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83

第83章 宝玉、宝钗之争:我到哪里去(二)

(第一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贾政、宝钗、贾兰,这三代人的思想,惊人一致。看样子,世界总是普通人的世界、庸俗者的世界。

“二叔在屋里呢么?”

宝玉听了是贾兰的声音,便站起来笑道:“你进来罢(吧)。”宝钗也站起来。贾兰进来,笑容可掬的给宝玉、宝钗请了安,问了袭人的好,袭人也问了好,便把书子呈给宝玉瞧。

宝玉接在手中看了,便道:“你三姑姑(探春)回来了?”贾兰道:“爷爷(贾政)既如此写,自然是回来的了。”宝玉点头不语,默默如有所思。贾兰便问:“叔叔看见:爷爷后头写的,叫咱们好生念书……”

贾兰是一个清秀可爱、知书达礼的小男孩,说话也得体,笑容可掬也得体,他几乎没有缺点。他很单纯,单纯到了小可怕的境地——统治者说什么,他就执行什么,宣传什么。假如你问贾兰:你的心灵往何处去?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到国家或组织需要的地方去。但宝玉不是。

宝玉笑道:“我也要作几篇,熟一熟手,好去诓这个功名。”贾兰道:“叔叔既这样,就拟几个题目,我跟着叔叔作作,也好进去混场。别到那时交了白卷子,惹人笑话;不但笑话我,人家连叔叔都要笑话了。”……宝钗命贾兰坐下。宝玉仍坐在原处,贾兰侧身坐了。两个谈了一回文。

让贾宝玉去参加高考,这样设计也不错。那时的应试套路同样很死板,不需要太多的发挥,以宝玉之聪明,考个功名应该不在话下。用分数来证明自己,然后再抛弃功名。潇洒走一回考场,真解气。

贾兰没有多少爱好,也许其最大的爱好就是弄些高考模拟题高高兴兴练一练;这样的孩子,现在也不少。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太多的贾兰。一个民族只有贾兰,是没有办法进步的。

宝钗见他爷儿两个谈得高兴,便仍进屋里去了……一时贾兰回去……宝玉……笑嘻嘻……出来将那本《庄子》收了。把几部向来最得意的,如《参同契》(道教讲气功、修炼的书)、《元命苞》(讲符瑞、预言的纬书代表作)、《五灯会元》(“五灯”系指五部禅宗灯录,记录事迹或参禅问答)之类,叫出麝月、秋纹、莺儿等都搬了搁在一边。宝钗见他这番举动,甚为罕异,因欲试探他,便笑问道:“不看他(它)倒是正经。但又何必搬开呢。”

宝玉道:“如今才明白过来了。这些书都算不得什么。我还要一火焚之,方为干净。”

宝玉既然在与宝钗辩论之后,决定要出家了,那么,《五灯会元》之类的书就可以不看了,至少现在可以不看了;况且,目前还要做几套高考模拟题。

“如今才明白过来”,宝玉说得很清楚而多解:我要走了;这些书,用不着了。但宝钗与宝玉的理解完全相反,宝钗觉得丈夫终于明白了高考的重要性、公务员的可贵性。

宝钗听了,更欣喜异常。宝玉便命麝月、秋纹等收拾一间静室,把那些语录名稿及应制诗(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hè的诗)之类都找出来,搁在静室中,自己却当真静静的用起功来。宝钗这才放了心。

那袭人……悄悄的笑着向宝钗道:“到底奶奶说话透彻……就只可惜迟了一点儿,临场太近了。”宝钗点头微笑道:“功名自有定数,中zhòng与不中,倒也不在用功的迟早。但愿他从此一心巴结(努力。中性词)正路……就是好了。”

有文化的大奶宝钗、无文化的二奶袭人,在心灵归宿的低俗方面惊人一致,所以都无法理解宝玉的精神追求、爱情追求。她们所言的“正路”恰是宝玉所说的邪路或斜路。志不同者,路不同;心不同者,情也不同;反过来说也一样。

到了八月初三这一日,正是贾母的冥寿。宝玉早晨过来磕了头,便回去……仍到静室……冥心危坐。忽见莺儿端了一盘瓜果进来,说:“太太叫人送来给二爷吃的,这是老太太的克什kè shí(满语,上贡食品或皇上恩赐之物)。”……莺儿一面放下瓜果,一面悄悄向宝玉道:“太太那里夸二爷呢。”宝玉微笑……

莺儿忽然想起那年给宝玉打络子的时候宝玉说的话来,便道:“真要二爷中了,那可是我们姑奶奶(宝钗)的造化了。二爷还记得那一年……说的:我们姑奶奶后来带着我不知到那(哪)一个有造化的人家儿去呢……”宝玉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见一百十八回)

宝玉的举动,迷惑了所有人。他像个地下党员一样,不动声色,骗过了所有的亲朋。但莺儿的话,立刻引起了宝玉的伤感。事见《第三十五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玉挨打之后,笑听莺儿大夸宝钗,突然,“只听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忙叫‘快请’”。

那时一切都还没有开始,那时林妹妹还好好地活着,那时有笑还没有泪;而现在,也不必有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