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8450300000034

第34章 治国(2)

④来百工:来,招来,招集。《吕氏春秋·不侵》:“不足以来士矣。”工,工匠。百工是西周时对工奴的总称,春秋时沿用此称,并作为各种手工业工匠的总称。《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⑤柔远人:意为安抚边远地来的外族人。柔,怀柔,安抚,引申为优待。远人,指远方的外族人。《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安宾客,以说(悦)远人。”

⑥怀诸侯:怀,安抚。诸侯,古代天子分封的各邦国王称侯,又称诸侯。

⑦眩(xuàn):眼花,引申为迷惑。

⑧报:报答。礼:这里指敬意。重:深厚。

⑨劝:勉力,努力。

⑩齐(zhāi)明:此处专指内心虔诚。盛服:这里指外表仪容端庄整齐。

去谗(chán):去,摒除。谗,谗言,此处指说坏话的人。远色:远离女色。

官盛任使:官盛,官属众多。任使,足供任用。

时使:使用百姓服劳役,不要耽误农时。薄敛:减轻向百姓征收的税赋。《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敛。”薄,减轻。敛,征收。

日省月试:省,视察。试,考核。

既禀称事:送给别人的薪资粮米,要与工作效果相符合。称(chèn),相称,符合。事,工效,工作成果。

矜(jīn):怜悯、同情。

继绝世:继,承继,延续。绝世,已经中断俸禄的家族世系。古代卿大夫的封邑采地,由子孙世袭。如果某一代有过失便被停止领有封邑采地,就会停止俸禄。继绝世就是使得卿大夫的后代恢复食禄,延续世系家族。

举废国:举,任用,复兴。废国,指已被废灭的邦国。《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持:扶持,解救。

朝聘(pìn):古代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称大聘,五年一见称朝聘。《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这里指天子主持朝聘之礼。

【译文】

大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准则。这就是说:第一要修养品德,第二要尊重贤人,第三要亲爱亲族,第四要敬重大臣,第五要体贴众臣,第六要爱民如子,第七要招雇百工,第八要优待边远异族,第九要安抚四方诸侯。

修养品德,就能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尊重贤人,就不会被人事的假相所迷惑;亲爱亲族,亲人、叔伯、兄弟就不会抱怨;敬重大臣,处事就不会感到恍惚迷惑;体贴众臣,受恩惠的士臣都会以重礼回报;爱民如子,百姓们都会更加努力勤奋;招雇百工,财富用度就会充足;优待边远异族,四方边境的人就会归顺;安抚四方诸侯,普天下就会自然信服敬畏。

清心寡欲,仪表端庄,无礼的事不做,这才是修养品德的方法;摒除谗言,远离美色,轻视财物,重视德性,这才是劝勉贤人的最好方法;尊崇亲族的地位,重赐亲族的俸禄,好恶与他们一致,这才是努力亲爱亲族的方法;为大臣多设属官,足供任用,这才是奖励大臣的方法;对士臣要讲究忠诚信实,并以厚禄供养他们,这才是鼓励士臣为国效力的方法;役使百姓要适时,减轻所征的税赋,这才是劝勉百姓努力从事劳动的方法;每日察看,每月考查,付给粮资与他们的工效实绩相称,这才是劝勉各种工匠努力工作的方法;盛情相迎,热情相送,嘉奖有善行的人,同情才能不足的人,这才是优待边远异族的方法;延续中断俸禄的世家,复兴颓败废灭的邦国,整治混乱,解救危难,定期朝见聘问,贡礼薄收,赏赐厚重,这才是安抚诸侯的方法。大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准则,但实行它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一个“诚”字。

【原文】

凡事豫①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③;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④,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⑤。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⑥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⑦,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⑨;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

①豫:同“预”,预谋。

②跆(jiá):窒碍,说话不通畅。

③疚(jiù):内心不安。

④顺乎亲:顺,使动词,使顺心、高兴。亲:父母亲。

⑤不诚乎身矣:此处以上整段与《孟子·离娄上》篇中一段基本相同。这是《中庸》引《孟子》,还是《孟子》引《中庸》,不易断定。据张岱年先生分析,可能是《孟子》引《中庸》。孟子虽然受业子思门人,但自以为“私淑”孔子,对子思并不敬重,故著书引《中庸》而不标明子思的名字。(《中国哲学史料学》第36页)⑥诚之:使之诚,使自己做到诚。诚,是人生来就有的诚,是圣人的能力。诚之者,是人为的诚,是普通人应该遵循的原则。

⑦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另一说为舒缓不迫。中道:指中庸之道。《孟子·尽心下》:“孔子岂不欲中道哉?”赵岐注:“中道,中正之大道也。”

⑧固执:坚守不渝。执,握住。

⑨弗(fú)措也:弗,不。措,废置,搁置。

【译文】

凡事有预谋就会成功,没有预先策划就会失败。说话预先想定就不会语塞中断,做事预先想定就不会感到困难。行动之前预先想定就不会内心不安。执行规则预先想定就不会陷入绝境。

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就不可能治理好了。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道理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道理的,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道理的,自己心不诚就不能孝顺父母。心诚是有道理的,不明晓善就不能使自身心诚了。

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行动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定不渝地实行它才行。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清晰地辨别,要忠实地贯彻。

要么就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不中止。要么就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不中止。要么就不思考,思考了没有收获就不中止。要么就不辨别,辨别了不清楚就不中止。要么就不实行,实行了不到忠实程度就不中止。别人一次能做到的,我用百倍的功夫,别人十次能做到的,我用千倍的功夫。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朱熹提示】

右第二十章。

【译文】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