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47

第47章 如何看待宝玉与宝钗的恩爱

(第一百零一回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误读红楼》是本好书,但作者闫红女士有一点说错了:

宝玉……又怎么在黛玉死后,若无其事地为人夫、为人父……当宝玉向他的幸福伸出手去,盖头下却出现一张意料之外的面孔……怕不口吐白沫立即昏厥……宝玉似此嘴脸……黛玉也白为他陪一世的眼泪。”

闫红女士不知道中国千百年来“家庭服从制度”对善良、正直、懦弱孩子的巨大威压。鲁迅在日本留学,妈妈一纸电报“母病速归”,鲁迅到家一看,妈妈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家中张灯结彩、新娘在堂,就等着他成亲了。朱安女士不认字,与鲁迅无共同语言,人又不漂亮。可是鲁迅也没有“口吐白沫立即昏厥”,他默默地带着朱安生活了一辈子,虽然二人从未同房。

陆游与妻子唐婉恩爱异常,但妈妈不喜欢唐婉,陆游也只好休妻另娶,他也没有“口吐白沫立即昏厥”。

朱自清的爸爸因为包养多名情妇,搞得高官丢失,妈妈气死,并多次无缘无故地与朱自清断绝父子关系,但朱自清不照样写出《背影》吗?中国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想当年,不把蒋中正先生放在眼里的大名人们,在文革期间不照样一天三批斗且主动写检查吗?

服从家长、严守孝道是古代中国儿女的第一守则,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怎样面对家长劣行的教育。况且宝玉是个懦弱的孩子,晴雯被赶走时,他没有反抗也不知道怎么反抗;现在,他更不知反抗。我这样说话没有讽刺只有同情与理解。

宝玉一个人,能与整个贾府、整个薛家、整个王家、整个社会为敌吗?想想都疲惫不堪。况且,他现在反悔等于休了宝钗,等于将宝钗置于世人唾弃的位置,宝玉于心何忍?

读者们还可以想一想:“望六(快六十岁)之人”的贾政敢反对母亲一句吗?虽然他一百个不愿意宝玉此时成亲。如此一对比我们还能苛求宝玉吗?

忽见王夫人那边小丫头过来道:“太太说了……今日过大舅爷那边去……叫二奶奶(王熙凤)同着宝二奶奶一路去呢。”……

凤姐站在门口,还是宝钗一回头看见了,连忙起身让坐……凤姐才笑嘻嘻的坐下……宝玉一面也搭讪着,找这个弄那个。凤姐道:“你先去罢(吧),那(哪)里有个(北方语气词)/爷们等着奶奶们一块儿走的理呢。”……

凤姐……道:“你提晴雯,可惜了儿的。那孩子模样儿手儿都好,就只嘴头子(嘴。北方习语)利害些。偏偏儿的太太不知听了那(哪)里的谣言,活活儿的把个小命儿要了……柳家的女人他(她)女孩儿叫什么五儿,那丫头长的和晴雯脱了个影儿似的……我想着宝二爷屋里的小红跟了我去,我还没还他呢……不如我就叫他(她)进来……要想着晴雯,只瞧见这五儿就是了。”……袭人道:“为什么不愿意?早就要弄进来的……”

高鹗有时确实低俗,他特别喜欢“大团圆”结局,非得让柳五儿复活。

凤姐儿看他两口儿这般恩爱缠绵,想起贾琏方才那种光景,好不伤心,坐不住,便起身向宝钗笑道:“我和你上太太屋里去罢(吧)。”笑着出了房门……宝玉答应着出来,刚走到院内,又转身回来,向宝钗耳边说了几句不知什么。宝钗笑道:“是了,你快去罢(吧)。”将宝玉催着去了。

这贾母和凤姐、宝钗说了没三句话,只见秋纹进来传说:“二爷打发焙茗转来,请二奶奶(宝钗)……别在风地里站着。”说的贾母、凤姐并地下站着的老婆子、丫头都笑了。宝钗飞红了脸……贾母向宝钗道:“你去罢(吧),省了他这么记挂。”说的宝钗站不住。

以上描写也是真实的,宝玉深爱黛玉是真,现在怜惜宝钗也是真。但宝玉心里永远忘不了黛玉,否则,他最后就不会出家为僧了。退一步说,宝玉关心女孩子是发自内心、甚至是发自本性的,即使宝钗不是其妻子,他也会这样关心的。

不要只责备男人,许多女性不也如此吗?刚刚失恋或离婚,也是痛苦万分,但不久也另入爱河另披婚纱,虽然回首时也许仍有隐痛。

闫红说《红楼梦》中食物不好吃,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在衣食匮乏的时代,那些食品都是无尚的美味啊:此物只应上层有,民间能得几回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