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79

第79章 该去哪去哪,该归谁归谁

(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一百十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注聚党:结伙。恶子:此指贾环。把贾环塑造得太恶,是败笔)

(第一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西谚曰: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可是,在中国,我们有时分不清哪是上帝的,哪是凯撒的。

贾政见宝玉已好,现在丁忧(父母死辞职回家守制二十七个月)无事,想起贾赦不知几时遇赦,老太太的灵柩久停寺内,终不放心,欲要扶柩回南安葬,便叫了贾琏来商议……“……你是不能出门的……我为是好几口材都要带回去的,一个人怎么能够照应呢?想着把蓉哥儿(贾蓉)带了去,况且有他媳妇(秦可卿)的棺材也在里头,还有你林妹妹的……我想这一项银子,只好在那(哪)里挪借几千也就够了。”(见第一百十六回偏后)

林妹妹终于可以回家乡了,她从南方来,又回到南方去。她本应该在北方京城与宝玉结婚,有一个小家、两靥笑意、三生之幸、四季安稳,可是现在,她只剩半缕芳魂。

贾政不问家事,不知持家之难,轻描淡写地说:随便从哪里挪几千两银子就行。可是,贾府不是当年,不是随便害两条人命就能赚三千两银子的时候了。

贾琏道:“如今的人情过于淡薄……一时借是借不出来的了,只好拿房地文书出去押去。”……“……只是老爷这么大年纪,辛苦这一场,侄儿们心里实不安。”贾政道:“老太太的事,是应该的。只要你在家谨慎些,把持定了才好。”贾琏道:“老爷这倒只管放心,侄儿虽糊涂,断不敢不认真办理的……就是老爷路上短少些,必经过赖尚荣的地方,可以叫他出点力儿。”贾政道:“自己老人家的事,叫人家帮什么。”(见第一百十六回偏后)

贾琏想起了赖尚荣县长,赖县长的奶奶赖嬷嬷多次当众表示过要感恩组织、感恩贾府、感恩主人。按照常理推断:赖家解放靠贾府,翻身靠贾府,进步靠贾府,升官靠贾府,现在贾府有点资金缺口,赖尚荣必定鼎力相助。然而:

贾政扶了贾母灵柩,一路南行,因遇着班师的兵将船只过境,河道拥挤,不能速行,在道实在心焦……想到盘费算来不敷,不得已写书一封,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借银五百……那家人(仆人)回来……将赖尚荣的禀启呈上。书内告了多少苦处,备上白银五十两。

贾政看了生气,即命家人:“立刻送还!将原书发回,叫他不必费心。”……赖尚荣接到原书银两……知事办得不周到,又添了一百,央来人带回,帮着说些好话。岂知那人不肯带回,撂下就走了。(见第一百一八回偏前)

赖尚荣的表现,我早就想到了,想当初,赖嬷嬷花言巧语(见《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虚假成性到了纯朴天然的境界,其后代一般来说难成好人,果然,其子赖大不仅不爱贾府,反而损害它;其孙子赖尚荣则更无耻,“尚荣”的意思本是“崇尚光荣”,他名不副其实。

孔子说:“巧言令色(说得好听,装得像),鲜xiǎn矣仁(很少有仁义者)”。

西人说:“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比你帮助过的人,更容易帮助你。”人性,多么复杂啊。再说宝玉的那块玉,它又应该何去何从呢?

宝玉听见说是和尚在外头……乱嚷道:“我的师父在那(哪)里?”……那和尚便摇摇摆摆的进来……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便说道:“……我把那玉还你罢(吧)。”那僧笑道:“也该还我了。”……

王夫人听了,说道:“这还了得!那和尚说什么来着?”小丫头回道:“……外头小厮们都不大懂。”王夫人道:“糊涂东西,听不出来,学(转述。北方方言)是自然学得来的!”

……那小厮回道:“我们只听见说什么‘大荒山’,什么‘青埂峰’,又说什么‘太虚境’……”王夫人听着也不懂。宝钗听了,吓得两眼直瞪,半句话都没有了。(见第一百十七回开头)

和尚所说的话,水平不高,含义不深,呵呵似有公安人员审贼的语气、革命者面对敌人的意味;远远不如第九十一回中宝玉与黛玉所言“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更有禅意。

宝钗也是个精明之人,一听就傻了眼。《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妻子在得知丈夫出走的具体情况之后,喃喃地说:“假如他带着个女人走,也许有一天他会厌倦;但现在,他一个人走了;他不会回来了。”宝钗不怕宝玉移情别恋,她可以以自己的品质或魅力扭转过来,但现在,宝玉走向四大皆空,宝钗“半句话都没有了”,你能对一个四大皆空的人说什么呢?但宝钗忍不住,还是说了:

“你醒醒儿罢(吧)!别尽着迷在里头……老爷还吩咐叫你干功名长进呢。”宝玉道:“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王夫人……不觉伤起心来,说:“……四丫头口口声声要出家,如今又添出一个来了。我这样个日子,过他(它)做什么!”说着,放声大哭。宝钗……上前苦劝。宝玉笑道:“我说了一句玩话……”王夫人止住哭声道:“这些话也是混说的么?”(见第一百十七回中间)

情急之下,宝钗说话昏了头。“功名上进”是油,怎能浇灭宝玉想出家的火呢?

王夫人作为妈妈,此时非常可怜,她不能想象宝玉出家后的日子她怎么过。可是,当林妹妹临死之前,她何尝倾听别人更悲苦的哭泣呢?等到王夫人明白了黛玉之死与宝玉出家的关系之时,一切已经晚了。害人的刀,最后往往指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