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8450700000018

第18章 外科疾病(2)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实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2.诊断

(1)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X线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三、辨证施治

1.风寒侵袭型

【辨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施治】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海风藤15g,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桑枝、当归、川芎、木香、乳香各10g,甘草6g。

【加减】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型

【辨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自腻,脉弦滑。

【施治】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3.瘀血阻络型

【辨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施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当归、丹参、乳香、没药、鸡血藤各15g,桃仁、红花、熟地、川芎、桂枝、白芍各10g,桑枝20g。

4.气血亏虚型

【辨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施治】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黄芪15g,秦艽、桂枝、当归、白芍、生地各12g,川芎10g。

【加减】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昆明山海棠片(适用于肩周炎早期)。

(2)风湿寒痛片、痹苦乃停片(适用于肩周炎各期)。

(3)风痛安胶囊(适用于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4)痹隆清安片(适用于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2.验方

(1)丹参25g,当归、川芎、羌活、白芍各15g,防风、姜黄、乳香、没药各10g,威灵仙、熟地各18g,秦艽、大枣各9g。水煎服,每日3次。偏寒甚者加桂枝12g,制附片10g(先熬);偏湿甚者加防己30g,木瓜15g;肝肾虚者加巴戟天15g,补骨脂15g;血瘀甚者加桃仁、红花各10g;痛甚者加制川乌10g(先煎1小时);前屈后转困难者加桑枝30g,伸筋草30g;久病者加甲珠10g,蜈蚣1条。

(2)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生姜8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肩周炎痰湿阻络者)。

(3)玉竹、桑寄生各30g,鹿衔草、白术、茯苓、怀牛膝、自芍各15g,炙甘草9g。日1剂,水煎,2次分服(适用于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不论病之新久者)。

3.外治方

伸筋草30g,透骨草、海风藤各25g,苏木、桂枝、羌活、川芎、桑寄生各15g,艾叶、防己、生姜各20g,防风、红花各12g。煎水熏洗,日1~2次。

五、调护

(1)对疼痛剧烈,影响睡眠时,可服止痛片,局部热敷,理疗或配合中药熏洗。

(2)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明显,或封闭、按摩、推拿、针灸治疗后,生活上要给予照顾和协助,如帮助患者穿衣,梳头等。

(3)鼓励协助病人做好功能锻炼,如使受累关节被动上举、外展及内、外旋等各种运动。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变而累及周围或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组证候群。

一、病因病机

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了脊髓、神经根或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由于支配上肢的神经受到刺激,肩部、上肢麻木、疼痛,手指活动不灵,不能很好地完成拿筷子、系扣子等动作。

(2)脊髓型:早期为双下肢麻木、活动不灵、行走困难,走路时双脚感觉像“踩棉花”,后期可发展至大小便障碍,双上肢麻木、无力。

(3)交感神经型: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慌、异常出汗、耳呜等。

(4)椎动脉型:由于椎动脉受刺激,导致脑供血不足,表现头晕、头痛,可因转头时突然加重甚至晕厥(短暂昏迷)。

(5)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2.诊断

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本病。

三、辨证施治

1.外邪痹阻型

【辨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施治】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炙黄芪各15g,防风、当归、赤白芍、片姜黄各12g,炙甘草、生姜各6g,苏木10g。

【加减】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豨莶草、路路通。

2.痰湿阻滞型

【辨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施治】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地龙、陈皮各12g,黄芩、五味子、白芥子、胆南星各10g,桔梗6g,姜半夏9g。

【加减】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型

【辨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施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葛根各18g,丹参30g,鸡血藤、透骨草各21g,制乳没各9g,元胡、姜黄、地龙各12g,穿山甲10g。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型

【辨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施治】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5g,生姜6g,大枣4枚。

【加减】若兼风湿者,酌加威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若兼有肾虚者,酌加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

5.肝肾亏虚型

【辨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施治】益精补肾,滋阴息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山药、生石决明、枸杞子各15g,山茱萸、生白芍各12g,菟丝子10g,当归、炙甘草各9g,黄精24g。

【加减】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稀莶草、鹿衔草。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六味地黄丸、人参养营丸、金匮肾气丸、云南白药、跌打丸、元胡止痛片、追风透骨丸、大活络丹。

2.验方

(1)用葛根、黑豆、蛇蜕、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药浸酒内1个月,服15ml,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用川芎、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甘草,茶叶各适量,加水浓煎成浸膏,每服2g,1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

(3)用白芍240g,伸筋草90g,葛根、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0g,甘草30g,药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g。1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4)葛根30g,全蝎12g,蜈蚣2条,乌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龙、木瓜各15g,鹿含草30g,黑木耳15g,甘草6g。将诸药水煎,日1剂,早晚2次服用。

(5)全蝎9g,蜈蚣2条,鹿含草30g,乌蛇、当归、川芎、自然铜各15g。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痊愈。

3.针灸疗方

(1)颈肩痛麻:大椎、风府、风池、肩井、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

(2)头痛:按头痛部位不同,取穴不同。

①对头后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后顶、天柱、风池、风府、昆仑及疼痛最明显的部位。

②对偏头痛者,选择的穴位有:风池、太阴、率谷、丘墟、头维及疼痛部位。

③对头顶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百会、前顶、通天、行间及疼痛部位。

④对前头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上星、头维、印堂、合谷及疼痛部位。

(3)心慌:心俞、神门、通里、巨阙、内关、脾俞、足三里等,皆用缓慢的针刺。若有心烦、易怒,可配合太溪、三阴交;若有气喘、不能平卧者,可配合肺俞、尺泽;若腹胀不适可加针中脘。

4.外治方

穴位按摩,大椎穴、肩井穴、风池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五、调护

(1)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间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注意儿点:

①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②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以木板为底的席梦思床为佳。

(2)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退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特定体位有密切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问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有几点建议:

①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②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局部表现,呈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特征是病程慢,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关节畸形逐渐形成。常见的局部表现为关节隐痛和关节僵硬,早晨起床时特别明显。关节呈梭形肿胀,有压痛,活动范围受限。晚期可表现为关节强直和畸形。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该病早有精辟的记载,古代医家所称的“白虎历节”、“痛风”、“痹”等都像这类疾病,认为多由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或素有蕴热,风寒湿郁久化热,留滞经络,闭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肾亏损,筋骨失于濡养,以致关节畸形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