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63

第63章 王熙凤:贾母掌控自如的一条恶狗

(第一百零七回散馀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贾母为什么从不生王熙凤的气?因为凤姐的一切行为(包括贪财、耍伎俩)贾母全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因为凤姐一直颇有自知之明地大事请示、小事汇报,并发自内心地讨好贾母、逗其开心。所以,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贾母都对王熙凤毫无意见,反大有老英雄惜小英雄的好感。虽然王熙凤把事情弄砸了,但也是在贾母直接掌控之下弄砸的。贾母没有把凤姐当成替罪羊或替死鬼。

丰儿慌慌张张的跑来回王夫人道:“今早我们奶奶(王熙凤)听见外头的事,哭了一场,如今气都接不上了,平儿叫我……”……贾母……便问:“到底怎么样?”王夫人便代回道:“如今说是不大好。”贾母起身道:“嗳!这些冤家,竟要磨mó死我了。”……

凤姐……满心惭愧。先前原打量贾母等恼他(她)……不料……贾母亲自来瞧,心里一宽,觉那壅塞的气略松动些,便要扎挣坐起。贾母叫平儿按着:“不用动。你好些么?”

贾母还算是有人性,她很明白王凤姐为了讨好自己得罪了多少人、乱花了多少钱。虽说王凤姐也捞了不少好处,但毕竟使得自己的江山稳固、政局稳定、权力稳当。贾母能找到一只自己掌控自如的恶狗不容易,所以,她感谢凤姐。贾琏痛恨妻子,那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好处。大家看,凤姐玩权,远不如贾母高明。(贾母擅长搞“阶级斗争、利益均摊”)

凤姐含泪道:“我从小儿过来,老太太、太太怎么样疼我!那(哪)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失魂落魄,不但不能够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尽点儿孝心……还是这样把我当dàng人,叫我帮着料理家务,被我闹的七颠八倒,我还有什么脸儿见老太太、太太呢?今日老太太、太太亲自过来,我更当不起了,恐怕该活三天的又折上了两天去了。”说着悲咽。

贾母道:“那些事原是外头闹起来的,与你什么相干?就是你的东西被人拿去,这也算不了什么呀。我带了好些东西给你……”……凤姐……便在枕上与贾母磕头,说道:“……若是我的病/托着老太太的福好了,我情愿自己当个粗使丫头,尽心竭力的伏(服)侍老太太、太太罢(吧)!”贾母听他(她)说的伤心,不免掉下泪来。一比就知道,在用人方面,无论是王夫人还是王熙凤,都不如这位久经沙场的胖老太聪明。她把王熙凤玩死,还能让王熙凤临死前真诚地愧疚难当、感恩戴德。

贾母明白后代们能力多么差,贾府经济多么危险,政治环境多么可怕,但她是一心掌权,一心平静地走完享福人生,在我死后,哪管贾府洪水滔天。可是天公不作美,偏偏让她死得晚了些,偏偏让抄家来得早了些。

在我看来,贾母最大的优点是:敢于承担责任(有些领导却是,好处归自己,责任归手下)。她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过高估计形势所致,至于凤姐放高利贷而被朝廷定罪,那也只是一种中国式理由。贾母勇于承担,使得她的威信更高了。

假如(仅仅是假如)她真正认识到分权与改革的重要性,说不定贾府还能走向复兴。但历史不能假设,“我们活该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莎士比亚《辛白林》)

宝玉是从来没有经过这大风浪……如今碰来碰去,都是哭泣的事,所以他竟比傻子尤甚,见人哭他就哭……贾母实在不忍……便叫王夫人散去,叫宝玉:“去见你大爷(伯伯贾赦。北方叫法)、大哥,送一送就回来。”

……贾政带了宝玉回家,未及进门,只见门上有好些人在那里乱嚷,说:“今日旨意:将荣国公世职着贾政承袭。”那些人在那里要喜钱……贾母……自是喜欢……拉着说了些勤黾mǐn报恩的话……邢夫人、尤氏心下悲苦,只不好露出来。

且说外面这些趋炎奉势的亲戚朋友,先前贾宅有事,都远避不来;今见贾政袭职……大家都来贺喜。

真令人窝火,贾政的狗屎好运气又来了:朝廷恢复了他的世袭爵位。贾母自然非常高兴,面对记者们、仆人们说了些“感谢朝廷”之类的官话。这可只是苦了邢夫人与尤氏,她们高兴或悲伤都不得体,只好躲了起来。

“今儿贾政袭职……大家都来贺喜。”这在中国,简直就是常态。不必恨也不必骂,更不要乱标榜自己,请再次想想自己:我会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