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85

第85章 凤姐的债,女儿贾巧该不该还

(第一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一百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鲁迅先生是主张报复的,但他特别反对把凶器对准弱者。而对统治者而言,坏事不可做绝;你能做绝,别人也可能做绝;你可以逃脱了惩罚,但你的后代还在,除非你确实断子绝孙。

凤姐死了,抱复到了贾巧身上。(至于高鹗设计得对与不对、符合或不符合曹雪芹最初想法,本文不作论述)

贾环道:“不是前儿有人说是外藩要买个偏房?你们何不和王大舅商量,把巧姐说(介绍)给他呢?”……王仁拍手道:“这倒是一宗好事,又有银子……若是你们敢办,我是亲舅舅,做得主的……”

贾环等商议定了,王仁便去找邢大舅,贾芸便去回邢、王二夫人,说得锦上添花……李纨、宝钗等不知缘故,只道是件好事,也都欢喜……

平儿心下留神打听……吓的没了主意……王夫人知道这事不好,便和邢夫人说知。怎奈邢夫人……反疑心王夫人不是好意,便说:“孙女儿也大了……我横竖是愿意的。倘有什么不好,我和琏儿也抱怨不着别人。”

王夫人听了这些话,心下暗暗生气……“……若是巧姐儿错给了人家儿,可不是我的心坏?”(以上引用均见第一百一八回中间)

平儿了解那些人的德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鬼肚子里拉不出人屎,恶人一般干不了好事。平儿有自己的地下党员,知道了内情,吓了一跳。邢夫人从来没有得到过尊重,从来没有做过主,现在有了机会,当然不放,况且,她确实不知道弟弟邢德全以及王仁、贾环的恶意。

王夫人还说什么“可不是我的心坏”,呵呵,她的心好吗?王夫人赶晴雯与司棋、斥五儿与芳官、弃迎春与黛玉,哪有过慈爱悲悯之举?她怎么现在良心忽现、大发慈悲了呢?

在书中,曹雪芹、高鹗都给了王夫人太多的好处:尊荣、信任。

同样,高鹗也给宝玉太多的好处:不仅让他高考得中,还让他有儿子。而贾环,就处处倒霉,因为其母赵姨娘刚死,所以他不能参加高考:多么混蛋的中国式逻辑!(古代为了讲孝,父母死,常常要辞官弃职)

贾环见他们考去,自己又气又恨……说:“我可要给母亲报仇了……”……跑到邢夫人那边请了安,说了些奉承的话。那邢夫人自然喜欢,便说道:“你这才是明理的孩子呢。像那巧姐儿的事,原该我作主的。你琏二哥糊涂,放着亲奶奶倒托别人去。”(见第一百一九回,宝玉赴考后)

邢夫人几乎没有得到过尊重,就连儿子贾琏出远门竟然托王夫人照看女儿而没有找她。换了谁都心里不舒服。现在,贾环笑逐颜开奉承她,邢夫人当然开心;换了你我也一样开心,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尊重。

贾环道:“……如今太太有了这样的藩王孙女女婿,还怕大老爷(贾赦)没大官做么?不是我说自己的太太(王夫人)!他们有了元妃姐姐,便欺压的人难受!将来巧姐儿别也是这样没良心……”

邢夫人道:“你也该告诉他(她),他(她)才知道你的好处。只怕他(她)父亲在家也找不出这么门子好亲事来……”贾环道:“那边都定了,只等太太出了八字……”……邢夫人道:“这孩子又糊涂了!里头都是女人,你叫蔷哥儿写了一个就是了。”贾环听说,喜欢的了不得,连忙答应了……邀着王仁到那外藩公馆立文书、兑银子去了。

贾环抓住了邢夫人的心理渴望:这能让贾赦当官。邢夫人一听,大喜。

贾环最明白,王夫人、王熙凤看不起自己妈妈的依仗、整个贾府的猖狂,都是建立在贾元春成了贵妃的基础之上。最了解你的未必是你的朋友,恰恰相反,可能是你的敌人。贾环此言,验证了此说法。

巧姐……大哭起来,要和太太讲去。平儿急忙拦住道:“……大太太是你的亲祖母……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可靠的媒人。北方方言)。他们都是一气,姑娘一个人,那(哪)里说得过呢……”

……有人婆子进来回(禀报)说:“后门上的人说,那个刘姥姥又来了。”王夫人道:“咱们家……那(哪)有工夫接待人……”平儿道:“太太该叫他(她)进来,他(她)是姐儿的干妈……”……

刘姥姥见众人的眼圈儿通红,也摸不着头脑,迟了一会子,问道:“怎么了?太太、姑娘们必是想二姑奶奶(王熙凤)了?”巧姐儿听见提起他(她)母亲,越发大哭起来。平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

把个刘姥姥也吓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均为象声词用作动词。刷地、啪地一下不见了。北方方言)一走就完了事了。”……一句话提醒了王夫人,便道:“是了!你们快办去罢(吧),有我呢。”王夫人总算仗义了半回,说了一句人话“有我呢”。她不怕得罪邢夫人。

平儿还算有智慧,她明白,在贾府,有理是很次要的;况且她了解邢夫人的糊涂与固执。倒是刘姥姥粗人有细心:逃走!这真是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刘姥姥是贾巧的大恩人。王熙凤在地狱里,也应该磕头遥谢老人家。

贩卖贾巧的闹剧以喜剧形式结束了:

府门里头的人便说:“奉王爷的命说:敢拿贾府的人来冒充民女者,要拿住究治的……”这一嚷,吓得王仁等抱头鼠窜的出来。(见第一百一九回中间)(以下引用见第一百一九回最后)

巧姐随了刘姥姥带着平儿出了城,到了庄上……便打扫上房,让给巧姐、平儿住下。每日供给,虽是乡村风味,倒也洁净;又有青儿陪着,暂且宽心。

热心的刘姥姥帮贾巧介绍了一个好对象:

人家姓周,家财巨万,良田千顷,只有一子,生得文雅清秀,年纪十四岁。他父母延(请)师读书,新近科试,中了秀才。那日他母亲看见巧姐,心里羡慕……刘姥姥……拉着他(她)说:“……我给你们做个媒罢(吧)。”周妈妈笑道:“你别哄我。他们什么人家,肯给我们庄家人么?”(见第一百一九回)

既然婆婆周妈妈如此敬奉贾巧,那婚后,贾巧必定不会受闲气。(欺凌儿媳是中国古代传统)我也劝说贾巧,切不可像其母王熙凤那样看不起自己的婆婆;看不起别人最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古代中国人以远离家乡或故国为痛,所以,大家对王昭君万分同情。《红楼梦》中,刘姥姥帮忙把贾巧嫁与本地农村富户的周家小伙,让贾府上下感谢不尽。但以今天的眼光看,贾巧的婚姻真是亏大了,嫁个外国王室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