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8458900000047

第47章 一直玩到5岁——孩子学啥都来得及(2)

会玩的孩子大多调皮好动。调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最初的调皮好动,是孩子独立和自主的自然流露。在充满挑战的现代社会里,有创造力、想象力、有主见、有胆识的开拓型人才,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调皮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往往充满活力、有主见、富于创造性和聪明能干。因此,家长要正确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不要因严加管束而泯灭了孩子的天性。

科学实践证明,2至5岁的儿童中,玩耍孩子的大脑要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

因为,在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联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活动、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孩子能增进识别物体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所以,会玩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孩子。

能玩的孩子更智慧

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的潜能是巨大的,仿佛是一座宝库;人的潜能所能包容的智力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一个孩子的大脑就是一个无以伦比的创造性的实验室。

开启幼儿潜能的最佳方法就是玩耍。玩耍是人类思维与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形式,在玩耍过程中,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其逻辑力、训练推理力、增进创新力、加强判断力、拓展想象力等多种认知能力;能够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并在玩耍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毅力、合作与社交能力等;同时还能提高其身体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及灵敏性等。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淘气、调皮的孩子总是贪玩,他们不停地摆弄着各种各样的物品、玩具,从许多相近似的物品中形成概括力;他们喜欢“逮猫猫”捉迷藏,认真观察排除假象寻找目标,养成细致的思维习惯;他们能把一根竹竿当成骏马、火箭、飞机、机关枪,把眼前子虚乌有的东西想象得活灵活现;他们玩耍时激动、舒畅、愉快的情绪激发和调动着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

贪玩的孩子多智慧。对此,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在他的实验室里,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第一组三只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此为“标准环境”;第二组老鼠被单个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这叫做“贫乏环境”;第三组十几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内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此所谓“丰富环境”。

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后,“丰富环境”的老鼠最“贪玩”,“贫乏环境”的老鼠最“老实”。将老鼠的大脑摘出解剖分析,发现三组老鼠在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着。实验揭示,环境越丰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脑的发育就越好。

玩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也有助于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玩耍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和同伴们一起玩耍,完善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了相应的社交能力。善玩的孩子有许多优点,聪明、伶俐、乐观、愉快、朝气蓬勃、有幽默感,乐于与人交往,富于幻想,勇敢大胆,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倾向。所以,幼儿的早期教育只能是在玩中学,切莫只学不玩或多学少玩,那样就违背了儿童行为科学的规律。

一位父亲刚买回了一块金表,结果不到5分钟就被他5岁的儿子拆坏了,父亲怒不可竭,为此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当这位父亲把这件事告诉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后,陶先生诙谐地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没了。”

许多父母听到这段故事后都会有同样的体会,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玩具后,不到几天,就被孩子弄得七零八散。每每看到这种情景,父母常会对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大加制止,轻者责备,重则打骂。

实际上,拆玩具正是聪明孩子玩玩具的意义所在。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在玩玩具时,并不满足于表面的摆弄、按规范操作,他们玩的更大兴趣是通过“破坏玩具”,从中了解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儿童的这种“破坏行为”都是有前因的,这个前因就是孩子头脑中的疑问,如:小汽车为什么会走?布娃娃怎么会叫?小闹钟是怎么响的?人是怎么钻到收音机里去说话的?

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观察到许多对他们来说非常奇妙的现象,继而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他们希望能尽快找出答案,为此,他们不知深浅地拆开了玩具,甚至家中的贵重物品。而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始,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许多东西,如钟表、收录机、电话等都成为了他们的玩具。

