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中的心理学
8449200000098

第98章 “马太效应”的心理因素

1973年,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默顿提出,科学上存在一种“马太效应”。默顿说:“马太效应”是指“对己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所以用“马太效应”来为这种现象命名,是因为《马太福音》这部著作中有两句话:“囚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来说,创造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为有利的成才条件。但是,象默顿指出的这种“马太效应”,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名家的末作,刊物也以发表;不出名的小人物的血汗结晶,即使有真知灼见,也往往明珠暗投。在人才使用上,一个干部在某单位默默工作,可以长期无人问津,一旦有发现,这也要调,那也要借,一下成为“热门”;有些人干了一件好事,各种头衔、荣誉蜂涌而上,先进、劳模,再加上一些领导职务;有些老科学家、学者、教授,各种名誉职务、兼职可达几十种之多,影响了他们作用的发挥。

为什么会出现“马太效应”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注意”的集中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力并不是均等的,有些比较引人注意,有些则不引人注意,一个人名气大、地位高,知道他的人就多。也就是说,一个声双名度越高,就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二分人们的崇名心理。一般来说,知名度高的人,他的影响力就大,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比较高。因此,《宣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中,都十分重视宣传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声誉、名望。人们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聘请或给予一些名人担任各种职务等等。

根据实际工作和人们的一些心理需要,重视一些名人的作用是应该的。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一些知明度高的人虚职和荣誉过多,就不好了。把他们的主要精力被过多地牵涉在各种会议和应酬之中,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压抑了一批年轻的无名的有识之士。

注意“马太效应”的作用,是用人中应该重视的现实问题,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充分重视名人名家的作用,又要注意发现和扶植无名的新人。总之,使“马太效应”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