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59件事
8462300000052

第52章 知道休息并非是在浪费生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休息可以恢复你因紧张工作而流失的体力,让你的头脑更清醒,工作效率更高。

适时休息是身体的动力之源

对一些44岁之前的男人来说,休息简直就是奢侈的享受,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并且认为忙碌是成功男人的标志。然而这种男人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其实休息放松并非是浪费生命,而是为更好地工作而充电。

中国有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功。”西方的哲人也告诉我们:“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就是说休息其实是在为身体充电,只有身心都获得放松后,你才能够集中精力更好地工作。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暇自顾,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必须而且应该能够做到,那就是注意休息。这不是浪费生命,而是再造生命。

过度疲劳可以说是疾病的代名词,研究证明,疲劳容易使人产生忧愁,而且会减轻身体对一般感冒和疾病的抵抗力,疲劳也同样会减轻你对忧虑和恐惧等感觉的抵抗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防止了疲劳也就防止了忧愁,防止了失落感。

如何认识休息的重要性呢?让我们从对疲劳的认识开始谈起。

疲劳是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一般来讲,在完全放松之后,它就消失了。

防止疲劳,就是要好好休息,在你疲劳产生之前好好地休息。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疲劳的增长速度。

美国陆军曾经做过好几次实验证明,即使是年轻人,经过多种军事训练强壮的年轻人,他如果不带背包,每小时休息十分钟,那他们的行军速度就会增加一倍。

约翰·洛克菲勒保持着两项惊人的纪录,他赚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钱财,而且还活到了98岁。

他这两点秘诀是什么呢?

很简单,一个是遗传,他们家中世代长寿,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每天中午都要在办公室里睡上半小时的午觉。他就躺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这时不论是什么重要人物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

二战期间,丘吉尔执政英国的时候已经六七十岁了,但却能每天工作16小时,坚持数年指挥英国作战。他的秘密又在哪里呢?

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看报告,发布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重要会议,吃过午饭后,再上床午睡1小时。而在8点钟的晚饭前,还要上床去睡上两小时,他根本就不需要去消除疲劳,因为毫无疲劳可言。正是由于这种间断性的经常休息,他才有足够的精神一直工作到深夜。

因为人体的结构特殊,所以只要有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就能很快地恢复全力。即使是5分钟的瞌睡,也至少能支持人1小时的精神。

不仅身体的疲惫要靠休息来放松,精神的紧张同样需要休息来平复。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用猿猴做的试验。试验者把两只猿猴分别放在两个笼子里,在笼子的底部接上电线,每通一次电,猿猴就要遭到一次很痛苦的打击。随后,试验者在其中的一个笼子中安装上电钮。在通电之前,只要按一下电钮,就能把电流切断。把一只猿猴关进这个笼子后,它很快就学会了使用这一机关。于是,它就在笼子里拼命地按电钮。但是,每次通电并不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一点,猿猴却无从知晓。所以,如果它运气好的话,按一下电钮就能避开电击,否则的话,只有遭受痛苦的电击了,而关在另一只笼子里的猿猴却什么也不做。

试验者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有电钮笼子中的猿猴属管理型的,而另一只则是被管理型的。管理型的猿猴总是拼命想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结果,实验持续两周以后,通过检查发现,管理型猿猴的胃里到处都是溃疡;而被管理型猿猴的胃则是完好无缺的。

两只猿猴接受的电击量是相等的,它们体验的痛苦也是相等的。虽然,管理型的猿猴拼命躲避电流打击,但它的努力是毫无结果的。拼命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能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这就是造成胃溃疡的原因。

今天,我们所处的地位与那只管理型猿猴相似。上级给自己下达了很多必须完成的任务,下级却有许多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困难。因此,工作就不能按想象的那样去进展,这就造成我们整天为自己办事没有效率、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苦恼。总考虑这些事,自然心情不佳,精神负担也就越来越重,因此,他们就很可能患病。

长时间的工作而没有调节绝对有害于人体的健康。当一个人工作太久时,精力就会耗竭,厌烦逐渐侵入,而身体感受到的压力和紧张逐渐增加。如果不改变一下工作的步调,很可能就会造成情绪的不稳定、慢性心智衰弱症、心痛、忧烦,以及对一切都感到冷漠等等的毛病。

当然,调节并不一定要休息,转换去做不同的工作也可以像休息一样达到消除紧张的效果。从脑力劳动转换去做几分钟体力劳动,也可以达到调节的效果。绕着办公室或在街上走一两圈,也是能迅速恢复精力的一种调节。从坐姿改为立姿,也可以破除单调激发出体力。肌肉运动——用力拉紧各部分肌肉——可以在办公桌旁做,它是在工作中获得调节的一种好方法。

