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优质马铃薯
8501500000007

第7章 栽培管理技术(2)

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叶片有个合理的分布,有效提高叶面积系数,增强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也便于培土和通风透光,行距应该尽量宽一些,在保证密度的情况下缩小株距,垄作行距应在60~80厘米,株距20~25厘米。稀者每亩为3500~4000株,密植者为5000~6000株,甚至7000株。

3.田间管理

(1)苗前管理出苗以前的管理主要为出苗创造条件。在北方一作区,马铃薯播种后约需30天时间幼苗才能钻出土面。在马铃薯出苗前,往往已经杂草丛生,特别是一些一年生杂草,如狗尾草、灰灰菜、野苋菜等,对马铃薯的出苗影响很大,造成幼苗生长势减弱,所以出苗前管理的第1件事情就是对付杂草。

第1个办法是在马铃薯出土前3~5天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此时杂草还很小,也很幼嫩,地下部只有1条主根,须根很小或者还没有长出须根,用铁耙中耕一遍,效果很好,大部分杂草都会被消灭。当然,除草要在晴天进行。第2个办法是使用除草剂。马铃薯出苗以前是使用除草剂的最理想时间。因为马铃薯对不少除草剂都很敏感,药雾若喷到马铃薯叶片上,轻者叶片变形,叶面皱缩,重者会使叶片枯死。所以除了少数除草剂可以在出苗后使用外,一般都应在出苗前使用。

(2)灌水管理马铃薯是既不耐旱也不耐涝的作物,浇水应根据需要来进行。应该说,春薯栽培前促后控,浇水也要及早安排,但在马铃薯苗期地温和气温都偏低,浇水会把地温降得更低。再说这个时候植株小,叶片少,叶的蒸腾量小,即使土壤水分少,只要不是特别干旱,就可以通过深中耕来解决,这就是农谚所说的“锄头有水冶。中耕不仅可以保墒,且能提高地温,有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使幼苗茁壮成长。只是在土壤过干时才浇水,浇水后要及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

到了现蕾开花以后,地上部已成长为强大的株丛,地下部分块茎也进入膨大盛期,气温也在不断提高,就必须及时供水。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不要让地表发干。多数情况下7~10天浇1次。当然,水分如果过多也不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且对植株的正常生长有影响,所以在生长后期尤其要注意排水,以免烂薯。

(3)培土中耕管理早春马铃薯的培土工作一般都结合中耕进行,为的是给马铃薯的块茎生长创造一个深厚疏松、保水通气的良好环境。培土主要是在出苗后到开花期进行2~3次,最后要形成15~20厘米的高垄。如果是3次培土,第1次是在苗高5~6厘米时进行,第2次是在苗高20~25厘米时进行,第3次在开花前进行,培土厚度逐渐增加。2次培土的,第1次可在现蕾初期进行,培土高度3~4厘米,这时候马铃薯匍匐茎顶端已经开始膨大,及时培土可以防止地下茎窜出地面形成新的植株;第2次在开花期进行。

秋薯栽培,播种季节正是温度高、湿度大的季节,杂草很多,应及时喷除草剂,最好在秋耕时施入1.5千克三氯醋酸钠粉剂,对马铃薯田间杂草如野苋草、灰灰菜、白荠等灭杀效果很好。如果已出苗,杂草很多,可以喷洒指定的除草剂,不能随便使用。中耕除草也应尽早进行。出苗后第1次中耕除草可以结合第1次施肥进行,可以深一些。第2次中耕松土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杂草,可以浅一些。苗高20厘米左右进行第3次中耕,并结合第1次培土。到了开花初期进行第2次培土,培土不要埋住下部茎叶。第3次培土在10月下旬霜降前进行,可以厚实一些,以保护块茎不受霜冻,延长茎叶生长时间,提高产量。

培土的主要作用是培成土壤疏松的高垄,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大,夜间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浇水不淹顶,垄上不板结,有利于块茎肥大。不培土或培土过浅时,块茎露出土壤表面会见光变绿,块茎内龙葵素等毒素增加,降低食用品质,或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如果发现马铃薯茎叶徒长,则可进行深耕,但只能在封行前进行,也可用控制浇水的方法进行抑制。使用抑制剂效果更好,可以用50~1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或1~6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喷施叶面,这样可以加速茎叶中的养分向马铃薯块茎中转移。

(4)肥料使用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生产同样干物质产量其总耗肥量比小麦、玉米、谷子都高,而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又比上述谷类作物要高得多,因而它的需肥量也就更大,具有需肥量大、尤喜有机肥的特点。另外,马铃薯生育期短,种植地区又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条件差,施肥量常不足。我国马铃薯产量水平较低,与施肥量不足有很大关系。不少先进农业生产国,亩产2000千克水平的投肥量:纯氮15~25千克,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25~35千克,有的还更高。

淤施肥量的确定:首先要根据利用土壤基础肥力和目标产量估算施肥量。土壤基础肥力是指在不施任何外来肥料的情况下,能收获的马铃薯块茎产量。此法除了应了解基础肥力外,还要确定其目标产量。例如,某一地块的基础肥力(不施肥时)可生产500千克马铃薯块茎,如果我们想在此地块上生产2000千克块茎时,则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氮、磷、钾肥的需要量。

一般氮肥当年利用率为55%,磷肥当年利用率为15%,钾肥当年利用率为60%。根据每生产1000千克马铃薯块茎需要从土壤吸收氮4.5~6千克、五氧化二磷1.66~1.85千克、氧化钾8~10千克计算,基础肥力为500千克,因此另外的1500千克块茎的氮、磷、钾养分需要通过施肥来补充。