如果父母为了爱护玩具,不许孩子任意摆弄玩具,这个玩具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许多重要的意义,压抑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潜能,孩子所失去的东西远远超出了玩具的价值。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要了解孩子玩耍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责备孩子“不知道爱护玩具,是个败家子。”其实,孩子的玩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孩子在玩中学习,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家长对孩子的“破坏性玩耍”不应用禁止的方法,而应正确加以引导。首先,父母应告诉孩子有些玩具可以拆,有些玩具不能拆,家中非玩具性物品,特别是贵重物品更不能拆。其次,要为孩子选择可拆装性玩具。在选择玩具时,有些家长认为越贵的玩具越好,特别是为孩子买电动玩具。但事实上许多价值昂贵的电动玩具并非有利于孩子的智慧,一些拆装性玩具却是物美价廉,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在选择玩具时,要以是否能开发孩子智力、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作为选择标准,切忌以价格档次的高低作为唯一的选择标准。

许多孩子对玩具或物品只知拆,不知装。组装玩具能帮助孩子更透彻地了解物品及玩具的操作原理。但是,组装玩具的难度要比拆散玩具更大,孩子经常是因为装不上而放弃尝试。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对孩子给予指导、启发。当孩子组合完一个玩具或物品时,他们会体验到巨大的成功,了解到玩具的内在价值。不仅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自信与探索欲,也知道珍惜玩具或物品了。

方法二: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玩耍。

我们的父母常常对孩子处处不放心,对孩子监视太多,就连孩子玩的时候也不放过,看见孩子津津有味地玩泥沙,就训斥他们把衣服和手脚弄脏了;看见孩子爬树,生怕孩子摔坏了、擦破了皮;孩子跑得快了、远了,又怕孩子学野了。孩子在各种清规戒律下,怎能开心地玩?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自由自在的玩耍过程中,随心所欲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天地,他们用沙土堆出各种动物或建筑模型,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体验各种社会角色,在拆装玩具的过程中去展现他们的创造成果。所以,父母应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玩,让孩子突破常规地玩。家长要敢于“忽略”孩子,这种“忽略”不是放弃教育,而是对孩子的创造性教育。

日本心理学家井深大曾经说:“对于孩子来说,拆卸玩具也许正是他们玩的目的……如果大人在孩子正专心致志地拆玩具时加以制止,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干涉,反而失去了育人的机会。”父母要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让孩子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造,获得父母常常不能给他们带来的知识与独立操作能力。家长应该看到,也可能在拆装玩具的过程中就塑造了一个未来的工程师,在玩弄沙土的过程中就培养了一个未来的建筑师,在玩过家家的过程中就孕育了一个未来的教师或医生……

方法三:发现并保护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潜能的显示器,也是培养孩子智慧与能力的最好营养品。但是,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依大人意愿,无情地中断了孩子的自发兴趣,造成孩子智力发展的营养不良或失调,使孩子智慧生长的幼芽过早地枯萎了。致使许多孩子上学以后,不知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到了青年期,也就什么兴趣都没有了。没有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创造的动机,人的智慧也显得平淡无奇了。

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去发现他们的灵气与偏好,或在孩子提的一大堆“为什么”的问题中,找出能使孩子喜笑颜开的那种兴趣,而且这种兴趣是具有一定的持久性的特点。

有的孩子从小喜欢涂涂抹抹,家里的墙上、地上画满了他的杰作,往往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全神贯注,津津乐道。家长见到孩子把墙画脏了,切不可打骂指责,伤害孩子的兴趣,应加以正确引导,为孩子提供绘画工具与纸张,让孩子参加绘画班,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施展他们的才能,使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绘画能力。

对于爱在墙上作画的孩子,家长除正面讲道理之外,还应满足孩子表现自己的欲望,把孩子的画展现在为他开辟的小天地里,既能激发了孩子的创作兴趣及表现欲,也帮助他改掉了乱抹乱画的毛病。在父母精心的培育下,孩子萌发的各种智慧潜能就会茁壮成长起来。

善玩的孩子能创造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了创造的历史。从窑洞到摩天大楼,从马车到宇宙飞船,从松明到人造太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而创造来源于人。只有人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能打破常规,创造奇迹。

