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53

第53章 皇上注意到了贾雨村(贾化)

(第一百零四回醉金刚小鳅生大浪痴公子馀痛触前情)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话用到贾府与最高领导人皇帝身上也合适:皇帝一直惦记着贾府,如同恶狼惦记着肥羊。在专制国度,高级干部也是羊,只不过这些羊平时吃得好、住得好、所配给的母羊数目众多而已。

只听见人说:“今日贾存周(贾政)江西粮道(粮食厅长)被参cān回来,在朝内谢罪。”雨村……忙找着贾政,先说了些为他抱屈的话,后又道喜,问一路可好……雨村道:“谢罪的本(奏折),上了去没有?”……正说着,只听里头传出旨来叫贾政……等了好一回,方见贾政出来。看见他带着满头的汗……贾政吐舌道:“吓死人,吓死人……幸喜没有什么事。”

贾政吐舌头是因为极度害怕,而不是卖萌装天真,那“满头的汗”是最好的证明;“幸喜没有什么事”,也幸喜没有感冒。但这话是贾政自己说的,皇上可没说“没有什么事”;当然,即使皇上再三说“没有什么事”也未必真“没有什么事”。贾政不要太天真。

贾政道:“旨意问的是云南私带神枪(火药枪)一案。本上(奏折上)/奏明是原任太师‘贾化’的家人(仆人),主上一时记着我们先祖的名字……我忙着磕头奏明先祖的名字是‘(贾)代化’;主上便笑了,还降旨意说:‘前放(任命为)兵部、后降府尹的,不是也叫‘贾化(贾雨村本名。谐音“假话”)’么?’”

那时雨村也在旁边,倒吓了一跳,便问贾政道:“老先生怎么奏的?”贾政道:“我便慢慢奏道:‘原任太师‘贾化’是云南人,现任府尹‘贾某’是浙江湖州人。’主上又问:‘苏州刺史奏的贾范,是你一家子了?’……我忙奏道:‘是远族。’主上哼了一声,降旨叫出来了……”

从明代后期开始,中国的科技就很有问题了,西方的枪炮质量让中国人只有服气的份。清朝政府(包括康熙皇帝)为了维护八旗子弟的既得利益,更怕百姓手中有武器,坚决不允许发展火枪火炮:稳定压倒一切。但他想不到的是:清朝还是灭亡了。

书中的“私带神枪”是重大刑事案件,当然,能带这玩艺的肯定不是普通百姓,带这玩艺的目的也不是打兔子,要是细细写来,怕是比福尔摩斯探案还要惊心动魄。

皇帝对“姓贾”的人没有什么好感,这一段时间犯事的全姓贾。说来说去,皇上想起了“贾化(贾雨村)”这个人;贾雨村吓了一大跳。此时,他已经开始盘算着怎样与贾府彻底划清界限了。此事到了第一百〇七回会有答案。这一小节,与后文呼应得非常妙,且言简意赅、一语抵千言。真大手笔也。

贾政道:“事倒不奇,倒是都姓贾的不好。算来我们寒族(谦称自己家族)人多,年代久了,各处都有……主上记着一个‘贾’字就不好。”众人说:“真是真,假是假,怕什么?”贾政道:“我心里巴不得不做官,只是不敢告老……”雨村道:“如今老先生仍是工部,想来京官是没有事的。”

众人道:“二老爷的人品行事,我们都佩服的。就是令兄大老爷(贾赦),也是个好人。只要在令侄辈身上严紧些就是了。”贾政道:“我因在家的日子少,舍侄(谦称自家侄子)的事情不大查考,我心里也不甚放心……”

如同《三国演义》大捧刘备、贬低曹操一样,《红楼梦》则是力捧贾政与王夫人,大贬贾赦与邢夫人。但无论怎样贬曹操,仍然压不住曹操的勃勃英气,同样,《红楼梦》是无论怎样夸赞也不能掩饰贾政的庸碌愚蠢、王夫人关键时的糊涂冷漠。

贾政言不由衷大谈告老回家;众人言不由衷大说贾政没有错误,皆大欢喜而散。

众子侄等都迎接上来。贾政迎着请贾母的安,然后众子侄俱请了贾政的安,一同进府……贾政见了宝玉果然比起身之时脸面丰满,倒觉安静……心甚喜欢……贾政又说蟠儿的事,王夫人只说他是自作自受;趁便也将黛玉已死的话告诉。贾政反吓了一惊,不觉掉下泪来,连声叹息。王夫人也掌(撑)不住,也哭了。

宝玉的脸蛋是胖了,但心更瘦了;外胖人人知,内瘦只自知。贾政还高兴地感激贾母领导得好,岂不知,老太太已经身负人命,最终害了整个贾府。

王夫人也大有贾母之风:做事自如、虚伪成性;王夫人何必为黛玉而哭!林妹妹的在天之灵不需要鳄鱼眼泪;王夫人的眼泪还是自己留着为好,以后再用也不迟。

次日一早,至宗祠行礼,众子侄都随往。贾政便在祠旁厢房坐下,叫了贾珍、贾琏过来,问起家中事务。贾珍拣可说的说了。贾政又道:“我……只是听见外头说起你家里更不比从前,诸事要谨慎才好。你年纪也不小了,孩子们该管教管教,别叫他们在外头得罪人。琏儿也该听听……你们更该小心些。”贾珍等脸涨通红的,也只答应个“是”字,不敢说什么。

贾政虽然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但辈分与职务高,故能把侄子们说得“脸涨通红”并大讲治家之道。贾政一向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过好往往就会有问题,这与正常的自信不是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