这1500千克马铃薯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1.5(4.5~6)=6.75~9千克,由于氮肥的利用率为55%,则需要施入氮(6.75~9)0.55=12.3~16.4千克。如果是施用尿素,其含氮量为46%,则需要施用尿素(12.3~16.4)0.46=26.7~35.7千克。可以用同样方法计算出需要施过磷酸钙92.2~102.8千克,施硫酸钾40~50千克。

以上数据有一个浮动范围,主要是因为马铃薯的品种不同,其需肥特性有所不同。实际应用时,应考虑到当地土壤的养分状况,适当调整各种肥料的用量。

钾肥中以硫酸钾最好,但价格较贵,一般氯化钾也是比较好的钾肥,其有效成分比硫酸钾略高,且价格便宜,在施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如每亩50千克以下,特别是磷肥充足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氯化钾主要考虑有氯离子存在,实际上氯也是马铃薯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它在马铃薯体内与磷是成对的关系,二者以总平衡状态在体内存在,即占各种无机元素总量的15%左右,其中氯多了,磷就会少,而磷多了,氯就会少。施用过量的氯化钾后马铃薯吸收的氯多了,就排挤了磷,影响磷的代谢功能,也就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淀粉含量就会降低。相反,磷肥充足,体内吸收了充足的磷,氯自然也不会过多。另外,生物有自我调节能力,即使氯在土壤中过多,马铃薯也不可能全部吸收氯,而把磷排挤掉。所以,适量施用氯化钾做钾肥,对马铃薯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生产上对磷肥重视不够,且错误地认为磷肥作用不大,可施可不施。马铃薯对磷肥的需要量虽然不高,但磷肥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碳水化合物运转和淀粉积累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磷肥的最大特点是施入土壤后常易形成难溶解的磷酸盐类,且移动性小,当年利用率非常低。据测定,磷肥当年利用率,一般为10%~25%,所以施用量要大,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土壤性质,选用不同种类磷肥。如酸性土壤,使用磷肥效果好,利用率高;石灰性土壤,一般只能施用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而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和骨粉,在碱性土壤中很难被利用。弱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和钢渣磷肥,在碱性土壤中利用率也非常低。磷肥一定要做基肥使用,要早施,要施在种薯附近。氮、磷、钾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比单一施用效果明显,既提高了磷肥的吸收利用率,也提高了氮、钾肥吸收利用率。

有条件时,还可在基肥中混合施用硫酸锌、硼酸、硫酸镁等肥料,促进马铃薯植株健康成长,提高块茎产量。

其次是根据利用土壤速效养分测定结果和目标产量估算施肥量。以上方法虽然可以估算马铃薯的需肥量,但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差别很大,土壤的某种养分可能过剩。例如,富钾土壤中可能钾素过剩,要亩产2000千克的块茎不需要施用钾肥,因此上一种方法不是很准确的。科学确定施肥量的方法是以土壤养分测定为基础的,通过测定土壤中各种有效养分的含量,可准确计算出土壤中能提供多少养分,还需要通过施肥补充多少养分,这种方法称为测土施肥法,亦称之为配方施肥法或平衡施肥法。

肥料施用量=目标

肥料产量含有养分有效吸收养分量量-土伊肥壤养料利分供用率应量

以上计算式中目标产量的养分吸收量计算和上一种方法一样,只是需要确定土壤养分的供应量,这需要通过土壤有效养分分析后才能得到。

于施肥方法:施肥方法是提高肥料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是,沟施。无论是作基肥还是作追肥,沟施都是一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在用机械播种时,一般都带有施肥器,能将肥料自动施到播种沟里,并与土壤混合,避免直接与种薯接触,合垄后就可以将肥料和种薯同时埋在地里。这样肥料离种薯近,便于根系的吸收利用,可促进植株的快速生长。由于肥料深施到土壤中,不易挥发损失,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沟施一定要注意避免肥料与种薯接触,特别是施肥量较大的时候。追肥时可按开行的方向开一条施肥沟,施肥后用土覆盖好,或者在施完肥料后立即进行中耕培土,将肥料覆盖好。

二是,叶面施肥。作物除了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叶片也能吸收养分,叶面施肥又称根外施肥或叶面喷肥,这是生产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它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强,养分吸收运转快,可避免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且施肥量少,适合于微肥的施用。在土壤环境不良,水分过多或干旱低湿,土壤过酸过碱等因素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作物缺素急需补充营养以及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情况下,采用叶面追肥可以弥补根系吸肥不足,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叶面肥的种类繁多,全国范围约有数百种乃至千种之多。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以下几类。第1种是营养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第2种是调节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用于生长前期、中期。第3种是生物型叶面肥:此类肥料含微生物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等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第4种是复合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功能有多种,既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马铃薯生产上常用于叶面喷施的肥料品种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稀土元素等。

叶面施肥的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浓度过高则容易发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更应严格控制。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亦应严格按浓度要求进行喷施,以防调控不当造成危害。不同作物对不同肥料具有不同浓度要求,对马铃薯来说,尿素的喷施浓度为0.5%~0.8%、磷酸二氢钾0.2%~0.6%、过磷酸钙1%~3%、硫酸钾1%、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膨大素)0.1%~0.3%或按具体使用说明进行。

叶面施肥的时间与次数:叶面施肥时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短有关,湿润时间越长,叶片吸收养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因此叶面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会降低溶液的浓度,影响施肥的效果。雨天或雨前也不能进行叶面追肥,因为养分易被淋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喷后3小时遇雨,待晴天补喷一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