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
8484000000055

第55章 一张牛皮惹的祸

清朝末年,在漫长的中俄边界线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小边防站。这一天,边防站长马镰刀带队沿边境一线巡逻,到了中午时分就在一棵大杨树下乘凉,此时正好一队俄国边防士兵也沿着边界巡逻,两队就在此相遇。当时天气炎热,马镰刀等人在大树下乘凉吃西瓜,俄边防站站长道伯雷尼亚见状十分羡慕,就想凑前分点西瓜吃,但那棵大树在中国境内,俄军士兵不敢越过边界,马镰刀等人都是出身行伍,没有多少文化更没有什么心机,于是就随手写撕下一片卷莫合烟的纸,写道:“因天气炎热,借沙俄边防站长道伯雷尼亚一行牛皮大一块地盘,作小憩之用。”写完之后就扔给道伯雷尼亚,于是俄罗斯士兵越过边界,来到大树下与中国边防军围坐在一起吃西瓜。当时这些中俄守军谁也没有多想,吃完后就各自继续巡逻。

然而,不久,俄国出版的地图上就多出了一小块土地,这小块土地是深入中国境内的,就是以那棵老杨树为起点,画了55.5平方公里的土地。接着,沙俄政府就正式通知清政府,索要这片土地。当时,清政府的官员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是怎么回事。于是,俄国官员就拿出了那张纸条,原来,这张纸条被道伯雷尼亚随手放入口袋,回去后也就忘记了,但一个名叫比拉罗夫的士官却惦记着这张纸条,他把纸条偷走后交给了上级,而俄国政府也就立即用这张小纸条做起了文章。当这张纸条呈现在清政府谈判官员面前后,中国官员说,就算这是张借条,但也只有一张牛皮大小啊!但俄国人说道:“我们做过试验,把一张牛皮割成一条条细条,正好能圈55.5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说条上只说借给我们,但并没有写明归还日期,沙皇陛下完全可以理解为永久性借用,而且不用归还。”

当时已经是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自然无力与强大的沙俄兵戎相见,最后也只好将这小块土地划归俄罗斯。

当得知这张小小的纸条闯下如此祸端后,马镰刀等边防守军大怒,一天深夜,悄悄越过界河,然后杀死了俄国边防站内的所有守军,共计19人,而马镰刀等人只回来一人,其余人都自杀了,他们说,杀了19人,就以19人抵命,多出来的一个返回。

这就是沙俄帝国,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领土,但却仍然不满足,继续鲸吞蚕食。

1547年,俄罗斯大公国伊凡四世自称沙皇,由此俄国建立了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而这之后,俄国也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的领土扩张。17至18世纪,俄国的扩张势力已经深入到了中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直抵当时清帝国的北面和西北面边界。从17世纪中叶起,沙皇俄国的侵略触角开始深入到我国东北地区。为了巩固占领地和作为进一步扩张的桥头堡,沙皇俄国开始在黑龙江北部修筑雅克萨城,并向当地移民。当时清帝国已经与俄罗斯发生了一些边境战争,在边界地区就存在一些交叉地带,两边的居民也互相杂居,而俄国一些边境匪徒也趁机进入中国,清军一面要对抗俄国的正规军一面也要展开剿匪行动。

1644年,正当大清帝国入主中原之际,一小股俄国匪兵侵入黑龙江地区,但被边关守军击溃,其中有些俄罗斯兵匪后来就投归清朝,也有些被押送至北京。而俄国的政局动荡和战乱也导致一些俄罗斯军队叛逃来到中国境内,或是投降清军,或是成为扰乱边境地带的土匪。1668年,驻守雅克萨城的士兵中有一个叫伊凡的,由于憎恨沙皇的统治而带领一些俄国民众投奔清军;1683年,又有一股沙俄匪兵在精奇里江口一带为害,结果被清兵击败,其中有31人经清军招谕以后,情愿归服,被送往北京。

1685年,清军与沙皇俄国争夺雅克萨城周围地带,清军将领彭春率部围攻雅克萨城,俄军被迫投降。战后,清军释放战俘,允许俄军携带武器回国,但其中以巴什里为首的40人不愿再返回俄国,表示愿意投归清朝。截止17世纪90年代,归顺清朝、被安置在北京的俄罗斯人已接近百人,而清军也将这些士兵、土匪招安后又将他们编入八旗,特别设立了一个由俄罗斯佐领统领的分队。而在中俄边界地区,许多村庄、乡镇都有俄罗斯人居住,这些俄罗斯人有的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与当地人通婚,但也有许多人仍保持着俄罗斯的传统,他们在当地修建东正教堂等,直到现在,在东北、西北都有很多俄罗斯人居住在中国。

