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26

第26章 冯紫英:搞推销也许更真实

(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cān聚散)

冯紫英是世家子弟,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唐”这个名字,代表着建功立业的机会,也许此处是调侃吧。冯紫英是位公子哥,爱玩、爱乐、爱交游、爱热闹,交际广泛,刚直率真。他也是书中的一个次重要人物,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起到了串联故事的作用。

第一次出场见《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宁国府秦可卿病重,他把儒医张友士推荐给贾珍。有人说这代表他很热心,我倒觉得这很正常,贾府正是鼎盛时期,换成哪个人都会帮助找名医。

第二次出现特别有意思,见《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小厮来回(禀报)“冯大爷来了”……薛蟠等一齐都叫“快请”。说犹未了,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已进来了……薛蟠见他面上有些青伤,便笑道:“这脸上又和谁挥拳的?挂了幌子了。”

冯紫英笑道:“从那一遭把仇qiú都尉(仇军长)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叫兔鹘hú(鹰)捎shào(被东西的边角掠擦。北方读shào或sào)一翅膀。”(见第二十六回)

读者们一定还记得以上情节,这期间薛蟠还大作黄色诗歌。冯紫英敢和军长的儿子挥拳打架,一是说明豪迈,二是说明家中势力不小。

第三次见《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一时,凤姐儿来了,因说起五月初一日(此为阴历)在清虚观guàn打醮jiào(求福禳灾)的事来”:

贾母方说:“……我不过没事来逛逛。”一句话没说了liǎo,只见人报:“冯将军家有人来了。”原来冯紫英家听见贾府在庙里打醮,连忙预备了猪羊香烛茶银之类的东西送礼。凤姐儿听了,忙赶过正楼来……接二连三……世家相与(几代交往)都来送礼。贾母才后悔起来,说:“又不是什么正经斋事……没的惊动了人。”(见第二十九回)

看样子,冯紫英家做事很讲究礼节,其交往多,得知各家的消息也就快。他家是第一个跑到清虚观给贾母送礼的。

而本章回出现的冯紫英是来向贾政推销商品的。这让许多读者不快,以为玷污了他的完美形象,但我认为,恰恰这样才写出他的多侧面。也许,他的家庭也在没落,急着变卖东西也未可知啊。这与贾府的财政危机形成了对照。(以下引用均见第九十二回)

冯紫英道:“小侄与老伯久不见面。一来会会,二来因广西的同知(副市长)进来引见,带了四种洋货,可以做得贡的。一件是围屏,有二十四扇隔子,都是紫檀雕刻的……我想尊府大观园中正厅上恰好用的着。还有一架钟表,有三尺多高,也是一个小童儿拿着时辰牌,到什么时候他就报什么时辰……”……

就在身边拿出一个锦匣子,见几重白绫裹着。揭开了绵子,第一层是一个玻璃盒子,里头金托子大红绉绸托底,上放着一颗桂圆大的珠子,光华耀目。冯紫英道:“据说这就叫做‘母珠’。”……那些小珠子儿滴溜滴溜的都滚到大珠子身边……贾政道:“……原是珠之母。”

到北京故宫钟表馆,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在科技方面,西方在清朝时代就远超中国了。这种精准的时钟,中国造不出来。当然,老百姓也用不起,那都是人家作为国礼(中国人叫作“进供”)送来的。

引起大家感叹的是一颗大珍珠与几颗小珍珠,它们让人想起某些依附关系。

冯紫英道:“这四件东西,价儿也不贵,两万银他就卖……”贾政道:“那(哪)里买的起!”冯紫英道:“你们是个国戚,难道宫里头用不着么?”贾政道:“……只是那(哪)里有这些银子?等我叫人拿进去给老太太瞧瞧。”……正说着……贾赦shè早已进来……“我们家里也比不得从前了,这回儿(会儿)也不过是个空门面。”

贾政让人拿给贾母看,有两层意思,一是表孝敬;二是让贾母说不买,这样面子上都好看。贾府财政早就入不敷出,当然没有钱买这四件奢侈品。(此事对王凤姐是个不大不小的刺激:贾府风光不再)

贾琏道:“听得内阁里人说起,雨村又要升了。”……冯紫英道:“我今儿从吏部(中央组织部)里来,也听见这样说。雨村老先生是贵本家不是?”贾政道:“是。”冯紫英道:“是有服(宗族关系在五服——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之内)的,还是无服的?”贾政道:“说也话长……”冯紫英道:“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贾政道:“……还有……甄zhēn家。从前一样功勋,一样的世袭……不多几年,他们进京来……还很热闹。一回儿抄了原籍的家财,至今……不知他近况若何……看了这样,你想做官的怕不怕?”

贾雨村被降职之后,又要升官了,这也很真实。正如今天的许多官员,明明因为奢侈腐败被曝了光、被降了职,却很快又易地为官、很快又高升。贾政也感叹贾雨村太会钻营。可是,贾雨村能发迹,全因为贾政的推荐。贾政看人确实有很大问题。

贾政由贾雨村想到了刚刚被抄家的甄家,又想到了自己重病的女儿贾元春娘娘,他也能觉出,大珍珠就像元春,那些小的都托赖它护庇。要是那大的没有了,唉,不敢多想。

贾赦道:“咱们家是再没有事的。”冯紫英道:“果然尊府是不怕的。一则里头有贵妃照应;二则故旧好,亲戚多;三则你们家自老太太起,至于少爷们,没有一个刁钻刻薄的。”贾政道:“……白白的衣租食税,那(哪)里当得起?”贾赦道:“咱们不用说这些话,大家吃酒罢(吧)。”

贾赦、贾政兄弟俩都很清醒,都知道贾府现在是个空架子,早晚要玩完,但在外人面前,还要给自己壮壮胆——“咱们家是再没有事的”。可是,一旦贾元春这颗“母珠”死去,贾府能“没有事”吗?诸人还有大树可乘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