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77

第77章 甄宝玉、贾宝玉:谁是石,谁是玉

(第一百十四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第一百十五回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注惑偏私:被别人不正确的建议蒙骗。矢:通“誓”。素志:平时之志,此指出家。相知:知心朋友)

故事写到现在,甄zhēn家与贾家这两条线索终于汇合了。甄的不真,贾的不假,是《红楼梦》中又一黑色幽默。

“江南甄老爷来了。”……贾政道:“不用说了,快请罢(吧)。”……甄老爷即是甄宝玉之父,名叫甄应嘉,表字友忠,也是金陵人氏,功勋之后……贾政有服(丧服),不能远接,在外书房门口等着。那位甄老爷一见,便悲喜交集……

甄应嘉道:“……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谨备瓣香至灵前拜奠,稍尽微忱。”

贾政即忙叩首拜谢,便说:“老亲翁(您。称“老”“兄”为尊)即此一行,必是上慰圣心,下安黎庶(老百姓)……现在镇海统制(海防司令官)是弟舍亲(我的亲家),会时务望青照(垂青关照)。”(以上见第一百十四回)

曹雪芹为了不让某些人对号入座,故意说贾府老家在南京、现在北方首都长安作威作福;而甄家一直在江南做官。甄家故事与贾府的一模一样。甄家也因为家中诸人为恶、权力斗争失败而被抄家;但现在,又当大官了。

在美国,只要守法,官员绝不会因竞争权力失败而被刁难;更不会在犯罪下台之后又被重用。但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美国梦与中国梦,梦的不同,醒来更不同。

甄应嘉与贾政的对话,本不值得分析,只是其中“小民”“上慰”“下安”几个字词,令中国人不胜感叹。

“甄家的太太带了他们家的宝玉来了。”众人急忙接出……贾政见甄宝玉相貌果与宝玉一样,试探他的文才,竟应对如流,甚是心敬……宝玉……穿了素服,带了兄弟、侄儿出来,见了甄宝玉,竟是旧相识一般……

甄宝玉……道:“世兄(对有世交的同辈的敬称)的才名,弟所素知的……弟(我)乃庸庸碌碌一等愚人,忝tiǎn附同名,殊觉玷辱了这两个字。”贾宝玉……道:“世兄谬赞,实不敢当。弟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何敢比世兄品望清高,实称此两字呢?”

甄宝玉道:“……世兄是锦衣玉食,无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经济(治国之策)高出人上,所以老伯钟爱……”贾宝玉听这话头又近了禄蠹dù(窃食俸禄的蛀虫)的旧套……心中早不自在。(见第一百十五回中间)

这真是井蛙不可以谈海,夏虫(只活一个夏天的虫子)不可以说冰,曲士(低俗之人)不可以论道。两个人怎么也谈不拢:你说改革让民族进步,他说北朝鲜是人类的希望;你说华盛顿伟大,他说毛泽东高明;你说民主法制好,他说文革净化灵魂;你说选举好,他说资本主义糟。贾政很敬佩甄宝玉,呵呵,能让贾政敬重的会是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想到。

倒是贾兰听了这话,甚觉合意,便说道:“世叔所言,固是太谦,若论到文章经济(治国),实在从历练中出来的,方为真才实学……”……贾宝玉……想道:“这孩子从几时也学了这一派酸论!”便说道:“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

甄宝玉……说:“……弟(我)少时也曾深恶那些旧套陈言,只是……家君致仕(父亲退休)在家,懒于酬应,委弟接待。后来见过那些大人先生,尽都是显亲扬名的人…………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枉生在圣明之时……所以把少时那些迂想痴情,渐渐的淘汰了……”

倒是贾兰作为下一代的封建主义优秀接班人,与甄宝玉一见如故,心心相通,很有共同语言。

而其实,早年的甄宝玉也如贾宝玉一样痛恨功名,但他很快改变了,成了符合社会主旋律的五道杠少年。正如韩寒,如果不是方舟子半路劫道,说不定很快就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贾兰一心读书一心考功名,既没有与外界社会接触,又加上寡母过于关爱,所以养成了一种过于简单的思维:政府宣传的就是对的、好的、应该服从的。

贾宝玉愈听愈不耐烦,又不好冷淡,只得将言语支吾。幸喜里头传出话来,说:“若是外头爷们吃了饭,请甄少爷里头去坐呢。”宝玉听了,趁势便邀甄宝玉进去……众人一见两个宝玉在这里,都来瞧看……

紫鹃一时痴意发作,因想起黛玉来,心里说道:“可惜林姑娘死了,若不死时,就将那甄宝玉配了他,只怕也是愿意的。”

紫鹃终于说错了一回,林黛玉绝对看不上甄宝玉,倒是薛宝钗嫁与甄宝玉是人间绝配。可惜,宝钗嫁早了,“一见甄玉悔无及,恨不相逢未嫁时。”

宝玉自……知道甄宝玉来京,朝夕盼望。今儿见面……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闷闷的回到自己房中……宝钗便问:“那甄宝玉果然像你么?”宝玉道:“……不过也是个禄蠹dù(窃食俸禄的蛀虫)。”……

宝钗见他又说呆话,便说道:“……人家这话是正理,做了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谁像你一味的柔情私意?不说人家没有刚烈,倒说人家是禄蠹。”

宝玉……心中更加不乐,闷闷昏昏,不觉将旧病又勾起来了,并不言语,只是傻笑。宝钗……也不理他。(以上引用见第一百十五回)

薛宝钗越来越有点讨厌贾宝玉。思想境界差距太大的夫妻,很难有幸福感。

不是一家人,必定离开门;以宝玉之品性,他不可能休了宝钗,于是,他在高考成功之后,悄悄走了,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