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优质马铃薯
8501500000006

第6章 栽培管理技术(1)

(一)露地栽培

1.选地整地

种植马铃薯应选用沙质壤土、地势平坦、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土壤耕作层力求肥厚、疏松,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繁殖的植株虽没有主根,但在芽眼周围发生大量的芽眼根或初生根,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据有关研究报道,耕深15~18厘米时,松土层可达30厘米,较浅耕的可增产10%以上;耕深达到36厘米的,比耕深18厘米的可增产63.1%。因此,深耕细作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南方马铃薯冬作区,前茬多是水稻。晚稻收获后要立即排干积水,犁耕灭茬,翻土晒垡。采用高畦,畦宽85厘米,沟宽30厘米,畦上种2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25厘米左右。在春作区,冬季深耕25~30厘米。春耕应在冬耕的基础上进行,深度不能超过冬耕,一般只要求12~15厘米;秋作马铃薯要在春夏作物收获后,立即施肥、浅耕、灭茬、耙地。

2.播种

马铃薯用种量大,要求精细播种。播种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选择优良品种、确定适播期、种薯催芽、选择播种方式。

(1)选择优良品种良种是高产的关键。高产要求植株健壮、块茎膨胀快、养分积累多,具有良好的抗病和抗逆能力。马铃薯病毒性退化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生产上应选用优良品种或脱毒种薯。

(2)种薯处理种薯处理对马铃薯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处理得好,可以增产1~2倍,至少可以增产30%以上,而且可以提高品质。

淤暖种:暖种也就是春化处理,实际上是一种催芽办法。在马铃薯产区,大面积栽培普遍使用暖种,是促进块茎萌动、提早出苗的重要技术措施。其方法是:选好的种薯摊在室内,下面铺好草毡或干沙,厚度25厘米左右,也有的是装在箩筐内进行;温度保持在15~18益,最高不要超过20益,也有在阳畦、温床、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内进行,但在白天一定要注意放风,夜间注意保温。

春化处理都在播种前25天左右开始,休眠期长的品种可以适当提前几天,处理期间应每7~8天翻动1次,使种薯上下温度均匀,幼芽生长一致,并随时剔除病薯、烂薯以及一些退化不合格的薯块,进一步优选种薯,保证出苗整齐,生长一致。待芽眼萌动发芽后,即可切块播种。

于催芽:早春温度低,马铃薯播种后需35天左右才会出苗。为了早播早出苗,增加马铃薯在田间的生长天数,提高产量,一般采取播种前催芽的方法。催芽方法有室内、室外2种。

室内催芽:室内催芽温度易于控制。块茎切块后,按1颐1比例与湿润的土壤(或湿沙)混合均匀,然后摊成宽1米、厚30厘米左右,长度视种薯量及场所面积而定,上面及四周用湿土(或湿沙)覆盖7~8厘米。另一方法是,将湿沙(或湿土)摊成1米宽、7厘米厚、长度不限的催芽床,然后摊放一层马铃薯切块,覆一层湿土(或湿沙),厚度以看不见切块为准,依次一层切块一层土(沙),可摊放3~4层,然后在上面及四周盖土7~8厘米。温度保持在15~18益,最高不超过20益,以免温度过高引起切块腐烂和幼芽过细。待芽长到2~3厘米时,将切块扒出,在散射光或日光下(保持15益低温)晒种,使芽变绿粗壮后播种。近几年来,为使马铃薯提早上市,多使用早熟品种催大芽,再加上播种以后覆盖地膜,可以提早20天上市供应。

若种薯在窖内已萌芽,芽长1厘米时可出窖,平铺在室外见光,使其成为浓绿色,只要幼芽不超过10厘米,就可采用此法。待芽变绿、变坚韧后即可切块。

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进行室外催芽效果也很好。挖宽1米、深50厘米、长度视种薯量而定的催芽沟,按室内催芽的方法,将切块摆在沟内催芽,沟上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膜以提高温度,下午5点盖上草苫保温,上午8点揭去草苫。出芽后,经见光绿化后,芽粗壮,播后扎根好,出苗快,早熟、抗病、产量高。

催芽的时间因品种和休眠期不同而不同,一般为20~25天,幼芽绿化需7天左右,整薯播种提前7天进行催芽。

盂药剂处理:收获后贮藏达不到4个月,没有萌芽又准备播种的种薯应在适播期前半个月进行打破休眠的处理。用药剂处理种薯,是打破休眠的一种有效方法。使用的药剂主要有赤霉素(920)、硫脲。

