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25

第25章 潘又安之死:一个男人的成长史

(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cān聚散)

(注女传:《列女传》。参:参悟)

这是《红楼梦》里的《孔雀东南飞》,虽然五大三粗的司棋远不如刘兰芝漂亮高雅、多才多艺。

潘又安比柳湘莲更像纯爷们。司棋、潘又安之死,甚至比尤三姐更决绝。

以前夸男人有才有貌,往往说:貌比潘安(潘岳),才比子建(曹植)。潘岳,字潘安,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男子,晋朝文学家。《红楼梦》中有个潘又安,此名字让人忍俊不禁。我想他应该是个奶油小生,聪明而爱笑,开朗而滑稽,深得女孩子喜欢;他胆子不大,心理承受力不强,遇到艰难,他先逃走了,把司棋气得发疯。

其实,我倒是很理解潘又安,男性的成长往往比女性慢。《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也是生性软弱的,起初远不如刘兰芝果断勇敢,但最后,他“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决绝地追随爱人于黄泉之下。

我也按《红楼梦》的写法,宕dàng开一笔,先写贾府快乐的“消寒会”。

中华民族的深层次心理总是拒绝大喜与大悲、狂欢与痛号,而《红楼梦》却总是在最快乐的时候突然展示悲剧,它提醒我们:乐极易生悲、悲欢常相续。

以前,中国的富贵之家有“消寒会”之俗,即在冬天无事之时,饮酒取暖以乐呵乐呵,消磨寒冷也消磨寒冬。宝玉早就盼望“十一月(阳历十二月)初一……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说笑。”

(宝玉)一早到老太太那里请了安,又到贾政、王夫人那里请了安……慢慢退出来。走了几步,便一溜烟跑到贾母房中。见众人都没来,只有凤姐那边的奶妈子,带了巧姐儿……给老太太请了安,说:“我妈妈先叫我来请安……妈妈回来(过会儿。北方方言)就来。”贾母笑着道:“好孩子……”

那奶妈子便说:“姑娘,给叔叔请安。”巧姐便请了安。宝玉也问了一声“妞妞好”……“你认了多少字了?”巧姐儿道:“认了二三千多字,念了一本《女孝经》,半个月头里li(以前)又上了《列女传》(宣传105名妇女的出色行为及礼仪的书)”……贾母道:“做叔叔的也该讲给侄女儿听听。”

古代家族礼节很严格:虽然宝玉要去贾母处吃饭喝酒,但一大早请安要先见奶奶后见父母,最后再回到奶奶那儿去,绝不可合并程序。

贾巧这小姑娘聪明伶俐,深得妈妈王熙凤、叔叔贾宝玉、老奶奶贾母的喜欢,一句话,是大家的开心果。她读的书,完全符合《清朝国民教育课程》的要求,大力弘扬封建残余,让最底层的妇女安于做奴隶,以便维持社会稳定。

里面的典型人物很多,如文王后妃,即周文王的皇后太姒sì,据说其贤德不妒;周宣王妻子姜后,因丈夫过于迷恋自己于是卸下簪环不再打扮并拒绝同房以让宣王勤政;钟离春,齐国四十岁的丑女,主动进宫大谈治国,齐宣王欣然娶之并封其为“无盐君”;曹大姑,即曹大家(古时家与姑同音)班昭,著名史学家班固之妹,曹世叔之妻;班婕妤jié yú,班固的姑奶奶(其名不详);蔡文姬,即汉末女诗人蔡琰yǎn;还有那荆钗布裙、敬重丈夫的孟光,婚后甘于贫困、亲自提瓮打水的富家女桓少君(鲍宣之妻),截头发换酒、铡铺pù草喂马真诚待客的陶侃之母……

王熙凤为什么没有到贾母这里来呢?因为旺儿家的(旺儿妻子)正向王熙凤汇报司棋之死的全过程。(否则,王凤姐哪能错过讨好贾母的机会!)

自从司棋出去,终日啼哭。忽然那一日,他(她)表兄(潘又安。应为表弟)来了。他(她)母亲见了,恨的什么儿似的,说他害了司棋,一把拉住要打。那小子不敢言语。谁知司棋……和他(她)母亲说:“……妈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罢(吧)。”……“……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逃了呢……他到那(哪)里,我跟到那(哪)里,就是讨饭吃也是愿意的。”

他(她)妈气的了不得,便哭着骂着说:“你是我的女儿,我偏不给他……”那(哪)知道司棋这东西糊涂,便一头撞在墙上,把脑袋撞破,鲜血直流竟死了。

司棋之死比尤三姐之死还要惨烈,她不能说服贪财爱势的妈妈,于是狠命地一头撞死。

他(她)妈哭着,救不过来,便要叫那小子偿命。他(她)表兄也奇,说道:“……我在外头原发了财,因想着他(她)才回来的……”说着,打怀里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饰来。他(她)妈妈看见了,心软了,说:“你既有心,为什么总不言语?”

他(她)外甥道:“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我要说有钱,他(她)就是贪图银钱了。如今他(她)这为人就是难得的。我把首饰给你们,我去买棺盛chéng殓liàn他(她)。”那司棋的母亲接了东西,也不顾女孩儿了。

许多人指责潘又安阴险,拿着司棋的命试她是否变心。而我认为司棋之死与潘又安没有直接关系,贪财的妈妈才是杀死女儿的唯一凶手。潘又安有权试一下久别的心上人,正如杜十娘有权事先不拿出百宝匣以试李甲。

事实上,因分别、因贫困而变心之人太多了,如唐代诗人罗隐与歌妓云英的真实故事:多才多艺的云英也和崔莺莺一样,爱上了有才干的穷书生罗隐;罗隐正准备参加高考,下决心一鸣惊人以回报云英,云英也会渴望罗隐能如张生一样成功。但是,罗隐考了十二年,一无所获。云英心里凉了大半截,一见面就说:“你怎么还是这身穷书生的白衣啊。”罗隐愤怒地写下“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的讽刺诗,绝别而去。

那(哪)里知道他(她)外甥叫人抬了两口棺材来。司棋的母亲看见诧异……他(她)外甥笑道:“一口装不下,得两口才好。”司棋的母亲……只当dàng是他心疼的傻了。岂知他……把带的小刀子往脖子里一抹,也就抹死了。

绝望而又感动至极的潘又安对自己下了狠手,追随司棋而去。他比柳湘莲更像纯爷们,柳只是出家了,而潘又安则是自尽。柳还能因难过而抚尸大哭,而潘又安只是“笑”——他已经痴呆了。街坊邻居知道了此事,都看不惯司棋妈妈的势利眼,要去报官。所以,她才找人来央求王凤姐帮她解决此难题。

凤姐……诧异道:“那(哪)有这样傻丫头!偏偏的就碰见这个傻小子!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东西来,他(她)心里没事人似的,敢只是这么个烈性孩子……叫人听着怪可怜见儿的。也罢了……打发旺儿给他(她)撕掳lu(撕扯开。此词在北方方言中另有因礼物而用力谦让之意)就是了。”

王熙凤不相信爱情。但这一次,她知道了“傻丫头”“傻小子”的忠贞。再往后,她又见识了另一个“傻丫头”林黛玉,另一个“傻小子”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