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8458900000012

第12章 5岁前的教养——孩子的优良品质不能丢(4)

人类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社会关系中,人具有无法消解的同一性、依赖性,而这些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就表现为良心、同情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对他人的权力足够尊重。因此,家长应该抓住时机张扬孩子真诚的品质,塑造孩子健康而完善的人格。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给孩子构造真诚的生活环境

家庭教育中成人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特别是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个人的真诚发展必须经过从模仿到内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孩子最初表现出的具有真诚的言行举止或带有“欺诈”的言行举止,大多是因为生活环境所致,一般都可以找到影响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最早的模仿对象,家长言行举止的真诚程度,深深的影响着孩子诚信品质的产生、发展,直到形成习惯。

方法二:家长要以身作则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中国也有俗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些都说明了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方法,方法一错,什么教育都是无效的。家庭是人生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奠基工程。让孩子学会真诚与信任,尊重与真诚,宽容与爱心,勇敢与坚定,就为孩子的成长播下了良种。一个人是否具有真诚的品质,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关键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希望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率先做到,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家长一定要明白: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灌输一些真诚的道理,孩子就会学会了真诚守信;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说一套,背着孩子做一套孩子不能识破。也就是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诚守信的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空话上,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方法三:从小做个诚实的孩子

一位母亲在博客里写道:

一天晚上,我和婷婷在吃饭。婷婷沉默了一会儿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什么事呀?”我猜测着,难道是为了讨好我。婷婷一边吃饭一边说着:“现在我们幼儿园里吃饭的碗和我们家一样的。”

我带着疑问问她:“真的吗?也是陶瓷的碗。”婷婷还一本正经地说:“是的。”

我知道婷婷在说谎话(因为上个星期才开放的公开日),我故意把话题打开,“噢!”婷婷接着又来了,“我们还用筷子吃饭呢!”我再三问婷婷:“真的吗?那我明天去问问王老师。”婷婷听了我的话,第一反应就是,“妈妈,你别去问,我骗你的。”

“你为什么骗我呀?”“我觉得好玩。”

“你知道你现在是在撒谎吗?”“不知道。”

“你记得妈妈给你讲过《狼来的故事》的吗?”“记得呢!我以后不说谎话了”

“撒谎的孩子好吗?”“不好,我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于是,我对婷婷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我就是等婷婷说出这句话,给她一个承认错误的机会。

这是一个深谙教子之道的母亲,“从小做个真诚孩子”该是每个家长的教子信条。有真诚的孩子才能有真诚的人生,真诚的人生才能构筑美好人生,因为真诚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力量。

孩子要能够助人为乐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大小事情往往以他们为轴心。结果,家长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却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只知“自我”,这对孩子性格的发展,健康心态的形成十分不利。

儿童从“我”的意识到“你”“他”,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飞跃,从满足自己要求要学会关心别人,则是道德意识的升华。从小在孩子心灵中播下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种子,是发展孩子的健康心理,培养开朗、宽厚、善良性格的重要基础。

助人为乐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行为体现,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能够做到助人为乐,需要有一个前提:即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一句“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会使许多孩子变得爱帮助他人,从此有了新朋友,而且生活得快乐和充实。

其实,每个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提高,又能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善举,是美德,怎能不快乐呢?

“助人为乐”这四个字,蕴含着人世间至真至诚至美的奇妙含义。“助人”为什么会快乐呢?因为可以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生存价值。由于你的帮助、付出,使对方的困难得以解决,使别人的不便变为方便。这其中显示了你的价值,自然令你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呢!正如歌德所说:“你若要喜爱你的价值,你就得给人创造价值。”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鼓励孩子乐于助人

“明明看到小朋友丽丽哭了,便把自己的玩具塞到丽丽手里,小大人似的哄她:“我给你糖吃,你别哭了,好不好?要不我给讲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好吗?”这个时候明明的爸爸看见了,立刻高兴地大声对儿子说:“你能主动帮助小朋友,还能想出不同方法,真好,爸爸看到你这么懂事,真是高兴极了!”说完后,爸爸便邀请明明共同商量出更多的方法,好让丽丽尽快从伤心的情绪中走出来。”

