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31

第31章 什么样的教育让宝钗如此愚蠢

(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著名记者郭跃刚谈及红卫兵暴行的教育因素:1949年之后的教育,强调的就是要对所谓阶级敌人狠;我们都是喝狼奶长大的。(而笔者认为,狼也不曾对同类如此恶毒)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我们来看宝钗的反应:

薛姨妈那日应了宝玉的亲事,回去便告诉了宝钗。薛姨妈还说:“虽是你姨妈(王夫人)说了,我还没有应准,说等你哥哥回来再定。你愿意不愿意?”

宝钗反正色的对母亲道:“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作主的,如今我父亲没méi了(去世了。北方习语),妈妈应该作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所以薛姨妈更爱惜他(她)。

薛姨妈真的是个好妈妈(多说一句,她对黛玉的疼爱也是真诚的,虽然她也支持女儿宝钗竞争爱情),她不替女儿包办婚姻,虽然她答应了王夫人的请求,但还是留下退路:等大儿子薛蟠回来再说。其实,她是想回家征求宝钗的意见,生怕有违女儿的心愿。从这一点上看,薛姨妈比姐姐王夫人强多了,王夫人为儿子宝玉找对象,宝玉从来就没有知道过。

但是,谁也想不到,宝钗的自觉性达到了某种境界某种高度,她满脸严肃地说:由组织决定!由妈妈或哥哥说了算!我服从一切安排,让我嫁给谁,我就嫁给谁!

宝钗并不真爱宝玉,她完全可以让妈妈多方打听,争取嫁给另一个情投意合的贵族青年。婚姻大权,宝钗自觉自愿地完全交给了家长。她内心会自豪地低唱:“我是封建主义接班人,继承封建主义的罪恶传统,爱父母,爱贾府,光荣的信念回荡在心胸……”

宝钗为什么如此愚蠢?因为她受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她愚蠢。清代文学家袁枚含泪写下《祭妹文》,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愚民教育的愤怒。

他的妹妹袁素文,自幼与某男定婚,没有想到此男长大后打爹骂娘,无所不为。男方家长主动要求退婚,但袁素文坚决不同意。婚后果然挨打受骂,苦不堪言。男人死后,素文回到娘家,郁郁而逝。袁枚痛苦地说:如果妹妹早年不读书,就不会中毒如此深,就不会遭此大难,就不会如此年轻而死。宝钗与袁素文,想法一样,做法相同。人,就怕自愚。

宝钗……听见失了玉,心里也甚惊疑,倒不好问,只得听旁人说去,竟像不与自己相干的。只有薛姨妈打发丫头过来了好几次问信。因他(她)自己的儿子薛蟠的事焦心,只等哥哥(王子腾)进京,便好为他出脱罪名……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服)侍劝慰,宝玉竟是不懂。袭人只有暗暗的着急而已。

有读者问了:接受同样的教育,黛玉为什么不愚蠢?我说:林妹妹眼界宽,天性自由,不愿自愚;林妹妹有自我教育、自我分辨的能力。当旧文化走到末日时,总有一小部分人(如林黛玉)自我觉醒得快,清醒着也痛苦着;他们或者纵身一跃脱离旧境成就自己的幸福,或者由此毁灭。

他(宝玉)自失了玉后,终日懒怠dai走动,说话也糊涂了……袭人偷着空儿到潇湘馆告诉紫鹃,说是:“二爷这么着,求姑娘给他开导开导。”

但黛玉自认为婚期在望,不好意思主动接近“未婚夫”。同样是不见宝玉,黛玉是出于爱情的羞涩,宝钗是出于礼法的自觉;一个是“发乎情”,一个是“止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