不过,完全的休息是最好的办法,而你不应该认为复原的休息是浪费时间。其实,调节一下,不只可以提高你的办事效率,而且也可以减缓紧张,对你的健康有益。

休息也是有技巧的,不要让自己累到精疲力竭才去休息,而是要在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如果你希望在44岁之前仍然保持旺盛精力,那么就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你休息得越多,你的精力就会越旺盛。

劳逸结合帮你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一定要强调放松、强调劳逸结合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工作,才会是高效率的,否则,就算我们花费在做事上的时间再多,效果也会很差。所以保持清醒的精神状态对我们来讲相当的重要。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林厂找到一份伐树的工作,由于薪资优厚,工作环境也相当好,伐木工很珍惜,也决心要认真努力地工作。

第一天,老板交给他一把锋利的斧头,划定一个伐木范围,让他去砍伐。非常努力的伐木工人,这天砍了18棵树,老板也相当满意,他对伐木工人说:“非常好,你要继续保持这个水准!”

伐木工听见老板如此夸赞,非常开心,第二天他工作得更加卖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天他却只砍了15棵树。

第三天,他为了弥补昨天的缺额,更加努力砍伐,可是这天却砍得更少,只砍了10棵树。

伐木工人感到非常惭愧,他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老板,真对不起,我不知道为什么,力气好像越来越小了。”

老板温和地看着他,接着问:“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头的?”

伐木工望着老板,诧异地回答说:“磨斧头?我每天都忙着砍树,根本没有时间磨斧头啊!”

当你从18棵树的成绩降低到10棵树时,就表示你必须找出时间,磨一磨你的刀了。

多一点时间休息,多花一点时间增强实力,你才能头脑清醒,事半功倍,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获得清醒状态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休息。一个人只有休息得好,才有可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问题是,我们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休息。

高质量的休息,就要达到能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处在一种松弛的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能够得到恢复。获得高质量的休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很难做到“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其实我们要做的事,并没有多到一点儿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并没有多到连吃饭、去厕所、搭公交车,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要为做事伤脑筋。但是做事带给我们的紧张情绪却被我们毫无保留地带到了做事以外的生活中。休息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面还是缠绕着有关于事情的种种细节,我们还是在下意识的惯性作用下,处在做事的状态中。尽管我们可能已经远离了电脑,远离了文件,但是我们的大脑却还是和这些东西连在一起,迟迟不肯离开。更为严重的是,做事也蔓延到了我们的睡眠之中。我们中有多少人可以每天享受到舒适的睡眠,而不被与工作有关的梦境打扰,相信那个比例一定是小得可怜。

而无法获得真正休息的症结就在于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在做事态与长息态之间实现转换。我们经常是一时间回不了神儿,或者认为我们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让你停止休息,马上投入做事,可能不难;但是要你停止做事,马上去休息一下,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人毕竟不同于机器。如果是一台机器的话,只要设置一个开关就好了,就能让它说干就干,说停就停。可是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任何人在任何状态间的转化调整,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于是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渐变过程尽可能的短。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做事,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休息。休息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浑浑噩噩24小时的做事,一定不会比12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做事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在你需要休息的时候,你能够想到这一点,而不再把自己的精力停留在做事上。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地暇时吃紧,忙里偷闲。在我们闲暇的时候,甚至是无聊得有些发慌的时候,就应该给自己安排一些事情做,把一些不急于让我们解决的事情拿来思考一下,把一些早就放在案头却没有时间看的书浏览一番,为的是以后能够获得从容;在我们手忙脚乱,甚至是四脚朝天的时候,也能有心情来个忙里偷闲,哪怕就是坐在街心公园里面看看小孩子们玩耍,或是闭目养神的时候打开娱乐频道听听歌星们的消息,为的就是获得片刻的闲暇,这样我们就不会让自己闲得无聊,或是忙碌得精疲力竭。劳逸结合就是这么产生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纠正一个关于休息、关于放松的错误想法:放松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

事实上,“放松”有迅速的方法,也有简易的方法,由于有这些迅速与简易的放松方法,使得忙碌的工作日中随时随地的放松成为可能。而不是只有在夜晚完成最后一件事才能放松。

假使我们把放松与外出用餐相比较,你就会更容易了解。比如,有时你为求便利而选择吃速食;有时你却选择享受一顿四道菜的大餐。你的选择是视当时的情况而定,“放松身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放松不过是逐渐地松弛紧张,就是如此简单。人人都要承受压力,压迫感促使我们背部的发条逐渐锁紧,我们唯有借放松来松弛发条以减少压迫感。更进一步而言,仿佛玩具一般,我们也需要一些动力的驱策来运作。

但假使施以的动力过大,我们便趋近极限点,而有断裂的危险。不过我们与玩具之间至少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我们可以停止紧张的累积,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决定松弛紧张。

人到40,更应该懂得,一切成就都要靠健康的身体去争取,因此对于身体这架唯一的机器,一定要爱护有加。而放松、休息对于身体,正如润滑油对于机器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