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86

第86章 结尾差一点陷入“全面大团圆”

(第一百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中国的传统文学没有真正的悲剧。

“饼再大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存在决定思想水平。大团圆,大团圆,中国的文艺作品总是以大团圆结束:窦娥的冤仇已报,坏人得到惩罚;穷书生张珙考上了状元,门当户对,岳母欢心夫妻美满;杜丽娘死而复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且自己成了状元夫人。在民主法制人权思想输入中国之前,关汉卿也只能让窦娥寄希望于清官;在新的经济体制、人才体制建立之前,王实甫也只能让张生去考状元,否则他与莺莺怎么生活;在新知识没有被社会承认之前,汤显祖也只能一边反对封建文化一边让柳梦梅凭着封建文化取得荣华富贵。

曹雪芹最伟大、最先进的地方就是他不想搞个大团圆。高鹗很明白曹公本意,但最后还是忍不住画了大半个圆。也许,他怕中国人脆弱的心灵受不了真正的悲剧。

看看到了出场日期,王夫人只盼着宝玉、贾兰回来。等到晌午(中午)……又打发一起(一批)人去,又不见回来……心里如热油熬煎。等到傍晚,有人进来,见是贾兰。众人喜欢,问道:“宝二叔呢?”贾兰也不及请安,便哭道:“二叔丢了!”王夫人……怔了半天,也不言语,便直挺挺的躺倒床上……

宝钗心里已知八九。袭人痛哭不已。贾蔷等不等吩咐,也是分头而去……贾兰也都忘了辛苦,还要自己找去。倒是王夫人拦住道:“我的儿(孩子),你叔叔丢了,还禁得再丢了你么?好孩子你歇歇去罢(吧)。”贾兰那(哪)里肯走,尤氏等苦劝不止。

宝玉丢了!按说,这么大的一个人是不会丢的,贾兰都没有丢,宝玉怎么会丢了呢?其中的缘故,大家也能明白了。

那一夜五更多天,外头几个家人(仆人)进来,到二门口报喜。几个小丫头乱跑进来,也不及告诉大丫头了,进了屋子,便说:“太太奶奶们大喜!”王夫人……喜欢的站起身来说:“在那(哪)里找着的……”那人道:“中了第七名举人。”王夫人道:“宝玉呢?”家人(仆人)不言语。王夫人仍旧坐下。

以上的对话,真是精彩纷呈:焦急与喜庆、问答的矛盾、仆人的兴奋与王夫人的先喜后痛,都简洁与准确。

探春便问:“第七名中的是谁?”家人回(仆人禀报)说:“是宝二爷。”

以上句子明显是败笔,精明强干的探春要是到现在还听不出是宝玉中了第七名,那她就不是探春而是猪八戒了。

外头又嚷道:“兰哥儿中了!”那家人赶忙出去,接了报单回禀,见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喜欢,但……不敢喜形于色……

三门外头焙茗乱嚷说:“我们二爷中了举人,是丢不了的了。”……“‘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走到那(哪)里,那(哪)里就知道的,谁敢不送来!”里头的众人都说:“这小子虽是没规矩,这句话是不错的。”

惜春道:“这样大人了,那(哪)里有走失的?只怕他看破世情入了空门……”……王夫人等都大哭起来。李纨道:“古来成佛作祖成神仙的,果然把爵位富贵都抛了,也多得很。”

王夫人哭道:“他若抛了父母,这就是不孝!怎能成佛作祖?”探春道:“……若是再有几天不见——我不是叫太太生气——就有些缘故了,只好譬如没有生这位哥哥罢了。果然有来头成了正果,也是太太几辈子的修积。”

……次日,贾兰……知道甄宝玉也中了,大家序了同年(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提起贾宝玉心迷走失,甄宝玉叹息劝慰。

李纨终于熬出头:王熙凤死了,儿子考上公务员了。

焙茗对宝玉一向忠诚,他的话很对,很符合逻辑,但事实是:宝玉不想回家。还是惜春理解宝玉的悲心。而宝钗,早已接受了残酷事实,下一步她就要想着怎样照顾腹中的儿子贾桂(谐音:假贵)了。又一个李纨产生了。

探春一向冷静,她也只能这样劝慰王夫人。我们实在找不到比这些更高明的劝说了。这是探春在《红楼梦》中最后一次闪光。

皇上……圣心大悦……大赦shè天下……薛姨妈更加喜欢,便要打算赎罪……贾兰进来,笑嘻嘻的回王夫人道:“太太们大喜了。甄老爷在朝内听见有旨意,说是大爷爷(贾赦)的罪名免了;珍大爷(贾珍伯伯)不但免了罪,仍袭了宁国三等世职……皇上降旨,着五营各衙门用心寻访(宝玉)……”王夫人等这才……喜欢起来。

中国没有法治,“圣心”就是最大的法。中国人的命运就掌握在圣上的一喜一怒之间。于是,薛蟠也可以出来了,只要交点钱就行;但愿这钱能进国库,别像重庆所谓打黑缴款,无影无踪。

高鹗为贾府设计了美好结局,这只能让我们摇头苦笑。

贾府应该有的,又全有了;甚至人际关系都比以前和谐了,如邢夫人与王夫人关系和好了;平儿、香菱这两位忠诚的二奶,都顺利转正了。

贾琏忙过来道谢了刘姥姥……益发敬重平儿,打算等贾赦回来,要扶平儿为正。邢夫人才如梦初觉,知是他们弄鬼,还抱怨王夫人:“调唆的我母子不和!到底不知是那(哪)个送信给平儿的?”……于是邢、王二夫人,彼此倒心下相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