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笑着离开惠普
8480400000068

第68章 工具比理念更重要

在惠普看来,要想让员工改变理念,光靠理念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必须通过具体的方法以及实用的工具去影响人、改造人,这样才能达到效果。也就是说,方法变了,工具变了,人们的理念也就会跟着改变。所以,惠普强调工具比理念更重要。比如说,想让员工注重细节,那就要给员工注重细节的工具、方法,告诉员工必须做什么,有哪些规定动作,做每件事情都有一个检查清单,让员工对照清单上的步骤去做,这样久而久之,员工自然就会注重细节了。如果强调战略,那么公司上下就要普遍重视,老总整天谈战略,各级管理人员也要整天谈战略的实施情况。为了让大家理解什么叫战略,如何制订战略,公司要把战略变成一个大家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的标准格式,然后对员工进行培训,告诉员工用什么样的表格、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设计战略,如何把战略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实施计划,如何再把计划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动作,对每个动作如何去检查,何时去检查等等。

如果要强调以人为本,公司就要先定义什么叫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谁?整个公司必须对以人为本有一个共识,以人为本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什么样的行为代表了以人为本?等等。比如员工入职时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员工离职时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有哪些具体的表格和流程让大家去填写,按照什么样的流程去做事情,有哪些人必须参与,(萧秋水注:这其实是说与做的根本性区别。)就像我们前面曾经说过的,有几家公司有明文的规定,公司总裁和副总裁必须参加所有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必须在这个培训上做几个小时的演讲,回答新员工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规定,如果一切都凭自觉,怎么可能让员工感到公司是以人为本呢?我来了都没有人理我,怎么会觉得公司重视我呢?如果在员工离职时处处防着员工,在最短的时间里赶紧让员工离开,从此以后再也不许进门,不管是离职的员工还是留下的员工会认为公司是以人为本吗? 在社会上有一个很流行的口号,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很多企业或机构在树立了那么多的榜样之后却没有出现与榜样类似的第二个人、第三个人,更不可能成千上万地去复制。不知道大家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良好的愿望总是实现不了?一个榜样很伟大,大家觉得他的业绩很感人,但是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照着去做?为什么没有产生第二个、第三个……我个人认为是由于我们没有批量复制榜样的工具和方法,所以榜样的力量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而无法实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得以实现,就必须提供产生榜样的具体方法、工具、流程,换句话说,具体到每一件事,应该怎么做,按照什么方法去做,按照什么流程去做,用什么样的工具去做,才能达到榜样的水平。惟有这样才能把学习榜样的运动上升到科学,榜样才可能被复制。否则榜样就像是艺术家,而且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家,榜样的力量只能带来暂时的激情、兴奋和感慨,但是睡一觉之后人们就全忘了。

在惠普这样的跨国公司,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式方法,而不是在理念上做文章。公司提倡什么,不是喊口号,也不是搞运动,而是通过具体的措施去实现,比如我们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变化越来越快,我们有必要加快速度,强调速度的重要性,使员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怎么加快速度呢?我在惠普时的上司,中国惠普的总裁孙振耀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就像部队行军的速度是跟着鼓点走,如果要加快速度,就要加快击鼓的节奏。具体到工作上来说,就是提高业务检查的频率,过去是一个月检查一次,现在变成了一个星期检查一次,检查的节奏加快了,员工的工作节奏也就自然加快了。时间久了,员工就适应了这种新的工作节奏,整个公司的运营速度也就加快了。所以说做任何事情,必须有工具,有方法,这样才能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否则理念永远是理念,总也实现不了。

要想让员工改变思想,光靠理念的说教是没有用的,必须通过具体的方法以及实用的工具去影响人、改造人,这样才能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