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其实很轻松
8479900000031

第31章 不要让猜疑祸害你的社交

人在社会生活中与别人相互交往,由于自身的或外来的原因,有时候难免会对人产生猜疑。猜疑可以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小小的摩擦发展成长期的敌视,使原来的朋友疏远、断交甚至反目成仇,使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树立更多的障碍。为了避免猜疑对社交活动的妨害,必须克服这种不正常的心理。

历史上猜疑心重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曹操。《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曹操因为刺杀董卓失败,仓皇出逃。董卓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告示,张榜捉拿曹操,情势十分险恶。这时候,曹操和救他脱险的陈宫一起逃到了世交吕伯奢家,吕伯奢把他们奉为贵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并亲自出去买酒。夜晚,曹操听到磨刀之声,又听外面的人说要“缚而杀之”,疑心大起,以为对方要杀的是自己,于是冲出去将吕伯奢的家人全部杀死。等到了厨房,见到一只刚被捆上四蹄待宰的猪,才明白杀错了人。之后,曹操与陈宫只好接着逃命,在半路上遇见买酒回家的吕伯奢,陈宫满面愧疚,抬不起头。曹操却又将吕伯奢杀死。陈宫质问曹操为何还要杀吕伯奢,曹操说道:“伯奢到家,一看到被我们杀死的家人,一定会报官,给他的家人报仇。”随后冷笑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如果说曹操前面杀人是因为误会,后面杀人,则是怕对方报复,这都是猜疑心太重所导致的举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曹操这样的人,他们往往捕风捉影,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看到别人低声议论什么,就疑心是在讲自己的坏话。这样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发展,得不偿失。

导致猜疑的原因其实主要与个人的一些特点有关:

有些人在某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但自尊心又强,不愿认输,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于是,越想越确认自己怀疑的真实性,结果陷入猜疑怪圈而无力自拔。

还有些人因为自己常遭到他人的欺骗,从而蒙受巨大的挫折和失败,结果导致有很强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怀疑再三。

一般来说,这些人的社交猜疑心一旦得以持续或蔓延,以后的相关信息便会逐一的纳入错误的轨道,从而造成与交往对象的对立情绪,恶性循环地引导他们对人或事做出一系列的错误判断。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猜疑会成为我们的社交心理障碍,它所造成的损害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古今中外,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受猜疑之累而造成误解与损失的例子举不胜举。猜疑的危害如此之大,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因此,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减少它、消除它。要想克服社交中的猜疑之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理智,切忌感情用事

遇事不要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当出现猜疑信号后,要督促自己去寻找证据,三思而后行。此外,如果是猜疑别人是否在议论你,应先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引起过什么事端,某人是否在近期与你发生过争执等。如果疑点很多,证据实在、确凿,你可以找对方坦率交换意见;如果证据不足,主观推测过多,就不要想得过多、把人想得太坏。

2.主动去知人知己,防止猜疑心的出现

猜疑心有时是因双方相互不了解而产生的。所以应学会观察他人、了解他人,同时听听周围多数人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认真观察他人、了解他人,把握其性格特征、处世方法等,也就不宜无端地去怀疑他人。当你能正确估计出自己在周围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以及留给别人的印象后,就不会随便对别人产生猜疑了。

3.运用“自我开脱法”

一旦产生猜疑心时,对自己进行暗示:“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避免他人的议论?”使自己从中得到解脱。在别人面前显得大度,反而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4.不轻信他人的流言

避免偏听偏信才不会引起误会和猜疑。对小道消息或通过不正当渠道传来的、似是而非的信息,只能抱着参考的态度听,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此外,信任别人也很重要,信任别人,别人便会真诚以待。

总而言之,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持对自己和别人的信心,不要让猜疑成为我们社交的祸害。

交际点金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大都免不了会产生猜疑之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疑心过重却会给自己的社交设置心理障碍,让自己无法真正地信任他人,在社交活动中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