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期,幼儿期是培养和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此时奠定的基础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据美国有关创造力研究结果表明:3-5岁是孩子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4岁时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测试得分最高,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孩子在婴幼儿期,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动是以玩耍为主,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玩耍活动很少约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去随意地玩、随意地想、随意地发挥。而这时家长和老师也不会对孩子的想法或行动进行过多地干预,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胡思乱想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所以创造性思维发展良好。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就要开始面对学习活动,这时的家长就变得“严厉”起来,因为他们此时强调的是孩子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视孩子能否正确地思考。他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当孩子没有按照成人教给他的那样去做,孩子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样孩子为了迎合成人,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乖乖地向着成人们想要的答案思考着,这样自己便能得到大人们的赞赏和奖励。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社会需要发展,发展就要依靠创造力,只有孩子拥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

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在玩耍中培养起来的。玩耍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玩耍中,孩子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的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新型的玩耍情节,创造性地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制作玩耍道具等。

东子给建议的家长——

方法一:让孩子多动手培养创造性思维。

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一刻也停不下来,总是摸摸这、动动那,这时的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弄乱了东西,而粗暴地制止,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同时给孩子正面的解释。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在手指尖的触摸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比如,我女儿依依幼时酷爱手工玩耍,在每次的制作过程中,依依都会不断有新异的想法和创意,这使得她手里的小手工经常花样翻新、独具魅力,在小伙伴当中深受欢迎。

依依的手工作品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4岁时做的那架纸飞机:双翼伸展,机头高昂,看上去很神气。更主要的是它的身后背着一个“降落伞”,使整架飞机看上去是那么与众不同。依依举起飞机使劲朝上空一掷,只见飞机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身上的“降落伞”打开了,飞机缓缓降落,直到平稳地落在前方地面上。

我惊奇地问她,是怎么想到要在飞机上挂“降落伞”的,她说,最开始她也是折普通的纸飞机的,玩着玩着,她就想如何能让飞机飞得既稳又时间长?当然是延长飞机落地的速度了,可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她在心里谋划着一个又一个方案。

当她看到桌子上的塑料袋时,眼睛不由得一亮,咦?要是给飞机按个“降落伞”会什么样呢?于是拿起剪刀,从塑料袋上剪下一块正方形的塑料片,然后给四个角分别系上一根细线,再把四根线汇总到一起,系到了机身上。“试飞”的时候,依依看到飞机到达最高点后,斜着身子往下落,这时候它身后的“降落伞”飘到了它的上空,线被拉直了,塑料片也鼓了起来,飞机忽忽悠悠在“降落伞”的阻力作用下,慢悠悠地落了地。那情景让依依激动不已,忍不住大声欢呼。

用普通的纸折出飞机,是一种创造;而在飞机上吊降落伞,延长飞机降落的时间,则是一种更智慧的创造。

方法二:给孩子自由的想象和玩耍空间。

不要认为孩子荒唐,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或微不足道,不屑一顾,而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创造离不开想象,孩子靠想象力开启幻想世界。只有在这种自由幻想世界里,创造思维才会萌发。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出类拔萃,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通过各种活动、特长学习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没有一点空隙,即便孩子还在襁褓之中也不放过。与此同时,孩子自发的自由玩耍——如捕捉蝴蝶,玩木头、石块、布娃娃,或与父母在地上打闹……却在匆匆忙忙的时光中丢掉了。

其实,家长应该摒弃这种思想,让孩子们有大量的时间玩泥巴、捉臭虫、在院子里奔跑、在海滩上嬉戏,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自由玩耍中,孩子双手的灵巧性受到锻炼,因四肢运动与大脑思维之间的生理联系,而促使孩子大脑最富创造性的区域得到开发。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评论事物,喜欢尝试,思考变化多,反应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等。

孩子在自己的自由天地中,常常有创造性的表现,创造也会给他们带来快乐,使精神、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助于儿童对环境、社会适应能力的建立。而这种适应能力又有助于他们的创造力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方法三:让孩子玩出特殊的才能。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生下来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世界。玩,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玩,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玩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启发兴趣爱好,还可以从玩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有许多有特长的孩子,就是在玩自己爱玩的东西时,从而有了小发明小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