这个家长的做法非常聪明,也十分正确。

同情是对他人产生怜悯之心,并能够理解他人感情的一种情感。乐于助人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表现出同情心。例如,当你的宝宝还是婴儿时,当他看到或听到别的婴儿啼哭,自己也会哭。稍大一点,他会为小朋友的疼痛而感到痛苦,试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帮助他人。此刻,父母应及时鼓励孩子的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为孩子设置一些情境,让孩子帮助比他更小的或需要帮助的宝宝。比如:帮小宝宝穿鞋穿衣服、扶起摔倒的小伙伴,给他拍掉身上的土,吹吹摔红的手,说:“没事的,过一会就好了”在同情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宝宝和周围的人能逐渐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方法二:要使孩子树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助人为乐,首先要教育孩子帮助他人,如:父母下班回来,孩子要主动问好,备茶递水;大人休息时,孩子动作要轻,不要影响他人的休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注意帮助自己周围的人,邻居大爷、大娘需要人帮忙,到小铺跑一趟买点东西,叫自己的孩子主动帮忙去跑一趟;在公共汽车上,要培养孩子将座位让给老人和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当小朋友有有困难时,告诉孩子要主动帮助(如地震等灾害发生后,要鼓励孩子向灾民捐款)。这样,他们在帮助别人当中,丰富了感情,也认识到自我价值。

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交往中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做一个别人信得过的人。要让孩子懂得,只有遇事为别人着想,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同样会关心帮助你,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他们会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产生追求交往合作的意向。

作为父母,让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像诚实、善良、仁爱和奉献这样的理念对于儿童而言是模糊而难于掌握的,但是我们可以去做,让孩子看到我们的助人行为。

方法三:助人为乐,从身边开始

家长要从身边小事开始对孩子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就要每天对他进行是非对错的教育,而且父母自己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在生活中,父母的行动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耳濡目染,日久天长也会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如邻里之间互相关照;帮助孤寡老人的生活;心系灾区灾民,为灾区捐款捐物;单位同事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关照;哪怕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个座,这种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将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们的邻居中有一位上了年纪的80多岁的老奶奶,老人家每天出来晒太阳的时候活动都很困难。我每次遇见来人家,如果恰巧女儿也在,我都让我的女儿去帮助搀扶老人。每当下雪的时候,我们爷俩总会早起把路面的积雪铲掉,清理出一条方便路,便于老人及其他邻居出行。我告诉女儿这样做的道理,她也为能照顾老奶奶、为其他邻居做事很自豪,并让孩子懂得了,帮助别人仅仅是因为帮助本身是件愉快的事。

要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结识伙伴、培养广泛的兴趣,并在集体活动中和小朋友互相帮助。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交往中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做一个别人信得过的人。要让孩子懂得,只有遇事为别人着想,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同样会关心帮助你,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他们会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产生追求交往合作的意向。

“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表现出了对人的一份关心和一份爱,表现出现代人高尚的情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同情、善良、热情的种子。

孩子要懂得热爱自然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里,生活在鸽子笼一样的居室里,人们室外活动的欲望越来越弱,孩子们的室外活动自然也越来越被忽视甚至受到限制。过去,傍晚时分,一群孩子在空旷的操场上跳皮筋、扔沙包、捉迷藏,追逐打闹的情景,现在越来越难以见到了。

除了因为现在都市建筑越来越星罗棋布,孩子们玩耍的空间被蚕食这一客观因素外,孩子们被剥夺了室外活动权利的原因主要来自父母的思想。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恨不得一天24小时守护在孩子左右。要孩子到外面玩耍,万一摔着或者遇到更大更可怕的意外怎么办?再说,出去玩多累啊,外头有风有沙尘多脏啊……总之,让孩子呆在家里最安全,最让父母放心。

不少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就要让孩子多写、多算。殊不知这样一来,也就使孩子逐步疏远了大自然,从而失去了一位可以启迪心灵的好老师。

大自然每天都是新的。

春天,有和煦的春风、吐绿的杨柳、苏醒的小草、飞来的燕子、出洞的蚂蚁;夏天,有碧绿的湖水、盛开的鲜花、啾啾的鸟鸣、欢唱的青蛙、纷飞的蝴蝶;秋天,秋高气爽、阴雨绵绵,有瓜果飘香的果园、金色的田野、丰收的庄稼,辛苦劳作的农民;冬天,寒风凛冽、植物枯黄、皑皑的白雪、美丽的冰雕、漂亮的雾凇。每个季节不同的自然景色,不同的动植物生长,不同的人物活动,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贴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的千姿百态无穷的变化,吸引着富有好奇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热爱自然,就会打开他们向自然求索知识的心扉。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户外玩耍丰富孩子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