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03

第3章 贾代儒老师的语文课:符合新课标

(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注讲义:讲解道理。潇湘:黛玉)

唐德刚先生批评周汝昌不应该与高鹗有“不共戴天的心理”。林语堂说“周是不配谈高鹗的人”。(唐先生说此“不失为作家派的红学家的持平之论”)

读者们常常过分贬低高鹗的后四十回,像蒋勋品《红楼梦》,写到第八十回就立刻搁笔,唯恐与高鹗有染;其划清界限之迅速,比今天的上爬者疏远领导不喜欢的人还要斩钉截铁。

第八十二章回写得非常好:

(宝玉)刚进门口,便拍着手笑道:“我依旧回来了。”猛可里倒吓了黛玉一跳。紫鹃打起帘子,宝玉进来坐下……“……今儿不是被老爷叫了念书去了么,心上倒像没有和你们见面的日子了。好容易熬了一天……真真古人说‘一日三秋’,这话再不错的。”黛玉道:“你上头去过了没有?”宝玉道:“都去过了。”……

黛玉微微的一笑。因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的头里li(以前、刚才、前头。北方方言)。”……宝玉接着说道:“还提什么念书!我最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它)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

黛玉道:“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

一些读者以此证明高鹗(或曹雪芹)写坏了:林妹妹怎么可能劝宝玉读书考功名呢!但我认为,这恰恰证明了林妹妹对宝玉的真爱,长大了的贾宝玉也只能走科举之路,而科举对于贾府的宝玉而言,绝非太难之事。同理,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明知应试教育弊端百出,你还必须督促他刻苦学习考大学(官二代、官三代不算);如果你真正关心一位教师,你必须督促他熟悉中国应试的变态式技能,否则他将在教育界活无立足之所、死无葬身之地。

说林妹妹傻的人其实是自己傻,说高鹗写错的人其实是自己的大脑没有转过弯来。

林妹妹说得太对了,儒家学说中有些道理确实“近情近理”“清微淡远”,让人“清贵”。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儒家是其中一朵清雅之花,但是,一旦“独尊儒术”铲除其他、只种儒花时,此花就会酿成生态灾难。中国人怨恨儒家,大可不必,要怨就怨那些专制的、丑恶的历代园丁吧!不光是儒学,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主义,只要被独尊为唯一,必定成为工具或打手。

宝玉一时不理解黛玉的苦心,但我理解。

袭人道:“你要真肯(爱好做某事。北方方言)念书,我们伏(服)侍你也是欢喜的。”宝玉听了,赶忙的吃了晚饭,就叫点灯,把念过的《四书》翻出来。只是从何处看起……闹的梆子下来(天晚打更)了,自己想道:“我在诗词上觉得很容易,在这个上头竟没头脑。”便坐着呆呆的呆想。袭人道:“歇歇罢(吧)。做工夫也不在这一时的。”宝玉……胡乱答应……

直到红日高升,方才起来。宝玉道:“不好了,晚了!”急忙梳洗毕,问了安,就往学里来了。代儒已经变着脸,说:“怪不得你老爷(你爸爸)生气,说你没出息。第二天你就懒惰。这是什么时候才来?”……到了下晚,代儒道:“宝玉,有一章书,你来讲讲。”宝玉过来一看,却是“后生可畏(年轻人值得敬畏。孔子名言)”章。

袭人好像今天的某些家长,只要孩子肯用功读书,苦死累死也甘心;偏偏宝玉不爱读书,袭人很想苦死累死却找不到地方,“宝玉,给我一个累死的理由吧。”

宝玉很愿意搞点兴趣特长、素质教育,却不喜欢读教材;越不喜欢越耗得时间长,睡得晚,起得也晚,当然就迟到了。贾老师很生气,好在还能体谅宝玉,于是开始上课。贾老师的课,入情入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启发到位,结论正确,既加强了人生观教育,又学到了议论技巧,又品味了古典语言,一举三得,非常符合新课标要求。

贾老师不搞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宝玉自己讲解“后生可畏”。孔子他老人家很有科学发展观,听听他说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后代)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斯(他)亦不足畏也已。”

代儒道:“你把节旨(段落大意)句子细细儿讲来。”宝玉把这章先朗朗的念了一遍,说:“这章书是圣人勉励后生,教他及时努力,不要弄到——”说到这里,抬头向代儒一看。

代儒觉得了,笑了一笑道:“你只管说,讲书是没有什么避忌的。《礼记》上说‘临文不讳’。只管说弄到什么。”宝玉道:“不要弄到老大无成……”……

代儒笑道:“你……讲的倒清楚,只是句子里有些孩子气。‘无闻’二字,不是不能发迹做官……‘闻’是实在自己能够明理见道……”

这段对话真的是幽默十足,贾老师让宝玉解释“后生可畏”,宝玉突然停了口,因为他意识到贾老师就是个“老大无成”的人,当着和尚骂秃,太不厚道了。但贾老师人还不错,很有自知之明与包容之心,和颜悦色地鼓励宝玉说下去。当然到了最后,贾老师还是忍不住地为自己辩护几句:我虽然不出名,但我“能够明理见道”啊。

代儒道:“还有一章,你也讲一讲。”……宝玉看是“吾未见好hào德如好色者也”。宝玉觉得……有些刺心,便陪笑道:“这句话没有什么讲头。”

代儒道:“胡说。譬如场中出了这个题目,也说没有做头么?”宝玉不得已,讲道:“是圣人看见人不肯好hào德,见了色便好hào的了不得,殊不想德是性中本有的东西,人偏都不肯好他(它)。至于那个色呢,虽也是从先天中带来,无人不好hào的,但是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就有好德的,好hào得终是浮浅,直要像色一样的好hào起来,那才是真好hào呢。”

一般教师(包括本人)不会当堂出这种色情题目,但贾老师敢为天下先,佩服。宝玉很不好意思,不想多言。但贾老师说了:要是高考作文题就是这个,你也不写吗?(高考作文不可能考这种题目,呵呵,宝玉没有研究过高考,上了贾老师的当)

宝玉是人才,说得非常好,由浅入深:假如人人爱好道德都达到了本能好色的地步,那天下必定和谐!这时,贾教师终于揭示出了本堂课的真正学习目标:

代儒道:“……你既懂得圣人的话,为什么正犯着这两件病……做一个人,怎么不望长进……限你一个月,把念过的旧书全要理清。再念一个月文章,以后我要出题目叫你作文章了。如若懈怠,我是断乎不依的。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记着我的话。”

哈哈,宝玉还是上当了,贾老师一方面说你是“后生可畏”、有潜力,另一方面也警告你:别老是在女孩子堆里玩耍,你爱好学习要像爱女孩子一样就好了。

宝玉,刻苦学习吧,按某些中学的口号去做:今天疯狂,明天辉煌;生前何必多睡,死后自然长眠;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