在新疆地区,最初迁入的俄罗斯人主要是信仰旧教的吉尔加克人,他们因反对东正教而备受沙皇政府和东正教廷的迫害,于是一些人就逃到阿尔泰山北麓避难。但在这之后,随着俄国的扩张,这些吉尔加克人发现俄罗斯东正教廷又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于是,吉尔加克人只好再次南迁,有一部分人就进入了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并长期在此居住下来。

在以往这些历史中,尽管也时常有俄罗斯和其他民族的土匪出现,但都规模不大,也大多被清军驱逐、围剿,因而并没有造成多杀损害,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帝国实力大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向来扩张成性的沙皇俄国自然也不会置身其外,因而不但派兵长驱直入入侵中国,而且边境地区匪患频频,中俄两国的土匪相互勾结,为害一方。185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伊塔通商章程》,获得了在伊犁、塔城两地建立贸易圈、开设领事馆的特权,由此,俄国商人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新疆,并在贸易圈内建房居住,贸易圈内的事务由俄国领事掌管,不受中国法律约束,俨然一个国中之国。而这个贸易圈在以后俄罗斯人移居新疆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成为一个跳板,此后,大批俄国人开始涌人新疆,这些人已经不仅仅是商人,而是携带家属前来,实际上已经是移民,他们来此开设商店、购置田产,逐渐形成俄罗斯聚集之地,当时伊犁、塔城边境的乡村布满了沙俄商人和俄罗斯农民聚居的居民点。而这些俄国人带来的不仅是家眷,还有土匪,居住在新疆的俄罗斯人和俄国内的土匪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有许多人就是为土匪提供情报的眼线。而且,不仅是土匪,俄罗斯也早已窥视着新疆这块肥沃的土地,早就阴谋吞并。1871年,新疆发生反对清朝的农民暴动,沙俄立即乘此机会渗入、干涉,浩罕阿古柏等匪帮就已经深入入到南疆地带,之后,俄国出兵侵占了伊犁地区。当占领伊犁后,大批俄罗斯人开始进入此地,沙皇俄国是想永久吞并伊犁。为此,中俄爆发了一场大战,随后在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清朝虽然收回了伊犁,但是,当地仍有许多俄罗斯商人和移民留居。而且根据条约,俄国又取得了在乌鲁木齐和喀什设立领事馆的特权。

1913年,进入民国时代后,由于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国民政府对新疆的统治也相当薄弱,因而俄罗斯人再次趁墟而入,阿勒泰地区又出现了俄国领事馆和贸易圈,且随着贸易圈的建立,俄罗人又一次大规模涌入。而不久后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俄国国内一度也十分混乱,红军与白军在辽阔的俄罗斯土地上到处厮杀,结果俄罗斯国内也出现了兵匪横行的状况。而一些被红军击败的白军则被迫沦为盗匪、马帮,他们无法在俄罗斯国内立足就流窜至中俄边境,趁中国虚弱之际进入中国境内肆虐。新疆由此又一次受到俄罗斯人的大冲击,白军军队、匪帮、难民、商人等纷纷从哈萨克草原涌入新疆。

1918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正浓,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德国立即开始了对年轻的苏俄的武装干涉:由于俄国内发生革命,前线正在作战的军队也开始纷纷败退,德国于是在对苏全部战线上转为进攻,同时,德国也意识到这是一次威胁欧洲王权统治的革命,必须要扼杀在摇篮中,否则日后俄国必然要影响欧洲。因而,德国与欧洲一些王权势力达成协议,援助俄国国内的各种原沙皇政权的势力和匪帮,组织和煽动这些人进行苏俄国内战争。但不久,德国也爆发了革命,随后一战结束,德国战败。然而,美、英、法等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封锁却仍然在继续。他们先后组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致在1918年末至1919年底,武装干涉者们主要通过扶植俄国各股匪帮势力,进而发动内战,来实现颠覆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的企图;第三次,则借用了波兰国家元首波托茨基的名义。

然而,这些反对苏维埃的匪帮多数是沙俄军队的残余,他们在苏俄中心区域的进攻很快失败,1917年11月发生了反苏维埃国家的第一次匪帮武装暴动。暴动很快被瓦解。1918年1月,势力较大的杜托夫匪帮也被粉碎。杜托夫匪帮失败后纷纷退向边界地区,并由此进入了中国境内。而这些匪帮虽然被驱逐出俄国,但他们的野蛮、贪婪之心却仍然一如既往,如果说俄国正规军图谋的是中国的土地的话,那么这些匪帮则祸害中国边境的乡镇,掠夺中国的财产,甚至毁损、劫掠中国的文化宝物,这同样是一种野蛮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