也不觉苦和累。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裤带,不慎把手指割破了,鲜血直流。他没有吭声,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这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李嘉诚微笑道:“不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在塑胶公司干得非常成功,他才二十出头,就做出了令人羡慕的业绩。

按理说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功成名就、地位显赫的他,却选择再一次跳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换位思考:

在李嘉诚的人生字典中,就没有“满足”二字,在我们看来他已经很成功了,但是他却又要开始新的搏击,他是不是有点“傻”呢?

成长感悟:

看似艰难的新路途,才是真正能磨砺人的路。

“羽翼已丰”的李嘉诚

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诚离去,再三挽留。曾有个相士,拉住李嘉诚看相,说他“天庭饱满,日后非贵即富,必会光宗耀祖,名震香江”。此事在公司传为佳话,老板不信相术,但笃信李嘉诚具备与众不同的良好素质,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是最出色的。李嘉诚表面看来谦虚沉稳,实则雄心勃勃,他未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虽然老板挽留不住李嘉诚,但他并未指责李嘉诚“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重之恩”。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饯行,令李嘉诚十分感动。

席间,李嘉诚说了一句老实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家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此他迈上了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换位思考:

李嘉诚在羽翼已丰时,选择了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前路虽然是不可预料的,但他义无反顾。

成长感悟:

有了自己的梦想,哪怕再艰难都要勇敢地去追,那样触到梦想的希望总比无所作为大。

达·芬奇

这天,是小男孩上学的第一天。在课堂上,老师说:“我们来学画画。”小男孩心想:“哇!太好了,我喜欢画画。”

他兴奋地拿出蜡笔,径自画了起来。

但是老师说:“等等,我们先来学画花。”

小男孩心里挺高兴。他开始用粉红色、橙色、蓝色的蜡笔勾勒出他自己的花朵。

但老师又打断大家:“等等,我来教你们怎么画。”

于是,她在黑板上画了花瓣是红色的、茎是绿色的小花。“看这里,你们可以开始学着画了。”

小男孩看着老师画的花,又看看自己画的,他还是更喜欢自己画的花儿。

有一天,老师说:“今天,我们用黏土来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