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
8456400000029

第29章 临敌易将

临敌易将,固兵家之所忌,然事当审其是非,当易而不易,亦非也。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胜赵①,以王翦易李信而灭楚②,魏公子无忌易晋鄙而胜秦③,将岂不可易乎?燕以骑劫易乐毅而败④,赵以赵括易廉颇而败⑤,以赵葱易李牧而灭⑥,魏使人代信陵君将⑦,亦灭,将岂可易乎?(《随笔》卷十)【注释】

①白起:战国时秦将,郿(今陕西眉县东)人。善用兵,事秦昭王。历任左庶长、左更,迁太尉、大良造、武安君等,战胜攻克七十馀城,终至三公。秦昭王四十七年,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后,又攻赵,赵使廉颇为将,坚壁待秦,秦相使人反间,说“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怒廉颇坚壁不敢战,因使赵括代廉颇将攻秦。秦乃阴使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尉裨将,全军中敢泄白起将者斩。秦军先佯败走,后出轻兵击之,赵军败,终四十万人降白起。事见《史记》本传。

②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好兵,事秦始皇。始皇攻荆,用李信率二十万人讨伐,不用王翦六十万人讨伐的计策,结果惨败。始皇闻之大怒,亲自至频阳起用王翦,王翦率六十万人击荆,始皇送至灞上。终大破荆军。事见《史记》本传。

③魏公子无忌:战国魏昭王少子。异母兄安釐王即位,封无忌为信陵君。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围赵,魏使将军晋鄙率十万众救赵,然魏王惧秦,又止晋鄙嘱以观望。信陵君密使如姬从内宫窃得虎符,夺得晋鄙兵权,救赵胜秦。事见《史记》本传。

④骑劫:燕昭王时大将。昭王死,惠王立,齐行反间计,促惠王使骑劫代乐毅上将。乐毅曾攻占齐七十馀城,以功封昌国君,因惧诛奔赵。齐与骑劫战,遂破骑劫,尽复齐城。燕惠王后悔以骑代乐,复以乐子为昌国君。事见《史记·乐毅列传》本传。

⑤赵括易廉颇:见注①。

⑥李牧:赵大将军,大破秦军有功,封武安君。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抵御,秦使反间计,说牧、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斩之;废司马尚。秦使王翦急击赵,杀赵葱,虏赵王,赵遂灭。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魏使人代信陵君将:信陵君的贤能使魏王畏惧,不敢委以国政,在他盗兵符、杀晋鄙、救赵胜秦之后,便留赵十年不归。秦乘机伐魏,魏王才以上将军印授信陵君,信陵君破秦军,威振天下,秦王患之,以万金行反间计,魏王中计,竟使人代信陵君将。终至病酒而卒。之后,秦虏魏王。

【点评】

面对敌人,临阵调换将领,本是兵家大忌,可是,历史上也有由于调换将领而获胜的事。所以洪迈提出“事当审其是非”,不能不加分析地一律对待。只有通过对事情的是非审察之后,才可决定该不该调换。如果当换而不换,也不对。

这里举出秦王以白起换王龁而胜赵,以王翦换李信而灭楚,信陵君夺晋鄙的兵权,以破秦救赵,这几桩都是由于临时调换将领,才统帅大军走出困境、战胜敌人的事例。洪迈肯定这些将领是该调换的,但他却用一个反问“岂不可易乎”,以引读者去反复思索这几桩事情。

洪迈又举出几桩不该换而换,结果招致失败的事,像燕国以骑劫换乐毅;赵国以赵括换廉颇,又以赵葱换李牧;魏国用别人替代信陵君,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乐毅、廉颇、信陵君,原是赫赫有名、使敌人闻名丧胆的名将,君王重用他们是对的,但对他们都用而不信,才给敌人提供了反间挑拨的机会,以至中了反间计,做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最终失败或灭亡。这个教训才是后人应当永远认真记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