一是,赤霉素浸种催芽。在种薯尚未发芽或者未经暖种的种薯,采用切块催芽,赤霉素溶液浓度为5~10毫克/千克,浸泡15分钟;如整薯催芽,赤霉素溶液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浸泡20~30分钟;脱毒微型薯应选用赤霉素20毫克/千克,浸泡30分钟。浸泡捞出后,应堆积在阴凉避雨处,薯堆以30~40千克为一堆,上覆湿土(或湿沙),覆盖草苫保湿。7~10天后检查薯堆,芽长2厘米时挑出见散射光绿化炼苗,芽长不足1厘米的继续堆积,5~6天后再将芽长2厘米以上薯块挑出炼苗,直至催完芽。赤霉素溶液的浓度要严格掌握,浓度过高会使叶片细小,节间拉长,一个芽眼长出很多细瘦苗子。

二是,硫脲催芽。把块茎放到1%硫脲溶液中浸种1小时,取出后放入湿沙中催芽。硫脲催芽法对切块种薯效果更好,可提高发芽率10%~20%。

浸种催芽前应对种薯进行挑选,把带有青枯病、环腐病、晚疫病的种薯挑出去,否则浸种液即成为病害的接种液。用喷雾法可减少交叉感染,但出芽整齐性不如浸种。

总之,无论是采用药剂打破休眠或自然通过休眠的种薯,在播种前都应进行催壮芽的处理,这样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健壮,利于保全苗。自然通过休眠或药剂打破休眠的种薯,芽白而细,要进行催壮芽处理。催壮芽就是通过散射或直射光晒芽,控制白芽过长,使其变绿、变粗。具体做法是:当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将种薯平铺于光亮的室内,或通风透光的遮阳棚里,使之均匀见光,并经常翻动,使白芽变成浓绿的壮芽。催壮芽可比不催芽增产10%左右。在催壮芽的过程中,对感病块茎进一步挑选,淘汰病薯。

以上办法都是在春季低温期、播种前浸种催芽处理种薯的办法,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使用。

榆抑芽炼苗:马铃薯南方冬作区和西南单双季混作区,秋冬季使用的种薯都来自春薯,贮藏期可达到6~7个月,为了在萌芽后控制芽条徒长,减少种薯水分和养分的损失,常采用架上散光炼苗的办法,架宽1.6米,架高3米,分层摆设,层间距离30厘米,每层摆种薯1~2层,效果很好。架藏期间要经常检查、翻动薯层,使其均匀见光,并随时剔除病薯、烂薯。炼苗的目的是让芽绿化、粗壮,同时根从芽基部进一步分化,可提早播种后出苗的时间。

(3)切块马铃薯是用块茎播种进行无性繁殖的,切块播种不仅可以节省种薯,且可促进种薯的早发芽、早出苗,播种后不会发生烂种,但切块不能过小,否则产量不高。切刀要用78%的酒精或3%来苏尔消毒,也可在火炉上烧烤30秒,然后在冷水中浸一会即可继续使用。切刀应该无锈,刀刃要快而薄,这样才能使切面平齐,也有利于刀口愈合。一般都在播种前或催大芽前的1~2天进行切块,切后可以摊放在室内或装入篓内,以使刀口愈合,形成新的木栓层后再行播种或催芽。

马铃薯的块茎有顶端优势,顶端的芽眼萌动快、发芽早,而脐部的芽眼萌动慢、发芽迟,而且顶部芽眼多,脐部少。根据这一特点,25克以下的薯块,只将脐部切去即可,50克以下薯块可纵切成2块,80克的薯块可上下十字切成4块,较大的薯可先切脐部,切到中上部再十字上下纵切。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可以促进早发。每个切块最少应有1个芽眼,但切块较大时,也可以对准主芽一分为二,这样主芽即使破坏,两旁的潜伏芽即副芽照样可以萌发生长。切块最好切成立体三角形,有皮有肉,平衡营养,生长一致。

由于切块播种容易染病,有时也采用整薯播种。一般来讲,整薯越大,产量越高,但投入成本也越高。如果采用整薯播种,则应以50~60克的小整薯比较适宜。

(4)适期播种适期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是促早熟的关键。确定播种期有如下几点原则。首先,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因此,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天为适播期(催芽、覆膜出苗快,要适当晚播)。其次,应把块茎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这个时期平均气温不超过23益,日照时数不超过14小时,有适量降雨。再次,通过设施栽培,可适当调整播期范围,以便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年四季都有播种马铃薯的。具体到每一个地方,则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严格掌握播种期。

以春季马铃薯而言,应该适时早播。虽然早播气温偏低,不能很快出苗,但地温已较稳定且在逐日升高,有利于根系发育,出苗后生长好。再说适时早播的还可早出苗,因而也就比一般的播种期早结薯,可以提前收获,避开各地的后期高温,而且田间烂薯少,退化现象也较轻,种性好,后代播种后产量也高。

一般来说,在当地晚霜期前20~30天、气温稳定在5益以上时即可播种。江苏二季作区的春播适期在1月到2月上旬,城市郊区的早熟栽培,由于采用早熟品种催大芽,且在播后盖地膜等,播种期可以提早10~15天,但在出苗后要注意防霜冻。适期早播实际上应以当地终霜期为界,并向前推30~40天为正确播种期。

秋薯栽培一般是从8月份开始,到11月份收获。气候变化规律与春薯完全相反,前期温度高、日照长,后期温度低、日照短。前期适宜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后期适宜地下块茎的膨大。这就是讲,秋季比春季更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播种期太早了炎热多雨,极易烂薯缺苗,病毒病和疮痂病严重,太迟了则生育天数不足,霜来了还形不成产量。一般以当地枯霜期为准进行计算,往前推,其见光日数加上出苗日数,就是该地马铃薯秋播适期。比如,当地的平均枯霜期是10月25日,马铃薯应有的见光日数是60天,秋天马铃薯出苗一般为15天,播种期则应在8月10日左右。而且要以栽培目的和播种材料不同灵活掌握,小型整薯播种一般都早,作为商品食用的也要适当早播。经验证明,离播种适期每推迟5天,减产10%~20%。

(5)播种方式马铃薯是中耕作物,块茎是在地下膨大形成的,所以适于垄作栽培方式。对干旱沙土地区,为春季保墒,可采用平播方式。垄作可以提高地温,防涝,便于锄草和中耕培土,利于土壤中气体交换,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垄作栽培的播种技术各地各有特点,综合起来大致分为3种类型:

淤垄上播种:垄上播种的方法是开沟种植,后培土成垄,盖土厚度约10厘米。有些地区是将薯块播在土壤表面,上面覆土成垄,由于覆土较薄,土温较高,栽好后出苗较早,且苗齐苗壮,但不抗旱。垄作适用于雨水较多、墒情较足的地区采用。有的地区栽培是先起垄,在垄上开沟摆播,播后覆土镇压保墒,种薯处于地面以上,这种方法在多雨易涝地区常用,遇涝可排水,浇水不漫灌。

于作畦播种:江苏大部分地区主要采用作畦播种,畦高20~30厘米,畦宽200厘米,畦面横向播种,一般行距35~40厘米,株距25厘米左右。畦的高低和宽度依地势和土壤松黏度决定,播后覆土与畦面平。

盂平播播种:有随播随起垄和出苗起垄两种方式。平作多在气温较高、降雨量少、干旱而又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使用,如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干旱地区。随播随起垄的播种沟可浅些,起垄覆土不要厚。出苗后起垄的,播种沟一般深10~15厘米,出苗后结合第1次中耕起垄。播种时先开沟,将切块摆在沟内,然后将沟盖平。也有的用犁开沟,将切块摆在半坡、离地面9厘米处,用犁盖土,每隔2~3犁播种1行,播后耙翻过来,将地耙平,这样土壤水分蒸发少,有利于保墒。也可以用锄开穴,穴深8~10厘米,施肥摆块,每穴1~2块,开一穴摆一穴再开一穴,依序进行,有利于保墒。施肥后一般均应将肥料和土混作掺匀,再摆种。干旱地区注意土壤镇压。

(6)播种密度马铃薯的栽植密度究竟多少算合适,这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受播种方法和品种的影响。春薯比夏秋薯稀,也比夏薯和冬薯稀。中晚熟大秧品种比小秧品种稀。土地条件好时要稀,土壤瘠薄时要密。管理水平高的种植能手一般栽培密度要稀,整薯播种要稀,大薯播种要比切块稀植。但不管何时何地何人,马铃薯的种植密度都要根据单位面积上所允许的最适叶面积系数来决定。叶面积系数是总叶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之比,合理密度以叶面积系数达到3.4~4为宜。如果测定单株叶面积为0.8平方米时(晚熟大秧品种),每亩栽植株数应该是:

每亩株数=(叶面积系数伊666.7)/单株叶面积=(4伊666.7)/0.8=3334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